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縣衙對質

楊元慶沉吟一下問:“老丈認爲我能見到楚王嗎?”

老者臉上露出無奈之色,“我們也沒有辦法,託了很多關係都沒有用,聽說軍爺是從太原來,總歸要試一試。”

說到這裡,老者又從屋裡捧來一隻沉甸甸的小陶罐,放在楊元慶面前,“我們也不會讓軍爺白幫忙,這裡十吊錢,都是隋朝的新錢,給軍爺喝酒。”

說完,他把陶罐推給了楊元慶,楊元慶忽然發現門口出現了幾名老者,都滿懷希望地看着他。

他忽然有點明白過來,笑道:“老丈是村正吧!”

老人點點頭,“我姓喬,這個村子也叫喬家村,九成人都是姓喬,大夥兒信任我,便推我爲村正。”

他唯恐楊元慶不答應,又把錢罐往他面前推一推道:“軍爺盡力就行了,辦不成也沒關係,就這算軍爺的辛苦錢。”

楊元慶暗暗佩服老者會說話,話說到這一步,不答應也得答應了。

“好吧!我姑且試試,我有一個朋友,他的親戚是楚王張側妃,或許可以替你們送信,不過我想問一問是什麼事,你們是要告狀嗎?”

“告狀倒不是,只是想反應一個情況,我們聽說恆山郡的田賦是二十五稅一,爲什麼我們這裡要二十稅一,還有青苗利錢怎麼算,還有就是義倉糧,以前規定是災年返還,去年和前年我們交了,但這次秋旱返還,只有今年夏天交的一點點,說以前不管,難道去年和前年我們都是白交了嗎?”

河北諸郡中,恆山郡和上谷郡是因爲深受魏刀兒荼毒。所以給了一個寬鬆的稅率。二十五稅一,清河郡和渤海郡也是一樣,其他郡都是二十稅一。這個倒沒什麼花頭。

而青苗錢是官府在青黃不接時,臨時借給農民的生活費,夏收和秋收時返回。不收利息,所以楊元慶聽到一個青苗利錢就不由一愣。

楊元慶便問道:“當真奇怪了,你們這裡的青苗錢還有利錢嗎?”

“就是奇怪啊!別的縣都沒有,爲什麼就我們縣有,雖然利錢不高,每二十錢付一文利錢,但還是讓人心裡堵得慌。”

楊元慶心中疑惑,他依然不露聲色道:“田賦二十稅一是對的,恆山縣是因爲被魏刀兒糟蹋得厲害。所以稅賦特殊一點,至於青苗利錢先放一放,我們說說義倉。今年秋旱。你們返還了多少?”

站在門口的幾名老者也進來了,七嘴八舌道:“都只有五斗米。那是今年夏天交義倉糧,可是去年和前年我們各交了一石糧食,我們去找縣衙,縣衙讓我們去找竇建德要,可是竇建德並沒有把義倉糧拿走,我們都知道的,爲什麼大隋就不認了?”

楊元慶眉頭皺成一團,他記得今年四月紫微閣專門討論過恢復義倉制度,其中就有關於前朝義倉糧食的延續問題。

當時是說,由各縣盤存義倉糧庫,如果有存糧且帳本清晰,要麼就要算進來,當時還派出監察御史,抽了三十個縣進行監督複覈。

房子縣或許是因爲義倉賬簿不全,或者確實已被竇建德軍隊調走,都由可能,但這個縣竟然違規收青苗利錢,這就讓人懷疑義倉糧食也有問題了。

想到這,楊元慶道:“這樣吧!我明天替你們出頭,去問問縣衙到底是怎麼回事,你們也派幾名長者和我同去,把事情搞清楚。”

喬村正和幾名老者對望一眼,一起站起身躬身施禮,“多謝軍爺替我們仗義出頭。”

。。。。。。。。

次日一早,楊元慶率領五百親衛繼續向北進發,房子縣縣城就在喬家村以北二十里外,同行的還有喬家村的五名長者,包括喬村正在內,他們都以爲楊元慶是從京城來的偏將,雖然軍政互不相關,但京城來的人總是會讓人產生一種權力的幻想。

楊元慶卻幾乎一夜未睡,他在考慮這些制度的漏洞在哪裡?自古以來,朝廷制定各種制度之人總是不肯把制度定得完善,總是會留下一點縫隙在裡面,這就容易給底下的人鑽空子。

這固然是因爲制定得太嚴密,會給朝廷增加負擔,更重要是要給下面官員留一點餘地,這也是自古以來的傳統,凡事都要留一點餘地,做人留一點餘地,做官也留一點餘地,所以訂製度也會留一點餘地。

這樣一來,下面的官員就有了撈錢的機會,就像義倉的延續問題,加了一條,若賬簿不全,也可以不予新舊合併,什麼叫賬簿不全,賬簿本來是全的,就因爲這條規定出來,地方官員們就會毀掉賬簿,讓它變得不全,從而使義倉的舊糧就變成了無帳之糧。

楊元慶是不會容許這種事情發生,但他不可能考慮得面面周全,所以他才實行紫微閣合議制度,這種涉及制度的大事,由大家共議,然後表決通過,但正是這種留一點餘地的傳統思想,使相國們心照不宣,很多制度就這麼留下一點點漏洞地通過了。

最典型是唐朝的永業田制度,就是不肯加上不準買賣這把鎖,留下了可以買賣的空子,導致中唐時土地大規模兼併,最終爆發安史之亂。

還有後世的各種典章制度,漏洞何其之多,真的是考慮制度的人不懂嗎?非也,其實根子就是這種中庸思想作祟,凡事都不要做絕了,給自己留一點餘地,山不轉水轉,說不定哪一天就轉到自己或者子孫的頭上了,所以美其名曰:做人要存三分素心。

其實再往深層次想,就算制度制訂完善了也沒有用,因爲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制度需要來人執行,執行不力,板子高高舉起,卻輕輕打下,甚至根本就不理睬所謂制度,你又奈我如何?

楊元慶在沉思之中,程咬金卻興致勃勃,他昨晚一口氣喝了三瓶酒,儘管都是果酒,但非常暢快,讓他所有的沉悶一掃而光。

程咬金已經知道了楊元慶要去對證之事,他的點子極多,很善於應對這種事,他上前對楊元慶道:“總管,這些當官的一個個奸猾如鬼,肯定都想好對策了,這麼光面堂皇地去問他們,肯定沒有什麼效果,不如讓卑職私下去調查,挖出真相來。”

楊元慶也不得不承認,程咬金有時很有用,並不是所有的事情走正路都走得通,有時也必須走走歪門邪道,而這個時候,程咬金的作用就凸顯出來了。

楊元慶點點頭,“你帶幾個弟兄去吧!記住不要暴露自己。”

“總管放心,做這種事一向是老程的優勢。”

程咬金帶領幾名弟兄加快馬速先走一步了。

。。。。。。

房子縣是一座中縣偏小,縣城內只有不到兩千戶人口,大多數人口都住在鄉村,縣城也不大,只要一炷香的時間便可橫穿縣城。

房子縣縣令姓徐,名叫徐守信,今年約四十餘歲,從大業九年便擔任縣令至今,縣裡的各種關係他早已盤根錯節。

徐守信並不知道楚王過境之事,更不知道他已經被縣南面的村民告了,這段時間他一直在考慮,怎麼把義倉多餘的糧食搞到中原去賣掉。

中午時分,徐守信正在官房內策劃方案,忽然有衙役跑來稟報,“縣裡,外面來了一隊騎兵,說是從京城來的,讓你去見面。”

徐守信不由低低罵了一聲,不用說,這些騎兵一定是混吃混喝,無奈,他只得走出了縣衙,卻一眼看見了騎在馬上的楊元慶。

徐守信並不認識楊元慶,也不太懂軍隊的編制,沒有看出這數百騎兵都是裝備最爲精良的楚王親衛,不過他畢竟是一縣之令,多少有一點見識,他見楊元慶居然頭戴金盔,心中不由一陣打鼓,金盔只有一軍主帥才能戴。

一軍主帥的概念就是獨自率領一軍,比如現在的徐世績和秦瓊,他們都可以戴金盔,只是二人不敢冒犯,都沒有戴金盔,而只是頭戴銀盔。

徐守信心中有些不安起來,這個戴金盔的軍中高官會是誰?這時,他忽然看見楊元慶腰間佩戴的寶劍,竟然是黑玉劍柄,他曾是隋臣,他當然知道這柄黑玉劍柄的寶劍是什麼?

這是盤磬劍,從前的天子之劍,這柄劍曾經賜給楊元慶,天下皆知,現在又出現在這名軍官的腰間,金盔、盤磬劍,兩個線索合在一起,那麼馬上這名軍官的身份便呼之欲出了。

徐守信雙股一陣陣戰慄,他已經猜到眼前這名軍官誰誰了,‘撲通’一聲,徐守信跪倒在地,磕了一個頭,顫抖着聲音道:“房子縣縣令徐守信參見楚王殿下,祝殿下千歲千歲千千歲!”

他這句話將喬村正和幾名老者都驚呆了,站在那裡就彷彿呆傻了一般,忽然,五名老者一起跪下,磕頭如搗蒜,頭磕得砰砰作響,“小民有眼不識泰山,怠慢了楚王殿下,懇求楚王殿下恕罪!”

他們說的是實話,昨晚楊元慶率士兵夜宿村子,他們只是敷衍地燒了一鍋熱湯應對,早知道他們就該拿出糧食和豬羊,好好招待一番。

楊元慶一擺手,對兩邊人道:“大家都請來吧!”

他又對徐縣令笑道:“這幾位鄉農對一些事情看不透,所以我特地帶他們來詢問一下。”

徐守信心一寒,彷彿一桶冰塊倒入他的心中。

第3章 雙瞳之將第7章 楊廣之憂第64章 趁火打劫第17章 接受密旨第17章 被迫決戰第17章 京城遊俠第62章 交換條件第126章 唐使到來第33章 御房進諫第23章 隱形力量第65章 蕭後心機第16章 解囊救窘第32章 雪夜離京第1章 異牀同夢第45章 四面皆敵第52章 南遷定襄第1章 戍堡聞警第36章 駕臨江夏第9章 一名小兵第30章 三個條件第17章 被迫決戰第32章 龍有逆鱗第55章 借風夜襲第41章 盧氏橋樑第19章 贖買條件第12章 仁基北歸第23章 南華梟雄第8章 違規賣酒第10章 除夕意外第19章 蠢蠢欲動第35章 激戰尉氏第20章 聲先奪勢第113章 長安城破第30章 丹陽來客第21章 內部生變第84章 連夜出擊第11章 雪後歸程第4章 露出破綻第91章 突厥慶功第20章 背後較量(上)第33章 跨境剿匪第20章 公主夜宴(上)第34章 枕戈以待第19章 勢力擴張第131章 鄭家尋路第4章 入伍斥候第22章 收穫不菲第23章 都市買禮第29章 再提條件第23章 切斷退路第129章 漫天開價第16章 何罪之有?第47章 關隴暗箭第150章 獨孤之悟第52章 北平船所第45章 明智決定第75章 謀主之策第13章 深巷小宅第117章 關內急變第25章 意外收穫第8章 合縱抗隋第2章 先攻內部第12章 裴閥老謀第24章 聞喜裴氏第12章 誥命風波第4章 天下大變第12章 帝王心思第36章 駕臨江夏第12章 北巡訊至第27章 逼出水面第19章 虎牢之危第32章 威震突厥(上)第101章 隋突大戰第36章 內廷獻策(上)第2章 敵蹤初現第21章 公主夜宴(中)第41章 想走不易第23章 殺機暗伏第52章 人心難測第110章 頂住壓力第17章 京城遊俠第61章 動之以情第44章 當局者迷第36章 三策選一第51章 連夜清洗第90章 大戰悄至第20章 絕戶之計第10章 君廓獻計第20章 毒心李淵第38章 八方酒肆第9章 我想學武第41章 爭鋒相對第37章 被迫南撤第1章 重返京城第117章 關內急變第13章 事態蔓延第37章 南郡出事第1章 上洛隱梟第20章 世充密使第30章 禍福相倚
第3章 雙瞳之將第7章 楊廣之憂第64章 趁火打劫第17章 接受密旨第17章 被迫決戰第17章 京城遊俠第62章 交換條件第126章 唐使到來第33章 御房進諫第23章 隱形力量第65章 蕭後心機第16章 解囊救窘第32章 雪夜離京第1章 異牀同夢第45章 四面皆敵第52章 南遷定襄第1章 戍堡聞警第36章 駕臨江夏第9章 一名小兵第30章 三個條件第17章 被迫決戰第32章 龍有逆鱗第55章 借風夜襲第41章 盧氏橋樑第19章 贖買條件第12章 仁基北歸第23章 南華梟雄第8章 違規賣酒第10章 除夕意外第19章 蠢蠢欲動第35章 激戰尉氏第20章 聲先奪勢第113章 長安城破第30章 丹陽來客第21章 內部生變第84章 連夜出擊第11章 雪後歸程第4章 露出破綻第91章 突厥慶功第20章 背後較量(上)第33章 跨境剿匪第20章 公主夜宴(上)第34章 枕戈以待第19章 勢力擴張第131章 鄭家尋路第4章 入伍斥候第22章 收穫不菲第23章 都市買禮第29章 再提條件第23章 切斷退路第129章 漫天開價第16章 何罪之有?第47章 關隴暗箭第150章 獨孤之悟第52章 北平船所第45章 明智決定第75章 謀主之策第13章 深巷小宅第117章 關內急變第25章 意外收穫第8章 合縱抗隋第2章 先攻內部第12章 裴閥老謀第24章 聞喜裴氏第12章 誥命風波第4章 天下大變第12章 帝王心思第36章 駕臨江夏第12章 北巡訊至第27章 逼出水面第19章 虎牢之危第32章 威震突厥(上)第101章 隋突大戰第36章 內廷獻策(上)第2章 敵蹤初現第21章 公主夜宴(中)第41章 想走不易第23章 殺機暗伏第52章 人心難測第110章 頂住壓力第17章 京城遊俠第61章 動之以情第44章 當局者迷第36章 三策選一第51章 連夜清洗第90章 大戰悄至第20章 絕戶之計第10章 君廓獻計第20章 毒心李淵第38章 八方酒肆第9章 我想學武第41章 爭鋒相對第37章 被迫南撤第1章 重返京城第117章 關內急變第13章 事態蔓延第37章 南郡出事第1章 上洛隱梟第20章 世充密使第30章 禍福相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