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頂住壓力

李淵畢竟也是馬上皇帝,經歷過戰爭的人,只是突來的威脅使他本能地陷入極度驚慌,但很快他便冷靜下來,他沉思片刻,急令道:“所有的宮廷侍衛集中去玄武門防禦,再傳朕的旨意給竇軌,火速調回五千羽林軍。”

李淵部署完畢,這時侍衛又催促他,“陛下,速離開宮城,隋軍隨時會攻入宮中。”

李淵也知道形勢危急,他也不等乘輦過來,直接翻身上馬向皇城奔去,不管怎麼說,他要先逃離宮城再說……玄武門外,西內苑的幾座宮殿和羽林軍的軍營也被燒着了,到處燃燒着熊熊烈火,整個西內苑上空瀰漫着滾滾濃煙。

此時,隋軍的施壓還在繼續加大,隋軍士兵砍伐了數百棵大樹,堆積在玄武門前,澆上火油焚燒,大火吞沒了兩座門樓,數十名唐軍士兵來不及逃走而被大火吞噬。

不僅是玄武門,隋軍騎兵將一支支火箭射入宮城,使宮城內靠城牆處的十幾座樓臺殿閣全部被點着了,太極宮的北面陷入了一片火海之中。

宮城四處大火,玄武門的沖天火焰騰起來足有三十丈高,整個長安城都能清晰地看見。

東城的隋軍攻勢已經減弱,隋軍騎兵轉去了南城,對南城發動了攻擊。

此時在東城頭之上,竇軌正呆呆地望着北方宮城方向的大火,他心中驚駭之極。直到這個時候他才終於意識到爲什麼沒有看見楊元慶的原因,楊元慶竟然率軍去攻打北面宮城了。

這是隋軍的聲東擊西之策,表面上攻打城池,實際上卻去偷襲宮城,這還是從未有過的先例。

竇軌頓時被驚出一聲冷汗,如果宮城被攻破,他將成爲大唐的千古罪臣。他急對長孫順德令道:“長孫將軍,你速率五千軍去支援皇宮,快去!”

長孫順德也已是滿頭大汗。他執掌羽林軍,擔負皇宮安全,他卻幾乎將軍隊全部帶出皇宮。在宮城內只留下不足千人,他壓根就沒有意識到楊元慶會從玄武門進攻宮城。

“遵命!”

長孫順德大吼一聲,轉身向宮城方向奔去,他連聲大罵大吼,五千士兵跟着他離開東城,向北城方向狂奔而去。。。。。。

玄武門外,楊元慶立馬在一棵大松樹之下,注視着玄武門的大火,城牆上兩千多名侍衛正和隋軍騎兵進行激烈的對射,源源不斷的羽林軍正從東面疾奔而來。加入到對射的戰團中來。

再打下去已經沒有什麼意義了,楊元慶終於下達了命令,“傳令軍隊撤退!”

命令下達,兩千隋軍騎兵調轉馬頭,跟着楊元慶向西苑門疾奔而去。不多時,隊伍離開了長安北城,在西南處羅士信的軍隊匯合,一萬隋軍又向咸陽縣方向殺去。

李淵在數千羽林軍護衛下,站在外城牆上,注視着隋軍騎兵的遠去。他剛鬆一口氣,裴寂在一旁卻道:“陛下切不可大意,楊元慶此人極爲狡猾,微臣估計他會殺一記回馬槍,如果我們稍有鬆懈,就會有城破的危險。”

蕭瑀也憂心忡忡道:“這次隋軍沒有攻下長安,是因爲他們輕兵簡騎,沒有攜帶攻城武器,但臣記得咸陽官倉裡有不少長梯,是上次修繕咸陽城池時留在那裡,如果被隋軍找到,那就真的就麻煩了。”

李淵心中一驚,隋軍對玄武門的進攻已經將他嚇破了膽,如果再調頭殺來,又有攻城武器,他們如何抵擋得住,他急忙問道:“那依各位愛卿之見,現在如何是好?”

竇軌躬身道:“陛下,還是老辦法,立刻在城內大量招募青壯,至少要招募五萬以上,發給兵甲,協助守城,另外,要命太子和秦王的援軍立刻回來,一刻不能再耽誤!”

李淵一咬牙道:“再傳朕的手諭,命太子和秦王十萬火急回援,誰敢再耽誤,朕將嚴懲不殆……洛陽城的攻防戰已經到了第四天,在連續三天大規模攻城後,今天的攻城戰終於停止了,洛陽城下,屍骨堆積如山,損毀的投石機、雲梯和巢車殘骸橫七豎八地歪倒在地上,儘管唐軍付出了近兩萬人的代價,但洛陽城依然沒有能攻下。

寒冷的冬天給王世充的守城幫了大忙,王世充用冰水澆城,使城池變得格外光滑,雲梯搭上去就滑走,只得用雲梯上的巨鉤勾住城頭,但王世充軍隊用鐵錘砸毀鉤子,一個人便可輕易地將雲梯推翻,這使唐軍進攻陷入極大的不利。

但王世充的軍隊也同樣死傷慘重,他的軍隊陣亡也近兩萬人,民夫死亡兩萬人以上,洛陽守軍也處於崩潰的邊緣。

唐軍的大營在城西十里外,密密麻麻的大帳一眼望不見邊際,延綿數十里,此時在中軍大帳內,李孝恭憂心忡忡對李世民道:“我現在最擔心荊襄,這次十萬大軍北上,荊襄空虛無兵,蕭銑此人色厲膽薄,他是不敢西擴,我就擔心隋軍南下荊襄,雖然那支隋軍看似佯攻,可如果他們真的殺入荊襄,我擔心會引發嚴重的後果。”

今天唐軍停止攻打城的原因是他們接到了一系列不利的情報,先是淮陽郡的斥候發現一支隋軍騎兵正疾速南下,方向正是荊襄。

隨即河東郡的唐風探子發現了楊元慶出現河東城,李世民懷疑楊元慶是要偷襲關中,結果今天一早他便接到父皇的緊急手諭,命他立刻回軍,援救關中。

一連串的變故令李世民頭大如鬥,他心中着實焦慮,他很清楚這一切產生的根源,楊元慶出現在河東郡,就意味北方的戰事平息了,肯定是隋軍戰勝了突厥。

李世民揹着手在大帳內來回踱步,眉頭皺成一團,這樣有點麻煩了,荊襄那邊肯定要回防。

隋軍結束了北方戰役,那荊襄空虛就有點危險了,蕭銑雖然不敢反攻荊襄,但如果有隋軍南下撐腰,他極可能就敢下手。

想到這,李世民嘆了口氣,對李孝恭道:“你就率八萬軍南下荊襄,我很擔心隋軍會支持蕭銑反攻荊襄。”

李孝恭吃了一驚,這確實很有可能,蕭銑雖然自己不敢回攻荊襄,但有隋軍南下撐腰,那就是另一回事了,他立刻點點頭,“我立刻撤回荊襄,洛陽這邊就交給二弟了。”

他見李世民還是有些憂慮,便問道:“怎麼,十萬軍隊還沒有把握拿下洛陽?”

李世民搖搖頭,“拿下洛陽沒有問題,我心裡有數,三天之內便可攻克洛陽,關鍵是中原怎麼辦?”

李世民嘆了口氣又道:“楊元慶率軍攻襲關中,父皇令我立刻回軍五萬支援關中,這樣一來,我手中兵力不足,恐怕就無力圖中原了。”

李孝恭沉默一下,說道:“恐怕這就是楊元慶的目的。”

“我知道,這是他的明謀,包括派軍隊南襲荊襄,也是爲了把你逼回去,然後再西攻關中,又是爲了把我的軍隊逼回去,說到底他就是用圍魏救趙之策挫敗我們的中原攻勢。”

李世民又微微嘆息一聲,“問題是,我明明知道他的意圖,卻又不得不被他牽着鼻子走。”

李孝恭凝神思索片刻道:“我想聖上肯定也命太子回援了,其實只要太子軍隊回援,也就能挽回關中之危,如果你不回兵,拿下洛陽後繼續佔領中原,我想楊元慶也一時拿你沒有辦法。”

“孝恭的意思,是要我抗旨不尊?”李世民眯着眼問道。

“雖然抗旨不遵有點不妥,但只要你拿下中原,同時關中的危局也緩解了,然後你給聖上解釋清楚,我想問題應該不大。”

李世民又搖了搖頭,“這你就錯了,抗旨不遵的後果很嚴重,父皇把軍權看得比什麼都重,如果我不聽他的調動,抗旨不遵,就算關中危局解了,就算我拿下中原,他也絕不會饒我,會一步步剝奪我的軍權。”

兩人又沉默了,李世民揹着手走了幾步,他似乎想到了什麼,便微微一笑,“或許我可以拖一拖,派五萬援軍緩緩而行,等關中的危局解了,我再寫信向父皇請示,繼續攻打中原,這樣太子也抓不到我的把柄。”

“那隋軍會答應嗎?”

李孝恭又繼續道:“既然他們已經戰勝突厥,沒有了後顧之憂,他還會容許我們佔領中原?世民,你不要想得太樂觀了。”

李世民冷笑了一聲,“楊元慶即使擊敗突厥也必然是慘勝,他的軍隊已筋疲力盡,實力大減,哪裡還有精力再和我們爭奪中原,否則楊元慶也不會用奇襲關中的辦法來逼我們撤軍,現在是唐強隋弱,只要我們能咬牙頂住,那麼中原一定屬於我們。”

李世民對幾個月前的中原大敗一直耿耿於懷,那並不是他的問題,而是父皇指揮失誤,好不容易這次父皇準他全權用兵,那他就不會再走錯一步。

他一定要把中原重新奪回來,就算楊元慶用圍魏救趙之策,他也絕不讓楊元慶就這麼輕易得逞……()

第46章 拖住主力第4章 入伍斥候第82章 隋唐大戰(十二)第21章 藉口送禮第92章 李靖初戰第29章 祖孫會談第13章 棒打長孫第78章 攻而不克第26章 一條記錄第7章 不徇私情第31章 重磅加碼第35章 衛南漁翁第2章 酒棚小遇第26章 裴氏父子第72章 隋唐大戰(二)第24章 會寧戰起第37章 一招險計第10章 李密抉擇第138章 井陘殲敵第18章 投票表決第118章 咬金請纓第21章 內部生變第32章 啓民提議第59章 獨孤之憂第43章 關鍵人物第14章 武周示弱第25章 野心泄露第29章 請君入套第51章 玄霸之錘第27章 線娘夜奔第130章 三思後行第38章 關鍵小賊第7章 世情冷暖第9章 帝心生嫌第22章 一生一死第4章 不露聲色第11章 家廟夜審第11章 夜襲倉城第33章 第一回合第6章 北地天鵝第39章 泄露天機第137章 嚴厲警告第19章 關隴雙貴第40章 三管齊下第38章 皇后之勸第31章 夜訪雲氏第13章 河底練刀第25章 燕城大戰第10章 將帥交心第134章 發現真相第130章 三思後行第22章 不甘失礦第25章 初查齊郡第47章 雨夜追擊第33章 攜子視察第26章 一條記錄第90章 隋唐大戰(二十)第41章 意外情況第40章 權貴施壓第32章 雪夜離京第3章 唐魏結盟第2章 先攻內部第12章 撲朔迷離第15章 仁壽宮變(七)第56章 下婿催妝第25章 初有收穫第25章 寸步不讓第5章 敦煌布棋第126章 唐使到來第44章 再讓一城第12章 東都內亂第45章 佈局西域第35章 弓如霹靂第25章 宇文父子第13章 李密特使第12章 兵部調令第28章 洛陽來使第105章 虎穴奇計第27章 各有心思第50章 縣衙對質第80章 隋唐大戰(十)第10章 師傅是誰?第135章 泄露天機第21章 誰爲主將第85章 最大讓步第17章 京城遊俠第17章 收網抓魚第20章 聲先奪勢第25章 寸步不讓第4章 苛刻條件第18章 反間之計第148章 難過新年第44章 爾虞我詐第50章 平定幽州第29章 引蛇出洞第40章 孤膽英雄第1章 意外相逢第6章 王府夜話第20章 倉曹參軍第35章 再戰大利
第46章 拖住主力第4章 入伍斥候第82章 隋唐大戰(十二)第21章 藉口送禮第92章 李靖初戰第29章 祖孫會談第13章 棒打長孫第78章 攻而不克第26章 一條記錄第7章 不徇私情第31章 重磅加碼第35章 衛南漁翁第2章 酒棚小遇第26章 裴氏父子第72章 隋唐大戰(二)第24章 會寧戰起第37章 一招險計第10章 李密抉擇第138章 井陘殲敵第18章 投票表決第118章 咬金請纓第21章 內部生變第32章 啓民提議第59章 獨孤之憂第43章 關鍵人物第14章 武周示弱第25章 野心泄露第29章 請君入套第51章 玄霸之錘第27章 線娘夜奔第130章 三思後行第38章 關鍵小賊第7章 世情冷暖第9章 帝心生嫌第22章 一生一死第4章 不露聲色第11章 家廟夜審第11章 夜襲倉城第33章 第一回合第6章 北地天鵝第39章 泄露天機第137章 嚴厲警告第19章 關隴雙貴第40章 三管齊下第38章 皇后之勸第31章 夜訪雲氏第13章 河底練刀第25章 燕城大戰第10章 將帥交心第134章 發現真相第130章 三思後行第22章 不甘失礦第25章 初查齊郡第47章 雨夜追擊第33章 攜子視察第26章 一條記錄第90章 隋唐大戰(二十)第41章 意外情況第40章 權貴施壓第32章 雪夜離京第3章 唐魏結盟第2章 先攻內部第12章 撲朔迷離第15章 仁壽宮變(七)第56章 下婿催妝第25章 初有收穫第25章 寸步不讓第5章 敦煌布棋第126章 唐使到來第44章 再讓一城第12章 東都內亂第45章 佈局西域第35章 弓如霹靂第25章 宇文父子第13章 李密特使第12章 兵部調令第28章 洛陽來使第105章 虎穴奇計第27章 各有心思第50章 縣衙對質第80章 隋唐大戰(十)第10章 師傅是誰?第135章 泄露天機第21章 誰爲主將第85章 最大讓步第17章 京城遊俠第17章 收網抓魚第20章 聲先奪勢第25章 寸步不讓第4章 苛刻條件第18章 反間之計第148章 難過新年第44章 爾虞我詐第50章 平定幽州第29章 引蛇出洞第40章 孤膽英雄第1章 意外相逢第6章 王府夜話第20章 倉曹參軍第35章 再戰大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