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1)

一月一日

因勞力所獲者歸私有,不勞而獲者歸公也。

一月二日

今日資本主義國家所患者,爲生產過剩之病。吾國今日所患者,爲生產不足之病。欲救此病,須有生產與消費之組織。有生產之組織,無生產不足之病。有消費之組織,無生產過剩之病。

一月三日

知人與善任,兩者並重。不敏與急躁,其錯維均。

一月四日

謀國者,事前不可不未雨綢繆,臨時不敢與敵以隙,二者有一足以致亡。今日欲御外侮,非有三十年之準備不可,自前清以至於民國當局皆醉生夢死,非特無未雨之綢繆,反江河之日下,而當局者又排除異己,黨內分裂,與敵人以莫大之隙,前者既無,而後者又犯,國家危矣。

一月五日

知人易而自知難,制人易而自制難。

一月六日

能愛人者,始能惡人,能諂入者,必能驕人。

一月七日

叛之順之,悉本其利害,義喪盡矣。

一月八日

預則立,不預則廢,真是成事之母。但預頗不易,須智與恆皆稱,方能作預。

一月九日

知人易而善用難。小錯變爲大錯,一錯變爲萬錯,非特不可有此行,而且不可動此念。

一月十日

興辦一事必須有精密的計算與巧適的工作,始能經濟。但精密的計算是主人之責,巧適的工作是技術人員之責。世人所謂拙匠人巧主人者此也。

一月十一日

物有輕重長短,事有成否損益,非稱量不知物之輕重長短,非計算不知事之成否損益。故精密的計算爲舉事之母。

一月十二日

官吏蠻橫武斷,爲封建之餘毒,漸形成對人民不守信約,視爲表示官吏之威嚴,以致官民間隔閡甚深,政治之效能因以大減。今欲圖治,非恢復官信不可。

一月十三日

讀書添智處固多,蔽智處亦不少,必須有消化若干書的內力,纔可以讀若干的書。

一月十四日

甜言是辣心的表現,諂容是傲態之先鋒。自固是防人之良法。

一月十五日

染缸中抽不出白布來,惡化中找不出良品來。浸潤中無干質,頹風下少良才。

一月十六日

懂情理始可以管人,明事理纔可以管事。

一月十七日

只有正義是不磨滅的,此外皆海漚陸風,一陣就過去。

假使沒地球日月星,造化功用顯個什麼。

一月十八日

撂了物質,就是沒有物質。人生離不開物質,故學問亦不敢離開物質。

處置事,須事前慮到事後之曲折贊否。

一月十九日

用得其人,事克有濟。

一月二十日

去不盡輕浮淺薄,不堪經大難。

一月二十一日

官營民監,可以減官營之弊端。民營官督,可以補民營之弱點。

一月二十二日

亡國固痛苦,強國亦非由痛苦中不能得到,不過分自動與被動耳。

一月二十三日

浮氣與急躁,皆由刺激而生,欲改急躁與浮氣,須於刺激上求化除。

一月二十四日

責任分明,界限確定,是團體工作之緊要條件。

一月二十五日

任其勞,任其怨,任其難,任其害,是與人共事之妙訣。

一月二十六日

心平氣和之怒,鼓舞勉勵之罵,收效愈宏。

一月二十七日

解決任何問題,須顧慮下列五點:一、人心。二、造化心。三、生產量不受制度之限制。四、分配之繼續須不犯三大罪案。五、增大養人量。

一月二十八日

計畫第一要求根據合理。根據不合理,無論如何精密,亦是完全錯誤,等於箱櫃封鎖的雖十分完密,使盜連箱櫃盜去,則物與箱櫃完全丟了。

一月二十九日

有進言者曰,國事垂危,南京當局仍率性孤行,若至南北軍心盡失,非特外患無以抵禦,內亂仍恐不免,國家淪亡,深堪憂慮,我公應痛切與南京當局言之。餘曰:前者交深言深,尚且因疑生忌,今交已決裂,若再以深言,徒擴大裂痕耳。今我國無未雨之綢繆,侵侮之來,只有權不計失,利不計得,義不反顧,置赤心於國人腹中,以求共濟。

一月三十日

目的地相背者,不可求偕行。

一月三十一日

認定此生目的,集中心力身力時間,以達其目的,一生當有結果。

二月一日

日將受英弄,日力澎漲,英俄日不利相等。日內瓦席上(國際聯盟會議),英反袒日,迷於親暱者殊不自覺。

二月二日

我求人者難繼,人求我者亦難繼,兩相求者易繼。

二月三日

各相責決裂破碎,各自責精誠團結。決裂破碎招外侮,精誠團結御外侮。口喊精誠團結,實則互相責難,欲御外侮,其可得乎。

二月四日

不遇湯武,不顯桀紂吃虧。

二月五日

使者說的做甚不像甚的話,憚與之談國事。不能赤條條無掛礙的,難期濟大艱危。

二月六日

種下惡因得惡果,當然種下惡因反欲得善果,非特不可能,且恐其結果比惡果還惡。

古人說,養心莫善於寡慾,而養身尤須寡慾。

二月七日

智善爲事,仁善處人。

二月八日

人的思想學問,撂了物人窮。國的政治教育,撂了物國弱。

二月九日

人慾以食爲第一,色爲第二,將來必有假色奪取政權者。

二月十日

明知大難將來,而不早爲之計者頑人也。知人善任,執簡御繁,是爲政之道。

二月十一日

功烈與智能可以矜生前,不足以慰死後。

二月十二日

今日全世界所喊叫者,解決社會問題。惟何爲社會問題,社會問題各項之焦點何在,未見道出,當然說不到解決。

二月十三日

一元錢月息二分年結賬,一百年之本利和爲二十二萬萬一千一百零六萬八千四百八十四元,其數目之大,實堪驚人。說到社會,可知資產生息之弊害,說到身家,當知貸人銀錢之驚懼。

以制服人爲得意者,必招禍。強人爲善不若助人爲善人從。惡人爲惡不若憫人爲惡人感。

二月十五日

想想一旦跌在萬丈深溝,骨粉肉泥的當下,自己是個什麼現象。

坐的欲墊,穿的功袍,戴的名帽,背的賢妻,拖的肖子,如何滾的動。欲是自身的盜賊,自當化賊爲子。功是分內事,名是身外物,成與不成,有與沒有,聽其自然。妻自是妻,子自是子,賢與不賢,肖與不肖,盡其在我。

我本若汽球,乃被多繩牽,一旦能割斷,自然上升天。

二月十六日

國家的行政統系,應分三部:

一、管情之部,人倫是也。

二、管物之部,生活是也。

三、管力之部,防衛是也。

二月十七日

愈難過的關頭,愈不可躲閃,困難關頭的躲閃,增大難關的成數,是相乘數,不是相加數。

二月十八日

餘立省營業公社,志在與省賺一萬萬元。深望各縣爲縣賺百萬元。各村爲村賺十萬元,則山西社會經濟基礎廣厚,將不至得經濟的腦充血病。

二月十九日

益事在能辦時就要辦,過時則難舉矣。

二月二十日

現在社會上種種狀況,不是表現悲慘,即是表現險惡,其所以糾紛若是者,根本是由社會制度之不良。又由於創造制度之依據不中,或重理而輕情,就個人言適於心生,而不適於身生。就社會言,適於羣生,而不適於個生。或重情而輕理,就個人言適於身生,而不適於心生。就社會言,適於個生,而不適於羣生。身生與心生,個生與羣生,實相依爲命。心生不成身滅隨之,身生不成心滅亦隨之。個生不成羣滅隨之,羣生不成個滅亦隨之。吾們欲解決社會種種悲慘與險惡,須探討合理的社會制度。欲探討合理的社會制度,須求得人生與人羣生之適中根據。

二月二十一日

表示意見,要在必要時,不可輕易,須簡單明顯,不可含混。答問須恰當懇切,不可模棱浮泛。

二月二十二日

今日言事甚感理解複雜,難以對頭,應規定研究事理規律,以免所指不同,各是其是,各非其非。

二月二十三日

事有是非,是非有四類:有是上之是,有非上之非,有非上之是,有是上之非。是上之是非上之非,中人皆認識。非上之是,是上之非,非特中人不認識,中人以上之人,亦每認住是者是其是,認住非者非其非,成爲學術人亂,成爲制度政爭。

二月二十四日

惟一不能言,分一不必言,三以上亂言,言只好言二。因物變則爲二,三是半變半不變,四是二變。言二實言之科學也。造物是個惟一,物與心是造物的二。是心物類的,分有生物、無生物。有生物中,有植物動物。動物中,有有理性動物,有無理性動物。錯綜而言,有男動物,有女動物,有能飛動物,有不能飛動物,分而細之,千千萬焉,循二而言,有階可尋,離二說千萬,等於跳蚤亂奔,不特人不知其落在何處,自己亦不知其意在那裡。

二月二十五日

能知善者,始能知惡,能思善者,始能不思惡。

二月二十六日

各是其是,各非其非,各利其利,各害其害,乃亂。同是其是,同非其非,同利其利,同害其害,乃定。

勝與敗皆由過錯而生,若無過錯,則無勝敗。勝是由敵人過錯而生,敗是由自己過錯而生。

二月二十七日

身壯心明,二者應當並重,故衛生與明心的工夫,須要平衡。

只要有根子,不愁沒有發芽的機會,故人做事當培根。

二月二十八日

人生計年不過七十八十,計月則有八百九百,計日則在三萬上下,計時計刻則爲數更多。善實業家每以秒計,則所謂一秒鐘要做若干事,故其一生之事業,每有出乎人意料之外者。人之一生,無論求學,無論做事,於時間之計至大,不敢丟了日,一日之內應當竭力從事。

三月一日

人爲天地心,假使無人,造物的功能無法表現。

三月二日

好不是對,好與對混,而天下亂。

三月三日

是其是是對的,非其非亦是對的。非其是是不對的,是其非亦是不對的。

爲其所當爲是對的,不爲其所不當爲亦是對的。爲其所不當爲是不對的,不爲其所當爲亦是不對的。

三月四日

利害不一致下之合作,終必解體。人之聰明比若電燈,有百枝光者,有十枝光者。百枝光者能照一丈之明,十枝光者能照一尺之明。說到照一丈十枝光固不如百枝光,說到照一尺,則十枝光亦等於百枝光。此所以專門之學術尚矣。中等聰明人專一門,在此一門上足強於高等智識之不專門者。

三月五日

因遷就人而勉強承認,既承認則不可更改。然因勉強承認之故,延開時日,每易更改,反招失信之譏。處事最好是不遷就,如非遷就不可時,既遷就則不可更改。

三月六日

雖極困難之事,亦有宜盡力解除者。有宜如置若罔聞以圖解決者,只要處置適當均得解決。

三月七日

自哄自易,哄國人難。不善生者易厭生。漸變不已必至突變。

三月八日

順父拂子,是爲子之正道,但亦當權其輕重,否則執矣。

什麼是個我,心與身合上是個我。離開身說心是頂聰明的我,離開心說身是頂老實的我。但均是我的一半,不能稱個我。心確知是是是而當爲,身確不知非是非而不當爲。心管住身,身表示心,是我的成就。心管心說,身管身做,是我的破毀。

三月九日

聰聰明明的壞人,與糊糊塗塗的好人,皆不可使之任要職。

三月十日

以中成學,以對處事。

三月十一日

致石莊蔣委員長佳電:

齊戌電諒蒙鈞鑒:

徐主席已於早二時起程,計當抵石。山稍事摒擋,即行晉謁。茲有鄙懷,特先電呈。前者主張出位,致縈廑慮,至今回思,愧對尤多。今者國難滋深,節麾南北奔馳,瘁勞國事。山向來追隨鈞座,受國家之優遇,亦當追隨鈞座,赴國家之危難。中央如爲保全國土而忍辱,錫山願與鈞座分禍,如爲發揚民族精神而奮鬥,願與鈞座犧牲。深盼中央決定大計,抱定決心,痛布利害,昭示國人,或分階段而運用,或一貫始終而健行,實際從事,齊一人心,山雖不敏,敢不勉旃,先布區區,敬祈鑑察。

去石之日,爲國而責備者斯人,救國而動感者亦斯人。

三月十二日 ωωω_ тт kan_ ¢ ○

義不反顧,是就值的顧而不顧言也,如不值的顧,人皆能不顧,今日外患之來,當局者應準國家利害,決定方針。

三月十三日

失重心之國家,人皆假國難而謀私利,致使國難愈烈,良可慨也。

三月十四日

輕言即是有輕心。交淺言深反致疑。

三月十五日

就事說事吉,就己說事兇。

三月十六日

和內始能御外,解鈴繫鈴全在當局。

三月十七日

參謀本部來函徵求用兵心得,三月十八日函覆,分述政略、戰略、戰術、戰鬥之所見。(全文見年譜一七〇〇頁)

三月十九日

羣衆事,創始不可忽略,因一成即改進不易。

三月二十日

一剎那是一剎那,千古是千古,是物的話。千古即是一剎那,一剎那即是千古,是心的話。實際一剎那是一剎那,一剎那亦是千古,千古是千古,千古亦是一剎那。

三月二十一日

由心說,心麗於物,無物心無所表現。由物說,物役於心,無心物無所效用。

三月二十二日

世須不長,心不許不長。處常事以常法,變事當以變法。

三月二十三日

爲子弟擇事,當從其所長,尤當從其所好。

三月二十四日

從高處着眼,從穩處落腳。檢點是成事的要訣。

三月二十五日

創舉之事,當爲人起頭。

一日之勤勞,十分勉強人爲,亦可從命。百日之勤勞,一分勉強人爲,亦難始終。

三月二十六日

理想不能發現爲事實有三因,第一是理想不對。第二是理想雖對,無發現之權力。第三是理想亦對,並有此權力,但知行不合一。

三月二十七日

逆來可以理逆之,不可以氣逆之。理不能逆者,氣更不能逆之,以氣逆之反足以助逆之勢。

水過土難濃,浸潤木易溼,染惡當防浸潤,圖功當戒水過。

三月二十八日

能掌握屬下是會管人。能接合直上是會管事。

權利要上與,職務要下負。

三月二十九日

能由果尋因,始能由因知果。

三月三十日

拿定的主義,不可因感情而變更。不當說的話,不應因刺激而說出。

感覺如槁木死灰,心靈若生龍活虎,始能吸益而瀉損。

三月三十一日

國家大難之來,必須有大人材以應之,無大人材以應之,國必危。

四月一日

必須痛恥而後可以免恥,必須交仇而後可以復仇。國人主張國事,每易玉碎,易動聽也,且亦以此難當局。當局只有犧牲自己以應之。否則國必損。

四月二日

國與己兩不併存時,應當犧牲自己以救國。謀國不可玉碎,自處不可瓦全。謀國不忠,國且不存,況無謀者乎。

四月三日

經濟化之政治,首在計算的當。

四月四日

答蔣及汪使者——能自強始可忍辱,能得援始可奮鬥。

四月五日

所惡而不阻,所好而不偏,其難哉。阻礙所惡,惡者即離,偏袒所好,好者即放,事其滯礙難行矣。

四月六日

不堪任使者,鞭策亦無益。創始之事,必須爲之造成路徑而後可以罷手。

四月七日

此生爲何生,爲的要集中,集中勝偏後,無阻與空同。勝偏中化偏,偏勝偏滅中。偏盡升無止,中盡沉無底。集中甚爲難,中被偏繞環,突不破繞環,只有日勉強。勉強復勉強,突圍終不難,一旦突圍後,上下那有方。集中一分,突圍一分。增圍一分,蔽中一分。

四月八日

帶燃火性甚的物不能拒火,只有離火遠之一法。

四月九日

國家挽救之法,此時尚可說來。若到說亦不來時,當國者雖欲痛改其非,亦不可得矣。

應當修什麼路,是修路的政務。什麼路怎樣修,是修路的事務。

四月十日

凡事吩咐徹底,尚恐不能做徹底。若吩咐不徹底,絕不能做徹底。

四月十一日

凡事能預先慮及,則不至束手無策,能籌畫周詳,即可遊刃有餘。

WWW .tt kan .¢ 〇

四月十二日

想什麼未必能什麼,該什麼卻逃不脫什麼,此戒貪夫也。該什麼要跳出什麼,想什麼要勉作什麼,此勵志士也。

四月十三日

人心險詐莫測,人言不可輕信。自心好惡常偏,人言不可輕不信。

四月十四日

做事第一步是做,第二步是常做,第三步纔是會做。不做不能有知,不常做不能有得,不會做不能有成。學道亦如之,第一步是學,第二步是常學,第三步纔是會學。不學不能有知,不常學不能有得,不會學不能有成。

四月十五日

社會上看人的錯,認的很清,責備很嚴,有錯不要打算白過去。

四月十六日

知道易,行道難,非以知御行者,不能以知現行。行對易,知對難,非以行御知者,不能以行表知。

四月十七日

父養老犬,行須數息,見則生懼。

第23章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2)第40章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5)第40章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5)第52章 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3)第44章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4)第26章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2)第59章 一九五〇年(一)(1)第32章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2)第64章 一九五〇年(一)(6)第14章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2)第23章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2)第53章 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第3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一)(2)第40章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5)第15章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3)第12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二)(4)第33章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3)第24章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3)第12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二)(4)第10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二)(2)第66章 一九五〇年(二)(2)第20章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3)第55章 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第34章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4)第66章 一九五〇年(二)(2)第11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二)(3)第67章 一九五〇年(二)(3)第61章 一九五〇年(一)(3)第49章 民國三十年(1941年)(3)第22章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1)第23章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2)第32章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2)第32章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2)第31章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1)第54章 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第58章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2)第38章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3)第64章 一九五〇年(一)(6)第37章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2)第41章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1)第59章 一九五〇年(一)(1)第22章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1)第5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一)(4)第41章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1)第26章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2)第65章 一九五〇年(二)(1)第34章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4)第59章 一九五〇年(一)(1)第13章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1)第29章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5)第26章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2)第2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一)(1)第10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二)(2)第55章 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第69章 一九五〇年(二)(5)第13章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1)第58章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2)第5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一)(4)第31章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1)第57章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1)第8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一)(7)第38章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3)第34章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4)第19章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2)第45章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1)第51章 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2)第50章 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1)第30章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6)第24章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3)第56章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第23章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2)第52章 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3)第23章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2)第8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一)(7)第43章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3)第21章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4)第54章 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第12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二)(4)第21章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4)第1章 出版說明第54章 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第18章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1)第65章 一九五〇年(二)(1)第10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二)(2)第8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一)(7)第43章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3)第15章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3)第25章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1)第49章 民國三十年(1941年)(3)第37章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2)第42章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2)第33章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3)第39章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4)第38章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3)第33章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3)第31章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1)第48章 民國三十年(1941年)(2)
第23章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2)第40章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5)第40章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5)第52章 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3)第44章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4)第26章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2)第59章 一九五〇年(一)(1)第32章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2)第64章 一九五〇年(一)(6)第14章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2)第23章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2)第53章 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第3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一)(2)第40章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5)第15章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3)第12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二)(4)第33章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3)第24章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3)第12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二)(4)第10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二)(2)第66章 一九五〇年(二)(2)第20章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3)第55章 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第34章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4)第66章 一九五〇年(二)(2)第11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二)(3)第67章 一九五〇年(二)(3)第61章 一九五〇年(一)(3)第49章 民國三十年(1941年)(3)第22章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1)第23章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2)第32章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2)第32章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2)第31章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1)第54章 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第58章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2)第38章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3)第64章 一九五〇年(一)(6)第37章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2)第41章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1)第59章 一九五〇年(一)(1)第22章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1)第5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一)(4)第41章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1)第26章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2)第65章 一九五〇年(二)(1)第34章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4)第59章 一九五〇年(一)(1)第13章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1)第29章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5)第26章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2)第2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一)(1)第10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二)(2)第55章 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第69章 一九五〇年(二)(5)第13章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1)第58章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2)第5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一)(4)第31章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1)第57章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1)第8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一)(7)第38章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3)第34章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4)第19章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2)第45章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1)第51章 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2)第50章 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1)第30章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6)第24章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3)第56章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第23章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2)第52章 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3)第23章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2)第8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一)(7)第43章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3)第21章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4)第54章 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第12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二)(4)第21章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4)第1章 出版說明第54章 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第18章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1)第65章 一九五〇年(二)(1)第10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二)(2)第8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一)(7)第43章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3)第15章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3)第25章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1)第49章 民國三十年(1941年)(3)第37章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2)第42章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2)第33章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3)第39章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4)第38章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3)第33章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3)第31章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1)第48章 民國三十年(1941年)(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