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斷惡修善 了凡成聖

“言行出於內府難明”,就是??言行上、從心念上斷惡修善,從自己內心來下功夫。

袁了凡先生,也是明朝的一位進士,跟俞淨意公幾乎是同時代的人,他在給兒子的四篇家訓中說:“命自我作,福自己求。”了凡先生也是自己改造了命運,原來算命先生把他的命都算定了,他每年考多少名,拿多少官府的俸祿,統統和算命先生說的一樣,他以爲命是沒辦法改造的,所以也就沒有進取心了。後來雲谷禪師點化他,命運掌握在自己手裡,真正斷惡修善,命運可以改造。古人常用功過格來修行,了凡先生明白了,就真正發心改過修善,自己訂立功過格,凡是言行上有不符合禮法道德的統統記錄下來,乃至於心態上不正的、念頭裡有不善的也都記下來,然後對照改過。他原來命中也是沒有功名,結果後來考上了進士;原來命中只有五十三歲壽命,他卻活到七十四歲;原來命中無子,他後來得到兩個兒子,真正把命運給改造了。

改造命運、興旺家族,乃至要興旺一個國家,都要從我做起,從我內心做起,如《大學》所云,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家齊、國治、天下平。所以“內府”心念的波動都要很留心、很謹慎,不允許有絲毫不符合禮法道德的心念產生,一發現有不正當、不善的念頭馬上把它撲滅,所謂“才動即覺,覺之即無”,心裡一動馬上覺察,覺察以後立即把惡念放下,惡念就沒有了,久而久之,心就能夠做到純淨純善,言行也就變得純善了。“言行出於內府難明,必須備言”,即講言行的根就是心,所以一定多說幾句。

皇侃的“最於後結,宜應總言”,是說後面的結尾是前面的總結,即“謂人相見,先觀容飾,次交言辭”。這是講到“服、言、行”,人與人相見,先看服飾,再看他的言辭,然後評定他的德行。“故言三者以服爲先,德行爲後。”把德行放在最後,這是因爲德行需要更多的時間才能觀察出來,而服飾最容易看到。所以“服、言、行”是按照這種順序來排列,以服爲先,以德行爲後。

七、念念爲善天下歸仁

後面講到:【《詩》雲:“夙夜匪懈,以事一人。”】

“詩”,是《詩經》。孔老夫子,言必有據,講話都有根據,他本人也給我們做出好的榜樣,也是“非先王之法言不敢道”,不是符合禮法道德的話他不說,能找到《詩經》的依據。《詩經》說,“夙夜匪懈,以事一人”,“夙”是早,早晚都不可以懈怠,“一人”是講天子,卿大夫早晚都不懈怠而盡侍天子,這是《詩經》說的意思。

“夙夜匪懈”,從早到晚就在自己的“服、言、行”三個方面用功、謹慎,不能有絲毫的不妥當產生。所以一個真正的孝子,朝暮都對自己的形態、言語、造作,統統謹慎,沒有絲毫鬆懈,是說謹慎的心不鬆懈。以這種心來侍奉自己的長上,就可以言行沒有虧欠,而能夠守其宗廟,能夠把老祖宗留下來的道統、文化發揚光大。這是“夙夜匪懈,以事一人”引申的含義。

“一人”不是確定要指哪一個人,“一人”也是指我們的老祖宗,我們中華民族的老祖宗可以追溯到炎帝、黃帝,再往前伏羲,所以我們所有的華人都是伏羲之後。“一人”也可以稱爲是伏羲,就是我們的老祖宗。我們如果不好好的修學,努力把老祖宗的教誨落實,對不起老祖宗,這就是不孝!所以這句話的含義可以引申到很深,真正能夠晝夜都對自己言行、心念不鬆懈的人,他當然可以成就聖賢!

有一種修行的方法,可以斷一切的煩惱,即:“謂於晝夜常念、思惟、觀察善法,令諸善法,念念增長,不容毫分不善間雜。”是說一個覺悟的人,對自己的言行、心念毫不鬆懈,晝夜都常念、思惟、觀察善法。“常念”是心善,“思惟”是思想善,“觀察”是行爲善,這就是我們講到的言、行、心念都善,而且念念都使自己的善增長,不會有所虧缺。晝夜都不鬆懈,甚至心念裡不令毫分的不善間雜,所以念念都是善,如此就把“夙夜匪懈”這一句做圓滿了。

“以事一人”,說到底“一人”就是自己,所謂“唯心所現,唯識所變”,整個宇宙是我們心識變現的。孔子說:“爲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天下就是一個自己,自己以外沒有天下。這就是“法外無心,心外無法”,除了自己的心以外沒有現象,宇宙萬物就是自己一顆心。“夙夜匪懈”的這麼去努力修行,不令毫分不善夾雜在心念裡面,爲的是迴歸自性,迴歸到自己的本來面目,也就是迴歸到道上。把孝做到圓滿的人,他就是迴歸本性、本善了,他也就是跟道合二爲一了。所以當他成道以後,他看整個宇宙只有一人,就是自己,自己以外沒有別人,沒有萬事萬物。

這句話可以體會得很深,所謂瞭解得深的人,看了體會很深;但是《孝經》是老少皆宜,淺的人體會的淺一點,各得其所。我們研習就是要把意思往深處講解,讓大家瞭解孔夫子志於道的深意,才知道行孝意義的無限深廣。願意迴歸本性本善的,就願意行孝,他知道行孝到了登峰造極之處也就是成圓滿的大聖。

卿大夫章報告到此地,若有不妥之處,請各位朋友多多指教,謝謝大家。

第238章 哀毀過情 傷生虧孝第88章 老實順親 成功捷徑第92章 岳飛秦檜 果報迥異第127章 先禮後財 天下息爭第126章 修德遵義 助我歸真第238章 哀毀過情 傷生虧孝第246章 點滴孝慈 一生回味第141章 慈母親愛 有禮有節第216章 禮敬自然 順應天地第141章 慈母親愛 有禮有節第39章 有機素食 大孝國民第95章 尊師敬道 安親立身第217章 誠則明矣 明則誠矣第5章 天經地義 法寶民行第82章 言語有失 因果自負第244章 實學活用 如法教化第199章 中華文化 家教爲根第46章 如如無我 精神永恆第99章 孝子劉霆 背母上學第218章 賣身葬父 孝感天地第155章 清苦克己 敬在隱微第193章 舜王至德 感化天下第121章 常德立教 不肅而成(2)第174章 親權處分 治罪不孝第186章 人倫有序 盡孝守禮第69章 諸侯第40章 爲母捐腎 感動中國第244章 實學活用 如法教化第112章 一事可稱 行成名立第33章 天性德本 推及五倫第236章 節制哀情 不傷不毀第232章 服飾華麗 內心不安第143章 美國案例 凶德報應第10章 孝有三層 成聖圓滿第68章 災難當前 同心祈願第64章 述而不作 言必有據第126章 修德遵義 助我歸真第94章 博士重孝 節儉舍受第214章 天性本有 人人具足第43章 孝無始末 終身奉行第77章 遵法之言 心存禮義第72章 恢復古寺 養親之志第41章 少小受教 親嚴子孝第155章 清苦克己 敬在隱微第208章 謙益滿損 受諫養德第63章 內若有念 外必有相第196章 師志己志 不疲不厭第219章 孟宗哭竹 至誠神助第220章 修身慎行 不辱祖先第240章 三年之喪 中庸有度(1)第102章 德能兼具 落實孝親第176章 三罪致亂 殺身之禍第76章 卿大夫第97章 蔡順拾椹 孝感盜賊第152章 陳毅元帥 赤子事親第66章 母慈子孝 立志聖賢第94章 博士重孝 節儉舍受第107章 地球興亡 匹夫有責第206章 怡色柔聲 敬勞不怨第218章 賣身葬父 孝感天地第205章 幾諫父母 見志不從第52章 博愛廣敬 四海效法第229章 氣竭而息 聲不委曲第68章 災難當前 同心祈願第167章 上位驕慢 前途消亡第72章 恢復古寺 養親之志第208章 謙益滿損 受諫養德第179章 遵循法則 迴歸本善第7章 宇宙本體 自性爲道第217章 誠則明矣 明則誠矣第216章 禮敬自然 順應天地第177章 聖人法則 垂訓後世第88章 老實順親 成功捷徑第40章 爲母捐腎 感動中國第58章 媒體工作 治亂攸關第63章 內若有念 外必有相第92章 岳飛秦檜 果報迥異第85章 淨意戒心 改變命運第246章 點滴孝慈 一生回味第158章 文王侍父 行色有憂第2章 本經概要第178章 聖賢言動 規矩有法第17章 回首前路 慈母舵手第149章 服飾舉止 禮儀有加第142章 親而有禮 愛漸成敬第185章 禮外治身 樂內治心第147章 言行謹慎 三思後行第234章 哀痛悲咽 食旨不甘第146章 悖德悖禮 招感災殃第81章 修己安人 不見他過第207章 益者三友 損者三友第41章 少小受教 親嚴子孝第89章 有智有義 保身保國第126章 修德遵義 助我歸真第153章 人子事親 難得誠敬第144章 悖道得志 君子不貴第218章 賣身葬父 孝感天地第149章 服飾舉止 禮儀有加第180章 廣要道第192章 廣至德
第238章 哀毀過情 傷生虧孝第88章 老實順親 成功捷徑第92章 岳飛秦檜 果報迥異第127章 先禮後財 天下息爭第126章 修德遵義 助我歸真第238章 哀毀過情 傷生虧孝第246章 點滴孝慈 一生回味第141章 慈母親愛 有禮有節第216章 禮敬自然 順應天地第141章 慈母親愛 有禮有節第39章 有機素食 大孝國民第95章 尊師敬道 安親立身第217章 誠則明矣 明則誠矣第5章 天經地義 法寶民行第82章 言語有失 因果自負第244章 實學活用 如法教化第199章 中華文化 家教爲根第46章 如如無我 精神永恆第99章 孝子劉霆 背母上學第218章 賣身葬父 孝感天地第155章 清苦克己 敬在隱微第193章 舜王至德 感化天下第121章 常德立教 不肅而成(2)第174章 親權處分 治罪不孝第186章 人倫有序 盡孝守禮第69章 諸侯第40章 爲母捐腎 感動中國第244章 實學活用 如法教化第112章 一事可稱 行成名立第33章 天性德本 推及五倫第236章 節制哀情 不傷不毀第232章 服飾華麗 內心不安第143章 美國案例 凶德報應第10章 孝有三層 成聖圓滿第68章 災難當前 同心祈願第64章 述而不作 言必有據第126章 修德遵義 助我歸真第94章 博士重孝 節儉舍受第214章 天性本有 人人具足第43章 孝無始末 終身奉行第77章 遵法之言 心存禮義第72章 恢復古寺 養親之志第41章 少小受教 親嚴子孝第155章 清苦克己 敬在隱微第208章 謙益滿損 受諫養德第63章 內若有念 外必有相第196章 師志己志 不疲不厭第219章 孟宗哭竹 至誠神助第220章 修身慎行 不辱祖先第240章 三年之喪 中庸有度(1)第102章 德能兼具 落實孝親第176章 三罪致亂 殺身之禍第76章 卿大夫第97章 蔡順拾椹 孝感盜賊第152章 陳毅元帥 赤子事親第66章 母慈子孝 立志聖賢第94章 博士重孝 節儉舍受第107章 地球興亡 匹夫有責第206章 怡色柔聲 敬勞不怨第218章 賣身葬父 孝感天地第205章 幾諫父母 見志不從第52章 博愛廣敬 四海效法第229章 氣竭而息 聲不委曲第68章 災難當前 同心祈願第167章 上位驕慢 前途消亡第72章 恢復古寺 養親之志第208章 謙益滿損 受諫養德第179章 遵循法則 迴歸本善第7章 宇宙本體 自性爲道第217章 誠則明矣 明則誠矣第216章 禮敬自然 順應天地第177章 聖人法則 垂訓後世第88章 老實順親 成功捷徑第40章 爲母捐腎 感動中國第58章 媒體工作 治亂攸關第63章 內若有念 外必有相第92章 岳飛秦檜 果報迥異第85章 淨意戒心 改變命運第246章 點滴孝慈 一生回味第158章 文王侍父 行色有憂第2章 本經概要第178章 聖賢言動 規矩有法第17章 回首前路 慈母舵手第149章 服飾舉止 禮儀有加第142章 親而有禮 愛漸成敬第185章 禮外治身 樂內治心第147章 言行謹慎 三思後行第234章 哀痛悲咽 食旨不甘第146章 悖德悖禮 招感災殃第81章 修己安人 不見他過第207章 益者三友 損者三友第41章 少小受教 親嚴子孝第89章 有智有義 保身保國第126章 修德遵義 助我歸真第153章 人子事親 難得誠敬第144章 悖道得志 君子不貴第218章 賣身葬父 孝感天地第149章 服飾舉止 禮儀有加第180章 廣要道第192章 廣至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