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0章 府院之爭(二)

在絕大部分國社黨人的心中,同時也是國社黨的黨章所宣揚,並且是陳敬雲的歷次演講中所宣揚的那樣:“那些爲國家和民族做出犧牲的永遠都是少數人,這羣少數人就是華夏復興的希望,中國未來的希望,同時這羣華夏民族最優秀的人可以自豪的宣稱對國家和民族的領導權,人民應該自覺的服從這些人的領導!”

這些核心理念有個非常重要的一點,那就是國社黨所宣揚的是國社黨對國家和民族的領導權,而不是陳敬雲個人對國家和民族的領導權!

在國社黨員心中,是陳敬雲領導國社黨,國社黨領導中國!而不是說陳敬雲直接領導中國,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一個觀念!

所以在國內統一戰爭的時候,無數的國社黨員年輕軍官們可以高喊着華夏復興萬歲或者國社黨萬歲帶着着部隊進行衝鋒,但是從來沒有那個國社黨員或者軍官們是喊着陳敬雲萬歲進行衝鋒的,真正喊着陳敬雲萬歲進行衝鋒的人大多是普通士兵,那些對陳敬雲進行土地改革而真心感謝的農村子弟士兵,那些數年來一直把陳敬雲當成了衣食父母的職業士兵。

這些理念具體表現出來就是,安華林等一大批國社黨的核心人士都是希望施行一黨制,而對陳敬雲只要能夠持續帶領國社黨前進,那麼陳敬雲一直獨裁下去也不是一個不能容忍的事情,他們所不能容忍的就是陳敬雲把政治和家族牽扯進來,如果說陳敬雲現在想要把那些堂兄弟之類的角色弄進政府高層任職的話,那就是安華林等人絕對無法忍受的。

至於說陳敬雲的後代又是另外一回事,因爲陳敬雲還年輕,其長子也不過才兩歲而已,真正要出現陳二世的情況至少也得三五十年以後呢,以後的事情不屬於安華林現在擔憂的範圍之內,因爲那時候安華林早就死了。而陳敬雲表露出來想要讓嫡親堂兄弟進入政府高層的想法卻是讓安華林感到了短時間內就會面臨威脅的想法。

這也是安華林爲什麼會在這一次的華夏銀行拆分風波中支持馬寅初和莊楠的根本理由所在,除了華夏銀行的畸形發展對中國的經濟影響力外,更重要的是華夏銀行所表現出來的對政界所形成的威脅!

然後這些某種程度上來說起來,也是政務院和總統府之間的一次權力博弈,內閣正在試圖減弱陳敬雲的個人權勢,尤其是他對經濟的龐大掌控力,同時也在試圖斬斷陳敬雲讓家族中人到政府擔任要職的想法!

有一個錢翰朗就已經足夠了,決不能再讓陳敬聲或者陳敬海也出現在政府要員的序列當中!

這是內閣差不多統一的想法!

然而實際上安華林的擔心乃至內閣的擔心都是多餘的,儘管他說過幾次說如果陳敬聲到財政部任職的話對財政情況應該會好一些,但是他實際上是從來都沒有想過讓陳氏兄弟到政府中任職的。

這倒不是因爲他顧忌內閣那些人的想法,實際上從頭到尾陳敬雲在任命各個官員的時候就很少考慮到下面人是什麼感受,他沒有那些閒情,對於他來說只要能力足夠對自己有用的話那麼他就會毫不猶豫的進行任命,可不會顧忌那個人是不是自己的親戚。比如錢翰朗這個人就是發展的好好的,參議院議長和國社黨中央委員會秘書長的身份讓錢翰朗已經躋身國內政界要員之一,而軍界中這種情況更多,俞若飛,林勇非,陳景飛,林成坤等一大羣將領都是陳敬雲的親戚。

對於陳氏兄弟的安排,陳敬雲是繼續希望他們掌控華夏銀行的,他需要可以信任並可以重用的人來掌控華夏銀行這頭已經畸形化的怪物,不然的話華夏銀行一旦被外人所掌控,那麼對整個中國經濟都會造成重大危機,同時對他陳敬雲個人也會形成重大危機,這種事情是他所不能容忍的。

很多時候上位者和下位者的考慮角度是不一樣的,安華林和陳敬雲的考慮角度就是完全不一樣的,當安華林幻想着十年後想要坐一坐總統寶座的時候,陳敬雲卻是在考慮着該如何在十年後繼續掌控中國,是繼續當總統呢還是說幕後操控又或者是學普京那樣暫時當一屆的總理五年後再當總統呢?

放棄權利這種事情陳敬雲從來就沒有想過,一直以來陳敬雲都在爲了個人獨裁而進行着不懈努力,然而很多時候事情不是想了就能做到的,陳敬雲想要持續進行個人獨裁不但面臨着國社黨外的反對,更面臨着來着國社黨內部的質疑!

華夏銀行的拆分重組充斥着太多的利益糾纏,不但有經濟上也有政治上的。表面上是陳氏兄弟和馬寅初以及莊楠在博弈,而實際上背後還有着安華林等一羣政府高層以及國內其他財團也都摻和了進來。

其中又是蘊含了部分府院之爭的味道在裡頭!

不過話又說回來,這些爭鬥都是在陳敬雲劃定的圓圈裡發生的,下面的人不管是安華林還是陳氏兄弟他們都沒那個膽量超出陳敬雲劃定的爭奪範圍之內。

如果沒有陳敬雲的強力掌控,那些華夏銀行拆分重組的這一次風波中就不會那麼平靜過渡,一個鬧不好讓整個中國經濟體系奔潰都是有可能的事情,至於安華林等人想要上位,想要削減陳敬雲的個人權勢這些都在陳敬雲的預料之內,不過陳敬雲並沒有放在眼裡而已。

如果手下人沒有野心和慾望,那麼陳敬雲肯定是不相信的,他很清楚鄭祖蔭、安華林乃至軍方的沈綱那些人都有着更進一步的心思,但是陳敬雲有這個自信只要他還活着一天那麼這些人都得乖乖的趴在他腳下。他的自信來至於對於軍隊的絕對掌控,更來之於他那龐大的個人威望!

其實不但陳敬雲如此,當年的袁世凱同樣如此,前幾年的袁世凱都已經彌留之際瞭然而段祺瑞等北洋大佬們依舊不敢有所動彈,就算是準備和南方共和政府和談那也是等袁世凱真正病死之後纔去施行的。對於袁世凱和陳敬雲這種人來說,只要他們還活着那麼手下人就不敢有任何的動彈,而形成這種狀況的理由也是相同的,那就是一直以來袁世凱和陳敬雲都沒有明確的確認其政治遺產的繼承人,整個體系裡除了他們自己外其他人根本無法掌控。

如果說陳敬雲現在就突然身亡的話,副總統的鄭祖蔭根本不可能得到軍方的承認,就連國社黨副主席安華林也不可能得到沈綱等軍方大佬的承認,而更大的危機是軍方自己會首先分裂,那些手握重兵的各大軍長一個個都不是簡單的主,如果沒有陳敬雲在上頭鎮着,單憑沈綱等幾個人根本就無法掌控局勢,說起資歷威望來一個個都是不相上下,誰不都能不服衆。到時候就會有着部分將領用着各種名義甚至藉着爲陳敬雲報仇的名義進行爭霸,內戰的再一次爆發的可能性在90%以上!

這種情況下,陳敬雲活着並對各大勢力形成均衡就是中國穩定的基礎,而誰要是敢於打破這種均衡,那麼就會受到其他人的集體討伐!

對於陳敬雲來說,只要他個人權勢保持下去,整個國家保持高速發展的態勢,那麼手下人的那些爭權奪利的事情都是不足爲慮的,在他心中那些政府官員們爲了爭權奪利而進行的各種小動作的重要性還不如去逗自己的長女陳薇兒開心那麼重要。

表面上的風波逐漸平息,而私底下的暗流繼續流淌並準備下一次的爆發,而在最近半年的政局動盪形成強烈對比的是中國的經濟繼續保持着爆發性的高速增長!

華夏銀行的拆分重組由於只是收歸了貨幣發行權,而華夏銀行被強制性進行的重組也只限於部分非戰略產業,而那些核心戰略產業已經保持了現狀,如此一來表面上看上去華夏銀行被迫出售了哈德門藥草公司以及同奎藥業等盈利能力強悍的核心資產,但是華夏銀行對於整個中國的掌控卻是沒有因此而降低,甚至通過出售非戰略資產而獲得了高達數億元的資金加大了對旗下的核心產業的投資,使得了華夏銀行中福樂電氣公司、東南鋼鐵公司等核心產業獲得了充足的資金支持,並大肆投資其他的資金密集型產業,比如太平洋航運公司一次性就得到了高達兩千萬的貸款,用以訂購船隻擴大運力,用以填補英法等國家的海運力量撤離遠東之後形成的真空。

再陳敬雲的親自指示下,華夏銀行已經改變了之前的直接投資並控股的模式,而轉向了貸款模式,除了對旗下核心產業提供貸款支持外,華夏銀行還遵照陳敬雲的指示開始爲國內的其他民營企業提供貸款!

華夏銀行作爲中國規模最大的銀行,其能夠提供的資金是其他銀行所無比比擬的,而以前受限於華夏銀行只向旗下企業提供資金,對外部企業提供資金的時候一般都是要求控股,並沒有進行對外的貸款的活動。而這一次華夏銀行開放了對外貸款之後,大批的民營中小企業獲得了貸款,也許這些數萬,數十萬的貸款相對於華夏銀行對旗下企業提供的動輒數百萬乃至數千萬以上的貸款來說微不足道,然而這些小額貸款卻是極大的刺激了中國的經濟增長。

第747章 日本的選擇(一)第683章 平壤戰役(二)第74章 冬衣風波(一)第1015章 第七空中騎兵營第89章 政治聚會第431章 任人唯親第627章 高調回歸第299章 秋風落葉第977章 我們需要戰爭(一)第339章 渡江第一天第136章 唐袁矛盾第767 東南亞戰爭(二)第1051章 坦克對決(六)第513章 第一屆內閣信任危機第1000章 風雲再起(一)第606章 巡視之火炮坦克第349章 財政支柱第831章 波斯灣軍事基地(二)第113章 半截煙(二)第818章 北方定(二)第312章 鎮江視察(二)第62章 黃興的北伐軍第487章 蒙古問題第61章 蘇浙局勢(四)第570章 上野貞浩(二)第129章 夏日情第728章 混亂的1936年第329章 軍費之爭第575章 伏擊戰第753章 泰國的擴張(二)第618章 討厭和喜歡第454章 狐狸精第993章 大勝大敗(三)第893章 新加坡戰役(二)第765章 緬甸動亂第240章 軍事會議(二)第561章 東海大海戰(一)第398章 合肥捷電第120章 徐鏡清的野望第1011章 破碎的水晶(六)第80章 福州兵工廠(四)第343章 騎兵對決第227章 泰山鎮(一)第768章 進軍東南亞(一)第520章 府院之爭(二)第521章 核物理實驗室第308章 六月調整第1051章 坦克對決(六)第1029章 陳彩時代的結束第568章 渡江南下!第524章 1917年的俄國第799章 烏蘭烏德戰役(四)第95章 北京兵變第554章 旅順!動員!第661章 山下源太郎第212章 大戰(二)第1024章 忍讓第224章 戰爭和錢第923章 櫻花計劃(二)第901章 東京空戰(一)第680章 進攻平壤(三)第126章 各方反應第48章 山東亂第134章 海軍處(一)第404章 報喜不報憂第644章 海空大戰(三)第411章 滁州失守第891章 趙臨東第497章 長沙危急第561章 東海大海戰(一)第552章 海軍假日時代第563章 東海大海戰第634章 雪地煙火(一)第68章 山本純一郎(一)第548章 鄂木斯克會戰(一)第316章 陣營選擇第839章 只能有一個勝利者第278章 教育事(二)第304章 入役儀式(一)第289章 戰略選擇第1054章 戰損(二)第577章 總動員(一)第554章 旅順!動員!第742章 奧拉夫戰役(一)第758章 噴氣時代(一)第1039章 連鎖反應(一)第451章 張作霖的選擇第273章 國會選舉(一)第575章 伏擊戰第487章 蒙古問題第372章 北洋應對第1018章 德國的崩潰(二)第125章 浙江財政第204章 沈綱計劃(五)第865章 慘烈(二)第924章 櫻花計劃(三)第271章 錢翰朗和國社黨第678章 進攻平壤(一)第132章 商業競爭第156章 航空聯隊
第747章 日本的選擇(一)第683章 平壤戰役(二)第74章 冬衣風波(一)第1015章 第七空中騎兵營第89章 政治聚會第431章 任人唯親第627章 高調回歸第299章 秋風落葉第977章 我們需要戰爭(一)第339章 渡江第一天第136章 唐袁矛盾第767 東南亞戰爭(二)第1051章 坦克對決(六)第513章 第一屆內閣信任危機第1000章 風雲再起(一)第606章 巡視之火炮坦克第349章 財政支柱第831章 波斯灣軍事基地(二)第113章 半截煙(二)第818章 北方定(二)第312章 鎮江視察(二)第62章 黃興的北伐軍第487章 蒙古問題第61章 蘇浙局勢(四)第570章 上野貞浩(二)第129章 夏日情第728章 混亂的1936年第329章 軍費之爭第575章 伏擊戰第753章 泰國的擴張(二)第618章 討厭和喜歡第454章 狐狸精第993章 大勝大敗(三)第893章 新加坡戰役(二)第765章 緬甸動亂第240章 軍事會議(二)第561章 東海大海戰(一)第398章 合肥捷電第120章 徐鏡清的野望第1011章 破碎的水晶(六)第80章 福州兵工廠(四)第343章 騎兵對決第227章 泰山鎮(一)第768章 進軍東南亞(一)第520章 府院之爭(二)第521章 核物理實驗室第308章 六月調整第1051章 坦克對決(六)第1029章 陳彩時代的結束第568章 渡江南下!第524章 1917年的俄國第799章 烏蘭烏德戰役(四)第95章 北京兵變第554章 旅順!動員!第661章 山下源太郎第212章 大戰(二)第1024章 忍讓第224章 戰爭和錢第923章 櫻花計劃(二)第901章 東京空戰(一)第680章 進攻平壤(三)第126章 各方反應第48章 山東亂第134章 海軍處(一)第404章 報喜不報憂第644章 海空大戰(三)第411章 滁州失守第891章 趙臨東第497章 長沙危急第561章 東海大海戰(一)第552章 海軍假日時代第563章 東海大海戰第634章 雪地煙火(一)第68章 山本純一郎(一)第548章 鄂木斯克會戰(一)第316章 陣營選擇第839章 只能有一個勝利者第278章 教育事(二)第304章 入役儀式(一)第289章 戰略選擇第1054章 戰損(二)第577章 總動員(一)第554章 旅順!動員!第742章 奧拉夫戰役(一)第758章 噴氣時代(一)第1039章 連鎖反應(一)第451章 張作霖的選擇第273章 國會選舉(一)第575章 伏擊戰第487章 蒙古問題第372章 北洋應對第1018章 德國的崩潰(二)第125章 浙江財政第204章 沈綱計劃(五)第865章 慘烈(二)第924章 櫻花計劃(三)第271章 錢翰朗和國社黨第678章 進攻平壤(一)第132章 商業競爭第156章 航空聯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