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丹陽公主

時間漸漸到了大業四年的最後一天,除夕。

家家戶戶一早便開始忙碌起來,準備迎接明天元日到來,洛陽城內,每家的庭院裡都立起了長長的竹竿,杆上掛上旗幡,祈求長命,主婦們準備屠蘇酒,擺上芋郎君、雞絲蠟口、燕粉荔枝,以及冰凍楊花粥,這是元日必須要吃的食物,家家戶戶都要準備。

男人們則擺上祖先靈位,奉上貢品,準備元日祭祀,楊元慶的府上也不例外,今年是他第一次和自己家人過新年,因此他也格外重視,婉拒了裴家和樂平公主的要求,一心一意在自己家裡過新年。

在後花園的一間小院裡,楊元慶正和幾名鐵衛收拾屋子,安放祖父楊素的靈位,這間只有四間屋的小院,便將正式成爲楊元慶小小的家廟,除了祖父的靈位,另外他還把母親李氏的靈位也安放在這裡。

院子裡,三名女尼也在收拾院子,女尼來自南城外的慈濟庵,按照隋王朝的習俗,一般豪門鉅富都會供養寺院,慈濟庵是敏秋祖母崔老夫人所供養,敏秋和出塵商量了一下,她們也決定供養慈濟庵,和裴家一樣,每年送給慈濟庵五千吊香油錢和三百石米,另外又請三名女尼長住府中,在家廟內唸佛誦經,祈命守靈。

楊五郎盯着院子裡幾個年輕尼姑的光頭,向身旁的楊八郎眨眨眼,低聲笑問道:“你說公子怎麼請了幾個小尼姑來?”

他話音剛落,頭便被後面楊三郎狠狠敲了一擊,“你這個笨蛋,這是內宅,不請尼姑,難道請和尚嗎?”

楊五郎捂着頭道:“我當然知道不能請和尚,我是擔心幾個小尼姑的安全。”

“噓!公子來了。”

只見楊元慶走進院子,對他們幾個招手笑道:“你們來幫幫忙!”

幾人連忙走出院子,只見院門外運來一尊白玉觀世音菩薩。高足有一丈,用整塊玉雕成,寶相莊嚴,雕工精湛。

楊五郎連忙問楊八郎,“這尊玉菩薩要值多少錢?”

楊八郎搖搖頭,“我算不出。至少也要十幾萬吊錢。”

楊五郎不由一咋舌,驚歎道:“公子,這莫非也是樂平公主送的嗎?”

“說這麼多廢話做什麼,快搬進去!”

楊元慶一聲命令,幾名鐵衛連忙上前幫忙。將這尊近千斤重的玉菩薩慢慢搬進院子,三名女尼慌忙合掌施禮,衆人一起用力。小心翼翼將玉菩薩搬進了早已收拾好的佛堂內。

這尊玉菩薩確實是樂平公主所送,也是原來北周皇宮之物,楊麗華親自將玉菩薩送來,今年他的女兒女婿在長安夫家過年,只剩楊麗華孤零零一人,她索性也來楊元慶府上,和他們一起過年。

內宅主堂上笑聲不斷,裴敏秋和出塵正陪楊麗華說話。他們的目光卻望着院子裡,院子有兩個孩子,一個自然是楊元慶一歲的女兒冰兒。另一個也是小姑娘,年約四五歲,拿着小鏟子。在院子裡忙碌地堆雪人,旁邊還有兩名宮女和冰兒的乳孃,提心吊膽地望着兩個孩子。

小姑娘長得眉目如畫,精緻異常,她是楊麗華帶來,名叫楊芳馨,小名阿蠻,是皇帝楊廣的小女兒,仁壽四年出生,今年虛五歲,被封爲丹陽公主。

丹陽公主阿蠻也同樣是楊廣的寶貝女兒,極少出宮門,只偶然被楊麗華帶去府上玩一玩,她本來是回宮路過楊元慶府,卻看見了冰兒,便硬要和小妹妹再玩一會兒。

阿蠻已經堆了一個小雪人,冰兒聰明異常,她找了三顆小石子遞給阿蠻,“給你!”

阿蠻抿嘴一笑,接過石子,石子便成了眼睛和鼻子。

楊麗華忍不住笑了起來:“冰兒很聰明啊!才一歲多一點就懂得和小姑姑一起堆雪人了。”

敏秋笑道:“這小傢伙可調皮了,昨天我在院子埋了只舊鞋,不就是埋舊鞋,出印綬之意嗎?被她偷偷看見,結果她也把自己的一隻鞋埋在土裡。”

楊麗華聽得哈哈大笑,出塵也笑道:“說到鞋子,還有一件好玩之事,就在她滿週歲時,孩子要抓週,結果她抓了一隻老祖母送的小玉鞋,只有拇指大,她就告訴老祖母,鞋太小,她穿不了,要老祖母給她換一隻。”

衆人都笑了起來,這時,楊元慶走了進來,手中拿着兩隻紅色的小袋子,冰兒見爹爹進來,便伸手要抱,楊元慶抱着她,見小雪人堆得像模像樣,便笑着問小公主:“你覺得雪人還少了什麼?”

阿蠻歪着頭想了想,又看看楊元慶,忽然拍手笑道:“我知道了,還少一頂帽子。”

她向楊元慶求道:“大哥哥,求你把帽子送我吧!”

楊元慶見她沒有一點公主的驕橫,天真可愛,不由也很喜歡她,便微微一笑,把自己頭上的脫渾帽摘下來遞給她,阿蠻笑嘻嘻地將帽子給雪人,雪人一下子生動起來。

阿蠻歡喜地直拍手,冰兒跟着胡亂蹦跳,咯咯直笑,這時,冰兒忽然看見爹爹手上拿着兩個小紅袋,頓時被吸引住了,伸手去搶。

阿蠻的好奇心也轉到了楊元慶的手上,問道:“這是什麼?”

楊元慶被女兒搶得無可奈何,只得把小紅袋給她們一人一個,冰兒拿着紅袋一抖,抖出幾十粒芝麻,阿蠻的袋子裡卻是小豆,她心細,數了數,一共二十七粒。

“大哥哥,爲什麼有芝麻和豆子?”

“這是風俗,過年時,要把芝麻和豆子扔進井裡,芝麻代表節節高,豆子代表五穀豐登。”

“那爲什麼是二十七粒,既然是五穀豐登,那又爲什麼只有豆子?”

阿蠻把楊元慶問住了,他也不知道爲什麼?只得苦笑道:“大哥哥也不知爲什麼?你可以去問問宮裡的先生,問到了再告訴我。”

“好的!”阿蠻重重點頭。

楊元慶站起身,一手抱着女兒,一手牽着小公主,走進了內堂。

衆人在火盆前坐下,楊麗華將阿蠻抱在懷中笑道:“元慶。我今天來,還有一件重要之事要告訴你,聖上已經決定再重新任命你爲豐州總管,五原郡太守兼河套經略使,估計你赴任的時間就要到了。”

楊元慶轟然狂喜,他以爲自己要參加對吐谷渾戰役。卻沒有想到,在他最不經意的時刻,命運女神再次眷顧他。

“阿姑,什麼時候赴任?”他急問道。

“正月二十出發,這也是聖上出發西巡河右的時間。京城百官將隨行,包括我,我也要隨行。而你卻不能隨行了,真的有點遺憾。”

楊麗華心中有些傷感,她感覺自己在一天天老去,生命開始衰退,這一別,也不知還沒有和他再重逢的機會。

她看了一眼裴敏秋和張出塵,強顏笑道:“我再盡一次力吧!朝廷例制中雖然規定邊將妻子質於京,但你還沒有兒子。或許可以通融,我儘量說服聖上準你把妻子帶在身邊,元慶。這也是我最後一次幫你了,以後就要靠你自己。”

楊元慶聽楊麗華語氣中帶着一絲訣別的傷感,他心中也生出一種不祥的預感。

.......

晚飯前。楊元慶開始了他的第一次除夕祭,房間正中是祖父楊素的靈位,供桌前擺滿了各種貢品,側面則是他母親李氏的靈位,也同樣擺滿了香燭貢品,三名尼姑則坐在另一側,敲木魚低聲誦經。

楊元慶身着黑色祭袍,站在最前面,神情莊嚴,他的兩個妻子站在身後,也同樣穿着黑着祭袍,稍微不同的是,敏秋的祭袍下方繡有金邊,而出塵的祭袍則是銀邊,這就是她們地位上的差別。

楊麗華則擔任了臨時祭司,她一聲低喝:“吉時到,行禮!”

楊元慶先給母親的靈位磕頭上香,手執三支香長躬施禮,將香插在香爐中,又緩緩跪下,磕了三個頭,然後再轉身取三支香,在祖父靈前跪倒,他心中也默默祈禱:“祖父大人,孫兒元慶深知天下即將大亂,元慶將以扶持天下之民爲己任,謀定後動,伺機待發,逐鹿中原,問鼎九五,天下英雄雖衆,元慶必將傲視羣雄,望祖父在天之靈護佑孫兒。”

.......

就在楊元慶在小家廟進行拜祭之時,楊府的祠堂內同樣也在進行着除夕之祭,這是大業五年的最後一祭,近百名楊家嫡庶子弟聚集在祠堂前,楊家的祭祀遠遠比楊元慶的祭祀規模盛大,祭品也更加豐富,祭司、執事、執鈴人、執燈人,各種祭祀人員都配備齊全,規矩更加嚴格,只有男人,沒有一個女人。

百名楊家子弟身着一色的黑色祭袍,在清脆的祭鈴聲中,在祭司高亢的喝喊聲中,楊家子弟們跟着族長楊玄感躬身行禮。

“舉香,鞠躬、再鞠躬,行禮!”

“禮畢,行跪拜大禮!”

楊玄感在先祖和父親的靈前跪下,心中卻默默祈禱:“父親大人在上,孩兒玄感在此發誓,但凡天下大亂,兒必秉承父志,舉兵中原,關隴楊滅,弘農楊興,天下社稷必歸我楊氏!”

.......

大業五年正月二十日,楊廣親率五十萬大軍,以及京城文武百官、皇族外戚數千人,浩浩蕩蕩向西行去,拉開了大隋王朝征服吐谷渾的戰役序幕,但楊廣卻沒有讓楊元慶跟隨,京城空虛,北方需要重臣鎮守,他再次任命楊元慶爲豐州總管、五原郡太守兼河套經略使,開赴河套戍邊。

也在同一天,楊元慶帶住妻女告別京城,再次向他夢縈魂牽的河套而去。

........

至此,《天下梟雄》前篇正式結束,中篇拉開序幕,請看卷十《高麗鼙鼓初敲動》,

......

第35章 激戰尉氏第17章 路遇李淵第53章 四子巧郎第12章 最後攤牌第59章 暗度陳倉第22章 戰略撤退第97章 僞漢毒計第31章 夜授密旨第75章 隋唐大戰(五)第27章 李思楊慮第19章 夜審出塵第154章 夫人鄭氏第44章 被迫抉擇第32章 致命疏忽第26章 一戰成名第21章 誰威脅誰第34章 兩面三刀第16章 何罪之有?第124章 竇氏之憂第13章 走私線索第10章 君廓獻計第20章 聲先奪勢第9章 攻心爲上第145章 沉重打擊第23章 都市賣豹第15章 更深之秘第64章 趁火打劫第1章 如期而至第38章 拋出誘餌第31章 宿怨爆發第2章 帝王失信第18章 玄感野望第14章 暗流涌動第16章 軍心不穩第3章 意外相遇第26章 說服李靖第22章 公主夜宴(下)第135章 泄露天機第83章 事態嚴重第50章 心結難解第28章 洛陽來使第44章 當局者迷第2章 欺人太甚第46章 漸束袋口第1章 返回太原第74章 難得一致第38章 微服私訪第38章 楊廣之怒第36章 返回太原第29章 側翼佈局第3章 風雨前夜第35章 孤家寡人第24章 添把小亂第29章 聯合施壓第119章 引蛇入套第18章 反間之計第9章 恆山之亂第37章 南郡出事第100章 血戰前夜第10章 李密抉擇第1章 返回太原第7章 古怪心思第12章 最後抉擇第49章 趙郡小村第13章 引導消費第46章 激戰碼頭第21章 長孫又至第64章 宮外之音第8章 夜襲敵哨第55章 江陵變天第34章 知己知彼第1章 營州之變第80章 長孫之策第1章 齊郡大戰第40章 軒然大波第5章 上兵伐謀第十一章 痛下狠手第12章 血戰突圍第10章 誰是刺客?第23章 遼城之殤第26章 嚴厲警告第53章 四子巧郎第10章 師傅是誰?第32章 雪夜離京第30章 玄感回京第4章 假手於賀第24章 小男養家第36章 各有選擇第62章 激戰七裡第32章 啓民提議第11章 瀚海奇兵第44章 被迫抉擇第12章 北巡訊至第22章 鄭家春水第40章 禍水東引第18章 隋胡大戰(下)第33章 兄弟生隙第12章 引君入甕第19章 蠢蠢欲動第44章 血戰平壤(中)
第35章 激戰尉氏第17章 路遇李淵第53章 四子巧郎第12章 最後攤牌第59章 暗度陳倉第22章 戰略撤退第97章 僞漢毒計第31章 夜授密旨第75章 隋唐大戰(五)第27章 李思楊慮第19章 夜審出塵第154章 夫人鄭氏第44章 被迫抉擇第32章 致命疏忽第26章 一戰成名第21章 誰威脅誰第34章 兩面三刀第16章 何罪之有?第124章 竇氏之憂第13章 走私線索第10章 君廓獻計第20章 聲先奪勢第9章 攻心爲上第145章 沉重打擊第23章 都市賣豹第15章 更深之秘第64章 趁火打劫第1章 如期而至第38章 拋出誘餌第31章 宿怨爆發第2章 帝王失信第18章 玄感野望第14章 暗流涌動第16章 軍心不穩第3章 意外相遇第26章 說服李靖第22章 公主夜宴(下)第135章 泄露天機第83章 事態嚴重第50章 心結難解第28章 洛陽來使第44章 當局者迷第2章 欺人太甚第46章 漸束袋口第1章 返回太原第74章 難得一致第38章 微服私訪第38章 楊廣之怒第36章 返回太原第29章 側翼佈局第3章 風雨前夜第35章 孤家寡人第24章 添把小亂第29章 聯合施壓第119章 引蛇入套第18章 反間之計第9章 恆山之亂第37章 南郡出事第100章 血戰前夜第10章 李密抉擇第1章 返回太原第7章 古怪心思第12章 最後抉擇第49章 趙郡小村第13章 引導消費第46章 激戰碼頭第21章 長孫又至第64章 宮外之音第8章 夜襲敵哨第55章 江陵變天第34章 知己知彼第1章 營州之變第80章 長孫之策第1章 齊郡大戰第40章 軒然大波第5章 上兵伐謀第十一章 痛下狠手第12章 血戰突圍第10章 誰是刺客?第23章 遼城之殤第26章 嚴厲警告第53章 四子巧郎第10章 師傅是誰?第32章 雪夜離京第30章 玄感回京第4章 假手於賀第24章 小男養家第36章 各有選擇第62章 激戰七裡第32章 啓民提議第11章 瀚海奇兵第44章 被迫抉擇第12章 北巡訊至第22章 鄭家春水第40章 禍水東引第18章 隋胡大戰(下)第33章 兄弟生隙第12章 引君入甕第19章 蠢蠢欲動第44章 血戰平壤(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