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章 江北(第二更)

紛紛揚揚的大雪下了半尺多厚,天地間霧濛濛的一片。

視線所極的根本看不清楚天地間的景緻。因爲鐵路尚未修通的關係,所以只能沿着去年剛剛整修的碎石官道一路南行,雖說官道的碎石路已被大雪所覆蓋,但是靠着路兩邊的樹木,還是能分辨出道路來。

在官道的右側不遠處,就是鐵路,準確的來說是鐵路工地。

與漢粵鐵路那條民辦鐵路不同,這條從湖北漢口至河南南陽的“江北鐵路”是由督府直接興建,相比與漢粵鐵路的地質條件複雜,需要翻山越嶺,這條江北鐵路幾乎完全修建於平原上,所以施工極快。儘管施工的速度極快,但是襄陽以北至南陽路軌最快也在等到春節之後纔會鋪設。

在大雪的遮擋下,既看不見鐵路工地上的人影,同樣也看不見沿途散佈的工點。可即便是看不到人影,但是仍然可以肯定,現在肯定還有人在工地上幹着活。

對於督府而言,這條江北鐵路,是未來北伐的大動脈,未來軍隊將會沿着鐵路向北推進,畢竟軍隊的後勤需要鐵路,現在河南雖說處於太平軍的控制中,但是南陽卻爲義軍所控制。在,而控制南陽的目的就是爲了讓鐵路修進河南,進面爲將來的北伐鋪平道路。

“現在,在這片工地上有100多名漢陽鐵路學院的學生在這裡實習,在漢粵鐵路上有三百多人!幾年前,咱們沒有一個屬於自己的鐵路工程師,但再過幾年,咱們就會有上千名鐵路工程師……”

儘管看不到車窗外的鐵路工地,但是朱宜鋒還是特意提到了這兩個鐵路工地上的學生。漢陽鐵路學校,是中國第一所鐵路學堂,它僅僅比漢粵鐵路早辦了幾個月,其旨在培養鐵路修建所需要的築橋、築路等專門人才。

而這所鐵路學校將會在未來的幾年中,爲中國培養出上千名甚至數千名鐵路工程師,鐵路未建,人才先行,這是未來修建鐵路的一個基本前提,沒有人才根本不可能讓鐵路成爲未來三十年中國產業政策核心,從而刺激中國的鋼鐵工業,同時帶動其他工業的發展。

當然,更爲重要的是讓中國擁有現代化的交通網絡。而人才是實現這一目標的根本前提,沒有人才,這一切都只是空談。

“我知道,但武昌很多外國人都叫它爲“imperialchinarailwaycollege”!”

容茗慧隨口道出了這所學校的英文名稱,直譯爲“中華帝國鐵道學院”。儘管有些名不副實,但似乎在武昌很多官員都喜歡用“imperialchina”這個英文名標註學校或者官廳的名稱,而在與外國人的交流中,同樣用“imperialchina”自稱。也會禁止用這一名稱稱呼“滿清”,甚至因爲美國領事於天津用這一名稱稱滿清,導致其公使不得不向外交司道歉。

但誰會是“imperialchina”的皇帝呢?

很多人並不懂得英語,但是容茗慧不僅可以說一口流利的法語同樣也懂得英語,甚至她還會葡萄牙語。提及這所學校的名稱時,她特意看了一下身邊的丈夫,毫無疑問在外國人的眼中他就是“emperor”,是中華帝國的皇帝。

確實,除了他還能是誰呢?

紫禁城裡的滿族人?南京城裡的那個神棍?

他們當然都不是!

只有自己的丈夫纔是最好的選擇。

“那些個外國人啊!”

搖頭感嘆着,心知誰是始作俑者的朱宜鋒只是轉移話題說道。

“這雪下的可真大……”

即便是作爲北方人的朱宜鋒,面對這樣的大雪,也覺得的極爲罕見,幾年前第一次來到武昌的時候,那雪可比現在還要大,那暴風雪甚至讓人以爲是到了東北。

到現在已經多長時間了?

整整三年了!

在三年的時間裡,這裡正在發生着天翻地覆的變化,而且這種變化還正在繼續。不僅一座座工廠出現在這片土地上,這裡的人們精神面貌也在發生着變化。當然更重要的是自己的變化。三年前,一切不過都始於一個夢想,而現在,這個夢想已經變成了現實。準確的來說是即將變爲現實。

“即便是北方,想來也不過如此。”

聽着丈夫的感嘆,一直強壓着好奇心的容茗慧便試着開口問道。

“老爺,爲什麼不能選擇京師呢?”

從聽說那裡將會作爲首都之後,容茗慧便一直好奇丈夫爲什麼選擇那裡,選擇在那片空地上興建一座首都。

“嗯?”

面對妻子的問題,朱宜鋒先是沉思片刻,而後解釋道。

“京師並不適合做首都,就連糧食也需要從南方不遠千里的運過去,過去是天子守國門,可是現在已經沒有這個必要了,再則……”

話聲略微一沉。

“就是京師的旗人實在太多,雖然當初太平軍攻破京城時,有差不多小一半旗人死於兵火之中,可現在依然有五十萬人左右,那座城市從當年旗人用刀子遷走城內的漢人起,就已經不再是漢人的城市了,縱是將來將那些人從京城遷走,想要盡掃城內腥羶,又豈是朝夕所能成?再者,就是那裡是老城,不但街道狹窄、房屋矮小,甚至說連作爲城市最基本的下水道也沒有,作爲首都城市改造的成本太大……”

之所以不願選擇京師是因爲後世的教訓,數十年後,京師面臨着沙漠逼近,河湖乾涸、地下水枯竭、陰霾沙塵蔽日、交通令人絕望、人口畸形膨脹,古蹟大量減少,文化不斷消失,城市功能低弱……這纔是最主要的原因,一座城市連淡水都需要從幾千公里之外調運,它還適合作爲首都嗎?

他不但不適合手獨生子,可以說他都不適合人類生存,至少不適合那麼多人類在那裡生存!

隨後朱宜鋒又提到了南京,提到了那個原本的心屬之地。

“至於南京,若是南京沒有被那幫人一番禍害,我更傾向於那裡,傾向於定都於南京,這是歷史,當然也是需要。可是茗慧,你看過那天王府的模型,那些個宮殿裡,可真夠金碧輝煌的……”

金碧輝煌到俗不可耐!

天王府和南京城裡的那些王府一樣無不是看似富麗堂皇、奢侈豪華,柱子是泥胎包金龍柱,房樑是包金樑……每個地方看起來都有一股暴發戶的氣息,那種大殿柱子全部泥金盤龍,赤金葉子裝飾牆壁的暴發戶式的金碧輝煌,絕不是自己所需要的。

“……當然這些都不是最根本的原因,根本的原因是,舊城的改造難度太大,別的地方不說,就說武昌的改造,被燒成一片,都碰到很多問題,更何況那樣的數百年老城?”

如果要將其作爲首都,是必要對其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造。地下的還好辦,地面的是拆還是不拆?那些估計是保護還是不保護?也正是因爲吸取了這些教訓,使得朱宜鋒更傾向於另外興建一座首都。

對舊城儘可能的完全按原貌保存,使它成爲一個歷史博物館,就像是歐洲的那些古城一樣。中國的那些古城無疑都是極爲壯觀的。就像後世學者們所說的一樣“如果這一片古城可以存留至今,那將是世界上惟一得以完整保留,規模最宏偉、氣勢最磅礡的歷史文化名城,就連今日之巴黎、羅馬也難以企及。”

但可惜的是,那些在數十年後會讓世人驚歎的古城,幾乎沒有一個保留下來的,最後幾座偏遠的小城,因爲偏遠其老城得已保存,反倒是成爲聞名中外的景點,成爲讓世人,甚至讓國人驚歎的“古蹟”,而真正的“古蹟”卻被人爲的拆除了。

“至於武昌,武昌並不適合作爲首都,它周圍的湖泊太多了,相比於湖泊土地太小,這直接限制了它的發展,可是武昌周圍的湖是堅決不能填的,那些湖泊有蓄洪的作用,既然禁止湖南圍湖造田,武昌也不能圍湖造地。而且武昌因爲地處長江彎角處,決定了其容易遭遇洪水,作爲國都所在,總不能年年抗洪吧!”

現在湖南是從法律上禁止圍湖造田,除了用嚴刑加以威懾之外,甚至還制定了“圍一還十”的懲處,後世長江洪水的教訓,對於國人而言不可不謂之深刻。也正因如此,朱宜鋒纔會全面禁止圍湖造田,甚至還要求洞庭湖周圍的地區要退田還湖,當然什麼事情都要一步步的來,,現在這並不是強令。

在道出了自己之所以不願意選擇這三個地方作爲首都的原因之後,朱宜鋒又向容茗明慧解釋自己的想法。

“而之所以選擇那裡作爲首都,基於四個主要原因:其一,原有勢力最弱。京師是滿清的大本營,胡化嚴重,甚至就連口音都發生了變化、而且其地理位置過於偏北,至於南京,南京立國無百年,雖然我不信風水,但是,國人對此卻深信不疑。再加上南京城內的情況,所以不太適合……這麼一比較的話,那裡反而更適合。其二,就是地理位置適中。它緊鄰鐵路線,其戰略地位適中,基本上可以看作中國的地理中線。其三,城市的建設成本低。跟京師和南京,甚至武昌這些已具規模的城市相比,那裡的建設成本更低,至少徵地成本更低,便於實施。其四,新建首都的社會影響好。跟已經具有相當歷史的京師和南京相比,通過建設一個全新的首都,可以帶來更好的政治效果和國內外的影響力。”

講述完這些理由之後,朱宜鋒更是特意衝着容茗慧眨了下眼,用商人的口吻說道。

“而且選擇那裡建國都,那裡的地現在多便宜,等將來國都建設實施之後,那裡的地方得多值錢!我已經簽署命令將未來國都中心半徑20公里正方形的區域實行土地凍結,禁止交易……”

像是特意強調似的朱宜鋒又補充道。

“我已經委託洋行測量過,估算國都第一期工程所需經費約3000萬元。建設規劃項目向官銀號貸款500萬元,其後的投入都是來自於土地經營收入,也就是統一收購土地,待土地升值後,再拋出實施土地“招領”,所得款額抵償貸款,然後增加貸款進行開發……”

聽着丈夫口中的那說道着那一套“空手套白狼”的國都開發,容茗慧更是驚訝的看着丈夫,這種開發方式完全是她想也未曾想到的。

“老爺,這不是拿別人的錢建國都嗎?官廳一分錢都不用出!都是拿官銀號和商人的銀子建的新城。”

“沒錯!”

點點頭,朱宜鋒笑着說道。

“府裡一分錢都不用出,徵地的錢是官銀號拿的,預計第一期徵地需要兩萬畝,50萬元就能解決,然後剩下的450萬用於建設標誌官廳,再出售部分次要土地……”

言道後世開發商們最爲擅長的開發方式——用別人的錢開發,也正因如此朱宜鋒纔會在現在就進行國都的規模與建設,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在於,其不僅不會耗費府中一分銀錢,還能令府中掙到一筆錢。對於這種土地開發,在過去的三年間,通過對武昌的開發,府裡早就有了極爲豐富的經驗,可以說只要願意,就能很好的利用這套城市開發手段,獲取更爲豐厚的回報。

如果一切順利的話,三年後,在南襄盆地的中央就會聳立起一座新城——中國規模最大,同樣也是最現代化的城市,在未來,那裡將會成爲中國的新都城。

“哦,對了,從去年義軍奪下南陽起,我就已經以私人的名義那裡買下了一萬六千多畝地,府裡也悄悄的置辦下了兩萬畝,現在最關鍵的就是失地百姓的安置,將來要把他們儘量的安置到海外去……”

驚訝的看着丈夫在那用得意的口吻言道着自己的“以權謀私”,容茗慧好奇的問道。

“那老爺準備用什麼名義建新城?”

衝着容茗慧眨了下眼睛,朱宜鋒笑着吐出一句話來。

“江北火車總站!”

----------------------------------------------

嗯,就是南襄盆地了……這個地方適合建首都嗎?不知道,但至少從資源上來說,那裡應該比京師更合適吧!至少水不需要外調不是。

第279章 羣生相(第二更,求月票)第122章 天京議政(第一更,求推薦)第86章 店遇(第一更,求推薦)第46章 新機遇(求推薦、求收藏)第173章 時機(第一更)第39章 陰謀(第二更,求推薦)第103章 作坊(第一更,求推薦)第111章 抵達(第一更,求推薦)第273章 後膛炮(第二更,求支持)第365章 答卷(第二更)第547章 造物第510章 向東(求支持)第478章 王朝末日(求支持)第342章 霸道(今天加更,求支持)第574章 帝國之間第557章第481章 倉皇(求支持)第324章 目標(第一更)第449章 離經叛道(二)第175章 指南(第三更)第1章 魂越百年(新書發佈,求收藏)第621章 預備第263章 珠江(第二更,求支持)第100章 問計(第三更,求推薦)第544章 生存或者毀滅第325章 後園春(第二更,求支持)第406章 目的(求支持!)第137章 礦亂(第二更,求月票)第511章 海之東(上)第194章 追趕之道(第一更)第339章 科學(第一更,求支持)第101章 武昌(第一更)第555章 南澳(求支持)第82章 義軍(第一更,求推薦)第356章 殖民地的未來(上)第126章 灌輸(求支持)第209章 文昌之火(第一更,加更求月票)第670章 對不起(第二更)第386章 迎敵(第二更)第699章 炮口下(爲新書求推薦、求收藏)第309章 名義(第一更,求支持)第607章 時代開端(第二更)第600章第362章 在這裡(第一更)第328章 障礙(第一更,求支持)第599章 命運第721章 二代(新書已經發布,求推薦、求收藏)第549章 遭遇第139章 趙家人(第二更,求月票)第339章 科學(第一更,求支持)第456章 天命(祝書友新春快樂!)第94章 權衡利弊(求推薦)第507章 駐屯(求支持)第191章 國事家事(第二更,求月票)第426章 東進第163章 事無鉅細(第一更)第385章 北上(第一更,明天加更!)第480章 結局(求支持)第450章 離經叛道(三)第423章 天王府(第二更)第718章 君主的妻子(爲新書求推薦、求收藏)第458章 曾氏第541章 尾聲(第二更)第531章 (第二更)第469章 北伐(求支持)第410章 見證(第一更)第524章 走向戰爭的道路(求支持)第233章 問仙(第一更,求訂閱,求月票)第363章 江北(第二更)第461章 士仕(第二更)第500章 黑血(上)第222章 京城城(第二更,求月票)第553章 法蘭西的選擇第506章 指向(求支持)第125章 命運(求推薦)第290章 要有光(第三更!求支持)第669章 本能(第一更)第260章 心焚(第一更,求支持)第608章 時代(第一更)第101章 武昌(第一更)第511章 海之東(上)第12章 不早朝(第二更,求推薦)第718章 君主的妻子(爲新書求推薦、求收藏)第56章 鴻門宴(求推薦、求收藏)第375章 潰兵(第一更)第558章 戰地(求支持)第672章 終局(第二更)第79章 借頭(第二更,求推薦)第159章 心腹之患(第一更)第217章 才聚(第二更,求訂閱、求月票)第307章 時代的大門(第一更,求支持)第142章 "陰謀"(第一更,求月票)第345章 百姓(第二更,求支持)第77章 借皮一用(第二更,求推薦)第47章 開玩笑嗎(求推薦、求收藏)第697章 大國的責任(爲新書求推薦、求收藏)第527章 禮物(第二更)第387章 激戰(第一更,今天加更)第705章 五岔口(爲新書求推薦、求收藏)第222章 京城城(第二更,求月票)
第279章 羣生相(第二更,求月票)第122章 天京議政(第一更,求推薦)第86章 店遇(第一更,求推薦)第46章 新機遇(求推薦、求收藏)第173章 時機(第一更)第39章 陰謀(第二更,求推薦)第103章 作坊(第一更,求推薦)第111章 抵達(第一更,求推薦)第273章 後膛炮(第二更,求支持)第365章 答卷(第二更)第547章 造物第510章 向東(求支持)第478章 王朝末日(求支持)第342章 霸道(今天加更,求支持)第574章 帝國之間第557章第481章 倉皇(求支持)第324章 目標(第一更)第449章 離經叛道(二)第175章 指南(第三更)第1章 魂越百年(新書發佈,求收藏)第621章 預備第263章 珠江(第二更,求支持)第100章 問計(第三更,求推薦)第544章 生存或者毀滅第325章 後園春(第二更,求支持)第406章 目的(求支持!)第137章 礦亂(第二更,求月票)第511章 海之東(上)第194章 追趕之道(第一更)第339章 科學(第一更,求支持)第101章 武昌(第一更)第555章 南澳(求支持)第82章 義軍(第一更,求推薦)第356章 殖民地的未來(上)第126章 灌輸(求支持)第209章 文昌之火(第一更,加更求月票)第670章 對不起(第二更)第386章 迎敵(第二更)第699章 炮口下(爲新書求推薦、求收藏)第309章 名義(第一更,求支持)第607章 時代開端(第二更)第600章第362章 在這裡(第一更)第328章 障礙(第一更,求支持)第599章 命運第721章 二代(新書已經發布,求推薦、求收藏)第549章 遭遇第139章 趙家人(第二更,求月票)第339章 科學(第一更,求支持)第456章 天命(祝書友新春快樂!)第94章 權衡利弊(求推薦)第507章 駐屯(求支持)第191章 國事家事(第二更,求月票)第426章 東進第163章 事無鉅細(第一更)第385章 北上(第一更,明天加更!)第480章 結局(求支持)第450章 離經叛道(三)第423章 天王府(第二更)第718章 君主的妻子(爲新書求推薦、求收藏)第458章 曾氏第541章 尾聲(第二更)第531章 (第二更)第469章 北伐(求支持)第410章 見證(第一更)第524章 走向戰爭的道路(求支持)第233章 問仙(第一更,求訂閱,求月票)第363章 江北(第二更)第461章 士仕(第二更)第500章 黑血(上)第222章 京城城(第二更,求月票)第553章 法蘭西的選擇第506章 指向(求支持)第125章 命運(求推薦)第290章 要有光(第三更!求支持)第669章 本能(第一更)第260章 心焚(第一更,求支持)第608章 時代(第一更)第101章 武昌(第一更)第511章 海之東(上)第12章 不早朝(第二更,求推薦)第718章 君主的妻子(爲新書求推薦、求收藏)第56章 鴻門宴(求推薦、求收藏)第375章 潰兵(第一更)第558章 戰地(求支持)第672章 終局(第二更)第79章 借頭(第二更,求推薦)第159章 心腹之患(第一更)第217章 才聚(第二更,求訂閱、求月票)第307章 時代的大門(第一更,求支持)第142章 "陰謀"(第一更,求月票)第345章 百姓(第二更,求支持)第77章 借皮一用(第二更,求推薦)第47章 開玩笑嗎(求推薦、求收藏)第697章 大國的責任(爲新書求推薦、求收藏)第527章 禮物(第二更)第387章 激戰(第一更,今天加更)第705章 五岔口(爲新書求推薦、求收藏)第222章 京城城(第二更,求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