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counter code invalid. Insert a fresh copy.

第198章 廣揚名

bookmark

孝則忠君悌而敬長家治移官立世揚名

經文:

【子曰:“君子之事親孝,故忠可移於君。事兄悌,故順可移於長。居家理,故治可移於官。是以行成於內,而名立於後世矣。”】

順承前文綜述主旨

繼廣要道章和廣至德章之後,講廣揚名章。

“廣”詳細講述,廣述。“要道”、“至德”、“揚名”,第一章開宗明義章已經提到了,“揚名”,能夠“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這是第一章就講到的孝道的終極。

最高的孝道,就是能夠立身行道,成聖成賢,揚名於後世。揚名在後世,因爲你所行的孝道,爲後世子孫做了很好的榜樣,所以後世子孫世世代代都記着你的美名,從而記着你的父母,這就是顯耀父母,這個是孝的終極。

在此,特別把“揚名”立爲一章。

依循古論解析章句

一、事親能孝移孝作忠

經文:【子曰:“君子之事親孝,故忠可移於君。”】

“子曰”是孔子說,整部《孝經》從頭到尾都是孔子的教誨。孔子說,君子對於父母能夠盡孝,就可以移孝作忠,對君上、領導自然能夠盡忠。唐玄宗註解,引用士章“以孝事君則忠”的經文,這句話解釋了本章第一句經文。所以要能夠忠誠於國家,忠誠於領導,那麼他必須要有孝德,孝德是在家裡培養起來的,進而能夠在社會得到發揮,那就是盡忠,所以《孝經》講的是移孝作忠。

二、事兄友悌順移於長

經文:【事兄悌,故順可移於長。】

這是講到能夠對兄長恭順、行悌道,自然對年長的人,或者是比自己地位高的、名望高的、輩份高的這些人都能夠恭順,如《士章》所說的“以敬事長則順”。其實悌道就是恭敬、恭順,能夠以恭敬之心對待長上,那麼自然身體、行爲就表現出順從,這就是悌道。

實際上孝和悌是分不開的,內心有孝道,自然能夠對所有比自己年長的人都有一種恭順的行爲,孝和悌實際上是一不是二。乃至於孝、悌、忠、信、禮、義、廉、恥這“八德”,或者父慈子孝、君仁臣忠、夫和婦順、長惠幼順、兄友弟恭這五倫中的十種義務,都是一。一即是多,多即是一,因爲這些德目都出自於本善之心,淺言之都出自愛心。這個愛心表現在父子關係上就是父慈子孝,自然而然,那是人的性德,不是後天刻意學來的,是人本有的品德。用在兄弟之間自然就是悌道,用在君臣之間自然就是君仁臣忠,所以都是同一個愛心在起作用,在不同的關係上就有不同的德目。能夠把一項德目做到圓滿,其他的德目就都會做得圓滿,所以自然能夠移孝作忠、以順事長。

三、孝忠本善家理外治

經文:【居家理,故治可移於官。】

有了孝心,必定就有忠心。因爲孝心是本善作用,它是本性本善的自然流露。能夠恢復本性本善,對國家、領導自然就表現出忠誠,對長上自然就能表現出恭順,那麼在家裡,能夠把各種事情整理得井井有條,人的生活很有秩序,有條不紊,把這種品德修養好了,做任何事情都是有條不紊。《弟子規》講的“房室清,牆壁淨;几案潔,筆硯正”,“列典籍,有定處;讀看畢,還原處”,這都是培養我們在家裡整齊、乾淨的習慣,這種習慣養成了,就是恢復本善,人本來就應該這樣,這是人人都應該具有的品德。養成習慣,等到步入社會居官做事,他自然就把所管轄的範圍,治理得井井有條。因爲治理家,使得家居環境做到“房室清,牆壁淨;几案潔,筆硯正”,對於典籍也能夠擺放的整齊,一點都不雜亂,那麼對於政治、官場的工作,自然也就有條不紊。

唐玄宗註解:“君子所居則化,故可移於官也。”君子所住的地方因爲打理得很整潔,就已經在齊家了。齊是整齊,整個家裡的人也都學着這位君子生活得井井有條,很有次序,很有條理,說明整個家庭都被感化了。有這樣的德行,他在政治上也能夠處理事情有條不紊,因此能夠感化百姓。

經文:【是以行成於內,而名立於後世矣。】

“行”尤其是指剛纔講的孝、悌和理這三種德行。這三種德行都是在家裡從小就養成的。養成這種品德、習慣,對將來步入社會,爲社會、爲人民服務會起到重要作用,他就能夠有很好的成就,得到大家的肯定、擁戴,就能夠揚名了,父母也因此而得到榮耀。最關鍵的是“名立於後世”,這種品德、爲人,給後世子孫做出了最好的榜樣。

一個真正的君子,他不圖名利,把富貴名利看成是浮雲,不爲名聞利養所動。《孝經》特別講到“廣揚名”,是不是君子要這個名?不是的。揚名的目的是爲了給後世子孫做個好榜樣。因爲教化的效果要最大化,必須有榜樣才行。講要孝、要悌、居家要齊整,這些道理,如???沒有好的榜樣,大家學習起來,總是會隔了一層,效果沒那麼好。所以揚名於後世,是“學爲人師,行爲世範”,給後世人做個好樣子,給後世人效法,不是自己要圖這個名利。

如孔老夫子,他在世的時候,實際上並沒有他過世以後那麼有名。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把儒家的教誨作爲主要的教育內容後,夫子因此而揚名。所以孔老夫子,他自己能夠行孝道、行悌道,能夠居家理,他的品德爲後世人做了很好的榜樣,所謂是“萬世師表”。乃至兩千五百年之後的今天,我們依然在跟着孔老夫子學習,這就是盡了大孝,揚名顯親。

四、三德於內名傳於後

唐玄宗註解說:“修上三德於內,名自傳於後代。”“三德”就是:“事親孝,忠可移於君”,這是其一;“事兄悌,故順可移於長”,這是其二;“居家理,故治可移於官”,這是其三。“三德”,都在自己家內,因此家庭的教育就非常的重要。

第74章 金融詐騙 導致滅亡第42章 行孝立德 當下顯親第154章 孝順親心 是謂有敬第156章 老萊斑衣 存心悅親第40章 爲母捐腎 感動中國第179章 遵循法則 迴歸本善第41章 少小受教 親嚴子孝第245章 千經萬論 孝爲行門第6章 和諧之道 以孝貫通第83章 禮法道德 約束媒體第59章 天子庶人 奉親無二第42章 行孝立德 當下顯親第239章 聖賢制禮 旨在教化第202章 孝悌一理 親親仁民第62章 修己安人 世界和諧第174章 親權處分 治罪不孝第68章 災難當前 同心祈願第193章 舜王至德 感化天下第229章 氣竭而息 聲不委曲第24章 曾子請益 夫子述作第137章 助祭尊父 儀禮完備第53章 評選孝子 廣推孝行第233章 聞樂不樂 悲哀在心第115章 三才(1)第235章 喪親哀慼 真情無僞第206章 怡色柔聲 敬勞不怨第157章 海外打工 克己奉親第154章 孝順親心 是謂有敬第33章 天性德本 推及五倫第122章 邢昺《正義》總結《御注》第145章 正己化人 孝治聖治第95章 尊師敬道 安親立身第72章 恢復古寺 養親之志第136章 詳解配天 深體聖意第170章 居養有敬 病憂??禱第148章 立德行義 大衆效法第33章 天性德本 推及五倫第129章 家之概念 古今不同第206章 怡色柔聲 敬勞不怨第246章 點滴孝慈 一生回味第8章 德爲道相 道爲德體第203章 敬事愛物 行成名立第10章 孝有三層 成聖圓滿第27章 諸學總彙 六藝之根第54章 漢文嘗藥 孝感天下第8章 德爲道相 道爲德體第190章 敬兄弟悅 恭行悌道第92章 岳飛秦檜 果報迥異第216章 禮敬自然 順應天地第181章 媒體同仁 推廣孝道第48章 遊學海外 懷親念親第110章 孝無終始 超越時空第123章 領導博愛 員工愛親第238章 哀毀過情 傷生虧孝第171章 喪親致哀 祭祀嚴肅第240章 三年之喪 中庸有度(1)第145章 正己化人 孝治聖治第222章 至誠孝悌 無所不通第135章 祭祀先祖 培養孝道第95章 尊師敬道 安親立身第170章 居養有敬 病憂??禱第113章 衆之本教 敬養慎行第228章 喪親第121章 常德立教 不肅而成(2)第6章 和諧之道 以孝貫通第26章 本經深義 解行並重第187章 聖人之禮 反求諸己第144章 悖道得志 君子不貴第140章 親嚴有度 中庸有立第136章 詳解配天 深體聖意第136章 詳解配天 深體聖意第121章 常德立教 不肅而成(2)第183章 君能孝悌 臣民效法第156章 老萊斑衣 存心悅親第88章 老實順親 成功捷徑第151章 庭堅滌穢 居敬事親第113章 衆之本教 敬養慎行第61章 愛敬己親 推及天下第159章 菏澤孝子 創造奇蹟第171章 喪親致哀 祭祀嚴肅第145章 正己化人 孝治聖治第159章 菏澤孝子 創造奇蹟第171章 喪親致哀 祭祀嚴肅第95章 尊師敬道 安親立身第235章 喪親哀慼 真情無僞第45章 九旬資教 愛心永存第175章 倡立“孝法”以法護孝第91章 安親盡忠 流芳百世第206章 怡色柔聲 敬勞不怨第208章 謙益滿損 受諫養德第214章 天性本有 人人具足第59章 天子庶人 奉親無二第244章 實學活用 如法教化第168章 下位而亂 刑律制裁第214章 天性本有 人人具足第124章 母親垂範 兒子效法第220章 修身慎行 不辱祖先第172章 賢母慈悲 捐獻獨子第208章 謙益滿損 受諫養德第194章 行孝於內 化自流外
第74章 金融詐騙 導致滅亡第42章 行孝立德 當下顯親第154章 孝順親心 是謂有敬第156章 老萊斑衣 存心悅親第40章 爲母捐腎 感動中國第179章 遵循法則 迴歸本善第41章 少小受教 親嚴子孝第245章 千經萬論 孝爲行門第6章 和諧之道 以孝貫通第83章 禮法道德 約束媒體第59章 天子庶人 奉親無二第42章 行孝立德 當下顯親第239章 聖賢制禮 旨在教化第202章 孝悌一理 親親仁民第62章 修己安人 世界和諧第174章 親權處分 治罪不孝第68章 災難當前 同心祈願第193章 舜王至德 感化天下第229章 氣竭而息 聲不委曲第24章 曾子請益 夫子述作第137章 助祭尊父 儀禮完備第53章 評選孝子 廣推孝行第233章 聞樂不樂 悲哀在心第115章 三才(1)第235章 喪親哀慼 真情無僞第206章 怡色柔聲 敬勞不怨第157章 海外打工 克己奉親第154章 孝順親心 是謂有敬第33章 天性德本 推及五倫第122章 邢昺《正義》總結《御注》第145章 正己化人 孝治聖治第95章 尊師敬道 安親立身第72章 恢復古寺 養親之志第136章 詳解配天 深體聖意第170章 居養有敬 病憂??禱第148章 立德行義 大衆效法第33章 天性德本 推及五倫第129章 家之概念 古今不同第206章 怡色柔聲 敬勞不怨第246章 點滴孝慈 一生回味第8章 德爲道相 道爲德體第203章 敬事愛物 行成名立第10章 孝有三層 成聖圓滿第27章 諸學總彙 六藝之根第54章 漢文嘗藥 孝感天下第8章 德爲道相 道爲德體第190章 敬兄弟悅 恭行悌道第92章 岳飛秦檜 果報迥異第216章 禮敬自然 順應天地第181章 媒體同仁 推廣孝道第48章 遊學海外 懷親念親第110章 孝無終始 超越時空第123章 領導博愛 員工愛親第238章 哀毀過情 傷生虧孝第171章 喪親致哀 祭祀嚴肅第240章 三年之喪 中庸有度(1)第145章 正己化人 孝治聖治第222章 至誠孝悌 無所不通第135章 祭祀先祖 培養孝道第95章 尊師敬道 安親立身第170章 居養有敬 病憂??禱第113章 衆之本教 敬養慎行第228章 喪親第121章 常德立教 不肅而成(2)第6章 和諧之道 以孝貫通第26章 本經深義 解行並重第187章 聖人之禮 反求諸己第144章 悖道得志 君子不貴第140章 親嚴有度 中庸有立第136章 詳解配天 深體聖意第136章 詳解配天 深體聖意第121章 常德立教 不肅而成(2)第183章 君能孝悌 臣民效法第156章 老萊斑衣 存心悅親第88章 老實順親 成功捷徑第151章 庭堅滌穢 居敬事親第113章 衆之本教 敬養慎行第61章 愛敬己親 推及天下第159章 菏澤孝子 創造奇蹟第171章 喪親致哀 祭祀嚴肅第145章 正己化人 孝治聖治第159章 菏澤孝子 創造奇蹟第171章 喪親致哀 祭祀嚴肅第95章 尊師敬道 安親立身第235章 喪親哀慼 真情無僞第45章 九旬資教 愛心永存第175章 倡立“孝法”以法護孝第91章 安親盡忠 流芳百世第206章 怡色柔聲 敬勞不怨第208章 謙益滿損 受諫養德第214章 天性本有 人人具足第59章 天子庶人 奉親無二第244章 實學活用 如法教化第168章 下位而亂 刑律制裁第214章 天性本有 人人具足第124章 母親垂範 兒子效法第220章 修身慎行 不辱祖先第172章 賢母慈悲 捐獻獨子第208章 謙益滿損 受諫養德第194章 行孝於內 化自流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