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褚氏父子

沈柏告辭走了,書房裡只剩下楊元慶和沈春兩人,沈春今年約三十歲,身材中等,性格沉穩,他也是大業四年在敦煌從軍的十八名世家子弟之一,是敦煌沈氏的嫡子,從軍八年來,他先後擔任了大利縣縣尉,豐州總管府鎧曹參軍事等職,現任晉州總管府記室參軍事,替楊元慶處理機要文書,是楊元慶的心腹。

在楊元慶接見沈柏的過程中,他一直保持了沉默,沈柏走了,沈春終於開口,他有點憂慮道:“總管,我擔心沈家不肯放棄敦煌郡,畢竟在那裡打拼了二十年,很多年輕一輩都不願意回江南老家。”

“這個我知道,我並沒有要求沈家全部遷離敦煌郡,事實上,我也只打算讓一部分敦煌沈氏回去。”

楊元慶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其實你並沒有明白我的意思,我叫你來,是想讓你去敦煌郡做太守。”

沈春一下子愣住,讓他做敦煌太守,他一點思想準備都沒有,半晌,他才遲疑着道:“難道敦煌還沒有歸唐朝嗎?”

“還沒有!”

楊元慶眼睛裡閃爍着一種希望的光彩,他也一度以爲敦煌郡被唐朝所佔,但前幾天剛剛接到敦煌的一封信,使他心中又燃起了希望。

“現在敦煌太守李兆錦是李軌族弟,他依然控制着敦煌郡和伊吾郡,擁有近一萬五千軍隊,我以爲他投降了唐朝,但我才知道,還沒有,他還在和唐朝討價還價,想讓唐朝封他爲敦煌王·但唐朝沒有答應,唐朝現在在集中精力對付西秦,一旦西秦拿下後,唐朝就會調頭去征討李兆錦,我們必須趕在唐朝之前,奪下敦煌郡和伊吾郡。”

楊元慶走到左牆邊,刷地拉開了牆邊的簾子·露出一幅地圖·沈春這才注意到,那竟是一幅西域地圖。

楊元慶走到地圖前,輕輕嘆了口氣道:“大業四年,我奉命征討伊吾,拉開了大隋西擴的序幕,大隋隨後在西域建立了西海郡、河源郡、且末郡、鄯善郡和伊吾郡,現在這西域五郡都不在大隋手中。”

說到這·楊元慶拾起木杆指向且末郡和鄯善郡,“這兩個郡現在被一個叫魏歸的人佔領,你可知道這個魏歸是何人?”

沈春搖了搖頭,“屬下不知!”

“我也是最近才知道·說起來真是令人匪夷所思,這個‘魏歸,竟然就是當年逃進西海郡不知所蹤的元弘嗣。”

楊元慶忍不住嘆息一聲·“所有人都以爲元弘嗣死了,可誰能想到,他竟逃過茫茫戈壁高原,佔領了且末城,去年又佔領了鄯善城,他手下已有六千軍隊,很明顯,他的下一個目標要麼是敦煌郡,要麼就是伊吾郡,西域的局勢並不平靜啊!”

沈春感覺自己肩上的壓力很大·楊元慶任命他爲敦煌郡太守,可是他憑什麼去奪取敦煌,就那幾個世家嗎?他們也是牆頭草,李軌主政時支持李軌·現在讓他們轉而支持北隋,除非北隋能在敦煌郡表現出強大的實力·否則,那幾個世家還是縮頭不出。

楊元慶明白他的擔憂,便笑了笑,解開他心中的疑惑,“我不會讓你一個人,我會讓蘇定方率三千騎兵和你同去,另外,在敦煌郡和伊吾郡有我安插的人,他們都是兩郡位高權重的人物,他們會幫助你和蘇定方拿下敦煌郡和伊吾郡。”

沈春默默點了點頭,他心裡大概有一點底氣了,沉思一會兒,他又問:“那屬下何時出發?”

“明天一早出發!”

第一天的科舉考試終於結束了,士子們三三兩兩返回了城內,給太原城注入了新鮮的活力,太原城又再次熱鬧起來。

士子褚遂良一路小跑,跑到了碧鳳街,這裡是太原城內一條較大的街道,街道兩邊店鋪雲集,商業繁榮,客棧和酒肆就有十幾家之多,他一口氣跑到晉中客棧,名字雖然大氣,但它卻是一家小客棧,褚遂良一口氣衝進了客棧內。

“父親!”

房門開了,一名五十餘歲的中年男子開了門,他便是褚遂良的父親褚亮,見兒子回來,他慈愛地笑了起來,“臭小子,這麼快就回來?是不是考不過,交了白卷過來?”

褚遂良撓撓頭笑道:“孩兒考得很好,貼經可以保證拿滿分,明天考策論,孩兒也很有信心。”

“既然又信心就不用臨時複習了,我們出去喝一杯。”

褚亮祖籍陽翟,後遊歷餘杭郡,聲名鵲起,被陳後主賞識封爲官,陳朝滅亡後入隋出仕,先後任東宮學士、太常博士,因被楊玄感造反牽連而被貶爲西海郡司戶,薛舉起兵後封他爲西秦國黃門侍郎,他對西秦國不看好,遂棄官而走,帶着兒子褚遂良去了長安,偏巧這時長安爆發了潼關之案,令褚亮有些失望,又轉道來太原,他兒子褚遂良則報名參加了科舉,不需要戶籍身份,就算是逃奴也能報名參考,這讓褚亮很是驚訝,他便留在太原靜觀北隋時局。

父子倆走出客棧,來到不遠處的碧鳳酒肆,這是碧鳳街上最大的酒肆,此時士子都已回來,酒肆生意格外興隆,父子二人走上二樓,正好一名酒客離去,使他們得了一個靠窗的好位子。

兩人坐下,一名夥計上前笑道:“客人來點什麼?”

“有什麼特色好菜好酒?”褚亮笑問道。

“紅燒汾水鯉魚,我們第一招牌菜,大利五年蒲桃酒,長安也喝不到,而且不貴,你們二人吃好吃飽,三吊錢足夠了。”

褚亮呵呵笑道:“那好,你就按三吊錢配菜吧!讓我們爺倆吃好吃飽!

“父親,這太奢侈了吧!一頓飯要吃三吊錢。”褚遂良對一向勤儉的父親爲何如此闊綽着實有些不解。

褚亮捋須笑道:“難得吃一次,無妨!”

“父親,我告訴你一個消息,今天考試前宣佈了一件事.....”

褚遂良便將可以讀國子學之事詳細地告訴了父親,褚亮眯眼聽完,忍不住嘆息道:“居然月給五斗米、八吊錢,北隋捨得下血本啊!”

“父親,孩兒覺得北隋不錯,至少在重視讀書人方面做得很好,李唐也未必有它做得好,有了這五斗米和八吊錢,完全可以養家,很多士子便可以專心做學問,不用爲生活而操勞,就憑這一點,就贏得了士子之心。”

褚遂良十分感概,他覺得這並不在於一個朝廷是否富裕,而在於這個朝廷有沒有重視讀書人之心,沒有財力可以少給一點,比如一斗米,或者兩吊錢,這都是一種心意,普天之下,只有北隋朝廷做到了這一點。

“我覺得這樣一來,不管是否能考進國子學,二萬餘名都願意爲北隋效力,還有那張羊皮,東西雖小,但對貧寒的士子確實是一個很大的幫助,父親爲什麼不肯留在北隋效力呢?”

“我沒有說不留在北隋效力,只是我在觀察,我想看一看,到底是唐朝還是北隋能吸引我留下來。”

“可是父親.....”

褚遂良壓低聲音道:“孩兒已經決定留在北隋,如果父親跑去唐朝,那我們父子二人豈不是要成爲敵人?”

“你這孩子,當真是下決心要留在北隋了,好吧!讓爲父想想。”

這時,兩名夥計端了酒菜,很快擺了一桌,竟有十幾個菜之多,還有一壺上好的蒲桃酒,褚遂良愣住了,在長安,這麼多菜至少要十吊錢,還不算酒錢,若算酒錢,這壺蒲桃酒就值十吊錢,半晌,他問夥計道:“這酒菜真的只要三吊錢?”

夥計聽他口音是外鄉人,便笑着解釋道:“當然是三吊錢,不過是要新錢,像洛陽那種比紙還薄的布錢,我們不收。”

褚亮雖然來太原已經五六天,但他食宿一直在客棧,用的是銀子,所有沒有聽說過什麼新錢,他便好奇地問道:“什麼叫新錢?”

“就這種錢!”

夥計從腰間摸出一枚黃澄澄的銅錢放在桌上,“看見沒有,新的開皇五株錢,背面有豐州官鑄、或者是北隋官鑄字樣,這種錢含銅量都在九成以上,現在太原各店鋪基本上都只收這種錢,聽過上黨、長平和絳郡也開始只收這種錢了,以前的老錢都不認了。”

褚亮眉頭一皺問道:“那以前的舊錢怎麼辦?”

“可以去邸店兌換,就在縣衙旁邊,不過客人手中若是布錢,恐怕就只能自己虧老本了。”

褚亮拾起這枚錢,眯着眼打量半晌,他發現這枚五株錢要比開皇五株錢大一點,肉也厚實飽滿,字跡清晰,放在手心有一種沉甸甸的感覺,果然是一枚好錢,長安的幣制還是比較混亂,各種錢都有,他又不解地問夥計,“假如有人造假怎麼辦?比如用含銅量只有七成的錢,外表也不容易分辨出來。”

“造假?”

夥子嘴咧了咧,指了指南城方向,冷笑道:“南城城門上掛了五十幾顆人頭,那就是造假錢者的下場,全家男女老幼一概抄斬,斷子絕孫啊!”

........

第24章 公主壽宴第22章 鄭家春水第9章 仁壽宮變(一)第6章 抽中死籤第7章 士信發威第40章 敏秋賑災第31章 淵突之盟第45章 明智決定第17章 被迫決戰第13章 仁壽宮變(五)第39章 雙女初見第36章 千里改錯第41章 弟高一籌第14章 存心討打第74章 難得一致第36章 駕臨江夏第30章 三個條件第74章 意外發生第4章 客棧新友第27章 接風酒宴第22章 收穫不菲第27章 迎頭痛擊(中)第83章 隋唐大戰(十三)第23章 智取霍邑第16章 何罪之有?第5章 元慶回京第22章 河東紳商第51章 草原異變第16章 危機前夜第71章 北市試錢第13章 萬春茶莊第91章 突厥慶功第56章 下婿催妝第19章 壯士秦瓊第85章 隋唐大戰(十五)第25章 野心泄露第11章 反間之計(下)第4章 緊鑼部署第55章 兩座崔府第99章 意外收穫第3章 兩猛相鬥第19章 家族利益第55章 談婚論嫁第9章 仁壽宮變(一)第38章 知微見着第24章 真假使者第135章 泄露天機第27章 奪取河陽第33章 智取宜昌第33章 金精賭彩第41章 高麗水師第28章 連環布套第38章 兩個時辰第25章 掌握主動第32章 被迫西撤第10章 矛盾激化第10章 君廓獻計第33章 收買人心第14章 三個女人第8章 突發事件第15章 黑夜突破第126章 唐使到來第33章 京城讖語第30章 飲恨弘農第4章 以小欺老第8章 暗鬥不息第52章 最後一名隋軍第30章 太子殺招第57章 共飲合巹第29章 祖孫會談第1章 灞橋秋色第23章 血戰大利(上)第46章 王庭之變第18章 調兵遣將第62章 交換條件第41章 屈突中計第30章 驕將爭功第60章 大戰悄至第1章 返回太原第22章 鄭家春水第8章 趁亂突圍第44章 血戰平壤(中)第72章 隋唐大戰(二)第23章 豐州東擴第33章 官場暗鬥第51章 長安警報第17章 東山再起第15章 楊府爭權(上)第3章 小妹何名第20章 一夜軍變第21章 背後較量(中)第18章 百戰之功第29章 出爾反爾第40章 釜底抽薪第49章 西陘關前第33章 第一回合第22章 娶得佳妻第3章 兩猛相鬥第53章 脣槍舌劍第21章 幽州平寇
第24章 公主壽宴第22章 鄭家春水第9章 仁壽宮變(一)第6章 抽中死籤第7章 士信發威第40章 敏秋賑災第31章 淵突之盟第45章 明智決定第17章 被迫決戰第13章 仁壽宮變(五)第39章 雙女初見第36章 千里改錯第41章 弟高一籌第14章 存心討打第74章 難得一致第36章 駕臨江夏第30章 三個條件第74章 意外發生第4章 客棧新友第27章 接風酒宴第22章 收穫不菲第27章 迎頭痛擊(中)第83章 隋唐大戰(十三)第23章 智取霍邑第16章 何罪之有?第5章 元慶回京第22章 河東紳商第51章 草原異變第16章 危機前夜第71章 北市試錢第13章 萬春茶莊第91章 突厥慶功第56章 下婿催妝第19章 壯士秦瓊第85章 隋唐大戰(十五)第25章 野心泄露第11章 反間之計(下)第4章 緊鑼部署第55章 兩座崔府第99章 意外收穫第3章 兩猛相鬥第19章 家族利益第55章 談婚論嫁第9章 仁壽宮變(一)第38章 知微見着第24章 真假使者第135章 泄露天機第27章 奪取河陽第33章 智取宜昌第33章 金精賭彩第41章 高麗水師第28章 連環布套第38章 兩個時辰第25章 掌握主動第32章 被迫西撤第10章 矛盾激化第10章 君廓獻計第33章 收買人心第14章 三個女人第8章 突發事件第15章 黑夜突破第126章 唐使到來第33章 京城讖語第30章 飲恨弘農第4章 以小欺老第8章 暗鬥不息第52章 最後一名隋軍第30章 太子殺招第57章 共飲合巹第29章 祖孫會談第1章 灞橋秋色第23章 血戰大利(上)第46章 王庭之變第18章 調兵遣將第62章 交換條件第41章 屈突中計第30章 驕將爭功第60章 大戰悄至第1章 返回太原第22章 鄭家春水第8章 趁亂突圍第44章 血戰平壤(中)第72章 隋唐大戰(二)第23章 豐州東擴第33章 官場暗鬥第51章 長安警報第17章 東山再起第15章 楊府爭權(上)第3章 小妹何名第20章 一夜軍變第21章 背後較量(中)第18章 百戰之功第29章 出爾反爾第40章 釜底抽薪第49章 西陘關前第33章 第一回合第22章 娶得佳妻第3章 兩猛相鬥第53章 脣槍舌劍第21章 幽州平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