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蘇威密謀

晉陽大街和晉陽河的中元節慶依然在繼續,但城西的一些小街巷裡卻十分安靜,雖然家家戶戶也掛花燈,門口擺着盂蘭盆,但行人卻十分稀少,絕大部分太原人都跑到主街和河邊去了。

這時,一輛馬車遠遠駛來,後面跟着十幾名隨從,馬車在一座大宅前停了下來,大宅門口的燈籠上寫着‘杜府’二字,這裡是杜如晦的府邸。

一名隨從跑上臺階去叫門,車窗裡露出一張蒼老的臉龐,正是隋朝的首席相國蘇威。

蘇威年事已高,幾乎不再過問政務,他的存在更多是一種象徵,象徵着大隋的延續。

楊元慶極爲看重這位從大隋開國便做宰相的名臣,儘管他不如高熲那樣德高望重,缺點也不少,但他起的穩定作用卻是其他人不能比擬、

蘇威來找杜如晦,是有一件重要之事。

片刻,杜府的側門開了,杜如晦親自迎了出來,一般主人並不親自出門迎接,大都是派子侄兄弟之類出門相迎,但杜如晦知道,這個蘇威架子很大,很在意這種禮儀,自己出門迎接,他心裡會舒服得多。

蘇威見杜如晦親自出門,眼睛都笑眯了,杜如晦果然對自己敬重有加,他從馬車裡出來,杜如晦慌忙上前扶住他,“老相國當心!”

“呵呵!有勞杜相國了。”

蘇威從馬車下來,挺直了腰,笑眯眯道:“今天打擾杜相國休息了。”

“哪裡!哪裡!應該是晚輩去府上纔對。”

蘇威點點頭。“那我們進屋談吧!”

“蘇相國請!”

杜如晦前面帶路,一直把蘇威帶到自己的外書房,兩人進了房間,蘇威見房間裡燈火明亮,屋角香爐裡嫋嫋冒着青煙,桌上放一本奏疏,似乎只寫到一半。

兩人分賓主落座。一名侍女上了茶,蘇威指了指桌子,“杜相國還在寫奏疏嗎?”

杜如晦點點頭。微微嘆息道:“朝廷糧食不足,現在打下中原,還需要開支大量錢糧。安置民衆,說實話,我很發愁,沒有糧食,巧婦也難爲無米之炊啊!”

蘇威雖爲名義上的五相之首,但杜如晦任尚書左僕射,是真正的實權之相,朝廷錢糧開支用度,都由他審覈負責,他的壓力極大。

這次楊元慶攻打中原。杜如晦雖不是反對者,但他也不支持,持中立立場,他現在極爲憂慮糧食問題。

蘇威能理解杜如晦的難處,他也笑着應和。“下半年河北的開支小了一點,原本以爲可以喘口氣,但中原的開支又來了,偏偏今年糧食欠收,杜相的難處我能理解。”

兩人皆苦笑,抱怨歸抱怨。但奪取中原從大局上說,確實是值得慶賀,蘇威又道:“奪取中原,日子雖然緊一點,但只要上下例行節約,還是能度過這個難關,但奪取中原的戰略卻非同小可,這是我們奪取天下走出的最關鍵一步。”

杜如晦點點頭,“這個我也知道,殿下奪取中原對朝廷上下都是極爲振奮的大事,聽說戰利品中有不少糧食,加起來有三十萬石之多,有這筆糧食,至少可以應付中原半年,還有軍隊可以囤田,種一點短季節的粟,我估計能度過這個難關。”

杜如晦當然也知道,蘇威這麼晚跑來找自己,不是聊聊糧食這麼簡單,必然有大事而來,沉吟一下,杜如晦便試探問:“蘇相似乎有什麼事?”

“當然,無事不登門嘛!”

蘇威笑得很神秘,他喝了口茶,這纔不慌不忙道:“其實我一直在考慮一件事,就是關於楚王殿下即位,這次中原之戰結束,我覺得時機已經成熟了。”

杜如晦沒有說話,低頭喝茶,聽蘇威繼續說,蘇威見杜如晦表情平淡,心中微微一怔,又道:“其實河北戰役結束,我便在考慮這件事,我和楚王也談過,但楚王也沒有表態,所以河北之戰後,此事不了了之,我估計楚王當時是覺得時機不成熟,但現在中原戰役結束,我們已經佔了上風,這時候,無論楚王的威望和功績都達到一個新高度,我覺得時機成熟了,所以今晚特地來找杜相國.....”

說到這裡,蘇威意味深長地看了一眼杜如晦,眼神的意思便是在問:‘你說呢?’

杜如晦依然在沉思之中,這件事他其實也考慮過,不過沒有考慮成熟,從他本意上說,他覺得條件還差一點點,還沒有水到渠成的感覺,關鍵是沒有拿下洛陽和長安,帝王之氣還沒有完全凝聚。

杜如晦嘆了口氣,道:“蘇相國的心情我能理解,其實朝中也有不少人在議論此事了,說明楚王登基是衆望所歸,但我覺得真正決定權還是在楚王殿下的手中,蘇威不覺得,殿下並不是很熱衷此事嗎?”

蘇威一愣,“杜相國這話怎麼講?爲什麼說殿下不熱衷?”

杜如晦緩緩道:“其實我也一直在關注楚王殿下的想法,如果他真有意登基,那麼他一定會拿下洛陽,將都城南遷,畢竟太原只是陪都,沒有洛陽那樣名正言順,可是他並沒有拿下洛陽的意圖,或許他只是戰略需要,但我想,任何戰略都比不上他登基的願望,只能說明他登基的意圖並不強烈。”

蘇威也陷入沉思,他不得不承認杜如晦說得有道理,如果楚王真想登基,那麼拿下洛陽是必然,但楚王並沒有……不過僅僅因爲楚王殿下沒有拿下洛陽,便認定他沒有登基的想法,我覺得他還是太草率了一點,杜相,我們應該面對面地和楚王殿下確認。”

杜如晦點了點頭,“這件事就由我來確認吧!”

停一下,他又笑着補充道:“當然,我會把蘇相國希望他登基的強烈願望轉達給楚王。”

蘇威眯着眼睛笑了起來,都說杜如晦不太通人情世故,此言謬也……楊元慶軍隊已經結束了在中原的戰役,他任命徐世績爲滎潁兵馬總管,率軍五萬鎮守潁川郡,同時又任命牛進達爲中原團練使,在中原地區招募三萬郡兵。其餘軍隊則分駐河東、河北各處,楊元慶率三萬精銳之軍從陸路返回太原。

所俘獲的數萬唐軍則暫時安置在河內郡屯田,這些軍隊都是關中人和蜀人,楊元慶將用這些降兵向唐朝換取糧食,以解決隋朝糧食不足的問題。

這天晚上,隋朝大軍返回了太原郡,在距離太原城還有三十里外汾水河畔紮營休息。

月亮圓如銀盤,將皎潔的清輝灑向大地,隋軍士兵們在汾水裡也放下了數千盞陰燈,寄託對陣亡將士的哀思。

楊元慶站在岸邊,默默地向一盞巨大的水蓮燈許下了安息的祝願,隨即接過火把點燃了水蓮燈中的火油盤,火勢燃起,幾名士兵奮力將水蓮燈推進河中,隨着浪花起伏,水蓮燈漸漸向河中央飄去。

這時,一名騎兵從大營飛奔而至,老遠便高聲喊道:“總管!”

“什麼事?”楊元慶迎了上來。

“杜相國來了,在大帳內等總管。”

楊元慶點點頭,快步走到戰馬前,翻身上馬,一催戰馬,數百親衛跟隨着他向大營奔去。

中軍大帳內,杜如晦在李靖的陪同下站着沙盤前,欣賞着這次中原大戰的成果。

李靖手執木杆指着南面道:“這次中原之戰,除了南陽郡、淅陽郡和汝南郡三郡,其餘中原各郡都被隋軍收入囊中,尤其樑郡,李密的魏軍正逐步撤離,一旦魏軍完全撤離,樑郡也將併入大隋版圖。”

杜如晦沉思一下問:“爲何南陽郡和淅陽郡不取?”

這時,他身後傳來了楊元慶的笑聲,“那兩郡是作爲緩衝,唐軍不能駐兵,我們也不駐兵,這是我和李孝恭達成的一個妥協。”

杜如晦回頭,只見楊元慶從帳外走了進來,杜如晦連忙躬身施禮,“下官杜如晦參見楚王殿下!”

“杜相國操持朝政辛苦了。”

楊元慶笑着走上前,拾起木杆指向南陽和淅陽兩郡,又繼續給他解釋,“這兩郡其實和弘農郡一樣,都被伏牛山橫亙其中,山地衆多,耕地不足,人口也不多,戰略價值並不大,我也不想直接和唐軍接壤,所以派人和李孝恭達成了臨時協議。”

停一下,楊元慶又道:“當然,如果唐廷不肯承認這兩郡爲緩衝,那麼隋軍就會毫不猶豫佔領它們。”

杜如晦點了點頭,“殿下的意思我明白了,也就是暫時不取荊襄。”

楊元慶微微笑了起來,“杜相國果然目光如炬,現在朝廷很難再負擔大規模戰役,我打算休養生息一段時間,養精蓄銳,等朝廷實力漸漸充足,中原生機恢復,再考慮出兵,先滅竇建德。”

楊元慶請杜如晦坐下,命親兵上了茶,李靖知道他們有要事相商,他藉口退下,大帳裡只剩下楊元慶和杜如晦兩人。

這時,杜如晦沉吟一下道:“今晚我趕來找殿下,是有一件大事想和殿下商量。”

杜如晦注視着楊元慶眼睛,緩緩道:“中原戰役已結束,殿下有沒有考慮登基之事……()

第45章 明智決定第36章 鬥智鬥狠第35章 孤家寡人第25章 海底之針第29章 聯合施壓第44章 血戰平壤(中)第8章 暗鬥不息第47章 關隴暗箭第20章 邊疆奏摺第10章 師傅是誰?第123章 獨木難支第18章 隋胡大戰(下)第2章 宇文義子第34章 枕戈以待第2章 出兵風波第31章 船中飛箭第50章 心結難解第39章 夜襲江城第80章 長孫之策第50章 潼關內訌第70章 突破缺口第5章 出海遠征第44章 公主阿蠻第89章 隋唐大戰(十九)第11章 家廟夜審第24章 草原天鵝第25章 狹路相逢第8章 趁亂突圍第2章 家法伺候第24章 略施小計第4章 水勢漸深(下)第88章 隋唐大戰(十八)第29章 運籌帷幄第37章 內衛情報第33章 拜彌勒教第14章 引而不發第18章 爾虞我詐第4章 啓用暗線第32章 千金一箭第10章 裴矩辭相第18章 裴閥態度第48章 獨孤家主第20章 王妃請客第5章 略助風勢第80章 長孫之策第7章 金剛引狼第120章 絕妙好計第34章 泊舟九江第27章 奇貨可居第37章 致命一箭第22章 蕭後來臨第71章 血色之夜第13章 河底練刀第9章 利益之爭第29章 陌刀之秘第28章 交換戰俘第2章 先攻內部第38章 知微見着第53章 窮途末路第18章 垂死掙扎第25章 野心泄露第14章 內部奸細第32章 壯士斷腕第12章 帝王心思第24章 會寧戰起第28章 俏語解憂第27章 元家之慾第35章 孤家寡人第81章 老孃不幹第128章 逼上絕路第15章 求賢若渴第44章 公主阿蠻第28章 初遇建德第32章 啓民提議第3章 水勢漸深(上)第22章 井陘遇警第11章 月圓之夜第46章 糧價危機第25章 秦王心計第56章 士信之擇第20章 邊疆奏摺第11章 仇恨深化第17章 發現契苾第13章 收復齊郡第130章 三思後行第12章 北巡訊至第60章 關鍵人物第84章 隋唐大戰(十四)第120章 絕妙好計第91章 突厥慶功第111章 意外發現第21章 初次談判第91章 隋唐大戰(二十一)第10章 李密抉擇第71章 血色之夜第6章 牽制荊襄第26章 討要說法第28章 洛陽來使第72章 闊綽請客第40章 痛苦抉擇
第45章 明智決定第36章 鬥智鬥狠第35章 孤家寡人第25章 海底之針第29章 聯合施壓第44章 血戰平壤(中)第8章 暗鬥不息第47章 關隴暗箭第20章 邊疆奏摺第10章 師傅是誰?第123章 獨木難支第18章 隋胡大戰(下)第2章 宇文義子第34章 枕戈以待第2章 出兵風波第31章 船中飛箭第50章 心結難解第39章 夜襲江城第80章 長孫之策第50章 潼關內訌第70章 突破缺口第5章 出海遠征第44章 公主阿蠻第89章 隋唐大戰(十九)第11章 家廟夜審第24章 草原天鵝第25章 狹路相逢第8章 趁亂突圍第2章 家法伺候第24章 略施小計第4章 水勢漸深(下)第88章 隋唐大戰(十八)第29章 運籌帷幄第37章 內衛情報第33章 拜彌勒教第14章 引而不發第18章 爾虞我詐第4章 啓用暗線第32章 千金一箭第10章 裴矩辭相第18章 裴閥態度第48章 獨孤家主第20章 王妃請客第5章 略助風勢第80章 長孫之策第7章 金剛引狼第120章 絕妙好計第34章 泊舟九江第27章 奇貨可居第37章 致命一箭第22章 蕭後來臨第71章 血色之夜第13章 河底練刀第9章 利益之爭第29章 陌刀之秘第28章 交換戰俘第2章 先攻內部第38章 知微見着第53章 窮途末路第18章 垂死掙扎第25章 野心泄露第14章 內部奸細第32章 壯士斷腕第12章 帝王心思第24章 會寧戰起第28章 俏語解憂第27章 元家之慾第35章 孤家寡人第81章 老孃不幹第128章 逼上絕路第15章 求賢若渴第44章 公主阿蠻第28章 初遇建德第32章 啓民提議第3章 水勢漸深(上)第22章 井陘遇警第11章 月圓之夜第46章 糧價危機第25章 秦王心計第56章 士信之擇第20章 邊疆奏摺第11章 仇恨深化第17章 發現契苾第13章 收復齊郡第130章 三思後行第12章 北巡訊至第60章 關鍵人物第84章 隋唐大戰(十四)第120章 絕妙好計第91章 突厥慶功第111章 意外發現第21章 初次談判第91章 隋唐大戰(二十一)第10章 李密抉擇第71章 血色之夜第6章 牽制荊襄第26章 討要說法第28章 洛陽來使第72章 闊綽請客第40章 痛苦抉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