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內衛情報

回到太原時已是五月中旬,楊元慶從四月初離京去視察造船所,結果卻經過了一個多月才返回京城。

楊元慶靜靜地坐在自己書房裡,書房裡光線朦朧,他在窗上掛一幅薄薄的輕紗,使光線不那麼透徹,也使院子裡看不清屋裡的情形。

此時府宅又多了一百名貼身女護衛,雖然安全了很多,但無處不在的女護衛又使家人的隱私成了問題,在書房外的院中就藏有兩名女護衛,雖然看不見,但楊元慶能感受到她們的存在,使他也有點不自在起來。

已經回來兩天了,但楊元慶還沒有從河北的旅途中恢復,上午時分,房間裡十分安靜,楊元慶正坐靠在一張藤榻上看書,這時門開了,妻子裴敏秋端着一杯茶從外面走了進來。

“夫君今天還不去上朝嗎?”裴敏秋抿嘴一笑問。

楊元慶懶洋洋答道:“休息三天,明天正式上朝。”

裴敏秋將茶杯放在桌上,側身坐在丈夫身旁,有些調皮地捏着他的耳垂,她又摸摸自己的耳垂,嬌笑道:“我發現你這傢伙的耳垂又肥又大,爲何我的耳垂這麼小,都說耳垂大有福,難道我就是註定的勞碌命嗎?”

楊元慶端起茶杯,輕輕吮了口氣香茶,笑道:“豬耳更大,難道它比我還能君臨天下?”

“你這個傢伙,我說人耳,你卻把自己比做豬,好吧!就算你是豬,我又是什麼?難道我是嫁豬隨豬?”

裴敏秋展開想象的翅膀,把丈夫想成了一頭在豬王國里君臨天下的大耳豬,她摟住丈夫的脖子,笑得花枝亂顫。

楊元慶輕輕摟住她那儼如少女般纖細的腰肢,已經是兩個孩子的母親了,還保持得這麼苗條,他不由想起了裴幽的腰。她纔是勞碌之命。

“敏秋,半個月我曾寫信給你.....”

楊元慶稍稍一提醒,裴敏秋立刻想起裴幽之事,笑容收斂。秀眉微蹙,“是真的嗎?幽姐真的當壚賣酒?”

“當壚賣酒倒不至於,她那個酒肆市口很好,生意應該不錯,只是受戰亂影響,才使生意清淡,她只能養家餬口。但她很能幹,以後會慢慢好起來,我想知道,你打算怎麼幫她?”

裴敏秋嘆了口氣,“接到你信的第二天,我就讓福管家去太原新市買下了臨街的三元酒肆,福管家已經去了清河縣,去和崔家交換房契。我還打算再資助她一萬吊錢,讓她把酒肆做大,總之。這件事我會辦好,你就不要操心了,哎!幽姐從不寫信給我,我竟不知道她過得這麼苦,幸虧被你遇到了。”

裴敏秋想到從前她們姐妹情深,心中有些難受,她恨不得親自去一趟清河縣,把裴幽接到到自己府裡來。

楊元慶知道妻子是一個心地善良,而且重舊情之人,她一定傾力幫助裴幽。自己倒不用過問這些事了。

就在這時,門外傳來了管家婆的聲音,“老爺!魏將軍來了,在客堂等候。”

魏將軍就是魏賁,他來找自己,必然有調查結果了。楊元慶當即對吩咐:“請他到外書房稍候。”

楊元慶又喝了一口茶,對妻子笑道:“我回來兩天,還沒有和大家團聚一下,今晚舉行家宴,全家聚會。”

裴敏秋點點頭答應了,楊元慶站起身,快步向外書房而去。

外書房內,內衛將軍魏賁正揹着手來回踱步,楊元慶回太原後,第一個找的就是他,魏賁心中自責萬分,打下河北,他的內衛部署沒有及時更上,以致於拜彌勒教那麼猖獗,他竟然不知,若不是總管偶然碰到這件事,非出大亂子不可。

其實拜彌勒教之事也不能完全把責任推給內衛,畢竟內衛的情報體系主要是針對敵對方,在長安,在洛陽,在江都,以及敵方的主要城市都有部署。

而自己內部的職責也以反敵軍情報爲主,一般只會部署在大城市和戰略要地,如太原、河東、幽州、安陽、延安、豐州等地,像平原郡這種三線小郡,他們不可能顧及。

還有更重要的一點,自漢唐以來,歷朝歷代的統治者都沒有監視自己人民的先例,像南北朝的典籤、唐朝的察事子廳基本上都是針對官吏,一直到宋亡以後,**加強,這才逐漸把監視的範圍擴大。

像拜彌勒教這種民間宗教的管理,那是當地官府的職責,民間宗教失控,那也是當地官府失職,不能把責任推給內衛。

所以楊元慶告訴魏賁這件事,也並沒有把責任推給他的意思,只是魏賁自己感到慚愧。

這時門外傳來腳步聲,楊元慶走了進來,魏賁連忙上前單膝跪下,“參見總管!”

“起來吧!”

楊元慶坐了下來,問他道:“我交代你的事,辦得怎麼樣了?”

魏賁從懷中取出一本厚厚的冊子,呈給了楊元慶,“這是內衛府制定的,關於擴大內衛監視權的一些補充,請總管一覽。”

楊元慶接過冊子看了一遍,上面有計劃擴軍一萬,將每個縣都安插監視點,設立獨立衙門,直接向內衛負責,擁有抓捕等等臨機處置權。

楊元慶臉色露出失望之色,他要魏賁做的不是這件事,這個魏賁竟然曲解了自己的意思。

“魏將軍,內衛的職責是防禦敵軍探子,以及探查敵人情報,而不是對內監視自己人民,不能因爲一次拜彌勒教就任意擴大內衛的權力,你明白我的意思嗎?”

魏賁組織數十人,花了兩天的時間,才寫出了這本新內衛律,他原以爲會得到讚許,不料竟被總管一口否決,令他着實錯愕。

“可是....卑職擔心還會有類似的彌勒教起義爆發。”

“那不是你擔心的事,朝廷會設置採風使,瞭解民情民風,御史臺有監察使監視官員,如何管理人民是朝廷的事,和軍方無關,就算你們發現了什麼,也只能及時告之官府,你不可擅自越權,而且,我吩咐你去做的,並不是這件事。”

楊元慶雖然語調不高,但話語之間卻很嚴厲,而且態度堅決,他將冊子遞還給了魏賁,“我希望不要再有下次了!”

魏賁接過冊子,擦了擦額頭上的汗珠,他這才明白總管的意思,總管告訴他平原郡之事,就是告訴他內衛不要參與,他卻相反地誤解了總管的用意。

“卑職明白了,不會再越權。”

楊元慶點點點,又問道:“八方酒肆的情況調查如何?”

楊元慶關心的是這件事,他在河北時,接到了魏賁的快報,說發現位於太原北市的八方酒肆可能是唐朝的重要情報點。

但楊元慶關心的是,這座八方酒肆究竟是李世民的‘唐風’,還是李建成的外監察堂。

唐朝有兩個情報機構,一個屬於朝廷,叫做外監察堂,由李建成掌管,另一個屬於軍隊,叫做‘唐風’由李世民掌管。

兩個情報機構的區別是他們所承擔職責不同,外監察堂主要是瞭解唐朝以外各地的民風民情,以及官府的稅賦和官員背景等等的情況。

而唐風主要探查敵軍情報,軍隊部署、軍隊戰力、裝備以及軍糧等等軍事情報,唐風頭子是長孫無忌。

這纔是楊元慶讓魏賁調查的東西,魏賁連忙道:“卑職已經查到了,這座八方酒肆是屬於唐風。”

楊元慶揹着手走了幾步,回頭對魏賁道:“暫時不要打草驚蛇,最好是我們的人能夠滲透進去,或者收買拉攏對方的人。”

魏賁笑了起來,“卑職有辦法,總管還記得當初豐州那個雜貨店掌櫃韓昶嗎?”

楊元慶還記得,當時李淵在五原縣設了一個情報點,是一家雜貨鋪,掌櫃就是這個韓昶,已經被隋軍控制。

“怎麼,此人也在太原?”

“回稟總管,此人在太原,但他是李建成的人,主管太原外監察堂,不過卑職可以利用他。”

楊元慶點了點頭,“這些事具體怎麼做,我就不過問了,你自己去安排,但我交代你那件事,務必替我辦妥。”

“卑職明白,一定會辦妥!”

魏賁告辭離去,楊元慶揹着手站在地圖前,注視着地圖上的長安,不由冷笑一聲,“來而不往,非禮也……八方酒肆位於太原北市大門外,這一帶是太原商業最繁華之地,酒肆、青樓、客棧密佈,光大大小小的酒肆就有二十幾座,裴敏秋買下的三元酒肆也是位於這裡。

在衆多酒肆中,八方酒肆只能算中上,佔地約三畝,四層樓,正對北市大門,市口不錯,生意也興隆。

這座酒肆原本是關隴貴族元氏的產業,元氏敗落後,賣給了竇家,現在竇家又轉給了唐朝軍方,成爲唐軍情報機構‘唐風’在太原的基地,營業只有三層樓,而酒肆第四層一般人上不去,那是整個酒肆的機密所在。

唐風在太原的總負責人便是當年去過豐州的李守重,李淵的家將,後來成爲李世民的心腹。

下午時分,一名男子從酒肆後面直接上了四樓,他帶回來了一些收集到的情報……

第7章 賀若之怒第116章 洛陽淪陷第28章 初遇建德第43章 無妄之災第32章 狼水伏擊第24章 臨戰增帥第44章 西秦使者第37章 凌晨偷襲第13章 走私線索第33章 官場暗鬥第27章 迎頭痛擊(中)第1章 營州之變第34章 泊舟九江第16章 夜探胡營第15章 化繁爲簡第37章 一記反抽第52章 請君入甕第9章 利益之爭第9章 底線突破第56章 士信之擇第16章 夜探胡營第9章 恆山之亂第20章 以詐對詐第45章 烈火焚城第16章 仁壽宮變(八)第17章 兩強對陣第29章 南下清河第15章 更深之秘第89章 胡馬煙塵第32章 道士軍師第22章 娶得佳妻第23章 楊家禍根第28章 俏語解憂第12章 先鋒玄霸第26章 大魚落網第57章 東宮震怒第21章 初次談判第16章 夜探胡營第50章 波詭雲譎第75章 條件苛刻第20章 公主夜宴(上)第13章 萬春茶莊第17章 發現契苾第32章 被迫西撤第2章 老奸巨猾第21章 背後較量(中)第27章 李思楊慮第13章 城中暗流第87章 隋唐大戰(十七)第41章 兵困雁門第2章 敵蹤初現第9章 攻心爲上第77章 隋唐大戰(七)第38章 兵分兩路第71章 北市試錢第59章 兄弟分權第33章 洛陽兵變第18章 玄感野望第30章 三個條件第28章 迎頭痛擊(下)第111章 意外發現第2章 聖旨東至第16章 內部決裂第78章 戰略撤退第32章 最壞結果第29章 回馬一槍第134章 發現真相第30章 驕將爭功第20章 倉曹參軍第73章 銀錢危機第32章 秀才造反第24章 河邊誤認第15章 遭遇之戰第141章 聯姻條件第13章 齊王軍師第57章 兩個要求第20章 以詐對詐第11章 反間之計(下)第1章 返回太原第25章 狹路相逢第13章 仁壽宮變(五)第6章 玄感起事第41章 意外情況第2章 齊郡召將第21章 生俘雄信第30章 巡視考場第43章 關鍵人物第5章 兩個使者第7章 楊府貴客第87章 隋唐大戰(十七)第34章 知己知彼第10章 備戰高麗第4章 緊鑼部署第10章 矛盾激化第49章 唐軍西撤第13章 仁壽宮變(五)第82章 收到假錢第5章 深藏不露第90章 隋唐大戰(二十)第96章 舉國兵策
第7章 賀若之怒第116章 洛陽淪陷第28章 初遇建德第43章 無妄之災第32章 狼水伏擊第24章 臨戰增帥第44章 西秦使者第37章 凌晨偷襲第13章 走私線索第33章 官場暗鬥第27章 迎頭痛擊(中)第1章 營州之變第34章 泊舟九江第16章 夜探胡營第15章 化繁爲簡第37章 一記反抽第52章 請君入甕第9章 利益之爭第9章 底線突破第56章 士信之擇第16章 夜探胡營第9章 恆山之亂第20章 以詐對詐第45章 烈火焚城第16章 仁壽宮變(八)第17章 兩強對陣第29章 南下清河第15章 更深之秘第89章 胡馬煙塵第32章 道士軍師第22章 娶得佳妻第23章 楊家禍根第28章 俏語解憂第12章 先鋒玄霸第26章 大魚落網第57章 東宮震怒第21章 初次談判第16章 夜探胡營第50章 波詭雲譎第75章 條件苛刻第20章 公主夜宴(上)第13章 萬春茶莊第17章 發現契苾第32章 被迫西撤第2章 老奸巨猾第21章 背後較量(中)第27章 李思楊慮第13章 城中暗流第87章 隋唐大戰(十七)第41章 兵困雁門第2章 敵蹤初現第9章 攻心爲上第77章 隋唐大戰(七)第38章 兵分兩路第71章 北市試錢第59章 兄弟分權第33章 洛陽兵變第18章 玄感野望第30章 三個條件第28章 迎頭痛擊(下)第111章 意外發現第2章 聖旨東至第16章 內部決裂第78章 戰略撤退第32章 最壞結果第29章 回馬一槍第134章 發現真相第30章 驕將爭功第20章 倉曹參軍第73章 銀錢危機第32章 秀才造反第24章 河邊誤認第15章 遭遇之戰第141章 聯姻條件第13章 齊王軍師第57章 兩個要求第20章 以詐對詐第11章 反間之計(下)第1章 返回太原第25章 狹路相逢第13章 仁壽宮變(五)第6章 玄感起事第41章 意外情況第2章 齊郡召將第21章 生俘雄信第30章 巡視考場第43章 關鍵人物第5章 兩個使者第7章 楊府貴客第87章 隋唐大戰(十七)第34章 知己知彼第10章 備戰高麗第4章 緊鑼部署第10章 矛盾激化第49章 唐軍西撤第13章 仁壽宮變(五)第82章 收到假錢第5章 深藏不露第90章 隋唐大戰(二十)第96章 舉國兵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