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殺人無形

去年齊郡大旱,饑民遍野,再加上朝廷徵六十萬民夫運糧去遼東,使得民怨沸騰,鄒平.縣衙被砸,官倉被搶,儘管張須陀殺一儆百,震懾住了饑民搶糧,但張須陀也知道,齊郡人已經被逼到絕境了,再不給他們一條活路,十幾萬人都要上山爲匪。

因此張須陀不顧衆官反對,毅然決定擅自開倉賑災,使即將全面爆發的饑民得到了一線生機,憤怒的民怨烈火漸漸地平息下來,事後,張須陀非但沒有受到處罰,隋帝楊廣特地嘉獎他,正是張須陀的示範效應,使災區官員紛紛開倉賑災,最底層的民衆熬過了最艱難的大業六年冬天。

楊元慶這次來巡查,其實就是對去年開倉賑災的一次總清算,如果沒有貪贓違法之類的事情,那這件事就算結束。

至於爲什麼先查齊郡,通常的理解是,齊郡是第一個開倉賑災,所以第一站自然就來查齊郡。

楊元慶將情況介紹完,張須陀坦然道:“所有賑災的賬簿都齊全,清清楚楚,我張須陀沒有私貪一斗糧食,元慶,你儘管鐵面無私查,就算查出其他問題,我也會坦然接受處罰。”

本來好好的接風宴,張須陀態度變得嚴肅,輕快的氣氛便蕩然無存了,衆人都鴉雀無聲,連羅士信也不敢吭聲了。

楊智積見冷了場,連忙乾笑一聲道:“酒席上不談公事,我們再繼續說蒲桃酒,楊老弟,不知大利蒲桃酒和高昌蒲桃酒相比,你認爲哪一種更好?”

..........

喝完接風酒,在郡衙內,楊元慶和張須陀兩人單獨相處,楊元慶這纔開誠布公道:“我臨行前,聖上特地給我畫了兩條線,上限是五百石糧食,凡是查出私貪糧食超過五百石的官員,一律彈劾處斬,而低於五百石但超過百石者,要列一份名單給聖上,如果低於百石,就可以放過,但實際上我們也是以查帳爲主,只要賬目清楚,手續齊備,基本上就可以放過,所以就算師父有點小問題,我也不會追究,請師父儘管放心。”

張須陀臉一沉道:“我剛纔已經說過了,我乾乾淨淨,清清白白,難道我說的話你還有懷疑嗎?”

楊元慶苦笑一聲道:“在御史眼中是沒有‘清白’二字,如果查不出問題,那是御史無能,這樣的調查報告聖上也不會接受,而且你是我師父,我說你清白,那肯定還會有人來查,如果是個剛直的御史,或許他能如實稟報,可如果是個善於迎合聖意的御史,就算師父沒有問題,他也會製造出問題,那時問題就嚴重了,師父明白我的意思嗎?”

張須陀冷冷道:“你的意思是讓我找點問題給你,對吧!”

張須陀的語氣非常冷淡,也透出一絲失望,他覺得自己的徒弟有點變了,變得權謀味十足,就像在官場浸淫了幾十年的老油條,已經沒有了少年時那種正直剛強。

張須陀揹着手站在窗前,凝視着遠方的天空,半響,他問道:“如果第二個御史炮製了對我不利的假證,會影響到你嗎?”

楊元慶能體會到張須陀心中對自己的一絲不滿,他也知道這種不滿是爲什麼?但楊元慶心中也很無奈,官場之鬥殺機暗伏,他稍有不慎,就會死在政敵手上。

事實上楊廣和他只是具體談查處案子的界線,至少先查誰,後查誰,楊廣並沒有說,但聖旨上卻寫着先查齊郡,而聖旨是虞世基草擬,他懷疑這是虞世基的刻意安排,目的是讓齊郡的調查放在第一位,這樣就會讓楊廣聯想到自己和張須陀的關係。

然後虞世基就可以借題發揮,再派御史,用自己對付張易雲的那一招來對付張須陀,最後查出張須陀大罪,最後他以包庇罪將自己彈劾連坐,楊元慶在官場鬥爭了多年,這種殺人於無形的手段他已經能敏感地察覺到了。

但楊元慶也很瞭解自己的師父,如果說自己也會受牽連,他必然會做違心之事,然後他一輩子都會耿耿於懷。

楊元慶沉默了好一會兒,才道:“我是怕師父遭大罪。”

張須陀冷笑一聲,“如果是爲這個,那就沒有關係,讓他們來查,如果他們無中生有,硬栽贓給我,那我會向聖上抗爭,如果聖上聽信讒言一定要殺我,那我也只能認命,總之一句話,我寧可死,也絕不會承認自己貪污官糧,收刮民脂民膏。”

楊元慶心中暗歎一聲,如果師父真是無辜被殺,那大隋的最後一根樑柱也就沒有了,他覺得自己已經無法再和張須陀說下去了,便岔開話題笑道:“說說反賊吧!師父不是說準備在夏收之前,把王薄和孟讓除掉嗎?可有方案?”

說到平反賊,張須陀立刻有了精神,他也笑道:“我當然有方案,可以說是我抓到了王薄和孟讓的罩門,他們的糧食已經撐不下去了,今天晚上,我就率軍去掃蕩長白山。”

當天晚上,張須陀留五百人守城,他親率四千郡兵浩浩蕩蕩前往長白山剿匪。

..........

長白山位於四縣交界處,主要山樑在章丘境內,山勢峻拔,重巒迭嶂,綿延百里,素有‘泰山副嶽’之稱,因山巔常有白雲繚繞而名,由於山高林密,溝壑縱橫,可以藏兵百萬,因此張須陀幾次帶兵圍剿王薄都沒有成功。

經過一年多的發展,王薄的軍隊已達三萬四千餘人,儘管在祝阿縣搶馬遭慘敗,四千多人覆滅,但王薄依然還有近三萬兵力。

長白山除了王薄一支外,還有十幾支小山匪,也就是幾十人百餘人,他們早在王薄之前,便已在長白山落草爲寇,是名副其實的山匪,不過危害並不大,最多打劫過往客商,或者騷擾長白山附近的村鎮。

但今年年初,長白山又出現了一支強大的反賊,近一萬人,賊首叫做孟讓,是一名文武雙全的大將,他原是張須陀手下,出任主簿一職,因憤恨楊廣徵高麗而毅然造反,他打出的口號是,寧可死在家,不去遼東亡,也同樣是吸引了大量逃避兵役的壯丁和驍勇之士,使他的力量迅速壯大,成爲長白山第二號山神。

王薄和孟讓本是兩支各自獨立的軍隊,但王薄在兵敗祝阿縣後,便立即來拜訪孟讓,經過一番苦勸,孟讓最終答應了王薄的要求,兩支軍隊合併,王薄自稱驃騎大將軍,孟讓則稱爲冠軍大將軍,兩人統帥軍隊四萬人。

兩支軍隊合併也是迫不得已,雙方都面臨嚴峻的糧食問題,要養活四萬餘人,每天都需要大量的糧食,而齊郡鄉紳幾乎都逃進了城內,鄉村一片荒涼,夏糧未種,他們已無處劫掠。

合兵一處後,力量壯大,他們開始考慮劫掠縣城,只有劫掠縣城,纔能有所收穫,養活他們四萬手下。

但在考慮具體方案時,兩人卻有了分歧,王薄主張從兵力薄弱的小縣城入手,大肆掠奪一番後回山,而孟讓卻想佔領大城池,割據一方,修內政,壯大實力,和隋王朝對抗。

兩人商量兩天皆沒有結果,這天一早,孟讓匆匆向議事大堂走來,孟讓年約三十五六歲,比王薄小了十歲,身材高大魁梧,他出身官宦家庭,父親曾是北齊的平原太守,北齊覆滅後便隱居在家,教兒子讀書習武。

二十歲時,孟讓長大成人,出門雲遊天下,後被人介紹,在齊郡郡衙做了主薄,這一做就是十年,雖身爲小吏,卻心懷天下,這次隋帝伐高麗,導致山東盜賊蜂起,孟讓便認爲機會到來,毅然舉兵造反。

隨着各地官府紛紛開倉賑災,民衆造反之心大減,孟讓這才意識到,他時機沒有掌握好,舉兵過早,但現在已無可奈何,他只能暫時跟隨更有聲望的王薄,等待機會。

“大哥,這麼早找我做什麼?”孟讓走進大堂便笑道。

他們的士兵營房皆是結草廬爲帳,而唯一一座磚石建築,便是一座山神廟,山神泥胎已經被清理出去,正殿便成了他們的議事大堂。

王薄嘆了口氣,“賢弟,有兩件事情要告訴你,第一件事,是我們的糧食只夠支持兩天了。”

孟讓愕然,“山腳下我們不是還有麥田嗎?”

王薄苦笑一聲道:“這就是我要告訴你的第二件事,張須陀率主力來圍剿我們,眼看要成熟的麥子都被他們收走了。”

“什麼!”

孟讓捏緊拳頭,恨得眼睛噴火,山腳的幾百畝麥田是他們辛苦種下,眼看要成熟,卻被張須陀毀了。

“大哥不是在歷城縣有探子嗎?怎麼沒有事先得到消息?”

“張須陀是連夜出城,探子得到消息時已經晚了。”

王薄慢慢咬牙道:“歷城縣一共只有四千五百郡兵,張須陀便帶了四千人來,那歷城縣必然空虛,不如我們反攻歷城縣,就算攻下不城池,但城外上萬畝麥子我們也可以全收了。”

“可是我擔心這是張須陀的誘兵之計。”

“你能肯定是他的計策嗎?”

孟讓搖了搖頭,“我只是擔心!”

王薄微微嘆息,“我也知道會有危險,但我們只有兩天糧食了,你說怎麼辦?”

..........

第26章 柴紹心機第20章 邊疆奏摺第55章 江陵變天第93章 隋唐大戰(二十三)第18章 反間之計第57章 兩個要求第41章 不惹小人第47章 獨孤家將第23章 遼城之殤第54章 雨夜獻城第47章 匪亂再起第20章 緊急受命第24章 遼東反擊第29章 出爾反爾第76章 隋唐大戰(六)第22章 心理毒箭第12章 最後抉擇第19章 嚴厲警告第40章 敏秋賑災第3章 水勢漸深(上)第6章 玄感起事第40章 孤膽英雄第5章 敦煌布棋第66章 碎葉求救第29章 風過雁門第41章 兄弟爭功第49章 引發上怒第124章 竇氏之憂第12章 收官之棋第2章 齊郡召將第45章 烈火焚城第37章 三方對質第104章 生死存亡第15章 京城讖語第52章 人心難測第22章 鄭家春水第47章 關隴暗箭第59章 兄弟分權第15章 校場競箭第16章 夜探胡營第48章 獨孤家主第16章 月夜雙殺第11章 秘密協議第9章 挖掘線索第33章 京城讖語第79章 南郡兩事第54章 西域戰略第16章 三股勢力第24章 安撫江南第37章 欲加之罪第9章 恆山之亂第32章 壯士斷腕第17章 接受密旨第28章 交換戰俘第15章 史蜀之毒第36章 屈突良言第58章 宮亂之根第24章 遼東反擊第22章 蕭後來臨第33章 御房進諫第69章 道高一丈第18章 調兵遣將第13章 御房嘉獎第11章 家廟夜審第2章 誰是兇手第16章 資源危機第79章 隋唐大戰(九)第122章 被迫求和第16章 館驛見賢第123章 獨木難支第73章 隋唐大戰(三)第24章 汾陽宮監第16章 楊府爭權(下)第7章 楊廣之憂第43章 階下之囚第20章 倉曹參軍第16章 宇文告密第20章 君心似虎第2章 意外收穫第26章 宿將抉擇第35章 爭奪人口第90章 大戰悄至第1章 返回太原第41章 高麗水師第19章 離別之酒第21章 京城來人第56章 雙相辭呈第8章 假途滅虢第23章 豐州東擴第49章 唐軍西撤第28章 遷都試探第7章 不徇私情第23章 奸佞之計第58章 宮亂之根第27章 李淵抉擇第90章 大戰悄至第34章 裴矩之策第145章 沉重打擊第19章 蠢蠢欲動
第26章 柴紹心機第20章 邊疆奏摺第55章 江陵變天第93章 隋唐大戰(二十三)第18章 反間之計第57章 兩個要求第41章 不惹小人第47章 獨孤家將第23章 遼城之殤第54章 雨夜獻城第47章 匪亂再起第20章 緊急受命第24章 遼東反擊第29章 出爾反爾第76章 隋唐大戰(六)第22章 心理毒箭第12章 最後抉擇第19章 嚴厲警告第40章 敏秋賑災第3章 水勢漸深(上)第6章 玄感起事第40章 孤膽英雄第5章 敦煌布棋第66章 碎葉求救第29章 風過雁門第41章 兄弟爭功第49章 引發上怒第124章 竇氏之憂第12章 收官之棋第2章 齊郡召將第45章 烈火焚城第37章 三方對質第104章 生死存亡第15章 京城讖語第52章 人心難測第22章 鄭家春水第47章 關隴暗箭第59章 兄弟分權第15章 校場競箭第16章 夜探胡營第48章 獨孤家主第16章 月夜雙殺第11章 秘密協議第9章 挖掘線索第33章 京城讖語第79章 南郡兩事第54章 西域戰略第16章 三股勢力第24章 安撫江南第37章 欲加之罪第9章 恆山之亂第32章 壯士斷腕第17章 接受密旨第28章 交換戰俘第15章 史蜀之毒第36章 屈突良言第58章 宮亂之根第24章 遼東反擊第22章 蕭後來臨第33章 御房進諫第69章 道高一丈第18章 調兵遣將第13章 御房嘉獎第11章 家廟夜審第2章 誰是兇手第16章 資源危機第79章 隋唐大戰(九)第122章 被迫求和第16章 館驛見賢第123章 獨木難支第73章 隋唐大戰(三)第24章 汾陽宮監第16章 楊府爭權(下)第7章 楊廣之憂第43章 階下之囚第20章 倉曹參軍第16章 宇文告密第20章 君心似虎第2章 意外收穫第26章 宿將抉擇第35章 爭奪人口第90章 大戰悄至第1章 返回太原第41章 高麗水師第19章 離別之酒第21章 京城來人第56章 雙相辭呈第8章 假途滅虢第23章 豐州東擴第49章 唐軍西撤第28章 遷都試探第7章 不徇私情第23章 奸佞之計第58章 宮亂之根第27章 李淵抉擇第90章 大戰悄至第34章 裴矩之策第145章 沉重打擊第19章 蠢蠢欲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