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自然也要講禮,如果對自然不依禮行事,就會感召自然界的懲罰。像現在任意砍伐森林,任意排放二氧化碳,發展一些不環保的工業,造成很多的環境污染,導致溫室效應、水土流失,使氣候變暖、海平面上升,種種的自然災禍都會起來。
所以人類盲目發展科技,帶來的後果,溫室效應、各種各樣的瘟疫、流感,都是跟自然沒有處好關係,不懂得“事天地”,不能明察。所以能明察就能夠跟自然界和諧相處,就會感應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瘟疫也不起了,也不會有地震、風災等等自然災害,人民也就能夠安寧了,這就是明察必有福應。這種能力實際上都是人本有的,通過盡孝能夠得到。
古人對自然也是講禮的,孔老夫子說:“斷一樹,殺一獸,不以其時,非孝也。”這孝道就講得太微細了,要砍一棵樹,或者是殺一隻畜生,如果“不以其時”,不是按照時節來做,也是屬於不孝,爲什麼?對自然界非禮了。
◎素食環保仁愛敬天
現代人哪懂得這個道理,說砍樹就砍,而且大面積的砍,爲了自己一點私利,不惜破壞自然、破壞水土,造成對自然、對人民生活的極大傷害。“殺一獸”,殺畜生,現在人要吃雞鴨魚肉,簡直是隨便濫殺,哪懂得殺生也有禮度,也要講求時節。特別現在的溫室效應,是二氧化碳排放量太多造成的,濫砍濫殺是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其實素食是最好的環保方式,提倡素食,就會少殺生或者不殺生,少吃一頓肉,就是少造殺業。就環保而言,吃素食、吃植物跟吃動物、肉食,排放的二氧化碳,兩個對比有很大不同,因爲所吃的肉來自於動物,畜養動物要消耗很多能源,這個過程中會排放很多二氧化碳。食物鏈中,動物也是吃植物,像牛吃草,很多能量被轉化了,通過動物的大便等排放掉,這樣就流失了很多能量,也排放了很多二氧化碳。
據專家統計,如果一個人吃一天素食,跟另一個人吃一天的肉食,兩個人自身排放的二氧化碳假定一樣,而吃的肉食來自於動物,畜養動物的過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很多,如果通過種樹來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氣,那麼吃一天肉食增加的二氧化碳的排放,要種多少樹才能夠把二氧化碳吸收掉?要種植一百八十棵至三百六十棵樹,才能夠把這些通過吃肉所多排的二氧化碳給吸收掉。也就是說要是一天吃素,就等於種了一百八十棵至三百六十棵的樹,這種功德,就是環保。那如果吃一餐?一餐除以三,一日三餐,吃一餐等於種了六十棵至一百二十棵的樹,這樣就是環保。
所以環保也是孝道,這是孝敬父母、孝敬人類、孝敬自然,孝是一體的觀念,不僅是現在人,而且跟後世的子孫都是一體的,想到自己要想到別人。現在滿足口欲吃很多肉,就會造成對後世子孫的傷害,他們將來要受溫室效應的苦比我們更多,這就沒有一體的觀念,跟自然也不會是一體。
更何況人天生就應該是吃素的。譬如我們的腸子是人體身高的四到五倍,這麼長的腸子是應該吃素食的。因爲肉吃到腸子裡,慢慢的排出來,要經過很長時間,它會在腸子裡發酵、腐壞造成病變。所以人不像老虎、豹子、狼這些肉食動物,它們的腸子都很短,肉食吃進去很快排出來,不會產生什麼病變。而人類的身體結構就適合吃素。
所以處處要想到天地,“事天地”,“事”是事奉,事奉天地就像事奉父母一樣,“以事父母之孝而事天地”。我認識汕頭一個素食館的老闆,他就對自然非常的愛護,提倡素食、鼓勵環保,而且自己以身作則。他的素食店,所用的打包餐盒,都是環保的。他們不用塑膠袋之類,而用環保的編織袋。這些小節裡面,都處處想到維護自然界的長久,這就是“移父母之孝而事天地”。
二、長幼有序上下和睦
經文:【長幼順,故上下治。】
這是講到對待兄弟或者是長輩與晚輩,可以是年齡上的或者是輩份上的,都有長幼之分,“長幼有序”,“長者先,幼者後”。幼者就要恭順長輩、兄長,用這種恭順之心,事奉自己的兄長,“故上下治”。“上下”就是君臣之間的關係,在國家有各級的官員,都有上下、高低等級的分別,都要用這種長幼有序的悌道,這樣“上下治”,“治”就是安定,上下能夠和睦、能夠安定,這是孝悌的結果。
唐玄宗《御注》:“君能尊諸父,先諸兄,則長幼之道順,君人之化理。”“君”是國君、天子,現在講國家領導人。“尊諸父”,自己的父親當然要尊敬,對伯父和叔父也像對自己父親一樣,他們是“諸父”。再擴展,家族裡面所有的跟父親同輩的人,都是諸父,也包括女性,這個“父”涵蓋了父母。所以對自己的姨媽就像對自己媽媽,對自己的姑媽也像對自己媽媽,對待所有的長輩都像對自己父母一樣,這是“尊諸父”。
對待自己的兄長當然也要尊敬。一般來講,古代繼承帝位都是長子,所以長子繼位,他自己沒有親生的兄長,但是有堂兄、表兄,對他們都要尊重,就像尊重自己的兄長一樣。他們確實也是兄長,而且所有跟我們同輩的、比我們年長的都是“諸兄”,兄和姐都是一樣的,凡事讓他們先,所謂“長者先,幼者後”。
《弟子規》講:“事諸父,如事父。事諸兄,如事兄。”對待所有的跟父母一輩的人,都像侍奉父母一樣;對待所有跟兄長、姐姐同輩的人,都像對待自己親生的、同胞的兄姐一樣。當然這裡也包括對待晚輩,“事諸幼”,就像對待自己兒女一樣;對待比自己年齡小的同輩人,像對待自己弟弟妹妹一樣,這樣就把孝悌給擴展了,乃至對天下人,都是這個原理,如孟子所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運於掌。”這裡尤其是講到做帝王的,能夠對一切老人都像對自己父母一樣,對一切年幼的孩子都像對自己的兒女一樣,這一種存心,就是“以孝治天下”,必定可以讓天下大治、社會和諧,所以“天下可運於掌”。治理天下就容易了,易如反掌,因爲是符合人的天性,孝悌就是天性。
所以這裡講“則長幼之道順,君人之化理”。長幼之道是天性,天生自然就有長和幼的區分,不是人爲創造的,它是一種自然現象,這叫道!道就是自然,符合道的就叫德。長幼關係中,能夠做到長幼有序、長惠幼順,兄長要對弟弟妹妹仁愛,弟弟妹妹要恭順兄長,這就是德,符合道的就是德。用這種悌道來對政治,在政治上各級的官員也能夠做到長幼有序,官職上分高低貴賤,高低也有序。“君人之化”,“君”就是國君、天子,“人”就是人民,從上到下都能夠治理得井井有條、安定和睦。
三、孝悌有禮至誠感神
經文:【天地明察,神明彰矣。】
能夠對父母盡孝,對兄長行悌道,孝悌做得很好,那麼“事天地”也就能夠明察了,明察天地也就能洞悉宇宙人生真相了,這就“神明彰矣”。“神”,神跟聖是一個意思,神人就是聖人,他能夠通達明瞭宇宙人生真相。“明”就是明白、就是智慧,“彰”就是顯發出來了,你的智慧就能顯發???,你也能夠通達宇宙人生真相了,你就成聖人了。
唐玄宗《御注》:“事天地能明察,則神感至誠而降福佑,故曰彰也。”對“天地能夠明察”,樣樣事情無論大小都能順着天地,順着天地就是順着性德、順着本性、順着道而行事,這叫事天地。能明察,樣樣都沒有違背自然,這就可以得到“神感至誠”。《尚書》裡講的“至誠感神”,也是這個意思,“神感至誠”就是“至誠感神”,這個誠怎麼來的?因爲有智慧,通過明察就有了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