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 千經萬論 孝爲行門

學習藝能的目標是爲了明德、悟道,不能着相,所謂“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孝經》總彙六藝,綜述德、仁、義,爲至聖先師之行門,受歷朝歷代之帝尊儒崇,是整個儒家學問之根,乃千經萬論之本源。

幾千年前,至聖先師,恐???人不能深解經義,學文而不力行,著《六經》道德仁義之辭章,又慈悲述作《孝經》一十八章,旨在教誡後人解行相應,知行合一。至於假借曾子請益,因學生之修學難以叩問如此深奧義理,更見至聖先師對行門之重視。

儒家近百餘年來,少出大師,亦少經世致用者,何哉?學儒未能作儒,而今人多不知聖賢爲何意,不肯、不知如何做聖賢矣,此境爲仁者之憂!

近年來,國家領導主席,總理都在國內外會議、報告中號召回歸傳統,復興中華文化,兩位領導人激發了教授的深入思考。經典本來就是聖賢人的生活實踐,“回溯源頭,傳承命脈”,就要從儒、釋、道三家傳統聖哲的教誨中,從中華五千年的文明中汲取智慧、經驗、方法、效果。

鍾教授爲人演說,無處不是道場。筆者參加唐山企業家論壇時,看到教授對長輩們非常尊重,一頓早餐功夫,讓所有請教的長輩們都得到了滿意的答覆。上了年紀的人蔘加會議,主辦方常常會覺得年齡大,甚至還有這方面的限制,老者也覺得給大家添了麻煩,鍾教授當時給予安慰:老人家能來,是對我們最大的支持。沒有思維,造作,脫口而出。一位年長的董事長聽了非常感動,回去後和親人、同學、朋友,多次談起,說因爲自己感覺到了真誠。

鍾教授自幼敬老愛老,如今學聖希賢,以同體大孝、至孝之心,表達了真誠的心境,因此會讓老人家念念不忘,津津稱道。

回顧鍾教授的成長曆程,從小學,中學,到大學,到留學美國攻讀碩士教授,乃至成爲美國大學教授、澳洲終身教授,實在是得力於多年的母教。任何的境界下,總能知止於“孝”,以身力行示範孝道!小孝事親;大孝爲民;至孝以德濟世,成就聖賢,普利衆生,利益千秋萬代。慈母支持兒子走上大孝,奔向至孝!教授承繼母志,又蒙恩師之教化,以師志爲己志,以“孝”爲根,爲天地立心,爲生民立命,在聖賢路上,嚴謹謙卑,孜孜不倦,言多請教,行多省思,如今多止在攝影棚內,實是“故天之生物,必因其材而篤焉”,自助而天助,亦所謂“君子不出家而成教於國”。

四十個小時的報告中,教授每一章節都向諸位仁者真誠請教,時時體現的是向學向道、治學嚴謹的風範,也是處處在落實孝道。

倫學道德,莫大乎《孝經》,莫大乎光大孝德者。研習《孝經》,是爲衆人信服。今之聖賢行誼,圓滿孝德者,教授爲範,亦屬當之無愧。可謂此人演說此法,斯人研習斯經!

修德有功性德方顯

教授自幼非聰明睿智,今之學問修爲,緣自慈母教化,點點滴滴,孝德功成,方得性德顯露。

第214章 天性本有 人人具足第96章 庶人第140章 親嚴有度 中庸有立第23章 修德行孝 做人根本第233章 聞樂不樂 悲哀在心第220章 修身慎行 不辱祖先第180章 廣要道第134章 周朝始祖 棄兒后稷第186章 人倫有序 盡孝守禮第86章 斷惡修善 了凡成聖第167章 上位驕慢 前途消亡第129章 家之概念 古今不同第132章 一心恭敬 家國同理第187章 聖人之禮 反求諸己第38章 自律自重 修身養德第50章 宇宙一體 愛人如己第33章 天性德本 推及五倫第161章 守喪三年 定期祭祀第82章 言語有失 因果自負第99章 孝子劉霆 背母上學第179章 遵循法則 迴歸本善第205章 幾諫父母 見志不從第71章 基金如子 報恩不溢第4章 孝親本性 恆常道德第233章 聞樂不樂 悲哀在心第121章 常德立教 不肅而成(2)第112章 一事可稱 行成名立第194章 行孝於內 化自流外第162章 感念祖德 慎終追遠第49章 老實孝親 真實受益第105章 公賦充盈 私養不缺第36章 生全歸全 不毀有終第170章 居養有敬 病憂??禱第174章 親權處分 治罪不孝第111章 廣大無方 塞乎天地第163章 齋戒沐浴 恭敬赤誠第140章 親嚴有度 中庸有立第140章 親嚴有度 中庸有立第50章 宇宙一體 愛人如己第200章 落實孝行 養成孝德第81章 修己安人 不見他過第183章 君能孝悌 臣民效法第213章 至誠有孝 通曉天地第30章 孝親尊師 謙卑受教第229章 氣竭而息 聲不委曲第236章 節制哀情 不傷不毀第41章 少小受教 親嚴子孝第135章 祭祀先祖 培養孝道第90章 忠於職分 天地護佑第200章 落實孝行 養成孝德第110章 孝無終始 超越時空第72章 恢復古寺 養親之志第102章 德能兼具 落實孝親第117章 深廣解析 發明義理第224章 進而事君 當思忠節第37章 身德並重 揚名顯親第158章 文王侍父 行色有憂第110章 孝無終始 超越時空第118章 天明恆常 地義利物第97章 蔡順拾椹 孝感盜賊第193章 舜王至德 感化天下第189章 愛敬存心 推及其親第195章 網絡教化 衆生受益第61章 愛敬己親 推及天下第63章 內若有念 外必有相第215章 曾子至孝 感應道交第97章 蔡順拾椹 孝感盜賊第101章 天時地利 節用孝親第196章 師志己志 不疲不厭第175章 倡立“孝法”以法護孝第181章 媒體同仁 推廣孝道第222章 至誠孝悌 無所不通第142章 親而有禮 愛漸成敬第58章 媒體工作 治亂攸關第67章 哀悼國難 親安鬼享第228章 喪親第120章 常德立教 不肅而成(1)第120章 常德立教 不肅而成(1)第197章 師長慈光 至德化人第46章 如如無我 精神永恆第12章 十一齡童 淺解《孝經》第18章 明師賢母 志在聖賢第164章 居上不驕 謙敬臨下第24章 曾子請益 夫子述作第178章 聖賢言動 規矩有法第104章 節用愛親 同胞一體第137章 助祭尊父 儀禮完備第141章 慈母親愛 有禮有節第17章 回首前路 慈母舵手第127章 先禮後財 天下息爭第95章 尊師敬道 安親立身第236章 節制哀情 不傷不毀第231章 痛惜哀傷 言語無文第6章 和諧之道 以孝貫通第95章 尊師敬道 安親立身第41章 少小受教 親嚴子孝第14章 持戒有定 學業早成第149章 服飾舉止 禮儀有加
第214章 天性本有 人人具足第96章 庶人第140章 親嚴有度 中庸有立第23章 修德行孝 做人根本第233章 聞樂不樂 悲哀在心第220章 修身慎行 不辱祖先第180章 廣要道第134章 周朝始祖 棄兒后稷第186章 人倫有序 盡孝守禮第86章 斷惡修善 了凡成聖第167章 上位驕慢 前途消亡第129章 家之概念 古今不同第132章 一心恭敬 家國同理第187章 聖人之禮 反求諸己第38章 自律自重 修身養德第50章 宇宙一體 愛人如己第33章 天性德本 推及五倫第161章 守喪三年 定期祭祀第82章 言語有失 因果自負第99章 孝子劉霆 背母上學第179章 遵循法則 迴歸本善第205章 幾諫父母 見志不從第71章 基金如子 報恩不溢第4章 孝親本性 恆常道德第233章 聞樂不樂 悲哀在心第121章 常德立教 不肅而成(2)第112章 一事可稱 行成名立第194章 行孝於內 化自流外第162章 感念祖德 慎終追遠第49章 老實孝親 真實受益第105章 公賦充盈 私養不缺第36章 生全歸全 不毀有終第170章 居養有敬 病憂??禱第174章 親權處分 治罪不孝第111章 廣大無方 塞乎天地第163章 齋戒沐浴 恭敬赤誠第140章 親嚴有度 中庸有立第140章 親嚴有度 中庸有立第50章 宇宙一體 愛人如己第200章 落實孝行 養成孝德第81章 修己安人 不見他過第183章 君能孝悌 臣民效法第213章 至誠有孝 通曉天地第30章 孝親尊師 謙卑受教第229章 氣竭而息 聲不委曲第236章 節制哀情 不傷不毀第41章 少小受教 親嚴子孝第135章 祭祀先祖 培養孝道第90章 忠於職分 天地護佑第200章 落實孝行 養成孝德第110章 孝無終始 超越時空第72章 恢復古寺 養親之志第102章 德能兼具 落實孝親第117章 深廣解析 發明義理第224章 進而事君 當思忠節第37章 身德並重 揚名顯親第158章 文王侍父 行色有憂第110章 孝無終始 超越時空第118章 天明恆常 地義利物第97章 蔡順拾椹 孝感盜賊第193章 舜王至德 感化天下第189章 愛敬存心 推及其親第195章 網絡教化 衆生受益第61章 愛敬己親 推及天下第63章 內若有念 外必有相第215章 曾子至孝 感應道交第97章 蔡順拾椹 孝感盜賊第101章 天時地利 節用孝親第196章 師志己志 不疲不厭第175章 倡立“孝法”以法護孝第181章 媒體同仁 推廣孝道第222章 至誠孝悌 無所不通第142章 親而有禮 愛漸成敬第58章 媒體工作 治亂攸關第67章 哀悼國難 親安鬼享第228章 喪親第120章 常德立教 不肅而成(1)第120章 常德立教 不肅而成(1)第197章 師長慈光 至德化人第46章 如如無我 精神永恆第12章 十一齡童 淺解《孝經》第18章 明師賢母 志在聖賢第164章 居上不驕 謙敬臨下第24章 曾子請益 夫子述作第178章 聖賢言動 規矩有法第104章 節用愛親 同胞一體第137章 助祭尊父 儀禮完備第141章 慈母親愛 有禮有節第17章 回首前路 慈母舵手第127章 先禮後財 天下息爭第95章 尊師敬道 安親立身第236章 節制哀情 不傷不毀第231章 痛惜哀傷 言語無文第6章 和諧之道 以孝貫通第95章 尊師敬道 安親立身第41章 少小受教 親嚴子孝第14章 持戒有定 學業早成第149章 服飾舉止 禮儀有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