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窮途出路

楊廣慢慢地翻看着餘杭郡的求救奏摺,翻看着襄陽郡關於南華會的報告,他的臉色越來越陰沉,一種被欺騙、被隱瞞的怒火在他心中燃燒,但楊廣依然剋制着心中的惱火,柔聲對楊倓道:“這件事你做得很好,但也不要太放在心上,這種小蟊賊不足爲慮,你去吧!”

楊倓想提楊元慶之事,但他嘴脣動了動,最終沒有開口,只得躬身行一禮,“孫兒告退!”

楊倓慢慢退下,一直等孫子的背影消失,楊廣才重重一拍桌子,怒道:“宣虞世基來見朕!”

片刻,虞世基匆匆忙忙趕來,他一眼看見了御案上的兩本奏摺,心中突地一下,慌忙施禮,“臣參見陛下!”

楊廣抓起奏摺狠狠向他砸去,“你給朕解釋,這是怎麼回事!”

楊廣聲音極高,顯示着他內心的怒火萬丈,連元家造反,他也沒有這麼惱怒過,南方造反,這無疑突破了他的底線,令他無法容忍。

虞世基擦了一把額頭上的汗,連忙解釋道:“這兩本奏摺臣知道,臣已經把它們打回去,讓他們重新再報,臣認爲,這份奏摺中有些東西不妥,會誤導陛下。”

“有什麼不妥,你說!”楊廣惡狠狠地盯着他。

虞世基一邊迅速思索,一邊小心翼翼道:“襄陽郡關於南華會之事,臣見他奏摺裡大都是猜測,‘可能、或許’這樣的詞語很多,太守吳羣也沒有拿出證據,臣打回去,是讓他拿出證據再上奏。”

“那餘杭郡造反之事呢?”楊廣怒氣稍稍平息一點。

“回稟陛下,臣就是會稽人,對那邊情況很瞭解。臣認爲餘杭郡太守在奏摺中有誇大之詞,要麼就是隱瞞了事實。臣打回去。責令他重寫。”

“誇大了什麼?隱瞞了什麼?講!”

虞世基之所以受楊廣恩寵,就在於他對帝王之心摸得很透徹,他知道什麼事情,該怎麼回答。如果是中原造反,他就會說怕影響楊廣平叛。怕影響楊廣心情,因爲楊廣本身就不在意中原造反。

而江南造反,他就決不能這樣說。這樣說。只會顯示他處理政務的能力有問題,他必須說他很認真應對了,只是對方奏摺有問題,所以才退回去,這樣楊廣才能接受他的解釋。

虞世基又解釋道:“江南土地豐腴,水源充足。糧食一年兩熟,是富庶的魚米之鄉。大凡有點勞動力,都能養活自己,再不濟,在溪流河邊安張網,每天所獲魚蝦也餬口,一般小民若不到吃上飯的程度,也不會造反,奏摺中說二十萬人造反,臣就覺得有點言過其實,除非是有南陳亂黨在其中煽動民衆造反,對抗隋朝,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但奏摺中卻隻字不提,臣就認爲要麼是誇大其詞,要麼就是隱瞞事實,所以臣打回去要地方官重新上奏。”

此時,楊廣心中的怒火已完全消失,虞世基說得很有道理,他又拿起奏摺仔細看了一遍,奏摺中確實隻字不提有南陳官員參與造反,但憑楊廣對南方的瞭解,對隋朝不滿的南方士族爲數不少,他們怎麼可能無動於衷?

楊廣揹着手走了幾步,沉思良久,他可以容忍齊魯、燕趙大亂,卻不能容忍南方出現造反,那會破壞他的大計,楊廣尤其擔心南陳死灰復燃,再次造成南北分裂,在南方造反之事上,他一點也不含糊,一點也不敢大意。

他立刻對虞世基道:“關於南華會的事情,內閣可下牒文責令地方官詳細調查,若有樑朝餘孽,一概剿滅,決不能手軟。”

“臣遵旨!”

楊廣想了想又道:“傳朕旨意,着令左屯衛大將軍吐萬緒和禮部尚書魚俱羅,各領兵三萬,去江南剿滅造反。”

虞世基嚇了一跳,“陛下,魚俱羅帶兵妥當嗎?”

楊廣搖搖頭笑道:“離開了豐州那片水,他這條魚就折騰不起來。”

“陛下看人透徹,果然高明!”

虞世基奉承一句,又小心翼翼問道:“那楊元慶那邊,陛下是不”

楊廣凝神思索片刻,嘆了口氣道:“事有輕重緩急,他的事情並不燃眉,先把楊玄感的造反和元家的造反剿滅,再平定南方後,朕再回過頭去收拾他。”

大業九年七月中旬,楊廣的主力從離石郡渡黃河進入隴右,大將薛世雄和大將辛世雄各率軍五萬殺向弘化郡,雙雄發力,在弘化郡大敗元家招募的六萬關隴兵,元壽之弟元稷和次子元尚俊陣亡,十萬大軍隨即殺向扶風郡,元弘嗣率軍八萬在大震關外迎戰,三戰皆敗,軍心潰散,元弘嗣知道大勢已去,率萬餘人倉惶逃往西平郡.

與此同時,大將屈突通率五萬軍進攻扶風郡,扶風郡兵力空虛,一戰即潰,大軍包圍仁壽宮,元壽服毒自盡,僞帝楊秀投降,卻被屈突通以假冒皇族罪,斬首於仁壽宮山下,文武官員三十餘人被押往涿郡處置.

隋帝楊廣隨即下令清洗關隴大族,凡與元家造反有關聯者一概誅殺,一千餘關隴大戶被抄家,近五萬餘人被誅殺,其中涉及關隴貴族二十餘戶,也一併被罷官除爵誅殺。

關隴貴族人人自危,各獻家產以求自保,其中李淵因第一個譴責元氏造反並斬殺元尚武有功而被封賞,獨孤氏是外戚,同時未參與元氏造反得以倖免,竇氏家族也因出兵保衛長安有功得以倖免。

其餘侯莫陳家族、於氏家族、宇文氏家族、趙氏家族等等,紛紛慘遭重創。

在關東,楊玄感二十萬大軍進攻潼關,卻被虎賁郎將宋老生率五千隋軍死守潼關,楊玄感軍隊攻打八天八夜也未能攻破潼關,而此時宇文述大軍和來護兒大軍追至,雙方在潼關外大戰。楊玄感軍訓練和裝備都遠遜對方,楊玄感七戰七敗。李子雄戰死。楊玄感率數萬殘軍向弘農郡敗逃。

隋軍分兵兩路,來護兒進軍關中,宇文述則繼續追殺楊玄感殘部,但在弘農郡。楊玄感得楊氏族人相助,奪取朱陽關。宇文述輕兵追擊,補給線被楊巍率五百楊氏家兵截斷,使宇文述糧食斷絕。久攻朱陽關不下。只得被迫退回盧氏縣。

殘陽如血,火紅的餘暉照在朱陽關殘牆斷壁之上,楊玄感坐在一段女牆上,遙望着遠方莽莽伏牛山脈,心中無限失落,回想起兵時的風光。攻打洛陽時的意氣風發,此時他落魄如喪家之犬。二十萬大軍只剩下不足一萬,宇文述軍隊雖敗,但兵力遠遠強過於他,一旦他的補給到來,自己還是必敗無疑,楊玄感長長嘆了口氣,他該何去何從?

“大哥,楊巍來了!”楊積善指着遠處山道喊道。

楊玄感站起身,他也看到了,一隊士兵正向朱陽關而來,身材高胖的楊巍騎在駱駝上,鐵盔鐵甲,手執兩柄大錘,威風凜凜,在他身邊還跟着一員年輕大將,面白如玉,容顏清秀,身着亮銀鎧甲,手執一杆亮銀槍,後背寶雕弓,騎一匹雄駿白馬,英姿勃發,令楊玄感頗爲驚訝,此人是誰?

片刻,楊巍進了關,他帶着年輕將領上前來見楊玄禮。

楊巍跪下行禮,“楊巍叩見家主!”

楊玄連忙扶起他,感慨道:“巍兒,這次多虧你斷了宇文述糧道,否則楊家就將全軍覆沒。”

楊巍笑道:“我是奉總管之命留在弘農,就等着接應家主。”

“元慶!”

楊玄感愣住了,他見楊巍點了點頭,楊玄感鼻子猛地一酸,淚水盈眶,只有當他失敗落魄時,元慶對他的援手才使他倍加感動,他原以爲元慶真的與他斷絕父子之情,卻沒有想到,元慶竟在關鍵時幫助了自己。

“元慶怎麼知道我會向這邊走?”

楊巍撓撓後腦勺,有些不好意思道:“我說了,家主可莫生氣。”

“你說吧!我不生氣。”

“元慶知道家主攻洛陽不下,必進關中,如果進了關中,我就不用管,直接回豐州,如果家主進不了關中,那家主肯定會走弘農郡,我再伺機相助。”

楊玄感心中嘆息,原來元慶知道自己要敗,唉!早知今日之敗,不如當初聽了他話,隱忍不發。

楊巍又取出一封信,“這是元慶讓我交給家主的信。”

楊玄感接過信,他卻不急着看,目光投向楊巍身後的年輕將領,問道:“這位將軍”

年輕將領單膝跪下道:“在下謝映登,謝弘之侄,聞楚公反抗昏君,謝映登願意跟隨楚公反隋。”

楊玄感知道謝弘,文學深厚,隱居於終南山,楊廣屢次招他,他就是不肯入仕。

楊巍在一旁笑道:“謝將軍武藝高強,神箭無雙,在弘農郡一帶聚義士反隋,我在路上遇到他,截斷宇文述糧道就是他的計策。”

楊玄感連忙將謝映登扶起,歉然道:“隋軍強大,我不幸兵敗,朝不保夕,謝將軍還願跟隨玄感嗎?”

謝映登笑道:“昔漢高祖屢敗於項羽,惟垓下一戰成功,劉備更是屢戰屢敗,最後卻成大業,映登以爲勝敗乃兵家常事,只要楚公勵精圖治,最後必能東山再起。”

“說得好!”

楊玄感得到楊巍和謝映登,他的信心又漸漸恢復,他拆開楊元慶的信,細細的讀了起來。

‘父親大人在上,元慶叩首,父親見我之信時,應是兵敗潼關,楊巍前來相助,元慶以爲,兵雖敗,但路未絕,父親可屯兵于山野,躬耕于田間,惟此可逃大難,父親乃楊廣眼中之釘,不同聚山之匪,切不可再攻郡縣,昭露於天下,山洛郡八山一水,地形複雜,乃隱龍之地,父親可隱身於此,遲則三年,快則兩年,天下大亂,隋軍顧此失彼,父親可再取關中,以圖大業’

楊玄感心潮起伏,但他的目光卻變得格外明亮,這一次,他決定聽取元慶之勸。

【月票求不到,】

第13章 收復齊郡第50章 平定幽州第41章 弟高一籌第48章 攻破大營第139章 戰利之品第3章 盂蘭燈會第41章 爭鋒相對第15章 更深之秘第117章 關內急變第7章 生死之約第35章 弓如霹靂第29章 回馬一槍第120章 絕妙好計第31章 果斷殺伐第13章 深巷小宅第19章 一封信件第14章 引而不發第28章 盛名之禍第7章 國事家事第154章 夫人鄭氏第22章 帝王心術(下)第39章 齊府隱憂第148章 難過新年第1章 落魄高才第33章 京城讖語第2章 敵蹤初現第13章 投鼠忌器第48章 兩路奇兵第20章 月夜之戰第31章 野心漸露第十一章 痛下狠手第15章 貌合神離第13章 城中暗流第27章 奪取河陽第41章 李密之思第2章 誰是兇手第3章 小妹何名第82章 隋唐大戰(十二)第58章 李淵出事第27章 會寧換帥第5章 突厥野心第42章 人棄我用第2章 齊郡召將第42章 是功是過第9章 底線突破第67章 兵壓漢中第88章 爭鋒相對第31章 清河崔氏第50章 白衣渡江第114章 關內空虛第45章 佈局西域第37章 內衛情報第19章 嚴厲警告第60章 關鍵人物第4章 苛刻條件第16章 館驛見賢第32章 千金一箭第25章 宇文父子第67章 慷人之慨第2章 齊郡召將第44章 西秦使者第37章 三方對質第21章 公主夜宴(中)第41章 兵困雁門第58章 蕭後心思第86章 最後通牒第23章 隱形力量第57章 東宮震怒第11章 月圓之夜第11章 合縱遇挫第15章 少女遇窘第117章 關內急變第23章 豐州東擴第127章 手足難續第14章 死地後生第34章 兩面三刀第5章 略助風勢第31章 新的靠山第24章 遼東反擊第4章 不露聲色第34章 推波助瀾第143章 父子交流第71章 北市試錢第37章 內廷獻策(下)第88章 爭鋒相對第34章 卿卿我我第27章 回府風波第48章 獨孤家主第50章 縣衙對質第51章 長安警報第129章 漫天開價第43章 河口反擊第29章 尋找軍資第8章 欲速不達第7章 秋風至楊第20章 高熲事件第30章 驕將爭功第20章 君心似虎第6章 牽制荊襄第29章 再提條件
第13章 收復齊郡第50章 平定幽州第41章 弟高一籌第48章 攻破大營第139章 戰利之品第3章 盂蘭燈會第41章 爭鋒相對第15章 更深之秘第117章 關內急變第7章 生死之約第35章 弓如霹靂第29章 回馬一槍第120章 絕妙好計第31章 果斷殺伐第13章 深巷小宅第19章 一封信件第14章 引而不發第28章 盛名之禍第7章 國事家事第154章 夫人鄭氏第22章 帝王心術(下)第39章 齊府隱憂第148章 難過新年第1章 落魄高才第33章 京城讖語第2章 敵蹤初現第13章 投鼠忌器第48章 兩路奇兵第20章 月夜之戰第31章 野心漸露第十一章 痛下狠手第15章 貌合神離第13章 城中暗流第27章 奪取河陽第41章 李密之思第2章 誰是兇手第3章 小妹何名第82章 隋唐大戰(十二)第58章 李淵出事第27章 會寧換帥第5章 突厥野心第42章 人棄我用第2章 齊郡召將第42章 是功是過第9章 底線突破第67章 兵壓漢中第88章 爭鋒相對第31章 清河崔氏第50章 白衣渡江第114章 關內空虛第45章 佈局西域第37章 內衛情報第19章 嚴厲警告第60章 關鍵人物第4章 苛刻條件第16章 館驛見賢第32章 千金一箭第25章 宇文父子第67章 慷人之慨第2章 齊郡召將第44章 西秦使者第37章 三方對質第21章 公主夜宴(中)第41章 兵困雁門第58章 蕭後心思第86章 最後通牒第23章 隱形力量第57章 東宮震怒第11章 月圓之夜第11章 合縱遇挫第15章 少女遇窘第117章 關內急變第23章 豐州東擴第127章 手足難續第14章 死地後生第34章 兩面三刀第5章 略助風勢第31章 新的靠山第24章 遼東反擊第4章 不露聲色第34章 推波助瀾第143章 父子交流第71章 北市試錢第37章 內廷獻策(下)第88章 爭鋒相對第34章 卿卿我我第27章 回府風波第48章 獨孤家主第50章 縣衙對質第51章 長安警報第129章 漫天開價第43章 河口反擊第29章 尋找軍資第8章 欲速不達第7章 秋風至楊第20章 高熲事件第30章 驕將爭功第20章 君心似虎第6章 牽制荊襄第29章 再提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