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神秘使臣

——

楊元慶並沒有走榆林道,而是過了黃河,沿着陰山南麓而行,大隋和突厥以陰山爲界,雖然隋王朝並沒有在陰山以南草原駐軍,也沒有隋民定居點,但陰山南麓卻是屬於隋王朝的勢力範圍。

楊元慶率領五百精銳騎兵一路朝行暮宿,向東奔馳,九天後,一行人過了定襄郡,即將進入馬邑郡北部,他已經得到消息,楊廣的車隊停駐在乞伏泊湖畔,離他們已經只有二百餘里。

這時,天色已經暗晚,親兵校尉張勝上前請示道:“啓稟總管,我們是就地駐營,還是連夜趕去乞伏泊?”

楊元慶向四周打量一下,現在他們還在定襄郡境內,北方是巍巍起伏的大青山餘脈,像一條巨蟒,橫亙在茫茫的草原之上,南面數裡外是一條大河,波光如鏡,那就是北方邊塞著名的金河,他看見小河邊,有一片佔地十幾畝的樹林,便馬鞭一指道:“就在樹林歇息一晚,明曰一早出發。”

騎兵們催促戰馬,向東南方向的樹林駛去,白樺樹林內很安靜,樹木並不密集,陽光能照射到地面,顯得並不陰森,地面鋪面了厚厚一層落葉,士兵們紛紛找空地搭建帳篷,二十幾名斥候分佈到樹林四周巡哨,幾名哨兵更是爬上大樹放哨,儘管這裡是大隋的國境內,但畢竟已經到了草原,大家還是不敢掉以輕心。

帳篷內點燃了蠟燭,楊元慶借光看了看地圖,現在他們所在的地方正好就是後世的呼和浩特,現在還是一片茫茫的大草原。

楊元慶回頭看了一眼出塵,她也穿着士兵的盔甲,盤腿坐在幾張羊皮上,已經摘去頭盔,正在梳理黑瀑般的秀髮。

“出塵,一路行軍的艱苦,能承受嗎?”

出塵回頭嫣然一笑道:“還好吧!從前也是一樣風餐露宿,經常在樹上過夜,已經習慣了。”

她又問:“元慶,你的述職報告寫完了嗎?”

“嗯!還剩最後一點,我準備今晚寫完。”

楊元慶從皮囊中取出奏摺,坐下來慢慢思考,他還想再寫一寫西突厥發生的內亂,他已接到情報,西突厥射匱可汗大敗處羅可汗,西突厥內部有統一的跡象,楊元慶沉吟一下,他需要斟酌一下用詞。

這時,帳外傳來巡哨士兵的稟報,“稟報總管,巡邏的士兵發現有異常!”

楊元慶一怔,放下筆走出大帳,問道:“發現了什麼異常?”

“西面發現一支二百餘人的隊伍,好像是使臣,但不是大隋使臣,好像是....高麗使臣。”

楊元慶心中有些奇怪,高麗使臣怎麼會出現在這裡?心念一轉,他便明白了,高麗使臣一定去京城撲空,又轉道北上來見皇帝。

“不去管他們!”

楊元慶揮揮手,又轉身回帳,走到帳門口他停住了腳步,似乎想到了什麼,又回頭問:“他們有隋軍士兵,或者是京城官員護送嗎?”

“回稟總管,都沒有!”

楊元慶有些疑惑了,這可是在隋境,如果是從京城過來,或者是從中原過來,一般都會有官員陪同或者士兵護送,這支使臣怎麼會沒有?

“走!看看去。”

楊元慶令人牽來戰馬,翻身上馬,帶着三百騎兵奔出森林向西而去。

黑夜中,騎兵一路風馳電掣,約行了十幾裡,找到一名巡哨,巡哨稟報道:“他們在五里外向北行進。”

楊元慶心中疑惑更濃,明明皇帝在西面,他們卻向北行進,這有點南轅北撤的感覺,難道.....他們是去突厥?

心念一動,楊元慶立刻想到了這個可能,對方是去見突厥,繞過了隋朝皇帝的聖駕,所以是向北行軍。

想到這裡,他立刻催馬西北方向追去,騎兵們追出七八里,果然遠遠發現了一支隊伍正鬼鬼祟祟向北疾行,約兩百人左右,在黑夜趕路,無疑是有不可告人的企圖,這時,對方也發現了他們,立刻加快速度向北奔逃。

但使臣隊伍載有重物,怎麼也跑不過楊元慶的精銳騎兵,三百騎兵縱馬疾奔,只片刻便漸漸追上了使臣隊伍,楊元慶抽出一支鐵箭,張弓搭箭,月光下,他看得清清楚楚,他拉滿弓一箭射去,箭如黑色閃電,‘嚓!’一箭射斷了使臣手中的旌節杆,使臣大驚失色,放慢了馬速。

他旁邊護衛的高麗軍官見旌節杆竟然被射斷,頓時勃然大怒,也張弓搭箭,雙腿夾馬,轉身一箭向楊元慶咽喉射來,箭勢極爲強勁。

“好箭法!”

楊元慶一聲喝彩,拔刀迎箭劈去,‘咔嚓!’將箭劈爲兩段,但他刀上卻依然能感受到箭力強勁。

這一箭使楊元慶對那名軍官有一種熟悉的感覺,難道是他?

楊元慶一聲喝令,“攔住他們!”

三百騎兵飛馳上前,瞬間便將對方使臣攔住了去路,這時,楊元慶已經看清楚了,確實是高麗使臣,爲首使臣戴着高麗王朝特有的筒子高帽,而旁邊的護衛軍官長得高大威武,雖然六年不見,但楊元慶還是一眼認出了他,正是在長安宮廷和他比過箭的蓋蘇文。

“是什麼人擅自在隋境穿行?”楊元慶厲喝道。

使臣不認識楊元慶,以爲他們是定襄郡的巡邏士兵,而蓋蘇文卻忽然認出了楊元慶,他愣了一下,正想告訴使臣,卻來不及了,使臣上前拱手誠懇道:“在下高麗國戶部尚書乙支文德,奉大王之命覲見隋帝。”

使臣乙支文德說一口流利的漢語,蓋蘇文暗叫不妙,這不是巡邏士兵,這是豐州總管楊元慶,他一定也是去覲見隋帝,這一對質豈不是暴露了他們,但乙支文德已經說出口,無法再更改了。

蓋蘇文只得乾笑一聲,上前拱手道:“楊將軍,咱們六年未見了,久聞楊將軍威震中原,平步青雲,可喜可賀!”

“哥哥,他就是楊元慶?”蓋蘇文身邊響起一個清脆的聲音。

楊元慶這才發現蓋蘇文身邊的小將竟然是個女子,大約十六七歲,身材細高,長得小鼻子小眼,滿臉冷煞之氣,既然叫哥哥,那她就是蓋蘇文的妹妹。

蓋蘇文連忙歉然道:“這是家妹嬌嬌,不懂禮儀,請楊將軍見諒。”

“哥哥,你不要對他低聲下氣,他想讓我稱他將軍,除非他能勝過我手中之刀。”

這個少女正是蓋蘇文幼妹,名叫淵蓋嬌嬌,又稱爲蓋嬌嬌,她傲慢地瞥了一眼楊元慶,一臉不屑,手中擺弄着一把八尺長的滾繡刀。

楊元慶沒有睬她,又對高麗使臣乙支文德道:“貴使既然要見大隋皇帝,應當是往東走,在乞伏泊,爲何向北行?”

乙支文德聽蓋蘇文叫對方楊將軍,他便知道對方不是巡邏兵,他心中有些發慌,連忙道:“我們不知,這就轉道向東。”

楊元慶回頭使個眼色,一名士兵跳下馬,上前撿起符節,遞給乙支文德,楊元慶歉然笑道:“剛纔是誤射,很抱歉了。”

“不妨事!不妨事!”

乙支文德連連擺手,對隨從道:“我們向東走!”

他催馬便向東行,急急慌慌而走,蓋蘇文向楊元慶一拱手,笑道:“楊將軍,後會有期!”

“一路保重!”楊元慶微微回禮。

高麗少女蓋嬌嬌卻哼了一聲,頭高高昂起,不理睬楊元慶,楊元慶身邊的親兵都忍不住笑了起來,待他們走遠,親兵校尉張勝笑道:“那小娘好自作多情,總管根本就沒睬她,她卻自作傲氣,以爲自己長得美貌麼?我看像只黃鼠狼。”

衆騎兵‘轟!’地大笑起來,楊元慶卻沒有笑,這支高麗使臣的出現令他疑惑,他們去突厥做什麼?

他不放心樹林中的營地安全,一揮手,“回營地!”

衆騎兵紛紛掉頭,向自己營地方向奔去。

........高麗使臣向東奔行了約十幾裡,便慢慢停了下來,乙支文德回頭問蓋蘇文,“剛纔那隋將是何人?”

蓋蘇文對蓋嬌嬌道:“你說吧!”

此時蓋嬌嬌已經完全沒有了剛纔的傲慢,而是一臉嚴肅,她躬身道:“剛纔隋將便是隋王朝頗有名氣的楊元慶,前太尉楊素之孫,校檢左驍衛大將軍、銀青光祿大夫、五原郡公,現任豐州總管兼五原郡太守。”

“原來是此人,我有所耳聞,蓋嬌娘不愧是大王在隋朝的第一耳目。”

蓋嬌嬌見乙支文德有些不把楊元慶放在心上,便冷笑道:“此人不僅武藝超羣,更是智謀高明,替隋帝屢屢扳倒重臣,如果尚書輕視他,遲早會敗在他手中。”

乙支文德一驚,又苦笑着搖搖頭道:“可是我現在和他並沒有什麼關係,重不重視他又有什麼關係?”

蓋嬌嬌毫不留情道:“可是剛纔尚書說錯話了,你不應該說去見隋帝,他和隋帝一對質就知道你在說謊,反而欲蓋彌彰,使隋帝懷疑我們此行目的,乙支尚書實在太大意了。”

乙支文德被她說得惱羞成怒,恨聲道:“我又不知他是楊元慶,你明明知道,也不及時告訴我,是我的錯誤嗎?”

蓋蘇文見乙支文德臉上有些掛不住,便斥責一聲妹妹道:“不準對乙支尚書大人無禮!”

乙支文德想到他們是淵太祚的子女,這口氣只得嚥下,便道:“算了,既然已經發生,也無可挽回,我們趕路吧!”

蓋嬌嬌望着他的背影,冷哼一聲,低聲自言自語:“大王怎麼會派這麼愚蠢的人來出使。”

()

第28章 捉姦在牀第49章 平陽郡主第61章 動之以情第36章 太原之變第21章 初次談判第12章 初到突厥第5章 元家造反第24章 以信立身第20章 以命威脅第16章 三千奇兵第9章 仁壽宮變(一)第51章 玄感之死第7章 兵壓關內第29章 陌刀之秘第108章 兩線反擊第16章 三千奇兵第45章 烈火焚城第8章 一點眉目第7章 戰略對抗第102章 血戰沙場第19章 家族利益第3章 烽燧血戰第35章 隔牆有耳第34章 緊急應對第2章 家法伺候第30章 關中應對第119章 引蛇入套第8章 贖回屍體第22章 娶得佳妻第52章 人心難測第25章 初有收穫第9章 我想學武第30章 關中應對第4章 露出破綻第37章 南郡出事第11章 雙雄火併第41章 屈突中計第39章 水師新帥第14章 長孫求救第24章 公主壽宴第126章 唐使到來第46章 漸束袋口第9章 一名小兵第17章 西征情報第91章 突厥慶功第73章 銀錢危機第1章 齊郡大戰第50章 波詭雲譎第10章 窮途出路第14章 太守師道第39章 西路使者第2章 老奸巨猾第50章 潼關內訌第16章 以毒攻毒第3章 南華之會第30章 倒齊暗流第3章 蘇威密謀第10章 遷都角力第3章 意外相遇第28章 盛名之禍第15章 安撫江都第29章 請君入套第41章 兵困雁門第131章 鄭家尋路第39章 泄露天機第49章 重甲破術第26章 初戰王薄第50章 白衣渡江第30章 關中應對第7章 兵壓關內第41章 不惹小人第47章 雁門初戰第12章 帝王心思第31章 夜訪雲氏第38章 觸犯利益第51章 長安警報第40章 禍水東引第8章 暗鬥不息第116章 洛陽淪陷第37章 內衛情報第44章 再讓一城第87章 隋唐大戰(十七)第9章 仁壽宮變(一)第28章 交換戰俘第18章 隋胡大戰(下)第36章 屈突良言第26章 討要說法第29章 太原王氏第25章 野心泄露第46章 漸束袋口第56章 下婿催妝第52章 人心難測第43章 階下之囚第39章 泄露天機第13章 齊王軍師第36章 三策選一第7章 不徇私情第20章 夜入武房第55章 兩萬誘餌第23章 智取霍邑
第28章 捉姦在牀第49章 平陽郡主第61章 動之以情第36章 太原之變第21章 初次談判第12章 初到突厥第5章 元家造反第24章 以信立身第20章 以命威脅第16章 三千奇兵第9章 仁壽宮變(一)第51章 玄感之死第7章 兵壓關內第29章 陌刀之秘第108章 兩線反擊第16章 三千奇兵第45章 烈火焚城第8章 一點眉目第7章 戰略對抗第102章 血戰沙場第19章 家族利益第3章 烽燧血戰第35章 隔牆有耳第34章 緊急應對第2章 家法伺候第30章 關中應對第119章 引蛇入套第8章 贖回屍體第22章 娶得佳妻第52章 人心難測第25章 初有收穫第9章 我想學武第30章 關中應對第4章 露出破綻第37章 南郡出事第11章 雙雄火併第41章 屈突中計第39章 水師新帥第14章 長孫求救第24章 公主壽宴第126章 唐使到來第46章 漸束袋口第9章 一名小兵第17章 西征情報第91章 突厥慶功第73章 銀錢危機第1章 齊郡大戰第50章 波詭雲譎第10章 窮途出路第14章 太守師道第39章 西路使者第2章 老奸巨猾第50章 潼關內訌第16章 以毒攻毒第3章 南華之會第30章 倒齊暗流第3章 蘇威密謀第10章 遷都角力第3章 意外相遇第28章 盛名之禍第15章 安撫江都第29章 請君入套第41章 兵困雁門第131章 鄭家尋路第39章 泄露天機第49章 重甲破術第26章 初戰王薄第50章 白衣渡江第30章 關中應對第7章 兵壓關內第41章 不惹小人第47章 雁門初戰第12章 帝王心思第31章 夜訪雲氏第38章 觸犯利益第51章 長安警報第40章 禍水東引第8章 暗鬥不息第116章 洛陽淪陷第37章 內衛情報第44章 再讓一城第87章 隋唐大戰(十七)第9章 仁壽宮變(一)第28章 交換戰俘第18章 隋胡大戰(下)第36章 屈突良言第26章 討要說法第29章 太原王氏第25章 野心泄露第46章 漸束袋口第56章 下婿催妝第52章 人心難測第43章 階下之囚第39章 泄露天機第13章 齊王軍師第36章 三策選一第7章 不徇私情第20章 夜入武房第55章 兩萬誘餌第23章 智取霍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