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陌刀之秘

大船迅速減緩,楊元慶快步走到船頭,發現此時船隊離南岸還有一里,岸邊燒焦的樹木清晰可見,數千唐軍密佈在岸邊,張弓搭弩,嚴陣以待。

但眼下的危險並不是來自於岸上的唐軍,而是在河面上,飄着厚厚一層粘稠的黑油,他所乘坐大船已經有半個船身駛進了黑油圈中,船頭和兩邊船舷都沾滿了黑油。

楊元慶暗吃一驚,這是他當初對付李密的辦法,卻被唐軍反過來對付他,只是當時是夜間,難以發現,而現在是白天,他可以及時脫險,楊元慶立刻下令,“船隻橫行,速離開油區。”

大船緩緩掉頭,橫着向東駛去,只片刻,楊元慶所乘坐的大船便離開了浮油區,他回頭向四周望去,和他大船平行的幾艘戰船也已紛紛脫離浮油區,但後面的船隻卻源源不斷駛來。

楊元慶當即立斷,“點火燒油!”

命令下達,數十支火箭向河面上的浮油射去,浮油‘轟!’地燃燒起來,迅速蔓延,黑煙滾滾,使靠近南岸近一里的河面上變成了一片火海。

燃燒的河面便是最好的警告,南下的船隻紛紛在河面上停止前行,等待火勢平息,這場大火足足燒了近一個時辰,才漸漸熄滅。

船隊開始重振旗鼓,向岸邊靠攏,一時間箭如雨發,雙方在盟津渡口展開激戰。

“攔住隋軍!”

唐軍主將王懷文大聲叫喊:“不準敵軍上岸!”

唐軍在盟津渡口的駐軍有五千餘人,三千弓弩軍和兩千騎兵。他們在渡口外的河面上傾瀉了上千桶火油,形成了第一道防線,隨即又在岸邊部署了三千弓弩手,當隋軍戰船緩緩靠岸,岸上唐軍亂箭齊發,密集的箭雨射向大船,其中夾雜着無數支火箭。

戰船上的隋軍也發動了反擊。箭矢如雨,射向岸上,威力更大的卻是船上的石砲。伴隨着巨大的撞擊聲,一塊塊數十斤重的石塊砸向岸上的唐軍,幾乎每一塊巨石都砸翻數人。岸上慘叫聲一片,唐軍弓弩手傷亡慘重。

在石砲密集的攻勢下,唐軍弓弩軍被迫向後撤退,岸邊出現了登陸的機會,楊元慶在後面一艘大船上注視着戰局,他早看見數百步外排列着約兩千騎兵,顯然是準備向登陸的隋軍發動進攻。

“先上五百重甲陌刀軍!”

楊元慶的命令已下,主船上令旗揮動,運載陌刀士兵的兩艘戰船率先靠岸,五百重甲步兵手執陌刀。迎着箭矢上岸,開始列隊向唐軍發動攻擊。

唐軍的箭矢無法射穿陌刀軍重甲,大部分士兵是第一次遭遇到隋軍陌刀軍,這種不畏箭矢的士兵使他們紛紛驚恐後撤,陣營中出現一陣騷亂。

主將王懷文曾是隋將。他知道這是重甲步兵,手執拍刃,在魏晉時期,這種重甲步兵是用來對付北方遊牧民族,只是隋軍手中的拍刃更細更長。

“將軍,恐怕出騎兵不利!”一名偏將也感覺到不妙。他連忙提醒王懷文。

王懷文凝視半晌,毅然下令:“騎兵出擊!”

兩千騎兵驟然發動,向剛上岸的隋軍重甲步兵衝過去,企圖用速度和衝擊力將這支重甲步兵撞下黃河。

但結局卻是重創唐軍騎兵,重甲步兵抵禦住了唐軍騎兵的衝擊,排刀劈砍,刀光之下,所向披靡,五百重甲步兵如牆推進,殺得騎兵人馬屍體堆積,血流成河。

“將軍,撤吧!”

所有將領都焦急得大喊起來,王懷文最後深深看了一眼五百重甲步兵,他眼中露出失望之色,竟然沒有能抓住一名重甲步兵,眼看兩千騎兵損失慘重,已露潰敗之勢,而越來越多手執巨盾長矛的隋軍士兵開始登陸了。

不得已,王懷文只得下令道:“全軍撤退!”

一千餘騎兵和不到三千弓弩手迅速撤離了戰場。

由於沒有唐軍主力的參戰,這就註定了盟津渡的戰鬥只是一場騷擾式的小戰役,它起到的作用只能是延緩隋軍登陸時間,卻無法阻止隋軍主力登陸,隨着越來多的隋軍上岸,唐軍大將王懷文見大勢已去,便率領唐軍迅速撤離了渡口,向南撤退而去。

隋朝五萬大軍開始浩浩蕩蕩登陸,此時,三柱烽火在一里外的烽火臺上點燃了,將隋軍主力出現的情報迅速傳向洛陽唐軍大營……

次日一早,王懷文率領撤退的唐軍回到了洛陽大營,這兩天唐軍並沒有進攻洛陽,開始準備拔營西撤,當李世民聽到王世充去除帝號的消息,他便立刻意識到,隋軍主力要出兵了,去除帝號必然是楊元慶開出的條件。

隨着隋軍出兵,戰局開始變得微妙起來,原本是唐強鄭弱的局面頓時被扭轉了,形勢開始唐軍不利,徐世績率兩萬西路隋軍在函谷關一帶,而楊元慶的數萬主力從偃師縣殺來,左右夾擊,唐軍缺乏戰略縱深,這一戰必敗無疑。

大帳內,李世民正和數十名大將聽王懷文講述盟津一戰的細節,尤其是陌刀重甲步兵,所有人都聽得全神貫注。

“對方的重甲步兵只有五百人,但戰鬥力卻相當強大,他們的拍刃要比我所知道的拍刃更細更長,似乎更加鋒利,五百人頂住了騎兵的衝擊,集體作戰,將兩千騎兵殺得死傷慘重。”

這時,一名士兵走進大帳,手中拿一把老式拍刃,實際上就是一把單尖兩刃刀。

王懷文接過這把三十斤重的拍刃,對衆人繼續道:“隋軍的拍刃要比這把長三尺,刃要長兩尺,要細且輕巧,刀刃也薄,可感覺非常堅硬鋒利,我沒有看見實物,但我感覺到,打造一把隋軍拍刃需要很好的鐵質和工匠技術,我們的工匠或許打造不出來。”

這時,又有一名親兵進來,他手中也拿一把拍刃,卻剛纔的拍刃更細更長,和王懷文的描述完全一致,將領中很多人驚呼起來。

王懷文的眼睛瞪大了,他慢慢接過這把長拍刃,揮舞兩刀,興奮地對衆將道:“就是它,和隋軍的拍刃一模一樣,果然是好刀!”

他忽然又疑惑起來,這把拍刃是從哪裡來,他有些不解地問李世民,“這是殿下從隋軍那裡繳獲嗎?”

李世民接過拍刃搖搖頭道:“這把拍刃其實是我們軍器監的刀匠上個月纔打造出來。”

大帳內一片驚呼,他們自己的工匠居然也能打造,王懷文異常興奮,“殿下,那我們也可以組建一支和隋軍一樣的重甲步兵嗎?”

李世民苦笑了一下,微微嘆息道:“我也是這樣希望,但不現實,這把刀準確說並不叫拍刃,而是叫陌刀,無論對鐵質還是對鍛造技術都有極高的要求,早在一年多以前我們便開始留意這支隋軍的重甲陌刀軍,我特地將長安軍器監最優秀的刀匠集中起來。”

說到這,李世民有點泄氣,他嘆口氣又道:“可惜我們沒有樣刀,更沒有鍛造技術,隋朝對它保密極嚴,唐風費盡九牛二虎之力也一無所獲,我們的情報也是和王將軍一樣,只知道它極長極細,極爲堅硬鋒利,別的便一無所知,所以我們的刀匠耗時一年多才終於打造出一把這樣的陌刀,還有他們的重鎧,我們也造出來了,但問題就在於我們沒有時間和那麼多優秀的工匠,要建一支三千人的重甲陌刀,至少要兩年時間,耗盡大唐傾國之力,纔有可能成功。”

秦王的話讓大家心中有些沉重,尉遲恭好奇地問:“殿下,隋軍的重甲陌刀軍難道就所向無敵,沒有剋制的辦法嗎?”

“不!隋軍的重甲陌刀軍也有天敵,在攻打竇建德大營時,竇建德軍使用了牀弩,聽說射殺了數百名重甲陌刀軍,或許有點誇張,但牀弩鐵箭確實能穿透重甲陌刀士兵的重鎧,這就讓我找到了對付重甲步兵的辦法。”

說到這,李世民微微一笑,“其實辦法還有很多,比如我們挖大坑,他們掉下去就不出來,再用火油焚之,他們一樣死絕,世間萬物總是一物降一物,沒有什麼天下無敵的東西,隋軍也不可能靠一支重甲步兵就能橫掃天下,只要我們有警惕之心,就可以將傷亡損失壓到最小。”

軍帳裡的氣氛又熱烈起來,這時,一名士兵奔進來稟報:“啓稟殿下,弘農郡有緊急情報!”

李世民接過情報看了一遍,臉色一下凝重起來,對衆將緩緩道:“徐世績率軍殺進弘農郡,去斷我們的後路了。”

李世民嘆了口氣,事到如今,不由他不撤軍了,他立刻令道:“傳我的命令,大軍向弘農郡撤離!”……

由於楊元慶大軍渡河,唐軍意識到無法拿下洛陽,爲了不被隋軍斷掉後路,李世民被迫下令撤軍,七萬唐朝大軍向弘農郡方向撤離,將戰場撤到弘農郡,唐軍撤離洛陽,並不意味着他們放棄中原,保住對弘農郡的佔領就成了唐軍的重中之重,一場由楊元慶和李世民之間的大戰,即將在弘農郡拉開序幕。()

第37章 凌晨偷襲第10章 神秘馬賊第45章 血戰平壤(下)第23章 夜襲飛狐第1章 初使西域第33章 兄弟生隙第10章 李密抉擇第1章 返回太原第49章 重甲破術第2章 水火楊家第27章 元家之慾第51章 八百壯士第14章 殺雞儆猴第33章 洛陽兵變第10章 神秘馬賊第7章 生死之約第10章 君廓獻計第40章 兄弟暗鬥第20章 倉曹參軍第43章 無妄之災第34章 夜攻太原第34章 兩面三刀第6章 抽中死籤第6章 陰山可汗第13章 走私線索第92章 李靖初戰第8章 趁亂突圍第45章 佈局西域第49章 敦煌風動第25章 一劍穿心第15章 校場競箭第42章 被迫求援第31章 夜授密旨第28章 洛陽來使第3章 神秘使臣第26章 裴氏父子第14章 引而不發第45章 佈局西域第20章 一夜軍變第2章 老奸巨猾第9章 應對危機第125章 兄弟危情第18章 投票表決第43章 苛刻條件第40章 禍水東引第37章 密室收穫第24章 真假使者第27章 接風酒宴第14章 武周示弱第90章 隋唐大戰(二十)第13章 揚帆出海第38章 楊廣之怒第27章 奪取河陽第24章 聞喜裴氏第29章 運籌帷幄第24章 以信立身第42章 被迫求援第29章 蕭後召見第4章 反客爲主第17章 收網之時第88章 隋唐大戰(十八)第27章 義成公主第30章 驕將爭功第40章 三管齊下第20章 邊疆奏摺第31章 意外挾迫第52章 人心難測第20章 世充密使第40章 禍水東引第5章 敏秋心事第35章 亡國之恨第24章 等待機會第9章 朝局悄變第117章 關內急變第5章 上兵伐謀第8章 暗鬥不息第21章 初次談判第14章 戰爭索賠第29章 運籌帷幄第108章 兩線反擊第21章 雙猛大戰第36章 走出迷惘第3章 情報暗戰第29章 太原王氏第88章 隋唐大戰(十八)第26章 討要說法第41章 想走不易第77章 楊氏希望第37章 欲加之罪第25章 宇文父子第18章 諫臣之死第45章 烈火焚城第62章 交換條件第42章 暗流洶涌第3章 透露底線第5章 公主承諾第37章 被迫南撤第13章 逃兵危機第18章 參軍之謎(下)第49章 蕭家試探
第37章 凌晨偷襲第10章 神秘馬賊第45章 血戰平壤(下)第23章 夜襲飛狐第1章 初使西域第33章 兄弟生隙第10章 李密抉擇第1章 返回太原第49章 重甲破術第2章 水火楊家第27章 元家之慾第51章 八百壯士第14章 殺雞儆猴第33章 洛陽兵變第10章 神秘馬賊第7章 生死之約第10章 君廓獻計第40章 兄弟暗鬥第20章 倉曹參軍第43章 無妄之災第34章 夜攻太原第34章 兩面三刀第6章 抽中死籤第6章 陰山可汗第13章 走私線索第92章 李靖初戰第8章 趁亂突圍第45章 佈局西域第49章 敦煌風動第25章 一劍穿心第15章 校場競箭第42章 被迫求援第31章 夜授密旨第28章 洛陽來使第3章 神秘使臣第26章 裴氏父子第14章 引而不發第45章 佈局西域第20章 一夜軍變第2章 老奸巨猾第9章 應對危機第125章 兄弟危情第18章 投票表決第43章 苛刻條件第40章 禍水東引第37章 密室收穫第24章 真假使者第27章 接風酒宴第14章 武周示弱第90章 隋唐大戰(二十)第13章 揚帆出海第38章 楊廣之怒第27章 奪取河陽第24章 聞喜裴氏第29章 運籌帷幄第24章 以信立身第42章 被迫求援第29章 蕭後召見第4章 反客爲主第17章 收網之時第88章 隋唐大戰(十八)第27章 義成公主第30章 驕將爭功第40章 三管齊下第20章 邊疆奏摺第31章 意外挾迫第52章 人心難測第20章 世充密使第40章 禍水東引第5章 敏秋心事第35章 亡國之恨第24章 等待機會第9章 朝局悄變第117章 關內急變第5章 上兵伐謀第8章 暗鬥不息第21章 初次談判第14章 戰爭索賠第29章 運籌帷幄第108章 兩線反擊第21章 雙猛大戰第36章 走出迷惘第3章 情報暗戰第29章 太原王氏第88章 隋唐大戰(十八)第26章 討要說法第41章 想走不易第77章 楊氏希望第37章 欲加之罪第25章 宇文父子第18章 諫臣之死第45章 烈火焚城第62章 交換條件第42章 暗流洶涌第3章 透露底線第5章 公主承諾第37章 被迫南撤第13章 逃兵危機第18章 參軍之謎(下)第49章 蕭家試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