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本經深義 解行並重

繼續看邢昺《疏》序文:“又慮雖知其法,未知其行,遂說《孝經》一十八章,以明君臣父子之行所寄。知其法者修其行,知其行者謹其法。”

這是講孔子著《六經》時,就想到大家即使是讀《六經》,明白道德仁義之源、君臣父子之法,而“未知其行”,即不懂得落實,就是學了還不知道從哪裡做起,懂得道理不知道怎麼用,這種現象也是很普遍的。如果只學了道德仁義的辭章,不懂得怎麼做,不能把這些道理用到自己的日常生活當中,那就是“雖知其法,未知其行”。

恩師上人說只學不落實,是搞儒學研究,不能夠真正幫助國治天下平,那是學術研究。要把儒學兩個字調過來,學儒。學儒就是學孔子,學孟子,學做聖賢。我們懂了就要做,不肯做,不能把這些道理落實到我們的處事待人接物,那就成了儒學研究家。《弟子規》講:“不力行,但學文;長浮華,成何人。”所以學了要力行,不力行,只是增長浮華。因此恩師反覆強調要學儒,從哪裡學起?從《弟子規》學起,《弟子規》就是行,《弟子規》從頭到尾就講孝道。我們讀誦《孝經》,跟《弟子規》仔細對照,《弟子規》從頭到尾就講如何事親、如何事君、如何立身,這就是《孝經》的宗趣。孔老夫子預見於此,擔心後人只搞儒學研究而不能真正身體力行,不肯做聖賢或者不知如何做聖賢,所以述作《孝經》一十八章,把《孝經》講述出來。

《今文孝經》,即我們所學的《孝經》總共十八章;《古文孝經》是二十二章。唐玄宗當時確立了《今文孝經》,後世一般都用《今文孝經》,《今文孝經》就是我們現在所學的《孝經》。《今文孝經》,其實在漢朝就已經有了。戰國時期,文字還沒有統一,各國都用自己的文字,所以當時的《孝經》是用各國的文字寫的,稱爲《古文孝經》。秦始皇統一文字後,就用當時流行的小篆或者是隸書來抄寫《孝經》,稱爲《今文孝經》。

《古文孝經》和《今文孝經》略有出入。註解《古文孝經》,最著名的是西漢的學者孔安國。註解《今文孝經》最著名的有東漢的學者鄭玄(鄭康成),以及唐朝的唐玄宗,即唐明皇李隆基。玄宗皇帝在古文、今文《孝經》中,裁定用《今文孝經》,他參照多種古代註解,刪掉一些繁亂的部分,採用精華,重新註解了《孝經》,即我們現在要學習的《唐玄宗御注》。宋朝邢昺又給《御注》作了註解,叫“疏”,就是《孝經正義》。當時孔子講《孝經》的目的,就是爲了讓大家明瞭如何把聖賢之道落實,所謂“以明君臣、父子之行所寄”。該怎樣做好一個人,做父親的要怎麼做父親,做兒子的怎麼做兒子,做領導的怎麼做領導,做下屬的怎麼做下屬,所謂是“知其法者修其行,知其行者謹其法”。知其法,就是解門,深解《孝經》的義趣,可以幫助我們力行。認真的去落實、去力行,也能夠幫助我們更深入地理解《孝經》的義趣,理解聖賢之道。所以學儒、學道不是落在言語上,最關鍵的是要去力行,這是講求知行合一。《弟子規》到最後“餘力學文”也講到要知行合一。學文,力行,二者要相輔相成。

邢昺《疏》序最後說到:“故《孝經緯》曰,孔子云:‘欲觀我褒貶諸侯之志,在《春秋》;崇人倫之行,在《孝經》。’”

《孝經緯》這部著作裡,孔子講到:評論諸侯天下大事,褒善貶惡,體現我心志的是《春秋》這部書;人倫的這些行爲,在《孝經》裡面提倡。所以《孝經》之重,與《六經》等同。《六經》是法,是解門,《孝經》是行門,解行本當並重。

第8章 德爲道相 道爲德體第126章 修德遵義 助我歸真第187章 聖人之禮 反求諸己第108章 貴賤尊卑 不患不及第115章 三才(1)第25章 成書宗旨 時代背景第186章 人倫有序 盡孝守禮第168章 下位而亂 刑律制裁第122章 邢昺《正義》總結《御注》第8章 德爲道相 道爲德體第32章 恭敬老師 尊重道業第236章 節制哀情 不傷不毀第122章 邢昺《正義》總結《御注》第47章 天子第118章 天明恆常 地義利物第87章 士第218章 賣身葬父 孝感天地第224章 進而事君 當思忠節第15章 事業有成 孝爲本源第206章 怡色柔聲 敬勞不怨第219章 孟宗哭竹 至誠神助第1章 孝經第183章 君能孝悌 臣民效法第214章 天性本有 人人具足第186章 人倫有序 盡孝守禮第89章 有智有義 保身保國第120章 常德立教 不肅而成(1)第39章 有機素食 大孝國民第232章 服飾華麗 內心不安第153章 人子事親 難得誠敬第211章 諫而盡誠 正氣浩然第218章 賣身葬父 孝感天地第207章 益者三友 損者三友第220章 修身慎行 不辱祖先第118章 天明恆常 地義利物第133章 聖治第137章 助祭尊父 儀禮完備第171章 喪親致哀 祭祀嚴肅第228章 喪親第150章 紀孝行第145章 正己化人 孝治聖治第151章 庭堅滌穢 居敬事親第24章 曾子請益 夫子述作第214章 天性本有 人人具足第161章 守喪三年 定期祭祀第100章 孝悌相感 捐資助學第78章 志道修德 迴歸本性第8章 德爲道相 道爲德體第12章 十一齡童 淺解《孝經》第24章 曾子請益 夫子述作第39章 有機素食 大孝國民第130章 禮敬之心 德之所聚第173章 五刑第225章 退而省思 忠諫改過第7章 宇宙本體 自性爲道第130章 禮敬之心 德之所聚第61章 愛敬己親 推及天下第73章 驕奢淫逸 富貴難保第78章 志道修德 迴歸本性第192章 廣至德第47章 天子第72章 恢復古寺 養親之志第16章 恩師導引 志存高遠第64章 述而不作 言必有據第54章 漢文嘗藥 孝感天下第157章 海外打工 克己奉親第98章 海口服刑 學習孝道第218章 賣身葬父 孝感天地第199章 中華文化 家教爲根第148章 立德行義 大衆效法第136章 詳解配天 深體聖意第245章 千經萬論 孝爲行門第136章 詳解配天 深體聖意第227章 君有過惡 正而止之第30章 孝親尊師 謙卑受教第231章 痛惜哀傷 言語無文第108章 貴賤尊卑 不患不及第128章 孝治第57章 天子匹夫 爲仁由己第15章 事業有成 孝爲本源第91章 安親盡忠 流芳百世第161章 守喪三年 定期祭祀第71章 基金如子 報恩不溢第23章 修德行孝 做人根本第32章 恭敬老師 尊重道業第19章 母慈子孝 投師學聖第70章 孝德誠信 事業有成第21章 三才孝綱 大小不二第218章 賣身葬父 孝感天地第73章 驕奢淫逸 富貴難保第216章 禮敬自然 順應天地第133章 聖治第45章 九旬資教 愛心永存第28章 開宗明義第224章 進而事君 當思忠節第133章 聖治第43章 孝無始末 終身奉行
第8章 德爲道相 道爲德體第126章 修德遵義 助我歸真第187章 聖人之禮 反求諸己第108章 貴賤尊卑 不患不及第115章 三才(1)第25章 成書宗旨 時代背景第186章 人倫有序 盡孝守禮第168章 下位而亂 刑律制裁第122章 邢昺《正義》總結《御注》第8章 德爲道相 道爲德體第32章 恭敬老師 尊重道業第236章 節制哀情 不傷不毀第122章 邢昺《正義》總結《御注》第47章 天子第118章 天明恆常 地義利物第87章 士第218章 賣身葬父 孝感天地第224章 進而事君 當思忠節第15章 事業有成 孝爲本源第206章 怡色柔聲 敬勞不怨第219章 孟宗哭竹 至誠神助第1章 孝經第183章 君能孝悌 臣民效法第214章 天性本有 人人具足第186章 人倫有序 盡孝守禮第89章 有智有義 保身保國第120章 常德立教 不肅而成(1)第39章 有機素食 大孝國民第232章 服飾華麗 內心不安第153章 人子事親 難得誠敬第211章 諫而盡誠 正氣浩然第218章 賣身葬父 孝感天地第207章 益者三友 損者三友第220章 修身慎行 不辱祖先第118章 天明恆常 地義利物第133章 聖治第137章 助祭尊父 儀禮完備第171章 喪親致哀 祭祀嚴肅第228章 喪親第150章 紀孝行第145章 正己化人 孝治聖治第151章 庭堅滌穢 居敬事親第24章 曾子請益 夫子述作第214章 天性本有 人人具足第161章 守喪三年 定期祭祀第100章 孝悌相感 捐資助學第78章 志道修德 迴歸本性第8章 德爲道相 道爲德體第12章 十一齡童 淺解《孝經》第24章 曾子請益 夫子述作第39章 有機素食 大孝國民第130章 禮敬之心 德之所聚第173章 五刑第225章 退而省思 忠諫改過第7章 宇宙本體 自性爲道第130章 禮敬之心 德之所聚第61章 愛敬己親 推及天下第73章 驕奢淫逸 富貴難保第78章 志道修德 迴歸本性第192章 廣至德第47章 天子第72章 恢復古寺 養親之志第16章 恩師導引 志存高遠第64章 述而不作 言必有據第54章 漢文嘗藥 孝感天下第157章 海外打工 克己奉親第98章 海口服刑 學習孝道第218章 賣身葬父 孝感天地第199章 中華文化 家教爲根第148章 立德行義 大衆效法第136章 詳解配天 深體聖意第245章 千經萬論 孝爲行門第136章 詳解配天 深體聖意第227章 君有過惡 正而止之第30章 孝親尊師 謙卑受教第231章 痛惜哀傷 言語無文第108章 貴賤尊卑 不患不及第128章 孝治第57章 天子匹夫 爲仁由己第15章 事業有成 孝爲本源第91章 安親盡忠 流芳百世第161章 守喪三年 定期祭祀第71章 基金如子 報恩不溢第23章 修德行孝 做人根本第32章 恭敬老師 尊重道業第19章 母慈子孝 投師學聖第70章 孝德誠信 事業有成第21章 三才孝綱 大小不二第218章 賣身葬父 孝感天地第73章 驕奢淫逸 富貴難保第216章 禮敬自然 順應天地第133章 聖治第45章 九旬資教 愛心永存第28章 開宗明義第224章 進而事君 當思忠節第133章 聖治第43章 孝無始末 終身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