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知府和泥打太極

王沐德身邊的衛兵可都是百裡挑一的悍卒,相較而言,李秘實在太過青澀。

雖然他兩世爲人,但畢竟未曾做過這些個刀頭舔血的勾當,眼下全靠膽魄與演技來支撐,聽得王沐德鬆了口,承諾了既往不咎,李秘也就鬆懈了下來。

這些個衛兵可沒有放過這樣的機會,爲首一人閃電抽刀,便斬落下來!

冷兵器時代着實殘忍血腥,若是後世,槍炮齊發,眨眼間也就死掉了,可冷兵器時代的戰鬥,死者通常是因爲創傷,被痛苦折磨致死,那纔是真正的痛苦。

李秘也遭遇過淺草薰的刺殺,也與謝纓絡惡鬥過一場,可都未曾見血,眼下見得長刀劈落,心裡也是緊張到了極點,毛髮梢都起了電,整個人觸電般彈開!

其餘衛兵見得此狀,如餓虎撲羊一般,一擁而上,當即將李秘摁在了地上!

“住手!莫傷人!”宋知微也緊張起來,因爲他知道王沐德是個出爾反爾的,即便適才答應既往不咎,事後必定反口,李秘這麼個小捕快,還不是任由他這個鎮守太監折磨?

王沐德長長舒了一口氣,臉色便陰狠起來,走到衛兵身邊來,看着腦袋被摁在地上的李秘,不由冷笑起來。

“俺也是頭一回見着你這般有血氣的捕快,俺最是敬重英雄好漢,稍後你便到俺家裡坐坐,也好讓俺好生招呼招呼你這個大英雄!”

李秘心裡也是叫苦不迭,終究還是演技不過關,往後狠不下心腸來,還真就別鬧這麼一出,否則弄巧成拙,倒黴的還是自己。

這也算是一次教訓,李秘深深地銘記在心,往後遇事,終歸是要權衡自己的力量,才能做出決策來纔是。

“王公公的家必定是極富貴的,小人是個破落戶,過去開開眼界也是不錯的。”

李秘一邊忍着肩膀的劇痛,一邊反口回嗆道,王沐德也哼了一聲:“英雄就是英雄,嘴巴還是這麼硬朗,你放心,俺一定會好好招待你的!”

王沐德如此一說,那些衛兵已經得了他的眼色暗示,手上用力,幾乎要將李秘的手臂給絞扭斷了!

李秘是個忍得疼的,早先在警校比武,曾經受過一次傷,由於傷的是膝蓋,生怕往後有影響,便在沒有麻醉的情況下,咬牙被縫了二十多針!

此時這些個衛兵將他的手臂反扭,將他摁在地上,疼痛難忍,漫提多難受,可越是這般,李秘便越是發狠,竟然悶哼一聲都沒有!

然而越是這般,王沐德就越是惱怒,而宋知微也越是愧疚,一邊拉扯那些衛兵,一邊與王沐德分辨。

可李秘衝撞鎮守太監是不爭的事實,以下犯上,在官場上可是大忌,更何況他還威脅到了王沐德的人身安全!

有一名衛兵下了黑手,一腳踩在李秘的腰眼上,李秘喉頭一甜,鮮血便從嘴角溢了出來!

宋知微見得此狀,當即呵斥那些衛兵,然而這些衛兵又仗勢欺人,覺着凡事有王沐德扛着,李秘這麼個小小捕快都收拾不了,往後還怎麼給王公公辦事?

李秘渾身疼痛,心裡卻很清醒,自己雖然是帥不過三秒,適才卻是將王沐德給嚇住了,但歸根結底還是沒有根基與勢力,太過弱小,纔會任人欺負。

往後想要辦案也同樣如此,若沒有足夠的實力,辦案過程中自然要受到諸多掣肘與阻礙,想要成爲大明第一神探,除了腦子與破案能力之外,如何開創發展與經營自己的軟實力,也是李秘急需考慮的大問題了!

李秘還在心思,那些個衛兵卻又變本加厲,他們見得王沐德沒發話,便更是肆無忌憚!

爲首那人撿起了李秘的腰刀,舉起來就要往李秘的腦袋上打!

李秘可不是手無縛雞之力的書生,他是刑偵出身,還在大比武中得過獎,多少是有些底子的。

奈何這幾個衛兵並非酒囊飯袋,而都是見過血腥的狠角色,李秘如何都掙不脫。

眼看着李秘就要頭破血流,此時外頭卻傳來一陣笑聲!

這笑聲實在有些浮誇,讓人聽着由遠而近,而後他便聽到了陳和光那甚麼時候都顯得有些慵懶的聲音。

“我說今日怎麼熱鬧得緊,原是王公公來了,怎地也不到本官的公廨去坐坐,理刑館從來烏煙瘴氣的,有甚麼好耍處!”

黑黑瘦瘦的陳和光帶着師爺,就這麼走了進來,雖然只是一句玩笑話,可王沐德卻揮了揮手,那些衛兵也便知情識趣地鬆開了李秘。

“陳大人怎麼也來理刑館湊熱鬧了?”王沐德抱了抱拳,算是給陳和光這位知府打招呼,但言語之中的意味卻有些不滿。

陳和光也呵呵一笑,彷彿這世間沒甚麼事能夠驚動他的心緒一般,朝王沐德道。

“也沒甚麼事,本府只是路過罷了,早先洞明報了一樁案子,把倭寇給牽扯了出來,中午的時候又抓了十幾個倭寇細作,本府正打算報到三司去呢,衆人拾柴火焰高,這等大事,還是讓各位同僚都來參謀參謀的好。”

陳和光這麼一說,王沐德不由皺起了眉頭來。

因爲事情若鬧到三司那裡,可就不是他王沐德能夠從中搗鬼的了。

明朝的地方官署建制一般分爲省、府和縣三級,這個省是由元朝的行省制度衍生而來,卻又與元朝的行中書省不同,早在朱元璋時期,就改爲了承宣布政使司,除了南北直隸之外,全國分成了十三個承宣布政使司,也就是十三個省。

省級的長官機構,便是陳和光口中的三司了。

這三司乃是布政使司、按察使司與都指揮使司,分管行政,司法與軍事。

府乃是布政使司的下級行政單位,也就是說,陳和光這是要將事情報到省級上去了!

在倭寇細作這件事情上,李秘最先與簡定雍交接給了推官宋知微,而宋知微乃是陳和光的心腹,所以這件事乃是陳和光拍板的。

可同知黃仕淵撈不到好處,又不願意看着宋知微獨得大功,佔去了風頭,便泄露給了鎮守太監,想讓貪婪的王沐德來染指,搶奪功勞,不讓陳和光與宋知微得到好處。

黃仕淵這招借刀殺人也是陰險之極,可陳和光更加乾脆,既然如此,那便上報三司,到時候誰都不能獨佔功勞,要麼皆大歡喜,要麼大家都竹籃打水!

但換個角度來看,問題可就不是這樣的了。

陳和光乃是知府,倭寇細作茲事體大,上報三司也是理所當然,而鎮守太監的主要職責就是撫按軍民,提防賊寇,若報了上去,豈非說明他這個鎮守太監失職?

看似破罐破摔,實則陳和光上報有功,作爲鎮守太監,他王沐德卻要吃責罰,這一來一往,吃大虧的可就是他王沐德了!

王沐德思來想去,終究是低下頭來,朝陳和光賠笑道:“陳大人又何必勞心費神,這倭寇細作本是俺分內之事,又有宋大人的四衙門幫襯,想必一定能夠措置妥當,若勞動三司,怕是要驚擾百姓,殊爲不美,不若我等同心戮力解決此事,再一道上報請功,大人以爲如何?”

陳和光呵呵一笑道:“王公公心繫百姓,也是我蘇州百姓之福,作爲地方牧守,本官又豈有不樂意的道理,只是小侄兒適才衝撞了公公,公公可不要放在心上纔是...”

陳和光如此說着,便過來扶起李秘,王沐德雖然咬牙切齒,但面上卻言笑晏晏,朝陳和光道。

“陳大人說笑了,年輕人嘛,血氣方剛,這李捕頭敢作敢當,又有貴人扶持,只怕往後前途也是不可限量,小小誤會,俺又豈會責怪於他,更不會放在心上的。”

陳和光點了點頭,別有深意道:“有了公公這句話,本官也就放心了。”

如此說完,陳和光又朝李秘道:“你這般毛躁,又豈能成事,倭寇細作這件事,你就不要理會了,先回縣衙候着吧!”

李秘知道陳和光在打太極,他到底只是個小捕快,這等層次上的明爭暗鬥,也不是他所能左右的,他自己也沒有這個心思,當即便告辭了陳和光等人,回到了縣衙的吏舍。

那幾個衛士也着實下了黑手,李秘渾身痠痛,又忙碌了這麼久,不得安眠,不知不覺便睡了下去。

許是簡定雍吩咐過,一直睡到第二日晌午,李秘起來之時,已經有個老媽子守候在旁邊,說是縣太爺差撥她過來,給李秘打點生活的。

簡定雍帶着人手去支援府衙了,縣衙裡頭有些冷清,李秘也樂得清靜,只是剩下的那些個衙役,見得李秘,都得稱呼一聲小李捕頭,可見簡定雍已經早早發了心思,要提拔李秘了。

李秘對此也是樂見其成,只是心裡仍舊牽掛着,也不知倭寇細作那處能否拷問出有用的情報來。

好在到了入夜,項府的馬車突然來到了縣衙,說是項穆老爺有急事要見李秘!

李秘不由心頭大喜,因爲這極有可能是項穆解開了三十六龍柩!

有了龍柩裡頭隱藏的情報,即便沒有參與倭寇細作的抓捕,李秘也能夠知曉內幕了!

更重要的是,無論張家還是倭寇細作,都在死命搜刮這東西,裡頭的情報估摸着也是干係重大,通過淺草薰和玄青子的對話,李秘也初步得知,這情報極有可能關係到倭寇的大陰謀。

這三十六龍柩,纔是真正要緊的東西啊!

第四百九十三章 蠱師蟲師或雪姬第一百二十章 小胖來報定大計第一百七十八章 與君踐行別五里第六章 呂家娘子身是謎第四百零零七章 翊坤宮裡幾失禮第十六章 刑房偶遇袁可立第五百一十章 細說案情謎中謎第二百九十章 紅毛外援終來至第二百二十五章 求助知府聽私密第九章 女賊出沒巧推理第三十四章 送得茶餅方遂意第五十四章 再遇女鬼酣戰激第三百二十六章 設伏需得苦肉計第三十三章 八字衙門需送禮第二百五十一章 木甲鬼面風起兮第一百八十六章 全修道人轉局勢第六百二十八章 女真高手發突襲第三百一十四章 再得升授也不奇第三十六章 震懾全場揚心氣第四百七十九章 順藤摸瓜查遊擊第二百九十三章 江夏郡王夜見遲第四百三十九章 偶得甄宓死回生第三百三十四章 梟雄末路遭反噬第一百八十四章 登沙崇明情勢異第四百九十章 名將天使三姓婢第一百三十三章 書吏強留四句詩第一百六十四章 火起火滅追蹤遲第五百三十章 羽林參領不識子第一百八十三章 全修道人初相識第一百五十五章 老道送了新消息第四百九十七章 土御門神道後裔第三百九十一章 應對後續連環計第九十八章 雙雙被困廢墟底第九十章 心煩意亂惱奴婢第三百六十章 恰逢鷹揚鬧缺席第三百九十二章 口出狂言惹皇帝第二百九十六章 武昌邊境黑營地第十八章 纓絡不甘厭到底第一百四十七章 爆發惡念之種子第五百八十五章 得刀奪島掀圖紙第九十八章 雙雙被困廢墟底第三百五十七章 顧慮盡去待府試第一百一十八章 線索中斷得啓示第二百七十六章 少年劍師無奈去第十二章 悲慟茂才領妻子第一百七十一章 世子張揚又泄氣第四百二十一章 恭妃偷見密商議第五百零零七章 細查案發之密室第五百五十六章 爲救貴妃踢場子第三百七十二章 繁華京城首善地第一百八十七章 失散多年是孫侄第四十五章 運用地圖巧分析第七十章 老兒小輩共爭執第四百六十七章 震懾鐵匠終繳器第八十六章 同知鎮守請番子第九章 女賊出沒巧推理第二百六十七章 堅韌孩兒來認屍第一百四十一章 遭遇圍困急禦敵第五百二十二章 黃粱夢中無戰事第三百三十章 半路反遭敵伏擊第一百二十三章 女倭賊奮力拼死第五百三十七章 少見出宮的皇帝第五百二十一章 銀白修羅戰到底第一百三十九章 人脯毒士手捧日第八十四章 天地爲棋人作子第六十二章 無妄招災清白日第五百三十四章 光海君囚中救弟第一百一十六章 莫名其妙的揭密第一百三十三章 書吏強留四句詩第十章 深夜抓賊無收拾第三十五章 推官蒞臨打板子第九十章 心煩意亂惱奴婢第六百四十七章 縝密籌謀反間計第三百五十章 指點天下三分棋第六百三十一章 整裝待發準備齊第一百四十二章 不知所謂見面禮第四百六十章 凡事暫安征程啓第六百三十二章 緊隨敵軍暗虎視第五百三十九章 靜修山中無月日第一百二十八章 外來貴客實無禮第三百二十一章 工頭道出真演繹第五百三十八章 玉虛宮中好補益第一百五十二章 對付大儒不經世第一百六十九章 心志通明聞捷邸第二百八十三章 楚王帶路探王氏第一百三十六章 押送囚犯金陵地第二百二十四章 奸宦雛兒傳密旨第二十九章 守株待兔女夜襲第十一章 義莊失火慘燒屍第四百六十一章 皇子犒軍又宣旨第一百一十三章 迴歸縣衙接攤子第五章 受聘客卿查玄機第五百一十章 細說案情謎中謎第一百六十六章 辦喪出殯演好戲第一百九十三章 追問死因不合理第三百五十一章 魚龍蔓延幻術師第三百六十九章 塵埃落定各歡喜第二百六十六章 各施所長齊戮力第四百七十六章 無名之輩千秋義第六百二十三章 邊鎮廉頗真老矣
第四百九十三章 蠱師蟲師或雪姬第一百二十章 小胖來報定大計第一百七十八章 與君踐行別五里第六章 呂家娘子身是謎第四百零零七章 翊坤宮裡幾失禮第十六章 刑房偶遇袁可立第五百一十章 細說案情謎中謎第二百九十章 紅毛外援終來至第二百二十五章 求助知府聽私密第九章 女賊出沒巧推理第三十四章 送得茶餅方遂意第五十四章 再遇女鬼酣戰激第三百二十六章 設伏需得苦肉計第三十三章 八字衙門需送禮第二百五十一章 木甲鬼面風起兮第一百八十六章 全修道人轉局勢第六百二十八章 女真高手發突襲第三百一十四章 再得升授也不奇第三十六章 震懾全場揚心氣第四百七十九章 順藤摸瓜查遊擊第二百九十三章 江夏郡王夜見遲第四百三十九章 偶得甄宓死回生第三百三十四章 梟雄末路遭反噬第一百八十四章 登沙崇明情勢異第四百九十章 名將天使三姓婢第一百三十三章 書吏強留四句詩第一百六十四章 火起火滅追蹤遲第五百三十章 羽林參領不識子第一百八十三章 全修道人初相識第一百五十五章 老道送了新消息第四百九十七章 土御門神道後裔第三百九十一章 應對後續連環計第九十八章 雙雙被困廢墟底第九十章 心煩意亂惱奴婢第三百六十章 恰逢鷹揚鬧缺席第三百九十二章 口出狂言惹皇帝第二百九十六章 武昌邊境黑營地第十八章 纓絡不甘厭到底第一百四十七章 爆發惡念之種子第五百八十五章 得刀奪島掀圖紙第九十八章 雙雙被困廢墟底第三百五十七章 顧慮盡去待府試第一百一十八章 線索中斷得啓示第二百七十六章 少年劍師無奈去第十二章 悲慟茂才領妻子第一百七十一章 世子張揚又泄氣第四百二十一章 恭妃偷見密商議第五百零零七章 細查案發之密室第五百五十六章 爲救貴妃踢場子第三百七十二章 繁華京城首善地第一百八十七章 失散多年是孫侄第四十五章 運用地圖巧分析第七十章 老兒小輩共爭執第四百六十七章 震懾鐵匠終繳器第八十六章 同知鎮守請番子第九章 女賊出沒巧推理第二百六十七章 堅韌孩兒來認屍第一百四十一章 遭遇圍困急禦敵第五百二十二章 黃粱夢中無戰事第三百三十章 半路反遭敵伏擊第一百二十三章 女倭賊奮力拼死第五百三十七章 少見出宮的皇帝第五百二十一章 銀白修羅戰到底第一百三十九章 人脯毒士手捧日第八十四章 天地爲棋人作子第六十二章 無妄招災清白日第五百三十四章 光海君囚中救弟第一百一十六章 莫名其妙的揭密第一百三十三章 書吏強留四句詩第十章 深夜抓賊無收拾第三十五章 推官蒞臨打板子第九十章 心煩意亂惱奴婢第六百四十七章 縝密籌謀反間計第三百五十章 指點天下三分棋第六百三十一章 整裝待發準備齊第一百四十二章 不知所謂見面禮第四百六十章 凡事暫安征程啓第六百三十二章 緊隨敵軍暗虎視第五百三十九章 靜修山中無月日第一百二十八章 外來貴客實無禮第三百二十一章 工頭道出真演繹第五百三十八章 玉虛宮中好補益第一百五十二章 對付大儒不經世第一百六十九章 心志通明聞捷邸第二百八十三章 楚王帶路探王氏第一百三十六章 押送囚犯金陵地第二百二十四章 奸宦雛兒傳密旨第二十九章 守株待兔女夜襲第十一章 義莊失火慘燒屍第四百六十一章 皇子犒軍又宣旨第一百一十三章 迴歸縣衙接攤子第五章 受聘客卿查玄機第五百一十章 細說案情謎中謎第一百六十六章 辦喪出殯演好戲第一百九十三章 追問死因不合理第三百五十一章 魚龍蔓延幻術師第三百六十九章 塵埃落定各歡喜第二百六十六章 各施所長齊戮力第四百七十六章 無名之輩千秋義第六百二十三章 邊鎮廉頗真老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