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新官上任

趙元眳走了,楊元慶依然揹着手在房間裡踱步,趙元眳的讓步使他接管幽州權力出現了轉機,他便可以順利接管幽州大權,但現在他在考慮一個更重要的問題,誰纔是楊廣的臥底,先前他一直以爲是趙元眳,現在看來,趙元眳顯然不是。

楊元慶認可崔弘升的推論,以楊廣多疑的性格,他不可能那麼放心地讓元弘嗣在幽州掌握軍權,連自己的豐州,他都還要派一個楊師道去監視,更不用說戰略位置極爲重要的幽州。

楊廣肯定在幽州放有眼線,那麼這個人是誰?此時在楊元慶心中,這個楊廣的臥底比趙元眳還要讓他緊張,此人就像插在衣領上的一根針,稍不留神就會狠狠刺他一下,這個人,他無論如何也要找出來。

楊元慶在房間裡慢慢踱步,今天發生了這麼多事,這個人肯定會有所行動,至少他會把自己遇刺之事報告楊廣。

‘咚!咚!咚!’

這是關閉城門的鼓聲,城門其實早已關閉,但亥時的鼓聲卻依舊要敲響,這鼓聲就像敲在楊元慶心中,他腦子裡電光石火般地閃過兩個字:‘城門!’

這就是他的突破口,楊元慶立刻喊道:“張勝!”

片刻,親衛首領張勝奔了進來,“請大將軍吩咐!”

楊元慶將自己的金牌遞給他,“你帶幾個弟兄去四座城門,去給我調查一下,城門關閉後,還有哪些人進出?要調查仔細一點。”

“卑職遵命!”

張勝接過金牌便去了,楊元慶的心被吊了起來,城門雖然關閉了,但蘇烈帶着親兵們還是能進來,可見城門並不是絕對地不準人進出,只要是官方或者軍方人物,一樣可以進出,元敏不是也進來了嗎?

現在他關心的是誰出去了?

大半個時辰後,張勝給他帶來了消息,從關閉城門到現在,只有一個人出去,此人是鷹揚郎將韓馳派出去執行公幹。

‘韓馳!’

這個結果讓楊元慶不敢相信,有點令人匪夷所思,可細細一想,卻又合情合理,監視元弘嗣,還有誰比韓馳更合適的人呢?

楊元慶眯着眼睛想了一會兒,不管韓馳是不是楊廣的臥底,這個人都絕不能留在自己身邊。

........次日,天不亮,總管府的鼓聲便轟隆隆敲響了,這是幽州總管府的傳統,每天清晨卯時正舉行例會,二十幾年來雷打不動,幾任總管都嚴格遵循這個規定,到了楊元慶這裡也不例外。

總管府的長史、司馬、錄事參軍、主薄以及各曹參軍,還有從城外軍營趕來的二十餘名鷹揚府郎將,一共四十餘人濟濟一堂。

新任幽州總管楊元慶坐在正堂上,目光嚴肅,桌案上放置着令箭兵符以及一把幽州總管劍,在他身後則站着十六名執法軍校。

‘咚!咚!咚!’隨着三聲鼓響,卯時正到了。

長史趙元眳率領數十名總管府文武官員,一起上前施禮,“卑職參見總管!”

這是楊元慶第一次執行幽州總管之權,他雖然年輕,但在豐州擔任總管多年,馭下之術早已駕輕就熟,他慢慢掃了衆人一眼,銳利的目光使每個人的心中都有點忐忑。

良久,他才緩緩對衆人道:“明年開春便有遼東戰役,幽州作爲戰地後方,擔負着後勤給養的重任,在這個關鍵時刻,聖上派我來主管幽州,同時總督遼東之戰的後勤輜重,我肩上壓力很大,還需要在座諸位的大力協助。”

開場白說到這裡,楊元慶停住了話頭,按照一般的慣例,新上任總管在第一天的例會上都會有所表示,談一談今後的打算之類,像段振文上任時便是許諾提高糧餉,加強伙食,保證士兵兩天能吃上一頓肉,段振文確實辦到了,衆人對楊元慶也同樣充滿期望。

尤其楊元慶在豐州經營茶葉和蒲桃酒,使很多軍官都發了大財,這已是公開的秘密,那麼楊元慶到豐州來,能給他們帶來什麼好處?每個人都目光明亮地注視着楊元慶,難以掩飾內心的期待。

楊元慶微微一笑道:“我感覺在座諸位在期待什麼,或許大家都和我一樣,在考慮做一種薊縣蒲桃酒?”

大堂內轟地笑了起來,同時心中也生出一絲期待,薊縣蒲桃酒,會不會真有呢?

楊元慶的幽默使衆人都稍微放鬆下來,楊元慶又擺擺手,讓大堂內再次安靜,“大家的心情我能理解,誰不想發財?我楊元慶也一樣,我可以告訴大家,只要我在幽州一天,我就會善待我的部下,立功者會重加賞賜,無論貴賤,一視同仁,不過醜話也要說在前面,我楊元慶治軍嚴整,有違犯軍令者,立斬不赦,絕不寬容!”

楊元慶的最後幾句話說得鏗鏘有力,擲地有聲,使大堂上一片寂靜,每個人心中都沉甸甸的,大家都不約而同地想到一個人,大隋老帥楊素,楊元慶頗有幾分其祖風範,楊元慶的上任訓話也就到此結束,下面是正式議事。

幽州總管府的例會開了二十幾年,已經有一套很成熟的規矩,比如不行跪拜禮,比如官員們站列,實行文左武右,其中長史和司馬有座位,從軍二十年以上老將有座位,其餘將官都站立,時間也不會太長,最多兩刻鐘,但今天楊元慶是首次上任,時間便稍稍長了一點。

“下面我有兩件大事要說!”

楊元慶看了一眼趙元眳,兩人目光相觸,彼此會意,昨晚他們已經達成了默契。

“第一件事是渤海造船,明年三月期限將到,目前還有八十艘船未造,工期緊迫,我決定由趙長史赴渤海監督造船,他不在期間,長史事務暫由我代理。”

楊元慶說完,趙元眳立刻起身道:“卑職遵命!”

大堂內十分安靜,楊元慶這個命令並沒有引起太大的波瀾,畢竟不涉及自己的利益,很多人都心知肚明,楊元慶上任第一天便將長史調走,而由自己兼管長史之職,這無疑爲他下一步控制幽州創造了條件,只是大家有點奇怪,趙元眳就這麼坦然接受了任命,沒有一點反抗,有些反應敏捷之人,便立刻意識到,這必然是楊元慶和趙元眳之間事先有了默契。

這時,楊元慶看見了坐在將領中的幾名鐵衛,楊家臣等人一共有四人,鐵衛九人,在涿郡幽州城駐兵有五人,北平郡一人,赴遼東作戰三人,在涿郡五人中,四人擔任鷹揚郎將,一人爲鷹擊郎將,沒有資格來開例會。

除了四名鐵衛外,楊元慶還看到了當年隨他去代州作戰的大將侯莫陳乂,他是李景舊將,因爲元弘嗣關係不好,多年得不到提拔,李景暫管幽州軍後,他便被提拔爲鷹揚郎將,掌控幽州城門軍。

楊元慶暗暗點頭,又對衆人道:“第二件事便是聖上在年初下達了剿匪旨意,各地郡兵和鷹揚府都必須就地剿匪,幽州是遼東戰役的後勤重地,更是容不得半點損失,所以我決定調集幽州軍馬三萬人,首先剿滅上谷郡亂匪王拔鬚。”

這第二件事頓時激起大堂內一片竊竊私語聲,現在是天寒地凍的冬天,現在去剿匪,無疑難度極大,一名資格稍老的鷹揚郎將站起身抱拳道:“楊總管,現在是冬天,大雪封路,行路極爲不便,不如等到春天再出兵,楊總管以爲如何?”

楊元慶知道此人,叫做宋整,也在羅藝給他的名單之中,楊元慶冷冷道:“明天春天遼東戰役將爆發,還有什麼時間剿匪?養兵千日,用兵一時,豐州比幽州嚴寒十倍,豐州軍冬季依舊能作戰,爲何幽州軍就不行?我命令已下,誰敢抗令不遵!”

.........御書房,宦官李忠良快步從偏殿大門處走來,他手中拿着一封信,步履匆匆,一名又一名侍衛面前穿行,一直走到了御書房前,書房門口站着十幾名宦官,見他過來,皆紛紛讓開一條路。

李忠良看了一眼御書房大門,問道:“聖上現在方便嗎?”

一名小宦官躬身道:“聖上正在會見幾名相國,李公公稍等一下吧!”

李忠良點點頭,走進了御書房外房等候。

御書房內,楊廣正和七名宰相商議遼東備戰,宇文述、虞世卿、裴矩、裴蘊、獨孤震、楊達、蘇威,七名相國都到齊了,由宇文述彙報遼東備戰情況。

“陛下,一百一十三萬三千八百軍隊已經全部調集到涿郡,還有各地徵調的兩百三十萬民夫也抵達了涿郡和北平郡,各種物資、兵器和糧食都已經備齊。”

“糧食調集了多少?”

“回稟陛下,在涿郡調集了三百萬石,在遼東調集一百二十萬石糧食,一共四百二十萬石。”

“不夠!”

楊廣緩緩道:“還有兩個月才發動戰爭,至少還有三個月戰爭,三百四十萬人接近半年的消耗,這點糧食根本不夠,再從河南、山東、河北以及河東各郡官倉調集四百萬石糧食送去涿郡和遼東。”

旁邊裴矩躬身道:““可是陛下,去年河南、山東大旱,河北水災,三十八個郡都是顆粒無收,我們還要賑災,糧食很緊張。”

楊廣目光凌厲,冷冷地看了他一眼,“你的意思,是讓朕停止遼東之戰,是嗎?”

裴矩嚇得心中一顫,“臣不敢!”

虞世卿連忙道:“陛下,四百萬石糧食是有,臣昨晚覈算過,現在河南、山東、河北以及河東一百二十三個郡,共計存有糧食四百八十萬石,可是如果送糧,還得再徵調民夫。”

楊廣哼了一聲道:“送糧是你們和各地方官府之間的事,朕不管,朕只管一件事,明年二月底之前,再調四百萬石糧食去涿郡和遼東,各地官府誰敢誤了時間,太守斬!”

幾名相國都暗暗嘆息,虞世卿的四百八十萬石糧食,是把義倉的糧食都算進去了,如果真這樣執行,冬天的賑災就得停下來了。

第82章 收到假錢第11章 月圓之夜第34章 兩面三刀第54章 雨夜獻城第14章 長孫求救第13章 投鼠忌器第8章 趁亂突圍第39章 發現機會第1章 初入楊府第11章 河北梟雄第34章 北市暴亂第15章 打進楔子第6章 裴府家宴第28章 初遇建德第79章 隋唐大戰(九)第33章 大軍壓境第42章 局勢複雜第55章 借風夜襲第22章 心理毒箭第44章 中秋異月第19章 家族利益第5章 敦煌布棋第32章 道士軍師第12章 血戰突圍第41章 意外情況第17章 君心難測第9章 敵後戰線第39章 巡視塞北第18章 契苾助力第5章 動之以情第13章 戰爭來臨第21章 居安思危第130章 三思後行第32章 圍魏救趙第37章 士子云集第30章 蘄縣奇案第56章 漁翁李密第29章 風過雁門第25章 關鍵人物第15章 安撫江都第70章 突破缺口第53章 臣的要求第43章 關鍵人物第54章 雨夜獻城第36章 走出迷惘第25章 血戰大利(下)第15章 吞併靈武第36章 鐵血柔情(下)第21章 誰爲主將第44章 被迫抉擇第25章 十猛之計第11章 反間之計(下)第29章 回馬一槍第19章 虎牢之危第31章 意外挾迫第4章 露出破綻第4章 利益之誘第35章 被俘權相第84章 隋唐大戰(十四)第21章 錢貨漏洞第22章 娶得佳妻第24章 臨戰增帥第42章 踏平瓦崗第27章 晉陽疑雲第54章 兵臨城下第102章 血戰沙場第725章 佛寺遇險第16章 識破敵計第22章 河東紳商第5章 公主承諾第58章 李淵出事第40章 禍水東引第59章 兄弟反目第32章 秀才造反第9章 臨危下船第34章 威震突厥(下)第13章 突厥消息第1章 中元新夜第84章 隋唐大戰(十四)第26章 少郎何人第31章 軍機決策第18章 契苾助力第1章 初使西域第10章 仁壽宮變(二)第51章 草原異變第34章 緊急應對第12章 引君入甕第30章 驕將爭功第18章 百戰之功第4章 秦母教子第116章 洛陽淪陷第45章 唐相之危第5章 意外來客第31章 果斷殺伐第50章 鴻門酒宴第21章 雙猛大戰第12章 血戰突圍第21章 誰爲主將第17章 接受密旨第63章 北地迎歸
第82章 收到假錢第11章 月圓之夜第34章 兩面三刀第54章 雨夜獻城第14章 長孫求救第13章 投鼠忌器第8章 趁亂突圍第39章 發現機會第1章 初入楊府第11章 河北梟雄第34章 北市暴亂第15章 打進楔子第6章 裴府家宴第28章 初遇建德第79章 隋唐大戰(九)第33章 大軍壓境第42章 局勢複雜第55章 借風夜襲第22章 心理毒箭第44章 中秋異月第19章 家族利益第5章 敦煌布棋第32章 道士軍師第12章 血戰突圍第41章 意外情況第17章 君心難測第9章 敵後戰線第39章 巡視塞北第18章 契苾助力第5章 動之以情第13章 戰爭來臨第21章 居安思危第130章 三思後行第32章 圍魏救趙第37章 士子云集第30章 蘄縣奇案第56章 漁翁李密第29章 風過雁門第25章 關鍵人物第15章 安撫江都第70章 突破缺口第53章 臣的要求第43章 關鍵人物第54章 雨夜獻城第36章 走出迷惘第25章 血戰大利(下)第15章 吞併靈武第36章 鐵血柔情(下)第21章 誰爲主將第44章 被迫抉擇第25章 十猛之計第11章 反間之計(下)第29章 回馬一槍第19章 虎牢之危第31章 意外挾迫第4章 露出破綻第4章 利益之誘第35章 被俘權相第84章 隋唐大戰(十四)第21章 錢貨漏洞第22章 娶得佳妻第24章 臨戰增帥第42章 踏平瓦崗第27章 晉陽疑雲第54章 兵臨城下第102章 血戰沙場第725章 佛寺遇險第16章 識破敵計第22章 河東紳商第5章 公主承諾第58章 李淵出事第40章 禍水東引第59章 兄弟反目第32章 秀才造反第9章 臨危下船第34章 威震突厥(下)第13章 突厥消息第1章 中元新夜第84章 隋唐大戰(十四)第26章 少郎何人第31章 軍機決策第18章 契苾助力第1章 初使西域第10章 仁壽宮變(二)第51章 草原異變第34章 緊急應對第12章 引君入甕第30章 驕將爭功第18章 百戰之功第4章 秦母教子第116章 洛陽淪陷第45章 唐相之危第5章 意外來客第31章 果斷殺伐第50章 鴻門酒宴第21章 雙猛大戰第12章 血戰突圍第21章 誰爲主將第17章 接受密旨第63章 北地迎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