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潑皮無賴也有自己的無奈

話說楊師厚本來是山南東道節度使,鎮守襄州(今襄陽)。

朱溫爲了對付劉知俊,把他給抽調到北邊去了,後來又想着對晉國的潞州用兵,又讓楊師厚掛帥,所以這山南東道節度使就做不下去了,需要換人。

接替楊師厚位子的是兗海留後王班,這個人到任後與楊師厚辦理交接手續。

楊師厚囑咐王班說:“這裡的牙兵兇猛難制,你要小心一點。”

王班以爲對方是在給自己下馬威,不以爲意。

開玩笑,這裡的牙兵難制,我的親衛兵馬難道是吃素的?真不行拉出來練練吶!

爲了能夠達到拉出來練練的效果,王班竭盡所能地打壓牙兵,還經常凌 辱他們。

牙兵裡面有一個叫王求的軍將,被王班發配到西部前線去戍邊。

王求憋不住火了,牙兵都憋不住火了,然後開練,發動叛亂。

事實證明王班的親衛根本不夠人家牙兵練手的,結果是王班被殺,親衛全軍覆沒。

這次叛亂完全沒有難度,一鼓作氣大功告成。

既然成功了就要善後,善後的頭等大事就是推立新的節度使。

然後亂軍開始進行不記名投票,大家一致認爲都指揮使劉玘這個人不錯,可以做節度使。

劉玘瞬間頭大了,這個節骨眼上被推舉爲節度使可不是什麼好事啊。

因爲下一步朱溫肯定會派人來平叛,自己坐了這個位子就要帶兵抵抗,抵抗成功了還可以多活幾年,一旦不成功,自己死都不知道怎麼死的。

劉玘打定主意堅決不做這個節度使,想想也是哈,你們圖痛快殺人造反,憑什麼讓我劉某人來背鍋?

但這個鍋還不能立刻撂臉子說不背,要不然眼前的這關就過不去。

劉玘的做法是對亂軍的所有要求都滿口答應下來,開開心心地坐上了節度使的位子,第二天一早就腳底抹油,跑到朱溫那裡去告狀了。

亂兵們傻眼了,我的天吶,節度使跑了,怎麼辦?

還能怎麼辦,再立一個唄。

這次可要小心一點,不能讓這個再給跑了。

這次被立的人是平淮指揮使李洪。

李洪可能根本就沒跑,也可能是沒跑掉。

不管跑沒跑吧,他都要直面一個問題:朱溫肯定會派人來,接下來該怎麼辦。

李洪的辦法是找幫手,這個幫手就是蜀國的王建。

李洪直接向王建投降,歸附了過去。

襄州的李洪一帶頭,房州刺史楊虔緊隨其後,也歸附了王建。

這樣一來,荊襄這片兒地方可就不是朱溫說了算了。

這一點,是老朱不能忍受的,竟然有人敢造我的反,那不是班門弄斧嗎,這可不行,誰造反我打誰!

具體派誰去執行打人任務呢?

很簡單,考慮到出兵的經濟成本,誰離得近誰去。

離得最近的人就是高季昌,人稱高賴子。

之所以稱之爲“賴子”,是因爲他賴出了新水平,賴出了新高度,在五代十國的範圍內打出了一張靚麗的賴子名片!

現在的高季昌是荊南節度使,只是這個節度使徒有其表,只佔據着一個荊南治所江陵,其他的轄區都被被人控制着。

這也不能怪他,他接手的時候就是這麼一點地方,跟誰說理去。

前面的事情不好評判,你接手後能不能做大做強就能體現出個人能力來了。

爲了證實自己的實力,高季昌決定對外擴張。

但這個擴張 工作着實不怎麼好搞,因爲周邊的人都太狠了。

他的東面是楊隆演的吳國,南面是楚國的馬殷,北面和西面基本上都是大梁的地盤。

高季昌肯定不能對自己人動手,那就只有硬着頭皮向吳、楚兩國用兵了。

但雙方實力明擺在那兒呢,不是你硬一下頭皮就能解決問題的。

爲此,高季昌展現出了潑皮無賴的本色,開始劍走偏鋒,投機取巧。

馬楚政權一直唯中原政權馬首是瞻,每年固定的時間都要向大梁進行朝貢。

朝貢的內容肯定十分豐富,金銀細軟等各種土特產肯定是山屯海積的規模。

那麼問題來了,準備好了朝貢物品,你要送過去啊。

怎麼送呢,走水路比較方便,還省時省力。

但是楚國的北面有個吳國,通往北面道路上的鄂州、武昌等地都被這個國家控制着。

而吳國一直以江湖大佬自稱,時不時地跟大梁掰掰手腕,打打架,兩國關係很不好。

你楚國給大梁送禮物,肯定不敢在吳國的地盤上過。

шшш✿ttk an✿C O

既然這條路行不通,那就只能走荊南這條路了。

按理說你荊南是大梁的地盤,外國的使團在你轄區路過去大梁首都朝貢,你應該做好護衛工作纔是,要爲外國友人提供一個安全的出行環境。

然而,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

高季昌非但不搞好警衛工作,反而大搖大擺把人家楚國的使團給打劫了。殺人越貨的工作搞得賊順手。

這一下馬殷坐不住了:“高季昌,你爲什麼搶我錢!”

高季昌:“有嗎?土匪幹的吧,我真沒搶。”

這時候朱溫也出來說話了。

他說:“馬殷,今年你怎麼不來朝貢了,翅膀硬了想單飛咋地?”

馬殷:“我派人去了呀,被你手下的高季昌給打劫了。不過好歹你們也是一家人,朝貢的東西找他要去吧!”

朱溫問高季昌要,高季昌忙不迭地叫屈:“乾爹,我是您的兒子,怎麼能搶您的東西呢,這不合常理啊。再說了,他馬殷什麼時候派使團來過,根本沒有的事兒,這是哄騙您呢,千萬別相信!”

搞來搞去,這就成了一團爛賬,誰是誰非根本糾扯不清了。

馬殷很受傷,半路被人給劫了道兒,人家還說自己根本沒把東西送出去,這找誰說理去!

馬殷越想越氣,決定不打嘴仗了,直接動手打人!

楚國派出大將許德勳帶水軍北上,去教訓高季昌。

高季昌慌了,對方大軍剛走到沙關,他就忙不迭地派人去請和。

馬殷說你知道錯了?高季昌說本來就是我錯,錯了我認,千萬別動武,傷了和氣不好。

馬殷說不動武也行,把搶我的東西還回來再說!

高季昌說這還勞您過問嗎,我都派人送過來了,您看看,分文不少,少一分我賠您十塊!

高季昌畢竟是朱溫的人,打他等同於打朱溫,馬殷也不好做得太過,收兵回府了。

馬殷回去了,沒臉沒皮的高季昌卻在劫道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在今後的日子裡,他發揚膽大不要臉的精神,充分利用身處水陸要衝的地理優勢,大力發展劫道事業。雁過拔毛,誰的路都敢劫。

他劫馬殷的路,劫南漢劉隱的路,劫蜀國王建的路,甚至最後連唐帝李存勖的路也敢劫。

然後就有人問了,他難道不怕被人打嗎?

怕還是要怕的,但是怕也要劫,別人的巴掌不打到身上他就不知道疼。

被人打過來了,他就把東西還回去;別人不打,他就再接再厲。

總之一句話:我是光腳的,我怕誰!

第一百八十九章 我要投降第一百章 柏鄉之戰(二)第一百一十二章 滅燕(二)第八章 黑鴉軍第九十章 朝廷與藩鎮第一百零二章 腦殘的劉守光第六十五章 可憐的大唐第四十九章 可憐的昭宗第一百三十章 故元城決戰第一百六十三章 張承業與李存勖第二百一十一章 馮道第九十七章 錢鏐的那些事兒第九十九章 柏鄉之戰(一)第九十四章 南漢帝國發家史(二)第四十三章 亂戰魏博第六十二章 田頵的怨氣第八十一章 搞好家務事第一百一十一章 滅燕(一)第二百一十章 明宗李嗣源第九十五章 蘇州之圍第二百一十三章 鬧心的魏博第一百八十一章 千年老二孔謙第一百六十六章 楊劉第一百八十六章 打仗過家家第一百一十七章 亂戰第八十一章 搞好家務事第四章 兵鋒所指——長安!第四十八章 賤賤二人組第一百二十六章 使詐的周德威第二十七章 朱珍的結局(一)第九十九章 柏鄉之戰(一)第一百二十七章 鎖城術第十九章 馬楚政權的興起第二十五章 王氏三龍(二)第一百章 柏鄉之戰(二)第一百六十一章 精明的符習第二百零一章 郭從謙第一百八十三章 風雨飄搖第一百二十九章 朱友貞其人第一百零八章 朱友珪的局第十三章 亂戰中原第五十一章 牛人葛從周第二十六章 魏博第一百七十九章 悲催的郭崇韜第一百八十五章 伐蜀第一百零六章 沒落的朱溫第一百八十一章 千年老二孔謙第一百六十章 李存進的隕落第一百四十章 猛人李橫衝第八十五章 三國開撕第六十三章 三個刺兒頭一臺戲(一)第一百零七章 朱溫之死第六十章 楊行密手下的悍將們第一百三十三章 大戰之後第一百二十六章 使詐的周德威第一百一十七章 亂戰第四十二章 鄆兗之戰第六十八章 大唐晚鐘第三十六章 瘋狂的李茂貞第一百五十五章 鎮州之亂第一百三十五章 北邊兒那點兒事兒第八十三章 好員工牛存節第二十章 再提“屯兵八百里”第十章 李克用與朱溫第七十章 奇葩父子第一百九十四章 百姓第一百一十二章 滅燕(二)第一百八十四章 名將李存審第七十九章 最後的貴族第二百一十八章 朝廷第一百五十五章 鎮州之亂第四十六章 楊行密的安排第一百三十一章 晉陽保衛戰第一百一十六章 立儲風波第二十八章 朱珍的結局(二)第四十九章 可憐的昭宗第一百二十七章 鎖城術第一百七十一章 唐帝李存勖第十六章 死了一個秦宗權第二百章 死伶人第四章 兵鋒所指——長安!第一百四十八章 徐知誥的崛起第一百四十四章 王建的最後時光第一百一十三章 父親王建第七十一章 淮南之變(一)第六章 忠武宦官楊復光第一百七十五章 劉皇后第一百五十三章 劉掞第一百八十九章 我要投降第四十四章 鬧獨立的劉仁恭第一百八十四章 名將李存審第一百二十七章 鎖城術第十九章 馬楚政權的興起第一百一十四章 王建的江湖第一百一十二章 滅燕(二)第一百七十六章 亂政第三十三章 戰神李存孝(二)第一百零二章 腦殘的劉守光第一百三十九章 幽州之圍第二百零二章 一塌糊塗
第一百八十九章 我要投降第一百章 柏鄉之戰(二)第一百一十二章 滅燕(二)第八章 黑鴉軍第九十章 朝廷與藩鎮第一百零二章 腦殘的劉守光第六十五章 可憐的大唐第四十九章 可憐的昭宗第一百三十章 故元城決戰第一百六十三章 張承業與李存勖第二百一十一章 馮道第九十七章 錢鏐的那些事兒第九十九章 柏鄉之戰(一)第九十四章 南漢帝國發家史(二)第四十三章 亂戰魏博第六十二章 田頵的怨氣第八十一章 搞好家務事第一百一十一章 滅燕(一)第二百一十章 明宗李嗣源第九十五章 蘇州之圍第二百一十三章 鬧心的魏博第一百八十一章 千年老二孔謙第一百六十六章 楊劉第一百八十六章 打仗過家家第一百一十七章 亂戰第八十一章 搞好家務事第四章 兵鋒所指——長安!第四十八章 賤賤二人組第一百二十六章 使詐的周德威第二十七章 朱珍的結局(一)第九十九章 柏鄉之戰(一)第一百二十七章 鎖城術第十九章 馬楚政權的興起第二十五章 王氏三龍(二)第一百章 柏鄉之戰(二)第一百六十一章 精明的符習第二百零一章 郭從謙第一百八十三章 風雨飄搖第一百二十九章 朱友貞其人第一百零八章 朱友珪的局第十三章 亂戰中原第五十一章 牛人葛從周第二十六章 魏博第一百七十九章 悲催的郭崇韜第一百八十五章 伐蜀第一百零六章 沒落的朱溫第一百八十一章 千年老二孔謙第一百六十章 李存進的隕落第一百四十章 猛人李橫衝第八十五章 三國開撕第六十三章 三個刺兒頭一臺戲(一)第一百零七章 朱溫之死第六十章 楊行密手下的悍將們第一百三十三章 大戰之後第一百二十六章 使詐的周德威第一百一十七章 亂戰第四十二章 鄆兗之戰第六十八章 大唐晚鐘第三十六章 瘋狂的李茂貞第一百五十五章 鎮州之亂第一百三十五章 北邊兒那點兒事兒第八十三章 好員工牛存節第二十章 再提“屯兵八百里”第十章 李克用與朱溫第七十章 奇葩父子第一百九十四章 百姓第一百一十二章 滅燕(二)第一百八十四章 名將李存審第七十九章 最後的貴族第二百一十八章 朝廷第一百五十五章 鎮州之亂第四十六章 楊行密的安排第一百三十一章 晉陽保衛戰第一百一十六章 立儲風波第二十八章 朱珍的結局(二)第四十九章 可憐的昭宗第一百二十七章 鎖城術第一百七十一章 唐帝李存勖第十六章 死了一個秦宗權第二百章 死伶人第四章 兵鋒所指——長安!第一百四十八章 徐知誥的崛起第一百四十四章 王建的最後時光第一百一十三章 父親王建第七十一章 淮南之變(一)第六章 忠武宦官楊復光第一百七十五章 劉皇后第一百五十三章 劉掞第一百八十九章 我要投降第四十四章 鬧獨立的劉仁恭第一百八十四章 名將李存審第一百二十七章 鎖城術第十九章 馬楚政權的興起第一百一十四章 王建的江湖第一百一十二章 滅燕(二)第一百七十六章 亂政第三十三章 戰神李存孝(二)第一百零二章 腦殘的劉守光第一百三十九章 幽州之圍第二百零二章 一塌糊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