第4章 假手於賀

楊廣怒氣衝衝回到御書房,狠狠抓下頭上衝天冠摔在地上,‘砰!’冠樑被摔成兩截,冠上珠玉四濺,嚇得十幾名宦官噤若寒蟬,如雕像一般,一動也不敢動。

楊廣鐵青着臉坐在龍榻上,半晌,他一拍桌子怒吼:“朕纔是皇帝,他們眼中還有朕這個天子嗎?”

御書房內一片寂靜,沒有人敢勸怒氣當頭的皇帝,很多宦官都跟隨楊廣多年,在他們記憶中,還沒有見聖上發這麼大的怒火,但他們有經驗,過了一段時間,聖上的怒火自然會慢慢消退。

一名老宦官拿着一隻朱漆木盤,將地上的斷冠和零碎珠玉一一拾進木盤內,看着老宦官慢條斯理的動作,楊廣的怒氣終於慢慢平息了,他立刻吩咐,“速去召宇文述來見朕。”

宇文述就在殿外等候,他知道聖上要召見他,片刻,他匆匆走進御書房,向楊廣深施一禮,“微臣宇文述參見陛下!”

楊廣嘆了口氣,“宇文愛卿,你也看見了,朕想做一點事,何其之難?”

“陛下,臣倒覺得這很正常,如果沒有人反對,纔是奇怪之事。”

“朕也有心理準備。”

楊廣無可奈何道:“朕也曾問過楊太僕此事,他給朕建議,水遇堅石,可繞流而行,確實是金玉良言,可惜今天他不在啊!”

楊廣提到了楊素,令宇文述心中一陣嫉恨,但他臉上卻不敢表露,便乾笑一聲道:“既然楊太僕有金玉之言,他必有良策,不如等他回來再商議此事。”

楊廣點點頭,他確實是這個想法,若楊素在這裡,以他的威望,未必震懾不住關隴貴族,楊廣今天也看到了一點名堂,所有反對者基本都是關隴貴族,而士族門閥如,如納言蘇威、戶部尚書牛弘、黃門侍郎裴矩、內使侍郎虞世基等等,基本上都沒有表態,關鍵是他們沒有一個領頭之人,而這個領頭人就是楊素。

“今天朕只是一次試探,也好,讓朕明白了究竟是誰反對,等楊太僕回來後,朕再從容佈局。”

楊廣瞥了一眼宇文述,今天宇文述的表現讓他有點失望,不過楊廣也能理解,畢竟宇文述也是關隴貴族,他夾在中間,比較難做人,這件事就不讓他參與了。

想到這,楊廣轉換了話題道:“宇文愛卿,選將舉才之事,你準備得如何?”

選將舉才也是楊廣爲籠絡天下武將的一個措施,這次楊諒造反,很多地方豪傑都暗中相助,這便讓楊廣意識到父皇的禁武措施過於簡單粗暴,得罪不少武士,而且禁也禁不住,與其堵,不如疏導,讓天下武人能爲朝廷所用,而且還可以藉機推廣公平取才的思想,爲下一步推行科舉取士做好鋪墊。

選將舉才的具體事宜交由兵部來操作,由宇文述負責監察,不過,宇文述對此並不是很熱衷。

他本人就是行伍出身,對武人心理了解比較透,比如他知道武人尤其喜好排名,從前軍中就自己排定了一個九大將軍榜,他便提議設立三品十八將排名,這種排名對武人的吸引力比功名還要強,但楊廣對這種武將排行方案一直沒有表態。

宇文述連忙道:“回稟陛下,據臣瞭解,文牒發去天下各州後,各位武人頗爲踊躍,各地武人已經紛紛進京,不過.....”

“不過什麼?”楊廣問。

“不過微臣感覺這次選武,底層武人較爲踊躍,而門閥世家似乎有點冷淡,或許他們有點不屑於和底層武人同臺競技。”

楊廣點了點頭,這在他的意料之中,畢竟門閥等級、九品中正的思想還是一時難以動搖,可如果這件事門閥世家不參與,就等於失敗一半,他想把選武定爲一種制度,第一次決不能失敗。

楊廣沉思片刻,只得推出他的備用方案,其實也是一種妥協方案,“也罷!這次選將舉纔可分爲甲乙兩榜,凡五品以上家族子弟者,可參加甲榜選才,每府限兩個名額,無論勝負皆可入禁軍,以藝高者爲官,五品以下及平民則參選乙榜,藝高者入軍爲官。”

“那微臣提議的三品十八將又怎麼選?”宇文述又緊接着問道。

其實這種武將排名一般只能是一種非正式的,由民間來舉辦的一種娛樂性的排行,它並沒有什麼現實意義,而且也沒有什麼可比性,由官方來舉辦就會顯得不太嚴肅,而且還會引起很多不必要的麻煩。

所以在隋文帝時代,從來就沒有什麼武力排行榜,只有軍方私下排定的九大將軍榜,宇文述也曾經向楊堅提出過,卻被楊堅一口否決。

但楊廣和他父親楊堅略有不同,他的骨子裡帶着一種浪漫的氣質,對這種武力排行頗有興趣,不過楊廣也知道,這種事情由朝廷來辦,確實不太妥當,他想了想便笑道:“那個只是一種調興之娛,不能作爲一種制度,可以搞一次軍隊的騎射大賽,由軍方主辦,同時允許民間武人蔘與,如果愛卿對此有興趣,那就由愛卿來負責。”

宇文述對此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他欣然笑道:“甲乙榜由兵部來做,臣就負責三品十八將比武甄選。”

宇文述極力要搞三品十八將的比武大賽,是有他的目的,因爲他不想參與兵部的甲乙榜選才,便想用這件事把他的總監督之職推辭掉。

宇文述心裡有數,楊廣搞這種公平比武選將有點想當然了,可以說有點天真,自古選將都是靠資歷後臺,靠人脈關係,惟獨和公平沒有關係,他可不想做這種得罪人之事,最好讓兵部去做,三品十八將排名既有趣味,又無傷大雅,他做這個無妨。

“臣一定爲陛下選出十八名天下猛將。”

........齊王楊暕的王府位於大寧坊,佔地一百五十畝,稍微低於世子楊昭的府邸規格,但楊暕更深受楊廣喜愛,除了府邸規格上不好逾越外,其餘屋宇奢華,財富積倉,宮女侍從無數,皆遠遠超過世子楊昭,可謂富可敵國。

楊暕今年二十歲,性格驕縱,從小便橫行不羈,先帝楊堅並不喜歡他,認爲他品行不端,但太子楊廣只有兩個兒子,而長子身體不好,不是長壽之相,楊廣夫妻便對次子百般寵愛,楊堅也沒辦法,只好隨他們去。

楊廣登基後,朝務繁重,沒有時間過問楊暕私事,沒有父王的約束,楊暕更加肆無忌憚,荒淫放縱,惡名遠揚。

不過楊暕名聲雖臭,但野心卻大,他知道兄長楊昭身體肥胖,不被父皇母后所喜,他便動了爭奪太子之念,尤其父皇已登基,但東宮遲遲未定,更讓楊暕看到了奪嫡希望。

房間裡,楊暕揹着手來回踱步,滿臉陰沉,喬令則躺在一副擔架上,泣述今天發生之事,他今天遭遇很慘,肋骨竟然斷了一根。

“卑職知道殿下喜歡良馬,那匹烏騅確實不錯,卑職便想獻給殿下,不料楊元慶殘暴兇狠,奪走戰馬,打傷卑職,此事若傳出去,京城人必笑殿下無能,卑職受傷無所謂,但削了殿下顏面,卑職卻不能容忍。”

楊暕眉頭一皺,“楊元慶?就是上次和楊昭在一起的那個軍官?”

旁邊還站着另一名幕僚,叫做陳智偉,也是一名助紂爲虐之徒,但他卻比喬令則更狡猾幾分,他連忙道:“殿下,此人不僅和楊昭關係不錯,而且他是楊素之孫。”

楊暕頓時怒道:“是楊素之孫又怎麼樣,是楊素之孫就可以打傷我的人,搶走我的馬嗎?”

陳智偉見楊暕沒有領會到問題的關鍵,便又勸道:“殿下,此事須從長計議。”

他給楊暕使個眼色,又看了一眼喬令則,楊暕會意,便對喬令則溫和地說道:“你既然受傷,那就回去好好養傷,賞你五百吊錢,這件事我知道了,我會處理好。”

“多謝殿下,卑職一定會盡心竭力做事,以報答殿下。”

喬令則感激不盡,兩名侍衛將他扶出去了,楊暕這才問陳智偉,“你是什麼意思?”

“殿下,若是普通人,殺了他也無妨,不過既然是楊素之孫,殿下可要以大事爲重。”

一句話提醒了楊暕,現在太子未定,他確實不好得罪楊素,以免把楊素推到楊昭那一邊去,他沉思片刻,便問:“依你之見,這口氣我就忍了嗎?”

“那倒不必,殿下雖然不動手,但可以假借其他人之手來收拾楊元慶。”

“你說的人是誰?”

“賀若弼!”

陳智偉陰陰一笑,“難道殿下忘了此人嗎?他可是對楊元慶恨之入骨。”

楊暕恍然大悟,不錯,賀若弼爲人魯莽且記仇心極重,他確實是一把最好的刀。

“這個計策高明,很不錯。”

楊暕讚許地點點頭,他很欣賞手下借刀殺人的策略,這纔是高明的手段。

“這件事我就交給你,所需錢物,自去賬房支取,把此事給我辦妥了。”

.......一輛華麗的馬車進了崇仁坊,車簾已經拉開,一名十二三歲的少女正好奇地打量坊內的情形,一棵棵粗壯茂盛的大樹,一棟棟精巧別緻的院子,還有坊裡的行人,他們穿衣打扮似乎也和聞喜縣不同,一切都讓這個少女充滿了好奇。

“敏姑娘,你小時候就在這裡長大,七歲時才離開,你就忘了嗎?”中年管家微微笑道。

“嗯!好像還有點印象。”

少女抿嘴一笑,臉頰上露出一個小小的酒窩,使她白瓷般的臉龐上多了一點俏麗和可愛,她長着烏黑且大大的眼睛,眼睛內清澈而明亮,一對彎彎的秀眉裁如新柳,肌膚晶瑩潔白。

雖然一路顛簸,路途疲憊,但良好的教養使她始終如一的文靜而優雅,她那剛剛褪去女童幼稚的臉頰上,始終洋溢着少女獨有的青春光彩,她的笑容感染着隨行的每一個人。

“忠叔,你多久沒來京城了?”

“差不多二十年了,那時候你大哥剛剛出生,我專門進京給老爺報喜,哎!這一晃就二十年了。”

“忠叔,到了!”一名隨從拉住了馬車。

馬車停在一座巨宅前,只見大門上的牌子寫着‘聞喜縣公府’五個大字。

.........

第17章 仁壽宮變(九)第20章 奇恥大辱第42章 被迫求援第112章 攻破外城第35章 衛南漁翁第27章 奇貨可居第28章 盛名之禍第3章 微妙來訪第151章 籠絡軍心第10章 李密抉擇第38章 八方酒肆第40章 羅高離心第14章 內部奸細第35章 鐵血柔情(上)第11章 秘密協議第22章 戰略撤退第31章 以刀代令第144章 一記警告第39章 李靖奇謀第33章 智取宜昌第4章 不露聲色第8章 合縱抗隋第24章 汾陽宮監第128章 逼上絕路第19章 嚴厲警告第132章 竇氏抉擇第18章 追根究底第9章 一名小兵第30章 丹陽來客第123章 獨木難支第4章 露出破綻第43章 孰敵孰友第6章 牽制荊襄第9章 臨危下船第41章 李密之思第29章 金刀贖奴第24章 汾陽宮監第19章 李氏父子第19章 家族利益第13章 收復齊郡第2章 先攻內部第52章 人心難測第26章 咬金爭功第53章 窮途末路第11章 家廟夜審第12章 大事化小?第87章 隋唐大戰(十七)第92章 隋唐大戰(二十二)第3章 勸降建德第12章 大事化小?第46章 棋輸一着第15章 更深之秘第15章 強攻榆關第48章 獨孤家主第9章 綠茶疑蹤第10章 米酒事件第6章 西秦霸王第35章 鐵血柔情(上)第35章 軟硬兼施第23章 火油風波第2章 帝王失信第26章 嚴厲警告第11章 風險悄至第28章 初遇建德第28章 盛名之禍第8章 元慶抉擇第19章 一封信件第48章 東線突破第70章 北方消息第7章 羽翼已成第9章 臨危下船第41章 楊家之請第15章 打進楔子第15章 少年雙猛第32章 龍有逆鱗第7章 金剛引狼第41章 局面被動第22章 背後較量(下)第69章 一觸即發第34章 推波助瀾第8章 怒極生誓第148章 難過新年第44章 被迫抉擇第40章 意外之禮第23章 南華梟雄第6章 裴府家宴第45章 烈火焚城第152章 密見獨孤第143章 父子交流第49章 江都驚魂(下)第5章 上兵伐謀第51章 長安警報第3章 烽燧血戰第40章 禍水東引第20章 一夜軍變第3章 風雨前夜第58章 新婚回門第66章 尋找時機第9章 仁壽宮變(一)第7章 戰略對抗
第17章 仁壽宮變(九)第20章 奇恥大辱第42章 被迫求援第112章 攻破外城第35章 衛南漁翁第27章 奇貨可居第28章 盛名之禍第3章 微妙來訪第151章 籠絡軍心第10章 李密抉擇第38章 八方酒肆第40章 羅高離心第14章 內部奸細第35章 鐵血柔情(上)第11章 秘密協議第22章 戰略撤退第31章 以刀代令第144章 一記警告第39章 李靖奇謀第33章 智取宜昌第4章 不露聲色第8章 合縱抗隋第24章 汾陽宮監第128章 逼上絕路第19章 嚴厲警告第132章 竇氏抉擇第18章 追根究底第9章 一名小兵第30章 丹陽來客第123章 獨木難支第4章 露出破綻第43章 孰敵孰友第6章 牽制荊襄第9章 臨危下船第41章 李密之思第29章 金刀贖奴第24章 汾陽宮監第19章 李氏父子第19章 家族利益第13章 收復齊郡第2章 先攻內部第52章 人心難測第26章 咬金爭功第53章 窮途末路第11章 家廟夜審第12章 大事化小?第87章 隋唐大戰(十七)第92章 隋唐大戰(二十二)第3章 勸降建德第12章 大事化小?第46章 棋輸一着第15章 更深之秘第15章 強攻榆關第48章 獨孤家主第9章 綠茶疑蹤第10章 米酒事件第6章 西秦霸王第35章 鐵血柔情(上)第35章 軟硬兼施第23章 火油風波第2章 帝王失信第26章 嚴厲警告第11章 風險悄至第28章 初遇建德第28章 盛名之禍第8章 元慶抉擇第19章 一封信件第48章 東線突破第70章 北方消息第7章 羽翼已成第9章 臨危下船第41章 楊家之請第15章 打進楔子第15章 少年雙猛第32章 龍有逆鱗第7章 金剛引狼第41章 局面被動第22章 背後較量(下)第69章 一觸即發第34章 推波助瀾第8章 怒極生誓第148章 難過新年第44章 被迫抉擇第40章 意外之禮第23章 南華梟雄第6章 裴府家宴第45章 烈火焚城第152章 密見獨孤第143章 父子交流第49章 江都驚魂(下)第5章 上兵伐謀第51章 長安警報第3章 烽燧血戰第40章 禍水東引第20章 一夜軍變第3章 風雨前夜第58章 新婚回門第66章 尋找時機第9章 仁壽宮變(一)第7章 戰略對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