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七章 供佛

“兩位公公請直說,下官聽着。”

“好,那咱家就說了。”

孫海的計劃就是勸說萬曆將張惟賢和惟功這兄弟倆對調,張惟賢去接手舍人營,以前的舍人營是爛攤子,沒什麼好接的,現在戰馬買了,兵械領了,糧草也足,聽說也有實打實的五千舍人幼官在營,每日訓練不停,這樣的兵馬,明年大閱一擺出來,就是能叫人扶搖直上的功勞。

孫海直說道:“以張大人你的資歷,將來國公的身份,皇帝叫你執掌左府提督五軍營也是很正常的事,不如叫你早早上手,拿幼官舍人營練練手,這個理由很好,另外咱們也不攻張惟功怎麼不好,皇上心裡還是喜歡他的,就說把這小子調到錦衣衛,也是先練手,將來叫他取代劉守有當堂上官……皇上聽這個話,會真動心的。”

錦衣衛山頭林立,就算當了堂上官也根本沒有辦法直接指揮兩鎮撫和大半的所,無非就是一個花架子,嘉靖年間陸炳剛進入錦衣衛也是裝孫子,慢慢混資格加上和嘉靖鐵桿的關係,幾十年時間才把錦衣衛整合的差不多了,這種特務頭子只能一朝天子一朝臣,陸炳就算不死,到隆慶朝也肯定會失勢,所以當錦衣衛堂上官,哪怕是大都督,也就只能風光一時。

張惟賢的路子就不同了,京營各營就是勳貴世家的一畝三分田,勢力深植,當提督又不要操心,面子裡子都有,特別是舍人營已經有了規模樣子,執掌在手,將來說話腰桿都要壯上幾分。

這樣調換,張惟賢當然是千肯萬肯,算算惟功也是白費了這麼久的心血,這樣的報復當然更是陰狠,也就是太監纔想的起來這樣的陰損招數。

“此是妙計,下官無不答應。”

雖然有點兒摘桃子的不適感,但張惟賢明白機會就此一次,丟失了可就太可惜了。這兩死太監肯幫忙,也是真花了大把銀子的。他也希望自己真能經營出自己的勢力來,老是用銀子開道邀買人心,聽着奉承話是爽,但銀子花出去的時候就是份外的不爽了。

“成!”

孫海陰陰一笑,說道:“小國公到底是小國公,爽快。既然說妥了,咱家就這麼想辦法去辦啦。”

……

一轉眼功夫,已經是十一月中。

張居正奪情和丁憂的風潮終於是慢慢過去了,在中間有一次某布衣上書,替幾個受廷仗的官員鳴不平,同時直言張居正應該丁憂。

這件事已經成爲雷區,就算是官員上書都討不了好,更何況是一個布衣。

張居正爲此事而大怒,將那百姓逮來,重打一百仗,幾十仗都能打死人,何況是一百仗之多,估計打完之後那人全身上下都找不到一片好肉,當場就被仗斃了。

臘月之前,各衙門都很忙碌,張居正重新視事之後,雖然是青衣小帽的喪服入內閣辦事,

但再無一人敢小覷他的權威。

誰都明白,元輔握權不放,而皇太后和馮保也是配合,鐵三角的關係之下,誰都沒有辦法抵抗,在這樣的局勢之下,一心想更進一步的呂調陽已經上書求退,雖然屢被駁回,但誰都明白,呂調陽這個次輔滾蛋回家只是時間問題罷了。

張四維這個晉人中的領袖人物這一次沒有出頭露面,連他的門生都沒有出頭的,張居正雖知此人未必有那麼幹淨,但表面上肯定會有所表示,估計呂調陽去後,張四維爲次輔的可能性極大,不會調入資格比他老的老臣壓他一頭,對張四維來說,雖然不能成爲首輔仍然是遺憾之事,好歹也是往着首輔的位置更進一步了。

其餘各部和地方,也是按部就班,按着張居正規定好的時間表,繼續清丈田畝,覈計人丁,各種改革繼續在有條不紊的進行。

局面漸漸穩定下來,張居正自己也是覺得,留京不走的決定是對的,如果他現在在江陵丁憂,呂調陽繼任爲首輔,那麼一切就都休提,官場的勢力就是牆頭草,哪邊風大往哪邊,現在是自己的風大,所有人都會繼續跟着自己,就這一點來說,張居正覺得自己掌握着宇宙的真理。

……

“頗爲頭疼的事啊……”

宋堯愈面色陰沉,端坐在惟功的簽押房中,中指屈起來,不停的敲擊着桌面,發出篤篤的聲響。

“有啥難辦?”周晉材那破鑼嗓子永遠不會閉上,黑臉比平時越發黑沉了幾分。他環看衆人,大聲道:“咱大人在皇上跟前說的上話,直接拿豬兒兄弟的話稟報上去,看皇上能不當家做主?”

經過半個月時間的辛苦查訪,張豬兒終於弄清楚了自己父親的去向。坊中有一個叫李二的青皮,與宮中的小太監來往甚密,那些小火者不方便辦的事情,總會託外頭的青皮無賴去辦,這些無賴也會假託認識宮裡的人,用來訛詐外頭的百姓和普通的商戶,甚至有一些青皮,混不下去了,只要年紀不是太大,藉由宮中的關係下狠心給自己一刀,淨了身只要不死就入宮,這樣的人混的如魚得水,就算到不了真正的太監地位,好歹都能混到人上。

這李二就是這種與宮中交結頗深的無賴,兩個月前他就找一個捨命的人,事前聲明就是要命,給的銀子宮裡拿出來一百兩,他私吞了八十,二十兩銀子買條命。

人命再賤也不是這樣的賣法,況且這幾年大明國勢日強,別的地方雖免不了有餓死鬼,但畢竟只是少數了,京城之中更注意撫卹流亡,安頓流民和救濟貧民,不是迫不得已,誰拿自己性命開玩笑?

找來找去,李二看到張豬兒家的難處,花言巧語,終是將這二十兩銀子送了出去。

王國峰接道:“說是自願捨身向佛,以肉身在火中成佛,這花樣京城各大佛寺輪流搞,太后現在信佛,有什

麼法子?”

宋堯愈沒理周晉材,只是順着自己的思路在繼續。

沈榜滿臉怒容,也是和宋堯愈一樣的敲桌子,只是他年輕氣盛,敲擊的聲音就更大了一些。

這兩個人現在算是張惟功的幕僚了,雖然表面上沈榜是本營從七品的經歷官,而宋堯愈則是正經的私人聘請的師爺幕僚。兩個人表面上不同,其實也差不多,一個是舉人一個是進士,思維方式和看問題的角度也是和惟功及順字行有很大的不同,在開始時大家在一起開會都不適應,一邊是一羣二十不到的小子,老宋和小沈都看不起順字行的人,順字行的人向來順風順水慣了,也不怎麼將一個舉人和被貶職的小官看在眼裡。

所謂碰撞纔有火花,現在舍人營裡可算是每天火花四賤。

沈榜是張惟功下功夫要來的,進營之後,沈榜算是開了眼界,練兵的強度和訓練的殘酷程度叫這個青年進士前幾天都不能適應,看到大批的打軍棍的場景時,沈榜面色慘白,差點嘔吐,當時就被周晉材等人引爲是笑料。

但幾天功夫下來,沈榜就適應下來,軍營這種有秩序和規律的生活並沒有難倒他,沈前知縣拿出在宛平處理政務的精神,迅速學習舍人營的運作規矩,將很多文字檔案公文流傳的事接了下來,做的也是十分出色,甚至比分心多用的張用誠要出色多了。

至於宋堯愈,他是張居正十幾年的心腹,正經的門生,但這一次宋舉人的獻議是放棄現在的權力,圖謀將來的復起,這樣能消解掉不小的怨氣,取信於皇帝,嚴格來說,以謀自身安全的角度來說,宋堯愈毫無疑問是正確的。

但張居正已經下不了船,他的改革大計當然是第一等重要,不能輕言放棄,另外張居正也懷疑,自己現在抽身走人,會不會能平安無事也是個疑問。

估計張居正的想法就是再熬二十年,把自己同時代的政敵熬的差不多了,接掌權力的都是門生故舊,就如徐階一樣,這樣了不起可能在退休後遭遇一些侮辱橫逆,但比現在還是要安全的多。

宋堯愈獻議不能被用,心中認定張家將來必有橫禍,已經起了脫身之念,惟功倒是知道他的才幹出衆,根本不是張居正和李幼孜所說的那樣持頭巾迂論,於是千方百計,將此人延請到自己的營中,任營務贊畫。

張居正自然知道此事,他也有點愧對宋堯愈的感覺,對此事當然毫無意見。

以真人肉身成佛,這是京中各大佛寺的噱頭,顯示向佛之心,無與倫比,活人坐在木柴堆上,舉火當場成佛,不能喊叫也不能哭泣,拈花微笑,從容成佛。

這樣的事情,太后很愛做,也愛看,她信佛,看到這樣的場景時,總覺得被燒死的佛子能立至西天,向佛祖稟報自己一心向佛之事,這樣將來她的成佛之路,也能走的十分順暢。

(本章完)

第十四章 寶和第一百一十六章 軟磨第五百七十四章 看望第七百六十四章 辭官第六百一十四章 路見第六百七十八章 求地第八十四章 靈機第三百一十章 廣寧第八百八十七章 威脅第四百零九章 官亭第七百零九章 君恩第一百二十三章 苦訓第一百六十四章 溫諭第六百一十三章 收貨第七百零三章 死硬第二百三十七章 赤紅第二十一章 明師第五百零六章 興狂第四百四十一章 心思第二百三十三章 奴子第一百五十四章 蠻橫第六百九十九章 禍害第四百二十九章 陷阱第三百四十四章 家將第一百八十七章 戰馬第四百五十四章 薦人第二百三十三章 奴子第五百七十一章 原形第七百九十一章 雨境第二百六十四章 悶氣第三百七十六章 打鬥第八百九十一章 展望第一百九十五章 賜膳第七百七十九章 船主第五百八十四章 籌備第九十五章 東林第八百五十二章 承恩第二百九十八章 撞木第五百七十一章 原形第七百三十五章 穿人第三百四十三章 要城第二百二十三章 沸騰第七百八十四章 心緒第二章 驚變第六百七十七章 土地第二百五十章 建州第三百二十七章 再報第七十三章 驛站第八百五十一章 密疏第三十五章 責怪第三百零九章 內外第七百零八章 女人第八百章 工廠第四百五十一章 甩脫第六十九章 心術第七百九十一章 雨境第一百六十一章 禮單第六百七十章 私念第八百五十一章 密疏第七百一十一章 封侯第二百二十章 亂起第三百六十七章 收房第二十五章 論武第七百六十六章 銀行第八百六十七章 變遷第六百四十二章 偶遇第八百二十四章 訓誡第一百八十六章 佈局第九百一十二章 歸心第五十九章 練槍第二百七十二章 大道第三百七十一章 劃歸第三百零九章 內外第四百八十九章 南北第二百五十七章 風潮第二十章 長兄第八百九十五章 東望第一百七十九章 變化第四百零三章 酒樓第六百七十章 私念第七十八章 榜眼第五百八十五章 警告第五百七十四章 看望第三百九十八章 遼商第三百二十五章 庸將第一百九十九章 小刀第八百六十九章 相見第三百一十三章 兵部第二百五十二章 啞然第四百九十五章 觀測第二百九十五章 三人第二百三十三章 奴子第四百七十八章 奔射第八百四十八章 買直第八百三十三章 出閣第八百三十八 命數第六百一十九章 選址第四百七十六章 披甲第二百八十三章 衆說
第十四章 寶和第一百一十六章 軟磨第五百七十四章 看望第七百六十四章 辭官第六百一十四章 路見第六百七十八章 求地第八十四章 靈機第三百一十章 廣寧第八百八十七章 威脅第四百零九章 官亭第七百零九章 君恩第一百二十三章 苦訓第一百六十四章 溫諭第六百一十三章 收貨第七百零三章 死硬第二百三十七章 赤紅第二十一章 明師第五百零六章 興狂第四百四十一章 心思第二百三十三章 奴子第一百五十四章 蠻橫第六百九十九章 禍害第四百二十九章 陷阱第三百四十四章 家將第一百八十七章 戰馬第四百五十四章 薦人第二百三十三章 奴子第五百七十一章 原形第七百九十一章 雨境第二百六十四章 悶氣第三百七十六章 打鬥第八百九十一章 展望第一百九十五章 賜膳第七百七十九章 船主第五百八十四章 籌備第九十五章 東林第八百五十二章 承恩第二百九十八章 撞木第五百七十一章 原形第七百三十五章 穿人第三百四十三章 要城第二百二十三章 沸騰第七百八十四章 心緒第二章 驚變第六百七十七章 土地第二百五十章 建州第三百二十七章 再報第七十三章 驛站第八百五十一章 密疏第三十五章 責怪第三百零九章 內外第七百零八章 女人第八百章 工廠第四百五十一章 甩脫第六十九章 心術第七百九十一章 雨境第一百六十一章 禮單第六百七十章 私念第八百五十一章 密疏第七百一十一章 封侯第二百二十章 亂起第三百六十七章 收房第二十五章 論武第七百六十六章 銀行第八百六十七章 變遷第六百四十二章 偶遇第八百二十四章 訓誡第一百八十六章 佈局第九百一十二章 歸心第五十九章 練槍第二百七十二章 大道第三百七十一章 劃歸第三百零九章 內外第四百八十九章 南北第二百五十七章 風潮第二十章 長兄第八百九十五章 東望第一百七十九章 變化第四百零三章 酒樓第六百七十章 私念第七十八章 榜眼第五百八十五章 警告第五百七十四章 看望第三百九十八章 遼商第三百二十五章 庸將第一百九十九章 小刀第八百六十九章 相見第三百一十三章 兵部第二百五十二章 啞然第四百九十五章 觀測第二百九十五章 三人第二百三十三章 奴子第四百七十八章 奔射第八百四十八章 買直第八百三十三章 出閣第八百三十八 命數第六百一十九章 選址第四百七十六章 披甲第二百八十三章 衆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