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孝作忠以敬順長忠順不失守其祭祀
經文:
【資於事父以事母,而愛同;資於事父以事君,而敬同。故母取其愛,而君取其敬,兼之者父也。故以孝事君則忠,以敬事長則順。忠順不失,以事其上,然後能保其祿位,而守其祭祀。蓋士之孝也。《詩》雲:“夙興夜寐。無忝爾所生。”】
解析章名綜述文義
士章是講士人如何行孝。
《白虎通》是漢朝時的一部經學著作,可說是一部經學的全書,它這樣定義士人:“士者,事也,任事之稱也。”“士”就是從事事業的一種人。古代講的士、農、工、商,農、工、商都是職業,但是“士”並不算是一種職業,它可以作爲一種後補職業。
“士人”一般說是讀書人,讀書人可能沒有財產,可能沒有正式的事業或者職業,但是讀書人在古代最受人尊敬,士、農、工、商,這個“士”排在第一位。孟子說,“士有恆心而無恆產”,這是說一個士人,他只要有恆心,把這種心培植起來,即使是沒有產業,他也能夠堪稱士人。
◎子貢問士夫子詳解
孔子的學生子貢,在《論語》裡也曾經問孔子什麼是士。“子貢問曰:‘何如斯可謂之士矣’?”子貢問,什麼人才能夠稱爲士人?一般說好學的讀書人、君子稱爲士人。我們來看看孔子怎麼回答,“子曰:‘行己有恥,使於四方,不辱君命,可謂士矣。’”“行己有恥”,知恥,是講他的行爲有道德,“恥”字是聖賢的根基。學問之道也就是學恥很要緊,自己真正知恥,一切的行爲造作自然就懂得收斂,處處都對自己負責任,凡是見不得人的、不可告人的事情,絕對不做,因爲這是可恥的。所以真正知恥的人多了,社會就安定和諧了。
現在社會很多人不知恥,不知恥就是無恥,把違背倫理道德仁義的這些事情,甚至還當作一種能力,還引以爲榮,還認爲自己是英雄好漢,敢作敢爲,這是無恥!凡是做違背道義的事情,都是不懂什麼是恥,不懂恥就會做出無恥的事,對不起自己,也就對不起父母,對不起祖宗。“行己有恥”重要,這是“士人”的第一個標準。
“使於四方,不辱君命”,這是從事一個事業,要爲領導負責。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對自己的身份負責任。各行各業,這些官員或者是公司的職員,或者機關、團體的行政人員都要懂得不辱君命,“不辱君命”就是他真正負責任,不會讓自己的領導或者自己的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單位受辱蒙羞。
“晏子使楚”,齊國的宰相晏子出使楚國,沒有讓齊國受侮;像藺相如,趙國的士人,出使秦國也不辱使命。這些都是不辱君命的好樣子。我們作爲一箇中國人,也要懂得不能丟國家的臉,特別是到了外國,要做出一個有德君子的樣子,讓外國人看了生恭敬心,不能辱沒國家。所以“不辱君命”真能夠做到,是了不起的人。
現在交通發達,來往旅遊的人很多,到了外國,我們這張臉、這個膚色,別人一看就知道是中國人,所以我們的一舉一動都代表着整個中國人的形象。我們到一個外國的小鎮,那個小鎮的鎮民可能一輩子沒來過中國,或者一輩子沒見過幾箇中國人,他對中國的印象就從我們的言行、舉止而得到。如果做得很好,他的內心知道中國人都是好樣的;如果是做得不好,他就會落下一個印象,中國人就是這個樣子,這就有辱國家。今年我們國家舉辦奧林匹克運動會,各國的來賓會很多,每一個國民確實要懂得不能有辱我們的國家,處處要樹立遵守禮法、遵守道德的樣子,讓外國人看了我們心生恭敬,讓四方的人都讚歎,這就稱爲士!
子貢聽了這個解釋,繼續問,“敢問其次?”子貢聽到“行己有恥;使於四方,不辱君命”,可能比較難辦到,就再問除了剛纔講的以外,士還有什麼含義?“曰:‘宗族稱孝焉,鄉黨稱弟焉’。”結果夫子說:就是你真正把孝悌做得很好,你的家裡人都稱你是個孝子,你宗族的人都知道你是在行孝道,一鄉黨的人、整個家鄉的人都稱你有悌道,悌道就是兄友弟恭,你懂得尊敬長輩、尊敬兄長,孝悌的德行爲人稱頌,這就是士。
子貢接着又問“敢問其次”?那再次一等,第三等的士人是什麼樣子?孔子回答說:“言必信,行必果,硜硜然,小人哉,抑亦可以爲次矣。”“言必信”,出言要誠信;“行必果”,做事必須果斷,必須有結果。孔子提倡忠信,自古“信”被看得很重要,人無信則不立,一個人的人格就體現在他的誠信,要出言誠信、行爲果敢。“硜硜然”是石頭敲擊的那種音,很堅硬,這說明忠信、果敢堅固不變。“小人哉”,“小人”不是相對於君子而言,是說所做的事情是很小,只能謹守他的事業,即只能夠保住小範圍事業的人,但是他也能夠做到“言必信,行必果”,這種人也算士人。所以孔子眼中的士,是有一定標準的。
◎父母君長愛敬一同
“資於事父以事母,而愛同”的“資”就是用、取的意思,用侍奉父親的心來侍奉母親,這是講事父和事母在愛心上相同,愛心對父母是一樣的,愛父親也愛母親,這是講“愛”。
“資於事父以事君,而敬同”,這是講敬,敬父親和敬領導的心是一樣的。所以這裡講“故母取其愛,而君取其敬,兼之者父也”,對母親而言,比較多的是講愛,親情方面顯得多;對領導而言,比較多的是講敬;對父親是愛和敬兼有,但用心是一樣的,對於父母、對於領導都用一顆愛敬之心。
“以孝事君”,所以要用我們的孝心,去侍奉領導。我們對工作負責任的態度,就是忠心。把我們侍奉父親的心去侍奉君上、領導,叫作“忠”;敬父母的心來敬領導,那就能夠“順”。忠和順都能夠不失、都能夠保持,這樣去工作,“以事其上”,你就能夠“保其祿位,而守其祭祀”。
“祿位”,現在說的工作、薪水,我們都能夠保存、保持,是因爲工作認真負責。“守其祭祀”,古人都祭祀祖先,要使祭祀延續必須有祿位,即我們的工作維持得很好,纔有能力祭祀。“守其祭祀”,是講能夠延續工作,進而延續自己的家族,此謂“士之孝”。
最後引用了《詩經》的“夙興夜寐”,“興”是起來,“寐”是晚睡,講早起晚睡,即起早貪黑地工作。“無忝爾所生”,不要讓自己的父母遭受恥辱。“忝”是辱,“所生”,指父母,我們是父母所生的,不能讓生養我們的父母,因爲我們而感到羞恥。
依循古論解析章句
一、愛母敬父取敬事君
經文:【資於事父以事母,而愛同;資於事父以事君,而敬同。故母取其愛,而君取其敬,兼之者父也。】
邢昺《正義》曰:“取於事父之行以事母,則愛父與愛母同。取於事父之行以事君,則敬父與敬君同。母之於子,先取其愛;君之於臣,先取其敬,皆不奪其性也。”
這裡是說取母之愛而取君爲敬的原因。對父母的侍奉一樣,因爲母子之間感情特別深,母親方面就比較着重在愛,而父親方面比較着重在敬。用侍奉父親的行爲來侍奉母親,所以愛父親跟愛母親是相同的;在家裡養成孝道,以侍奉父親的行爲態度來侍奉長上、領導,這個“敬”是一樣的,以敬父之心敬君、敬領導就是忠心。
母子跟父子之間的愛是一樣的。五倫關係講到的“父子有親”,父是代表父母,父母與兒女有親愛的關係,這是講到天性。君臣之間,臣對君要敬,這也是出自於天性,所以叫“皆不奪其性”,這個性就是天性。如果人能夠隨順着天性而做人,他就能夠稱爲是君子、聖賢。父母跟兒女之間的親愛,領導和臣子、下屬的這種仁敬,都是天生的,並不是後天人們製造出來的。孔老夫子在士章裡教導我們,要移孝而做忠,對父母能夠孝、能夠愛;對於領導就能夠忠、能夠敬,都是天性。
◎崔沔孝友子孫榮顯
唐朝一位中書侍郎,名叫崔沔,侍奉母親盡心竭力,是個孝子。他母親得了眼病,爲了幫助母親治療,崔沔不惜傾家蕩產,但很久都無效,最後母親雙目失明。而崔沔侍奉母親三十年,總是那樣的恭敬、真誠,甚至晚上,都在母親身邊和衣而睡,就是爲了晚上母親呼喚時,他能隨時起來爲母親服務。每當過年、過節或者是遇到良辰美景的時候,崔沔都扶着母親去散心。譬如說跟親友們聚會,或者去郊外旅遊,母親和大家有說有笑,一團和樂,很開心,也就忘卻了眼病的痛苦;出外旅遊時,母親看不到風景,崔沔就不斷地給母親講述風景是如何的美,母親聽着彷彿親眼看到了這些良辰美景一樣。
後來母親去世了,崔沔非常的傷心,爲了紀念自己的母親,就立志終身吃素。《弟子規》講:“居處變,酒肉絕”,他“酒肉絕”,一絕就是一輩子,終身吃素來懷念自己母親。
後來他官做到了侍郎,相當於現代副部長的級別,朝廷俸祿非常豐厚,他就把這些俸祿都分給自己的親人,自己的兄弟姐妹以及他們的兒女,照顧他們的生活。因爲母親在世時,所憂慮的就是自己的這些哥哥姐姐和親友。照顧他們的生活,是報答母親的恩德,也是安母親在天之靈。
崔沔這位大孝子,真正對母親盡到了愛敬之心,這個愛敬非常的圓滿。孝心是天性,他把這個天性能夠保持一生,甚至父母不在世的時候都依然保持而不改變,所以他做官也是忠心耿耿。對父母能夠愛敬,當然對皇上、對君王、對於國家、對於人民也能夠盡到愛敬之心。他自己也得到很好的果報,他的兒子崔佑甫,做到了宰相,而且很賢能。
這是善有善報,自己能夠盡孝盡忠,必定就有盡孝盡忠的兒女。
二、孝悌順長移之事君
經文:【故以孝事君則忠,以敬事長則順。忠順不失,以事其上,然後能保其祿位,而守其祭祀。】
邢昺《正義》曰:“以事父之孝移事其君,則爲忠矣;以事兄之敬移事於長,則爲順矣。‘長’謂公卿大夫,言其位長於士也。又言事上之道,在於忠順,二者皆能不失,則可事上矣。‘上’謂君與長也,言以忠順事上,然後乃能保其祿秩官位,而長守先祖之祭祀。蓋士之孝也。”
“以事父之孝移事其君”,是以對父母的孝心來對待領導、對待事業,就能夠盡忠。“忠”字上面一個“中”,下面一個“心”,也就是心取中,不偏不倚。能夠行中道,心地光明,沒有偏疵,不圖自私自利、不圖名聞利養個人享受;而是一心爲國家、爲人民做奉獻,這叫忠。忠心源於孝心,實際上忠心和孝心是一個心,就是我們的真心,也是《三字經》所講的“性本善”。每個人都有這種真心本性,我們能夠把它保持,用這顆心面對父母,那就是孝;面對領導、面對自己的事業,那就是忠。只要真心能夠保持,八德就全都具足了。
“以事兄之敬移事於長,則爲順矣”,這是移敬兄之心敬長。“長”,指公卿大夫。士人,地位在公卿大夫之後。“公”就是諸侯,所謂“公、侯、伯、子、男”,五等的諸侯。當然公上面還有天子。《孝經》講的五孝,從天子到諸侯到卿、大夫,然後再到士。所以“士”這個地位排在天子和公、卿、大夫之後。因此天子、公、卿、大夫統統叫作“長”。這個“君”前面講的,移孝做忠對君上。“君”,可特指是天子,也能泛指領導,一個企業的老總、總經理、董事長,這是領導;一個學校校長,機關團體都有負責人,這些都稱爲是君。“卿大夫”是各部門的領導,用敬自己兄長的敬意對待長上,這叫行悌道。用孝悌之心對待君上、領導,表現出來的自然是順從,即我們說的“聽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