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風起南郡

隋軍的糧船被緩緩逼停,盧祖尚興奮異常,長戟一揮,喝令道:“登船抓人!”

這時旁邊副將劉方智低聲勸他:“盧將軍何苦爲自己找麻煩呢?抓了隋軍的糧船,必然會遭到隋軍報復,南郡可就多事了。”

盧祖尚大怒,狠狠瞪一眼劉方智,“你若再敢胡言,我拿你人頭祭旗!”

劉方智年約三十餘歲,也是蕭樑降將,就是江陵本地人,從軍十餘年,在荊襄一帶資歷深厚,他一直不服年輕的盧祖尚騎在他的頭上,今天本是好言相勸,不料卻被盧祖尚威脅要殺他。

劉方智也被激怒了,他後退兩步,對盧祖尚怒目而視,盧祖尚哼了一聲,手按劍柄上,冷冷道:“你是想縱敵嗎?”

劉方智臉上一陣紅一陣白,他知道自己理虧,恐怕再多說一句話就要被盧祖尚趁機殺掉,他只得把這口嚥下,躬身道:“卑職不敢!”

“哼!諒你也而不敢。”

盧祖尚目光又轉回隋船,發現隋船竟然在向南岸駛去,不由大喝:“截住船隊,不准它們靠岸!”

數百艘戰船一齊向隋軍糧船駛去,箭矢齊發,射向隋軍船隊。

隋軍糧船上有一千隋軍士兵看押,平均每艘船有十名士兵,爲首將領名叫袁嵩,也是一名經驗豐富老將,他就在第一艘大船上。

當他聽說前面有唐軍攔截時,立刻命令船隊靠岸,並在桅杆上點火,向後面的船隻發出警告。

一百多運糧船首尾約二十餘里,黑暗中,一團火烈火在江面上異常清晰,這是前方的首船發出了警報。後面的船隻紛紛向岸邊靠去。

江面上開始混亂起來,一艘艘大船轟然相撞,隋將袁嵩向船艙內飛奔而去,黑暗中,他在一隻架子上摸到了鐵籠,這是一隻信鷹籠,裡面有一隻從江夏城帶來的信鷹。

他們一路順利,沒有用到這隻鷹。但在此危急關頭。袁嵩找到了這隻鷹籠,黑暗中,鷹的眼睛閃爍着銳利的冷光,就在袁嵩打開鐵籠之時,卻被鷹喙狠狠一啄,手背頓時流出血來。

袁嵩已顧不上流血。他一把抓出信鷹,將一卷紙條塞進鷹腿上的信筒裡,衝出了船艙。一揚手,將信鷹向天空扔去,信鷹展翅翱翔。盤旋幾圈,向東方飛去。

袁嵩一顆心放下,這時大江上已是喊殺聲一片,後面的船隻紛紛向南岸靠去,而前面的數十艘大船被唐軍船隻攔截。無法靠岸。

無數隋軍士兵索性跳水向一里外的南岸游去,唐軍士兵奔至船頭放箭,密集的箭矢射向江水中的隋軍士兵。

袁嵩奔向船尾,船身卻劇烈一晃,他一個趔趄,險些摔倒,船頭被一艘唐軍戰船撞上了,數十名唐軍衝上首船,揮舞着橫刀大喊:“所有人統統跪下!”

船老大和十幾名船員嚇得紛紛跪倒,一名唐將發現了袁嵩,指着他大喊:“抓住他!”

十幾名唐軍士兵揮刀向這裡撲來,袁嵩已奔到了船尾,隨手抱起一根浮木,縱身跳進了大江中。。。。。。。

。。。。。。。。

唐軍水師在江陵段襲擊隋軍運糧船的消息,以快的速度傳向襄陽和江夏,雖然在這次事件中,隋軍損失了兩萬石糧食和二十萬擔乾草,並有近三百隋軍士兵被俘或被射殺,損失並不是很慘重。

但在戰爭陰雲密佈的荊襄,這次事件就儼如迸入汽油桶的一顆火星,將荊襄戰火率先引向了江陵。

江夏城,一隻信鷹在天空盤旋幾圈後,緩緩降落在高高的鷹塔上,一名鷹奴奔上前,用鮮肉安撫住了這隻長途跋涉而來的信鷹,從鷹腿上取下一隻信筒,轉身向塔下奔去。

此時是楊元慶進駐江夏城的第五天,數萬民夫剛剛把五百艘海船上運載的糧食和物資卸下,楊元慶已任命了新的太守、長史等一衆江夏官員,將韋雲起從繁重的政務中解脫出來,專心於軍務。

這幾天楊元慶一直在忙碌地接見從南方各郡趕來效忠的官員,長沙郡、巴陵郡、武陵郡、宜春郡、沅陽郡等等地方官員,從太守到縣令,足有百餘人先後來趕來覲見楚王。

江夏城的府衙內,楊元慶正在會客堂內接見長沙郡太守蕭彥琦和長史韓潞,蕭彥琦說起來也和楊元慶在敦煌曾經有過一面之緣,他是敦煌蕭氏家主蕭茵茵之弟,同時也是楊元慶心腹蕭璡的叔父,從敦煌回江陵後,被蕭銑任命爲長沙郡太守。

唐朝在攻取荊襄後,同樣是出於穩定南方的考慮,除了幾個核心郡重新任命官員外,周邊郡縣的官員都沒有被撤換,讓唐朝想不到的是,隋軍剛到江夏,這些官員便爭先恐後地前去表態效忠了。

“多謝殿下,家姊最近幾個月身體不太好,很少出門了,不過蕭氏家族發展很快,已經是江陵第一名門,很願意爲殿下效勞。”

楊元慶呵呵一笑,“敦煌蕭氏可是大隋的功勳名門,當年我從敦煌帶走的十八名文士中,蕭家子弟就有三人,現在都是大隋的骨幹,我一直很感激蕭氏家主,等拿下江陵後,我一定會登門拜訪,感謝故人。”

楊元慶的重視令蕭彥琦心中感動,但他聽懂了楊元慶話中有話,恐怕是要蕭家在攻打江陵時效力,他連忙躬身道:“蕭家一定會竭盡全力,幫助殿下。”

楊元慶見他頗爲機敏,便笑着點點頭,目光轉向了長史韓潞,問道:“韓長史有什麼想法?”

韓潞是長沙郡本地人,顯得有些拘謹,進屋後便一言不發,見楊元慶問他,他緊張得結結巴巴道:“卑職。。。沒有。。什麼想法。”

楊元慶見他頗爲緊張,便笑了笑,“我相信韓長史一定善於文書,我很期待看一看韓長史寫的奏疏,讓我瞭解一下長沙的風土民情。”

韓潞心中感激,連忙道:“卑職一定寫一份奏疏,儘快遞上,”

楊元慶還想再問一問長沙郡的情況,就在這時,門外有稟報,“殿下,有軍情!”

楊元慶笑着向兩人點點頭,起身走到門口,一名親兵將鷹信遞給楊元慶,楊元慶打開紙卷看了一遍,臉色頓時陰沉下來。

。。。。。。。

議事堂內,謝映登和來弘低着頭,站在楊元慶面前不敢吭聲,這是楊元慶第一次來江夏發怒了。

“這就是你們做的事情嗎?”

楊元慶拍着桌子怒斥他們二人:“明明知道江陵郡有唐軍水師,卻只派一千人護衛船隊,你們是怎麼想的,這不是送羊入虎口嗎?”

謝映登和來弘嚇得戰戰兢兢,謝映登低聲解釋道:“因爲只是送補給,所以不想佔用太多軍隊,怕江夏兵力不足,而且我們只有三百艘戰船,還要考慮運送軍隊過江,必須要留下兩百艘大船,另外那個領船人告訴我,可以夜間通過江陵,不會被發現,卑職便相信了他的話。”

“相信他的話?”

楊元慶連聲冷笑:“你一個堂堂的江南西道總管,右武衛大將軍,竟然相信一個船伕的話,還虧你是百戰之將!”

謝映登單膝跪下,“卑職知罪,願承擔一切責任。”

來弘也單膝跪下,請罪道:“此事卑職也有責任,請殿下責罰!”

這時,旁邊韋雲起勸楊元慶:“殿下,他們確實也有苦衷,不敢過於分散兵力,只能用險計,聽說唐軍也向襄陽增兵了七萬人,襄陽的唐軍已達十五萬人,這個時候,謝將軍更不敢輕舉妄動。”

楊元慶這時候想起了當年李世民的中原之戰,由於沒有調兵權,就像傀儡似的被長安的李淵指揮,現在謝映登應該也是一樣,自己雖然給了韋雲起一定的權力,但他也不敢做出太過於重大的決策,想到這,楊元慶的怒氣也消去了幾分,便擺擺手,“起來吧!”

楊元慶揹着手走了幾步,他回頭看了一眼謝映登,問他道:“如果你有調兵權,你準備怎麼做?”

謝映登沉聲道:“卑職會把杜伏威軍調來江夏郡,然後我們集中兵力掃蕩荊襄船隻,使我們在水面上佔有絕對優勢,然後用普通士兵把夷陵郡的騎兵換出來,利用水面優勢和騎兵優勢和唐軍決戰。”

楊元慶緩緩點頭,對韋雲起道:“傳令吧!讓杜伏威軍立刻南撤江夏郡。”

韋雲慶明白了楊元慶的意思,不僅僅是接受謝映登的建議,同時也是將隋軍撤到長江已南,利用水上優勢向唐軍發動進攻。

他立刻起身行禮道:“卑職遵命!”

。。。。。。。

三天後,一隊隊從永安郡南撤隋軍乘船渡過長江,向江夏集中,與此同時,隋軍五百艘海船滿載着三萬隋軍步兵和一萬騎兵離開了江夏郡,向南郡江陵城浩浩蕩蕩駛去。

。。。。。。。

就在江陵糧船事件發生兩天後,襄陽城也接到盧祖尚的緊急報告,李孝恭也意識到了這次糧船事件極可能會引來隋朝大軍,他也立刻派柴紹率領五萬大軍南下支援江陵城。

江陵城風雲際會,一次由隋軍糧船事件所引發的隋唐大戰,即將在江陵城爆發,從而也拉開了隋唐兩朝爭奪荊襄的序幕。()

第13章 棒打長孫第4章 客棧新友第74章 意外發生第26章 咬金爭功第4章 緊鑼部署第24章 汾陽宮監第53章 臣的要求第79章 退讓一步第27章 迎頭痛擊(中)第6章 西秦霸王第84章 隋唐大戰(十四)第9章 帝心生嫌第54章 把水攪渾第8章 贖回屍體第38章 楊廣之怒第53章 七星寶刀第24章 朝堂對質第10章 糧船不到第26章 奸商本色第7章 士信發威第12章 誥命風波第9章 仁壽宮變(一)第38章 知微見着第34章 泊舟九江第22章 北突求援第18章 隋胡大戰(下)第56章 漁翁李密第84章 連夜出擊第51章 一葉知秋第70章 漢中內訌第54章 西域戰略第12章 大事化小?第24章 李淵之憂第6章 小事化大第8章 太原募兵第24章 汾陽宮監第67章 當即立斷第35章 被俘權相第26章 奸商本色第7章 國事家事第3章 兵臨城下第2章 水火楊家第23章 血戰大利(上)第1章 江南隱憂第3章 兩猛相鬥第95章 隱患爆發第134章 發現真相第152章 密見獨孤第4章 客棧新友第43章 關鍵人物第66章 尋找時機第25章 意外收穫第42章 局勢混亂第16章 伴君如虎第53章 窮途末路第24章 等待機會第21章 雙猛大戰第45章 送君高招第12章 大事化小?第53章 七星寶刀第4章 露出破綻第23章 遼城之殤第66章 羅家有喜第10章 善度聖意第16章 識破敵計第26章 一戰成名第12章 大事化小?第5章 深藏不露第14章 三個女人第29章 風過雁門第44章 當局者迷第47章 意外潰營第40章 兄弟暗鬥第21章 北原謀生第5章 可汗金箭第55章 陰差陽錯第30章 尉遲抉擇第46章 落井下石第4章 不露聲色第28章 交換戰俘第81章 隋唐大戰(十一)第72章 隋唐大戰(二)第39章 西路使者第5章 動之以情第33章 智取宜昌第17章 京城遊俠第60章 大戰悄至第43章 西秦內訌第22章 烽火狼煙第17章 東山再起第50章 縣衙對質第7章 義成公主第19章 蠢蠢欲動第120章 絕妙好計第35章 衛南漁翁第56章 遲到樑使第52章 南遷定襄第49章 趙郡小村第7章 大利望族第58章 李淵出事
第13章 棒打長孫第4章 客棧新友第74章 意外發生第26章 咬金爭功第4章 緊鑼部署第24章 汾陽宮監第53章 臣的要求第79章 退讓一步第27章 迎頭痛擊(中)第6章 西秦霸王第84章 隋唐大戰(十四)第9章 帝心生嫌第54章 把水攪渾第8章 贖回屍體第38章 楊廣之怒第53章 七星寶刀第24章 朝堂對質第10章 糧船不到第26章 奸商本色第7章 士信發威第12章 誥命風波第9章 仁壽宮變(一)第38章 知微見着第34章 泊舟九江第22章 北突求援第18章 隋胡大戰(下)第56章 漁翁李密第84章 連夜出擊第51章 一葉知秋第70章 漢中內訌第54章 西域戰略第12章 大事化小?第24章 李淵之憂第6章 小事化大第8章 太原募兵第24章 汾陽宮監第67章 當即立斷第35章 被俘權相第26章 奸商本色第7章 國事家事第3章 兵臨城下第2章 水火楊家第23章 血戰大利(上)第1章 江南隱憂第3章 兩猛相鬥第95章 隱患爆發第134章 發現真相第152章 密見獨孤第4章 客棧新友第43章 關鍵人物第66章 尋找時機第25章 意外收穫第42章 局勢混亂第16章 伴君如虎第53章 窮途末路第24章 等待機會第21章 雙猛大戰第45章 送君高招第12章 大事化小?第53章 七星寶刀第4章 露出破綻第23章 遼城之殤第66章 羅家有喜第10章 善度聖意第16章 識破敵計第26章 一戰成名第12章 大事化小?第5章 深藏不露第14章 三個女人第29章 風過雁門第44章 當局者迷第47章 意外潰營第40章 兄弟暗鬥第21章 北原謀生第5章 可汗金箭第55章 陰差陽錯第30章 尉遲抉擇第46章 落井下石第4章 不露聲色第28章 交換戰俘第81章 隋唐大戰(十一)第72章 隋唐大戰(二)第39章 西路使者第5章 動之以情第33章 智取宜昌第17章 京城遊俠第60章 大戰悄至第43章 西秦內訌第22章 烽火狼煙第17章 東山再起第50章 縣衙對質第7章 義成公主第19章 蠢蠢欲動第120章 絕妙好計第35章 衛南漁翁第56章 遲到樑使第52章 南遷定襄第49章 趙郡小村第7章 大利望族第58章 李淵出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