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西路隋軍

從楊元慶在河陽郡大規模肅整軍紀後,徐世績便再也沒有笑過,這是他從軍生涯的最大恥辱,當然,這個恥辱並不是楊元慶給他,而是他對將士過於寬容而最後釀成的苦酒。

在他管轄的軍隊中,竟然出現了豆子崗派和高雞泊派兩個派系,這是天下兩大亂匪中心,更重要是,他對此居然一無所知,使他深深痛恨自己的無能。

事實上,只要人羣中地方就有派系,自古以來,任何一支軍隊中都會有派別,都會有利益爭奪,或許不叫豆子崗派和高雞泊派,但也會是別的名字,比如河東派和河北派等等。

幫派中自有其規矩,當幫規和軍紀發生衝突時,違紀事件自然而然就會發生,一般而言,只要不過分損害軍紀,軍中主將也會睜隻眼閉隻眼,不予過問。

這種軍中常識,從軍近二十年的楊元慶焉能不知?他其實不過是借題發揮,用來整肅軍紀,收斂士兵的驕慢之心。

徐世績多少也明白一點,只是他居然不知軍中幫派的存在,再加上他是一個很較真的人,眼睛裡揉不得半點沙子,楊元慶對違紀事件的嚴厲處罰,便使他感到深深的恥辱和自責。

但楊元慶並不計較他的過錯,依然任命他爲西路軍主將,使徐世績心中極爲感動。

這次出兵弘農郡,楊元慶同樣給了他臨戰自決的權力,徐世績早憋足了一股氣。他要在這次戰役徹底翻身,洗刷他身上的恥辱。

一支兩萬人的隋軍在弘農郡北部的丘陵之間快速行軍,遠處是一望無際、高低起伏的丘陵山崗和大片茂密的森林,一座座村莊分佈在丘陵之間的平原邊緣,這一帶也沒有遭受太大的兵災,人口還比較密集。

小麥已經收割結束了,田地裡長滿了綠油油的水稻秧苗。不時可以看見在田地裡忙碌耕作的農民,他們遠遠地擡起頭,驚訝地望着這支向西疾行的隊伍。眼中充滿憂色,難道洛陽的戰爭要波及到弘農郡了嗎?

軍隊已經過了弘農縣,正向三十里外的長淵縣方向疾行。長淵縣是唐軍一處極爲重要的後勤糧草重地,囤積有大量的糧草和軍用物資。

這時,副將高子開騎馬飛奔而至,和徐世績並駕同行,他擔憂地問道:“徐將軍,總管讓我們扼守函谷關,擋住潼關的援軍,現在我們離開函谷關,轉道長淵縣,會不會有潼關援軍一路東進。造成我們有失職之罪?”

徐世績胸有成竹,淡淡道:“總管命我們守函谷關,其實並不是爲了防禦潼關東援之敵,總管實際上是在造勢,逼李世民軍隊西撤。只要李世民軍隊西撤,那麼李靖在滎陽的壓力就會減小,沒有後顧之憂,他就能從容南下和李孝恭部作戰,實際上,我們的任務就是要把李世民軍隊吸引到弘農郡來。而不讓他南撤襄城郡。”

弘農郡和潁川郡之間相隔一個襄城郡,襄城郡位於洛陽正南方,如果李世民軍隊南撤襄城郡,就有可能和李孝恭之軍互相支援,從而造成一加一大於二的情況。

反之,如果把李世民吸引到弘農郡,那麼就會使李世民和李孝恭之間失去聯繫,他們各自作戰,形勢就會對隋軍有利。

高子開能理解徐世績的意思,他眉頭微微一皺,“難道李世民想不到嗎?他身邊還有那麼多能人謀士,他們也想不到嗎?”

徐世績臉上終於露出一絲罕見的笑容,“李世民當然想得到,他的謀士,如房玄齡、長孫無忌之流也更想得到,只是有些事情他們也身不由己。”

說到這,徐世績指着遠處的農夫又道:“前些日子正是雙搶大忙,唐軍徵發的民夫都已經回家搶種水稻了,沒有人替他們搬運糧草物資,他們又不敢強徵弘農郡民夫,這會激起民變,那他們該怎麼辦?丟掉後勤軍糧不管,直接去襄城郡嗎?”

高子開恍然,原來如此,他想了想又道:“但是他們可以分兵,比如兩萬軍來長淵縣守糧草,其餘數萬軍去襄城郡,這樣不可以嗎?”

徐世績緩緩搖頭,“這樣更危險,倘若總管的隋軍主力不理睬襄城郡之軍,集中優勢兵力殲滅長淵兩萬唐軍,你認爲李世民會這樣做嗎?”

高子開張口結舌,他終於明白了,只要唐軍的後勤輜重糧草在長淵縣,李世民就不得不撤軍回弘農郡。

徐世績微微一嘆,“我覺得這是李唐的決策失誤,不該分兵圖中原,如果李孝恭大軍一開始就來支援洛陽,洛陽早就被拿下了,他們合兵一處,有近二十萬大軍,拿下洛陽,再集中兵力防禦隋軍南渡,那時我們就被動了。”

其實徐世績的推測也不完全正確,因爲一開始唐軍並沒有圖中原的打算,只考慮奪取洛陽,只是因爲李密暴露了東遷的意圖,才使唐軍臨時起意,命李孝恭北上潁川郡。

更關鍵是,隋軍爲後發制人,部署兵力極有針對性,也就制衡住了李孝恭和李世民合兵的可能。

這時,一名本地士兵指着遠處大喊:“徐將軍,你看那邊,那裡就是楊家村!”

徐世績也看見了,在大約五里外有一處低緩的丘陵,丘陵上森林密佈,沿着丘陵邊緣,有一座約三百餘戶人家的大村莊,比起一般村莊,房屋修得整齊而有氣派,不乏高宅大戶。

徐世績頗爲感概,原來這裡就是總管的祖宅之地,當年權臣楊素就是從這裡走出來,隋楊先祖楊忠也自詡爲弘農楊氏,隋朝一代,烙上了這座楊家村的太多印記。

高子開看了半晌,低聲道:“將軍,既然路過這裡,我們要不要給楊氏祠堂上一炷香?”

徐世績搖了搖頭,“總管未必願意我們去楊氏宗族上香,算了,不要多事。”

徐世績調轉馬頭繼續前進,剛走沒多久,前面有士兵來報,“徐將軍,前面有幾名鄉人求見,爲首者自稱楊氏族長。”

“請他們上前見面!”

徐世績翻身下馬,他不敢怠慢,居然是楊氏族長親自來了,這個面子他得給。

片刻,士兵帶着幾名男子快步走來,爲首是一名四十餘歲的中年男子,長得方面大耳,行走從容,舉手投足之間有幾分威嚴之氣,他便是弘農楊氏目前的族長楊文晉,他的從兄楊善會現在是隋朝相國。

楊文晉上前拱手笑道:“聽聞隋軍到來,弘農楊氏特備一杯水酒爲將軍接風,以盡地主之誼。”

徐世績也連忙回禮道:“在下徐世績,在楚王駕前爲將,路過弘農,按理應該去拜祭祠堂,只是任務緊急,所以未能前去,望族長見諒!”

“不妨!不妨!”

楊文晉勉強笑道:“只要徐將軍有這個心就行了,上不上香,其實也無所謂。”

楊家村雖爲楊元慶祖地,可事實上,楊元慶從小到大,一次也沒有回來過,所以徐世績就算去上香,也找不到楊元慶的蹤跡,反而尷尬。

有士兵在路邊鋪了一張席子,徐世績和楊文晉坐下,一名家族子弟倒了一杯酒,楊文晉將酒端給徐世績,“這杯酒請徐將軍一定要喝下,算是楊家爲隋軍的接風之酒。”

徐世績有些爲難,他是瓦崗出身,心思很機敏,這種來路不明的酒當然不能喝,他接過酒杯笑道:“軍紀森嚴,戰時滴酒不能沾,否則是死罪,臨走前楚王殿下特地交代過,所以酒我心領了,反敬弘農楊氏。”

說完,他將酒慢慢倒在地上,將酒杯還給楊文晉,“多謝家主!”

楊文晉見他不肯飲酒,也沒有辦法,只得接過酒杯笑了笑道:“我沒有猜錯的話,將軍是去攻打長淵縣吧!”

徐世績心念一動,楊氏是弘農郡望,難道他們能給自己什麼幫助嗎?

“在下正是去攻打長淵縣,家主可有什麼指教?”

楊文晉呵呵一笑,“指教談不上,不過可以略助將軍一二。”

他一招手,將身後一名年輕人叫上前,對徐世績道:“此人叫張安,是我楊學中的才俊,只有十九歲,他父親張弘邦,也是楊學子弟出身,現任長淵縣丞,對唐軍的後勤物資倉庫瞭如指掌。”

徐世績頓時明白了,他心中大喜,連忙拱手謝道:“多謝家主相助。”

“呵呵!不用客氣。”

楊文晉眼睛笑成一條縫,他自有打算,楊元慶至今還沒有來過弘農楊氏,他希望楊元慶能回來看一看,就算不是正式祭祖,但私下回來一趟,對楊氏家族也將是極大的激勵,對弘農楊氏的重振有着至關重要的意義。

今天他幫隋軍一次,這位徐將軍必然會告訴楊元慶,那楊元慶會不會承這個人情,來一趟楊家村呢?

楊文晉心中有想法,便對年輕人張安道:“還不快給徐將軍見禮?”

張安連忙上前躬身施禮,“學生張安,早聞徐將軍威名,願爲隋軍效命!”

徐世績見他相貌俊朗,顯得十分精明能幹,心中也喜歡,連忙道:“張少郎不必多禮,這次還要煩請少郎幫助隋軍。”

“張安願全力相助,請將軍安排。”

楊文晉告辭離去,徐世績找來一名得力手下,寫了一封信給他,囑咐道:“你喬裝隨從,跟張少郎去長淵縣見他父親,替我把信交給他。”

“卑職遵令!”

手下帶着張安走了,徐世績又下令道:“全軍停止前進,就地休息!”

有了張安這條路子,徐世績便有了新的計劃……()

第38章 兵分兩路第56章 士信之擇第147章 意外消息第3章 水勢漸深(上)第27章 監察御史第101章 隋突大戰第8章 斬斷後路第6章 玄感起事第23章 夜襲飛狐第4章 反客爲主第7章 賀若之怒第37章 一招險計第23章 遼城之殤第16章 欲蓋彌彰第106章 雪夜踏關第141章 聯姻條件第20章 倉曹參軍第11章 河北梟雄第17章 西征情報第40章 孤膽英雄第11章 反間之計(下)第14章 暗流涌動第28章 關鍵小人第34章 北市暴亂第37章 凌晨偷襲第34章 泊舟九江第57章 楊家有女第16章 欲蓋彌彰第85章 隋唐大戰(十五)第19章 蠢蠢欲動第51章 長安警報第15章 首鼠兩端第13章 齊王軍師第47章 雨夜追擊第52章 最後一名隋軍第30章 禍福相倚第48章 家族之弊第15章 化繁爲簡第32章 道士軍師第2章 聖旨東至第3章 黑臉魏刀第59章 兄弟分權第41章 兄弟爭功第5章 刀法秘笈(上)第21章 帝王心術(上)第57章 高調姿態第13章 戰爭來臨第70章 漢中內訌第38章 風起南郡第17章 路遇李淵第29章 側翼佈局第48章 獨孤家主第87章 隋唐大戰(十七)第40章 釜底抽薪第19章 心理之戰第87章 建成態度第73章 隋唐大戰(三)第36章 朝會危機第21章 藉口送禮第109章 兵臨宮下第57章 兩個要求第7章 戰略對抗第139章 戰利之品第25章 悲情男人第45章 烈火焚城第5章 元慶回京第7章 幽州之憂第24章 血戰大利(中)第6章 夜襲柔遠第74章 難得一致第11章 新官上任第33章 攻城前夕第3章 意外相遇第8章 欲速不達第45章 明智決定第30章 關中應對第71章 血色之夜第20章 背後較量(上)第19章 嚴厲警告第11章 新官上任第11章 家廟夜審第20章 世充密使第36章 朝會危機第18章 反間之計第113章 長安城破第14章 長孫求救第62章 激戰七裡第37章 回京前夕第15章 打進楔子第34章 卿卿我我第64章 予民厚禮第6章 西秦霸王第9章 夜襲敵哨(下)第30章 三個條件第17章 爭奪鐵礦第25章 反奪虎牢第13章 李密特使第58章 穩住李唐第22章 公主夜宴(下)第6章 刀法秘笈(下)
第38章 兵分兩路第56章 士信之擇第147章 意外消息第3章 水勢漸深(上)第27章 監察御史第101章 隋突大戰第8章 斬斷後路第6章 玄感起事第23章 夜襲飛狐第4章 反客爲主第7章 賀若之怒第37章 一招險計第23章 遼城之殤第16章 欲蓋彌彰第106章 雪夜踏關第141章 聯姻條件第20章 倉曹參軍第11章 河北梟雄第17章 西征情報第40章 孤膽英雄第11章 反間之計(下)第14章 暗流涌動第28章 關鍵小人第34章 北市暴亂第37章 凌晨偷襲第34章 泊舟九江第57章 楊家有女第16章 欲蓋彌彰第85章 隋唐大戰(十五)第19章 蠢蠢欲動第51章 長安警報第15章 首鼠兩端第13章 齊王軍師第47章 雨夜追擊第52章 最後一名隋軍第30章 禍福相倚第48章 家族之弊第15章 化繁爲簡第32章 道士軍師第2章 聖旨東至第3章 黑臉魏刀第59章 兄弟分權第41章 兄弟爭功第5章 刀法秘笈(上)第21章 帝王心術(上)第57章 高調姿態第13章 戰爭來臨第70章 漢中內訌第38章 風起南郡第17章 路遇李淵第29章 側翼佈局第48章 獨孤家主第87章 隋唐大戰(十七)第40章 釜底抽薪第19章 心理之戰第87章 建成態度第73章 隋唐大戰(三)第36章 朝會危機第21章 藉口送禮第109章 兵臨宮下第57章 兩個要求第7章 戰略對抗第139章 戰利之品第25章 悲情男人第45章 烈火焚城第5章 元慶回京第7章 幽州之憂第24章 血戰大利(中)第6章 夜襲柔遠第74章 難得一致第11章 新官上任第33章 攻城前夕第3章 意外相遇第8章 欲速不達第45章 明智決定第30章 關中應對第71章 血色之夜第20章 背後較量(上)第19章 嚴厲警告第11章 新官上任第11章 家廟夜審第20章 世充密使第36章 朝會危機第18章 反間之計第113章 長安城破第14章 長孫求救第62章 激戰七裡第37章 回京前夕第15章 打進楔子第34章 卿卿我我第64章 予民厚禮第6章 西秦霸王第9章 夜襲敵哨(下)第30章 三個條件第17章 爭奪鐵礦第25章 反奪虎牢第13章 李密特使第58章 穩住李唐第22章 公主夜宴(下)第6章 刀法秘笈(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