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註解:“三年之喪,天下達禮,使不肖企及,賢者俯從。”
三年之喪,喪禮也就是三年當中以哀慼之情,不貪圖享受,吃素,這是天下達禮。這句實際是出自《禮記·三年問》:“夫三年之喪,天下之達喪也。”“達”,通,通天子、通庶人,自天子至於庶人,從上到下,由國家領導人一直到平民老百姓,都要守三年這個喪禮。哪怕是國家領導人(過去是天子、皇帝)父母過世自己繼位了,也要守三年之喪。“述人之事,繼人之志”,“述”就是繼續,繼承自己先人留下來的家業、事業,以先人之志爲己志,天下人都要如此,這個禮是周朝周公開始就制定的。
聖人制定三年爲期的喪禮,使得那些內心沒有孝敬的不肖之輩,不能夠感念父母恩德的人,也必須要守這個禮,旨在教化。“企及”就是他也要做到,如果他不做,社會大衆的輿論會給他壓力。父母過世不到三年,就貪圖自己的生活享受、娛樂,這是不孝,輿論會指責。所以古來歷代都是如此,假如父母過世了,就要辭官回鄉,爲父母守孝三年,三年以後才能夠出來複官,這是盡孝,先盡孝才能夠盡忠。
所以古代的帝王,制定禮法都很有道理。用禮教培養臣子的孝心,有孝心就有忠心。爲人君者,希望臣子忠於他,言語一般很難出口,皇帝讓臣子一定要忠誠,臣子也未必服氣。所以皇帝明理,教孝。教百姓、教臣子孝道,教以孝,臣子才能“忠可移於君”。百姓對父母盡孝,孝心移至對國家就是忠誠,忠君愛國。制定三年的守孝期,這也是教孝,皇帝讓這些官員都在父母去世的時候守孝三年,這很有道理。英明的領導他懂得如何教化自己的部下,不用直陳如何忠誠,那樣反而臣子不服,讓臣民盡孝,孝心出來了,自然就有忠心。
北京有位企業老總,他介紹《弟子規》在企業中的落實,自己和員工們一起,從《入則孝》,從孝道學起。他很高興地講,他們企業下個月開始,就進入全面的以孝道爲中心的學習,在家孝親、愛親。企業要求、鼓勵員工學習孝道,好像有點兒不太符合經營業務範圍,但這位老總英明,能夠讓員工們都發起孝心,能夠感念父母的恩德,念念報恩,人就厚道,厚道的人就沒那麼多的自私自利,就不會損公利私,在企業裡面當然也就是個好員工,能夠認真負責,移孝做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