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把水攪渾

這時,外屋傳來裴敏秋的聲音,“你們這幾個孩子,長輩還沒有選,你們自己倒先挑起來了,好吧!每人拿一樣,別再打擾三娘休息了。([]?)”

一陣腳步聲,孩子們都走了,帳簾一挑,裴敏秋走進了屋,她見楊元慶抱孩子有點毛手毛腳,不由搖頭笑道:“這麼多兒女了,連抱孩子都不會嗎?”

她上前拉着楊元慶的手向上移了移,“托住孩子的頭,他的脖子柔嫩,還直不起來。”

“我當然知道,不是襁褓嗎?不託住頭其實也無妨。”楊元慶當然不會承認自己連孩子都不會抱。

“你呀!”

裴敏秋無奈地搖搖頭,“算了,你去外書房吧!杜相國來等你。”

楊元慶一怔,杜如晦來了,居然來得這麼快。

“元慶,孩子給我吧!”

江佩華伸手接過孩子,疼愛將兒子抱在懷中,對楊元慶笑道:“你去吧!別耽誤正事了。”

楊元慶點點頭,“好吧!晚上我再來看孩子。”

他轉身出去了,裴敏秋坐在牀旁,輕輕撫摸着孩子的小臉,有些漫不經心地問道:“芳馨是怎麼回事,怎麼哭了?”

江佩華咬了一下嘴脣,低低嘆口氣道:“大姐,還是讓她搬去晉陽宮吧!”

女人之間說話,很多事情都是心知肚明的,裴敏秋沉默良久,最後搖了搖頭,“這件事我做不了主,你應該明白。”

“難道。。。真會有那一天嗎?”

裴敏秋無奈地苦笑一聲,“我也不知道,這件事。。。。只能走一步看一步吧!”

她雖爲王妃,但有些事她也做不了主,說到底。這天下還是男人的……外書房內,杜如晦揹着手來回慢慢地踱步,他心中很亂,他骨子裡是一個很單純的人,不喜歡勾心鬥角,只想認認真真做事。

其實他也很討厭官場上的派系之爭,但自從楊元慶刻意劃分出裴黨和王黨後,杜如晦便知道楊元慶喜歡劃分派系。

當然。任何一個上位者都喜歡看手下內鬥。楊元慶也自然不能免俗。

只是短短的兩年時間,朝廷中就出現大大小小七八個派系,裴黨、王黨、蘇黨、楊黨、豐州系、河北系、敦煌系、南方系,其中王黨已經消失,只剩下七派。

但這也太多了,而且派系利益已經開始影響朝廷的一些重大決策。像義倉糧食全面清查,就遭到了河北系的強烈抵制。

人以羣分,其實隋朝的各大派系基本上和地域有關。裴黨其實就是河東系,蘇黨是關中系,楊黨則是中原系。

各個派系都要考慮自己的利益。所以有的時候,紫微閣在表決時,衆人往往不是從大局出發,而是會考慮自己的派系利益。

杜如晦覺得有必要勸一勸楊元慶,不要太放縱派系鬥爭了。還是要適當削弱派系影響。

這時,楊元慶從外面走了進來,笑道:“杜相國是千里眼,還是順風耳?我回來還不到一個時辰,你便知道消息了。”

杜如晦連忙施一禮道:“卑職在路上遇到了程將軍,所以知道殿下回來了。”

“我想也只有他那個快嘴婆會說出來。”

楊元慶笑罵一句,擺手道:“既然來了,又不好趕你走,只好見一見了,杜相請坐吧!”

杜如晦知道楊元慶開玩笑很隨意,他也不當回事,笑着坐下,從懷中取出一本冊子,遞給楊元慶,“這是卑職關於義倉制度的重新考慮,殿下看看吧!”

楊元慶接過冊子,見密密麻麻寫了上萬字,便把冊子放在一邊道:“我現在也懶得看,你說說主要改制內容吧!”

杜如晦想了想道:“其實主要是一點,把現在各縣自管義倉,改爲朝廷直管,爲了方便運輸,可以集中五六個郡設一個總庫,義倉糧食就存放在總庫中,總庫只管縣帳,那個縣送了多少,而各縣管明細帳,張三李四各存有多少糧食,這樣實物和帳本分開,就可以防止地方官府私貪義倉糧食。”

楊元慶對杜如晦的方案很有興趣,這就是帳實分開了,管帳不管物,管物不管帳,倒是一個好辦法。

他沉思片刻道:“可是又怎麼防備地方官府在發放過程中的貪腐呢?比如說張三死了,他的義倉糧食就成了死帳,地方官府知道,但總庫不知道,地方官府領出來以後,就佔爲己有了,當然,這種情況比較少,關鍵是損耗的把握,糧食有黴爛變質,不可能交來時是五石,過三年後發放時還是五石,這中間必有損耗,地方官極可能就會利用這種損耗牟利。”

杜如晦想了半晌,道:“要不然就不準地方官府管理義倉糧食,全部由專門的糧庫經辦,每郡設一個,直屬於朝廷,把官倉錢糧也一併管理起來。”

楊元慶還是搖了搖頭,“這樣官辦機構就太臃腫複雜了,朝廷負擔會增加,其實我的意思,義倉糧食本來就是民間自己的事情,索性官府就不要插手,讓民間自己管去,鼓勵有實力的民間邸店有償替農民保管錢糧,邸店有利可圖,農民也存取自由,他們兩廂情願,省了我們很多事情。”

“可是。。。。。這些邸店若捲走農民的錢糧怎麼辦?”

“所以官府要管住邸店,不是隨便一家邸店就能做,邸店必須要向戶部備案,有足夠規模和資金才行,可以在各地開分店,這樣他們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

“可是就怕農民不肯存放在邸店內,存放在自己家裡不更好嗎?”

“這個不行,和現在的義倉規定一樣,必須存放,農民若不存放,災年時朝廷不會給任何賑濟,但存放在哪一家,是農民的自由選擇。”

杜如晦雖然不太明白後世的銀行是什麼。但從楊元慶的陳述中,他還是覺得這種辦法不太靠譜。

畢竟商人不是官府,沒有官威施壓,而且一些權貴會趁機從中牟利,農民寧可自己存儲也不會把糧食交到商人處存放,楊元慶還是把事情想得簡單了。

只是他也不好當即反對,說不定楊元慶自己想一想,也會覺得不靠譜。杜如晦便委婉說道:“這件事。讓卑職再考慮一下吧!”

楊元慶也敏銳地察覺到了杜如晦的敷衍情緒,當然,或許是自己的表述太簡單了,他無法理解,這件事還得從長計議。

“好吧!這件事也不急,先把現在的義倉糧食查清楚再說。追溯到兩年前,農民只要給義倉交過糧食的,朝廷必須承認。連竇建德都沒有動義倉糧食,這筆帳我們更不能賴。”

“我明白了,一定會處理好。”

杜如晦猶豫一下。又道:“還有就是殿下在房子縣處決縣令縣丞之事,恐怕有不妥之處。”

楊元慶看出了杜如晦的表情很不自然,便問道:“出了什麼事情嗎?”

杜如晦嘆了口氣,“殿下違反制度,引起不少重臣不滿。現在紫微閣有三個相國要辭職。”

wWW☢TTKдN☢co “什麼?”楊元慶一下子怔住了……杜如晦告辭走了,楊元慶負手站在窗前,久久沉思不語,竟然有三個相國要辭職,着實讓他沒有想到。

就因爲他殺了一個貪污六千石糧食的貪官,沒有經過紫微閣的同意,楊元慶心中涌起一種難以言述的惱怒,如果是楊廣殺人,他們敢這樣做嗎?

難道自己的寬容,就換來他們的不敬,就換來他們對自己權力的蔑視嗎?

良久,楊元慶剋制住了自己心中的惱怒,強迫自己冷靜下來,他也知道,楊師道和盧、崔兩人的辭職不是一回事。

楊師道或許是真的想維護相權,但盧、崔二人不是,盧豫和崔弘元是另有心思,他們是用辭職來向自己施壓。

任何事情都有利有弊,不可能只有利好,在任用河北兩大名門世家,范陽盧氏和博陵崔氏的家主爲相國也是一樣,有利也有弊,對於迅速控制河北,使河北完全認同新隋朝有着巨大的促進作用。

隋朝就是因爲始終沒有能夠控制住河北,才導致楊諒造反時,河北各郡的順勢而起,才導致高麗之戰後河北造反風暴的興起,根本原因就是隋朝沒有得到河北名門世家的支持。

歷史上,唐朝統一天下之戰,最大的障礙也是來自於河北,以至於李淵想殺盡河北人,但最終唐朝還是沒有能真正控制住河北。

很大一部分河北人都是六鎮軍戶的後代,他們骨子裡有先祖留下來的敢於造反的勇烈精神,也正是這樣,安史之亂纔會在幽州爆發。

楊元慶心裡很清楚河北的重要性,不僅是現在,而且對於他楊元慶的子孫也同樣重要,燕趙名門世家是河北諸多勢力中的一支,也是他用來掌控河北的一個切入點,這就是他重用河北世家的根本原因。

但重用名門世家也會產生弊端,那就是家族利益的興起,范陽盧氏和博陵崔氏,他們的門下子弟遍佈河北官場,形成了兩大家族利益集團,兩大家族又聯手結成了河北派系。

自己在房子縣爲了義倉糧食之事殺了縣令縣丞,這就是對河北官僚的一種警告,同時也讓他們變得警惕起來,從而引發盧崔兩相的辭職,他們其實也是在變相威脅自己,不準自己清洗河北官場。

正如蘇威看問題的目光透徹,其實義倉糧食案件只是一個引子,只是楊元慶用來清洗河北官場的切入點。

只是牽一髮而動全身,楊元慶在房子縣殺官,不僅攪亂了河北官場的渾水,也引起了維護相權的楊師道的不滿,整個局勢都亂了起來……今天是大年三十,老高要陪父母家人看電視,所以晚上一章就不能更新了,明年大年初一,也可能只有兩章,望大家諒解】rq

第113章 長安城破第39章 西路使者第43章 丹陽公主第40章 釜底抽薪第34章 卿卿我我第36章 內廷獻策(上)第73章 計賺敵降第25章 一劍穿心第4章 入伍斥候第52章 北平船所第52章 人心難測第31章 楊素教孫第71章 血色之夜第3章 南華之會第64章 予民厚禮第12章 仁壽宮變(四)第116章 洛陽淪陷第20章 以命威脅第93章 隋唐大戰(二十三)第11章 秘密協議第40章 禍水東引第1章 初使西域第6章 一劍之情第44章 當局者迷第10章 矛盾激化第16章 重大隱憂第63章 擺酒請客第37章 欲加之罪第131章 鄭家尋路第32章 千金一箭第39章 李靖奇謀第5章 敏秋心事第23章 男扮女裝第10章 捉兇逼宮第48章 圍城打援第13章 投鼠忌器第34章 京城來信第39章 承天廣場第49章 重甲破術第96章 舉國兵策第43章 戰船立威第139章 戰利之品第36章 太原之變第20章 以詐對詐第18章 投票表決第7章 金剛引狼第43章 丹陽公主第12章 東都內亂第94章 新朝開啓第12章 兵部調令第35章 狡雄世充第23章 再見故人第139章 戰利之品第25章 海底之針第23章 世充求救第9章 夜襲敵哨(下)第2章 帝王失信第82章 收到假錢第31章 果斷殺伐第3章 盂蘭燈會第24章 海寺之戰第31章 夜訪雲氏第23章 男扮女裝第17章 收網之時第35章 隔牆有耳第21章 錢貨漏洞第69章 道高一丈第17章 大舉東進第25章 海底之針第56章 漁翁李密第21章 居安思危第24章 朝堂對質第45章 血戰平壤(下)第89章 胡馬煙塵第7章 士信發威第19章 家族利益第45章 兵壓江陵第14章 殺雞儆猴第55章 借風夜襲第76章 魏鄭和談第30章 飲恨弘農第83章 事態嚴重第34章 京城來信第76章 裴府問策第21章 生俘雄信第5章 突厥野心第23章 夜襲飛狐第44章 再讓一城第20章 倉曹參軍第26章 商業繁榮第45章 佈局西域第43章 丹陽公主第25章 初查齊郡第35章 佳人同舟第10章 矛盾激化第39章 承天廣場第15章 有失有得第117章 關內急變第68章 突襲漳南第3章 微妙來訪
第113章 長安城破第39章 西路使者第43章 丹陽公主第40章 釜底抽薪第34章 卿卿我我第36章 內廷獻策(上)第73章 計賺敵降第25章 一劍穿心第4章 入伍斥候第52章 北平船所第52章 人心難測第31章 楊素教孫第71章 血色之夜第3章 南華之會第64章 予民厚禮第12章 仁壽宮變(四)第116章 洛陽淪陷第20章 以命威脅第93章 隋唐大戰(二十三)第11章 秘密協議第40章 禍水東引第1章 初使西域第6章 一劍之情第44章 當局者迷第10章 矛盾激化第16章 重大隱憂第63章 擺酒請客第37章 欲加之罪第131章 鄭家尋路第32章 千金一箭第39章 李靖奇謀第5章 敏秋心事第23章 男扮女裝第10章 捉兇逼宮第48章 圍城打援第13章 投鼠忌器第34章 京城來信第39章 承天廣場第49章 重甲破術第96章 舉國兵策第43章 戰船立威第139章 戰利之品第36章 太原之變第20章 以詐對詐第18章 投票表決第7章 金剛引狼第43章 丹陽公主第12章 東都內亂第94章 新朝開啓第12章 兵部調令第35章 狡雄世充第23章 再見故人第139章 戰利之品第25章 海底之針第23章 世充求救第9章 夜襲敵哨(下)第2章 帝王失信第82章 收到假錢第31章 果斷殺伐第3章 盂蘭燈會第24章 海寺之戰第31章 夜訪雲氏第23章 男扮女裝第17章 收網之時第35章 隔牆有耳第21章 錢貨漏洞第69章 道高一丈第17章 大舉東進第25章 海底之針第56章 漁翁李密第21章 居安思危第24章 朝堂對質第45章 血戰平壤(下)第89章 胡馬煙塵第7章 士信發威第19章 家族利益第45章 兵壓江陵第14章 殺雞儆猴第55章 借風夜襲第76章 魏鄭和談第30章 飲恨弘農第83章 事態嚴重第34章 京城來信第76章 裴府問策第21章 生俘雄信第5章 突厥野心第23章 夜襲飛狐第44章 再讓一城第20章 倉曹參軍第26章 商業繁榮第45章 佈局西域第43章 丹陽公主第25章 初查齊郡第35章 佳人同舟第10章 矛盾激化第39章 承天廣場第15章 有失有得第117章 關內急變第68章 突襲漳南第3章 微妙來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