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3)

踢破經常範圍加速自強——升旗講話:落後的國家對先進的國家不能不低頭,但是我們不應甘於低頭,長久低頭,應該盡力的自強。經常範圍的自強是永遠趕不上人,欲趕上人必須加速度加強度的自強,此必須踢破經常的範圍。

三月二十一日

閒中無事不緊張,忙中無事不從容,緊張與從容始皆適當。

志須適合道理與需要——升旗講話:志必須適合客觀的需要,尤須站在人類的道理上,始能成爲事功。願大家立志時,必須審清志之所向,是不是人類的道理,是否與現實需要相合。道理而不需要是不需爲,需要而不道理是不當爲。不需爲而爲是徒勞,不當爲而爲是造孽。

三月二十二日

旅客一人,宿店日易,旅客雖多,店房一座。

反求諸己以爲政——升旗講話:凡政治上作不通的事均須反求諸己,不能怨人。爲政者應反求諸己,不能在責備人民上求作通。如同走路碰在牆上,不能怨牆,怨你走的不對。山中碰見老虎咬了你,不能怨老虎,怨你無準備。

三月二十三日

就身體說,賭博與吸鴉片之害相等,就事業說,賭博之害甚於吸鴉片。

立志——升旗講話:從今日起我們要立志。志是事業的種子,有志纔能有事業,有事業此生纔算有結果。立志之後,如一人之力不能作成之事,當找同志,此同志纔算互助成功的真同志。若無志是枉生,無志的結合是散沙,不同志的結合終必潰。

三月二十四日

決定目標易,導着途徑難。尋着途徑易,繼續邁進難。人做事必須找見途徑、繼續邁進。

通公心——升旗講話:從今日起要通公心。通出私心之外,謂之通。私心包着公心,使公心與應事接物皆有堵隔,謂之不通。公心通至私心之外,與應事接物皆無堵隔,始謂之通。不通不只是喜怒操之於人,即禍福之來自己亦無把握。

三月二十五日

真的才能抵抗真的,真的才能交換真的,人與人務必要拿出真的。

真誠——升旗講話:一切處事處人均要真誠。物是同聲相應,同性相感,精神亦然。最不能欺哄人的是心,我的虛僞引起人的虛僞,我的真誠感動人的真誠。真誠則人和事理國治,虛僞則人乖事敗國亂。

三月二十六日

作現代化人——升旗講話:從今日起我們要作現代的人。負責任,主張公道,互助互愛,不賭錢,不吸鴉片,不吃花酒,絕對不作犯法的事。

三月二十七日

言多不若做少,自爲不若指揮人爲的效果大。

三月二十八日

非大改革不能有大進步。

新興的人——升旗講話:新興的國家必須新興的人才能造成。新興的人要從志氣和行爲上表現。希望大家以鋼的志氣來擔事,以主張公道的毅力來處事,以犧牲的精神來救國,以圓滿的團體性來組織民衆,以充分的責任心來任事,這纔夠個新興的人。

三月二十九日

疾病是由錯誤而生,管不了自己的人才常常發生疾病。

作同志不作同寅——升旗講話:我們大家要作作事的同志,不可作作官的同寅。作事的同志是救國救民的,作官的同寅是誤國誤民的。

三月三十日

善管理自己身體的人必能享大壽。

維新——升旗講話:絕對要明辨是非,以政治領導國識,實行徹底的維新,增大人力物力,以求民族革命之成功。

三月三十一日

精神建設——升旗講話:我們要在整頓教育中求精神建設的進步,更要從鼓勵指導各級學生立志服務社會,改進社會,以樹立精神建設之基礎。

四月一日

強人所不應爲的政令,人不服從。

物質建設——升旗講話:我們要在努力整頓教育中求物質建設的進步,更要從鼓勵指導各級學生立志終身專門一種科學,以樹立物質建設之基礎。

四月二日

事業完全儲藏在健壯的身體中。

犧牲救國——升旗講話:我們要在努力國難教訓中求犧牲救國的進步,更要從鼓勵學生與民衆實行軍訓,以樹立犧牲救國之基礎。

四月三日

致河邊村村公所、川至中學校、河邊實驗生活小學校

日本有個庵原村,系十個山村編成,戶口系一千一百一十一戶,人口系七千七百九十一人,土地系一萬四千二百七十畝。五年前全年的收入約五十萬元,現全年的收入爲一百二十萬元,每人平均爲一百五十五元,全年村預算開支約八萬元,這都是一個村裡頭的人合起來振興的結果。我希望河邊村也照這樣進步,以川至中學校爲指導中心,小學校爲教育中心,村閭鄉長爲實做中心,領導村民一齊努力,至民國三十三年即十年建設計劃終了時,將全村收入增加到六十萬元,再過五年到民國三十八年增加到一百二十萬元,其努力之方向分爲農工兩面:

甲、農山造成林,崗地種果木樹,平地以鑿井變成水地,鹼地改良土壤,提倡農副產,改良增加家畜,實行合夥農場。蓋今日是上戶棄地,中戶玩地,下戶困於地,非實行合夥農場農業不易振興。

乙、工擴充村工廠及家庭工業:到民國三十三年將全村收入增加到六十萬元,到三十八年增加到一百二十萬元,這並不難,試回看看民國二十年以前全村收入不過六萬元,現在則爲十八萬元,五年之內加了三倍,依此推算,將來的限期比以前還覺寬裕。希望你們無疑義的努力前進。此致河邊村村公所、川至中學校、河邊實驗生活小學校。

中華民國二十六年四月三日

未雨綢繆——升旗講話:我們要實行未雨綢繆,孔子對此許爲知道。並雲“誰敢侮之”。可說今日我們國家受侮受辱是前人未能未雨綢繆之過,古人說“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並且豫則易,不豫則難。我們就經驗所得,未雨綢繆大事小做亦成功,臨渴掘井小事大做亦無益。我們從今日以後無論大小事件通要有充分的準備,要未雨綢繆,不可臨渴掘井。

四月四日

楊近於做人,墨近於做事,皆一偏之道,應當兩者兼之,於做人上做事,於做事上做人。

團力——升旗講話:多數同志集合是個團體,一個團體的效用在表示團力。欲表示團力,必須有堅固的團結,個個人有團體性,責任心,犧牲精神。

四月五日

雖有辦法的事,不善爲結果還是個沒辦法。況根本沒辦法的事,雖善爲終亦是個沒辦法。做事應力避做根本沒辦法的事。

努力現在——升旗講話:現在該做的做,該計的計。儒家學說完全重現在,若離開現在的努力,就是空想,也就是廢爲。

四月六日

辦公共事的時候不可圖謀益己,蓋瓜田李下可得智者諒解,但不能堵奸人之鼓簧也。

改進國識——升旗講話:今日的中國,不得不接受前人的遺誤,痛心疾首的負擔起挽救危亡復興民族的責任,負擔這個責任只有徹底的維新。最落後的我國,欲徹底維新,必須找着一條平坦的捷徑,始能迎頭趕上,達到目的。今欲徹底的維新,必須改進國識。

四月七日

病好治,致病之因難除。

明辨是非——升旗講話:改進國識,須就道理與需要明辨是非,確定今日最適當的辦法,由國難教訓委員會教學生,訓人民,使衆識如水浮船,足以做政治設施的準則,政治前途庶有光明。

四月八日

無錯,方得到生趣。

四月九日

智不足以知機,仁不足以服人,勇不足以克己,是此生之憂也。

四月十日

客有謂餘曰:人生難各個精神不死,公努力於物產證券按勞分配的公平主義之實現,可得之矣,現行政的勞瘁不夠那個。餘未答。客曰:疑乎?餘曰:我想楊子爲我,是爲了他的什麼,撂了爲他人的什麼,客臉紅而言他。

四月十一日

嗜好與事業不併立,有一分嗜好,損一分事業。

四月十二日

我做的事,心中真快樂者有數端:剿平土匪,推翻冤案,與人治好重病,除了大惡人,與人說明道理,鑿成井,栽活樹,得特效藥,公表驗方。

四月十三日

動一分瞋,吃一分虧。

四月十四日

語言挽人的力量甚小。

四月十五日

飛機追不回脣外語。

四月十六日

歷史上的缺憾盡入眼,社會上的缺憾盡入耳,令人腹裂。

四月十七日

不懂則咫尺千里,懂則千里咫尺。

四月十八日

餘心無仇人,亦少滿意人。

四月十九日

西匯登龜山

龜山頂上眺西東,沱水雲煙和春風。

萬柏搖頭爭獻媚,千桃擺枝競賽紅。

東潭西匯雙泉涌,南冰北色兩景隆。

造產救國池頂上,迎馮亭前草蓬蓬。

四月二十日

大事化小,小事化無,吉。無事釀有,小事釀大,兇。

四月二十一日

五三吟

知非不怕晚三年,只要從今邁向前。

果能不粘與不脫,當然不爲環境遷。

四月二十二日

從容

念餘從政心氣衰,性不能改枉此來。

世間那有急迫事,語不從容口不開。

四月二十三日

辛亥革命同志數人向餘曰:辛亥革命山西系直接自動行爲,近有人慾以豪文奪取,現在人閱之固無駭笑,但將來流傳日久,距今較遠,誠恐以紫奪朱,辛亥一切文件,娘子關一役盡失,事前運用,事後事實,均在公腹中,盼暇中詳述始末,以存其實。餘曰:自古歷史難得真相,爲者無睱記,記者又不知爲者之曲直,證之今日府署內之事實與街衢之謠傳,每相徑庭,報紙之登載更十乖其九,將何以求真實乎?我輩做時並非求歷史上之痕跡,不必孜孜也。

四月二十四日

用人多,有專責,事則治。用人多,無專責,事則亂。

四月二十五日

回憶手贈甘地之肖像,其意有所表示,甚感不死,西藏必可東歸矣。

四月二十六日

汾西李秉同函送治胃病藥方:焦術三錢、白朮三錢、砂仁一錢、白叩豆一錢、陳皮一錢、廣木香一錢,以上六味理中宮之元氣。當歸五錢、川芎一錢、紅花三分、遠志一錢、懷牛夕二錢,以上五味入心養血。巴戟二錢、杜仲二錢、免絲子二錢、山藥三錢、芡實二錢、熟地二錢,以上六味補先天爐火,生薑三片,棗一枚開破爲引水煎空服。

四月二十七日

上海北京路廣順裡二十九號壽守型函送治胃病藥方:制香附三錢、刺蝟皮五錢、瓦楞子四錢(白蔻末三分拌搗)、甘鬆錢五、木蝴蝶五對、炒白芍三錢、淡吳萸四分、拌炒真川連六分、綠萼梅一錢。鮮薑汁一匙,甘蔗汁一杯。此方止痛之力甚著,但絕非麻醉劑,乃從病之根方治療也。

四月二十八日

遠大利益每被眼前小便宜所誤,不特常人如此,雖智者亦不免。

四月二十九日

知己所短,知人所長,非智者不能。

四月三十日

人貴知有死,要在趕緊做事,不可逸樂以待之。

五月一日

不知自問此生要落個什麼的人,是枉生。

五月二日

可進可退,義務則進,權利則退。

五月三日

怨人即是我性,克己方是理性。

五月四日

活一日,做一日,結果一日。

五月五日

扯淡哥,扯淡哥,好兒養給好老婆,是父母懊喪語。瓦口的水流到底,你打爺爺我打你,是逆子之藉口詞。

五月六日

一年有餘十年快,一年短歉十年債,過日子不可違此原則。

五月七日

讀處理事物的書是心向外,愈用愈明。讀離開事物的書是心向內,愈用愈朽。

五月八日

體弱心亦衰,心衰體亦弱,心體二而一者也。

五月九日

氣掩志,志斂氣,全視消長如何。氣餒志即衰,志掩氣亦盛,志氣消長互有關連。

五月十日

好事能做時趕緊做,過則無能爲矣。

五月十一日

南京湘人函送治胃病藥方:元胡索五錢、草果五錢、五靈脂五錢、末藥五錢,四味研末過篩於病發時以黃酒衝吞三錢。

五月十二日

南京葛敬猷函送上海胃病專家匡克衡所發明之胃病安全膏兩張,並稱,渠戚友中患胃病者多用之,無不立奏功效。

五月十三日

村無以村爲家的人村不能發達,縣無以縣爲家的人縣無以發達,省無以省爲家的人省不能發達,國無以國爲家的人國不能發達。國省縣村地位雖不同,但需用人材之重要則一。

五月十四日

胃病:胃病傳出去,醫方雪片來。愧我無建樹,空使世人懷。

五月十五日

身體強健,精神自主,人材夠用,治法捷徑。

五月十六日

費大力,忍大痛,勉強一時甚易。費小力,忍小痛,勉強長久亦難。

五月十七日

時時存心,纔可時時不錯。

五月十八日

山鬼子伎倆有限,老僧之不聞不見無窮,可使大魔化爲無能。

五月十九日

愚人不足以共智事,小人不足以共大事,淺人不足共深事。

五月二十日

說到同處人性皆善,說到異處人心險詐不可臆測。故人當以同處處人,以異處防人。

五月二十一日

讀書防迷,作事防浮,前進防顛,後退防餒。

五月二十二日

杜君函送治療胃病秘方:元胡一錢、廣木香一錢、五靈脂一錢、胡椒一錢、白叩仁一錢、硫磺八分。共爲細末,每服三分,燒酒送下,不能飲酒者開水亦可。

五月二十三日

身體不強壯,即是精神不健全。

五月二十四日

管理不了自己的人,一定管理不了他人。

五月二十五日

頂沒辦法的是自己的錯誤。

五月二十六日

他人有錯是他人的困難。每每因他人的錯激起自己的錯,無異將他人的困難換爲自己的困難,不智之行爲也。

五月二十七日

一路二心,終必分手。

五月二十八日

謀始必須慮終。

五月二十九日

能時爲之易,不能時爲之難,好事要在能時爲之。壯時保養易,衰時保養難,身體要在壯時保養。

五月三十日

要強事多做,要強話少說。

五月三十一日

行尚可瞞人,心實難瞞人,居心不可不審。

六月一日

不易爲之事,不可輕於着手,但既着手之後不可輕於放下。

六月二日

煤油大王九十七歲而終,其財產五十五萬美元,閤中幣二百萬萬元,有山西全省財產十倍之多,不可謂不雄矣,惜而私人所賺。願子弟學其方而爲國省縣村所賺,可爲新社會之楷模。

六月三日

只有悔過自新是真實的進步,但悔過易而自新難。悔過的功能是另一組織,只要有此組織,則常能悔過。自新的功能,是在犯過的本組織,打不破本組織,不易自新。

六月四日

人當以是該能決定意志。處理環境,不當以環境決定意志,離開該不該服從環境。

六月五日

發現新過,勝於發現新真理之喜歡。

六月六日

靜時思密,人在一日之中,須有半小時以上之靜時。

六月七日

鉅細不遺是很難,由內向外的事要實行分析圖解,由外向內的事要實行表格管理。

六月八日

成功要在當務之急上努力,成仁要在義不容辭上邁進。

談舊病有感

身修而後家自齊,齊家尤賴好夫妻。

已過盡是傷心事,舊話那堪再重提。

病牀贈日本十河信二(後任國鐵總裁)

亞洲民族半淪顛,挽救全仗先進賢。

若以同洲爲對象,漁人得利在眼前。

重知行

此生事業任沉浮,學問無成不我憂。

只要知行能合一,擔當何事亦悠悠。

六月九日

世上那有醫生能治一切病。只有善保養是健壯之一途。

六月十日

力貴扶持人,不可壓迫人。智貴順導事,不可穿鑿事。

六月十一日

爲政要使人人奮興而向上,不可使人人敗興而向下。

六月十二日

抖起人的精神做事是事功,啓發人的智慧克己是德性。

六月十三日

泛論人之非是社會教育,指論人之非惹社會糾紛。

六月十四日

順而止之無觸,密而止之無痕。

六月十五日

智在知人而適處之,不可責人而招反響。

六月十六日

以智助人是真智,以智強人是真愚。

六月十七日

身體能受心的管束才能健康,故身體有病,即是心神不健全之表證。

六月十八日

身病易醫,心病難醫,性病更難醫。但醫不好性病,一生白活。欲醫性病,非打破組織不可。

六月十九日

錯是糊塗,知錯即改是聰明。這糊塗是誰,聰明是誰,能辨別清楚,並能使糊塗永清,聰明常存,方爲大勇。

六月二十日

俗語:觸着病,舍了命。觸着疼處,即不能不着急。心上無疼處,纔敢說無着急。

六月二十一日

只有九容九思是內外雙端的法子。

六月二十二日

第43章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3)第23章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2)第69章 一九五〇年(二)(5)第64章 一九五〇年(一)(6)第7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一)(6)第65章 一九五〇年(二)(1)第47章 民國三十年(1941年)(1)第25章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1)第29章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5)第14章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2)第27章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3)第68章 一九五〇年(二)(4)第3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一)(2)第27章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3)第18章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1)第13章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1)第21章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4)第66章 一九五〇年(二)(2)第58章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2)第59章 一九五〇年(一)(1)第22章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1)第26章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2)第33章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3)第38章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3)第45章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1)第42章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2)第9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二)(1)第49章 民國三十年(1941年)(3)第30章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6)第9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二)(1)第4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一)(3)第52章 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3)第7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一)(6)第3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一)(2)第38章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3)第65章 一九五〇年(二)(1)第48章 民國三十年(1941年)(2)第19章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2)第18章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1)第40章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5)第33章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3)第27章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3)第46章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2)第22章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1)第12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二)(4)第3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一)(2)第41章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1)第36章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1)第16章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4)第18章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1)第63章 一九五〇年(一)(5)第15章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3)第62章 一九五〇年(一)(4)第48章 民國三十年(1941年)(2)第47章 民國三十年(1941年)(1)第19章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2)第1章 出版說明第62章 一九五〇年(一)(4)第16章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4)第11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二)(3)第57章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1)第62章 一九五〇年(一)(4)第32章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2)第14章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2)第26章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2)第3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一)(2)第4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一)(3)第61章 一九五〇年(一)(3)第64章 一九五〇年(一)(6)第28章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4)第2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一)(1)第9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二)(1)第5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一)(4)第26章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2)第29章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5)第21章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4)第25章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1)第46章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2)第5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一)(4)第1章 出版說明第39章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4)第40章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5)第44章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4)第59章 一九五〇年(一)(1)第60章 一九五〇年(一)(2)第69章 一九五〇年(二)(5)第24章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3)第26章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2)第47章 民國三十年(1941年)(1)第39章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4)第41章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1)第46章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2)第5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一)(4)第24章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3)第27章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3)第40章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5)第21章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4)第68章 一九五〇年(二)(4)第5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一)(4)第62章 一九五〇年(一)(4)
第43章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3)第23章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2)第69章 一九五〇年(二)(5)第64章 一九五〇年(一)(6)第7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一)(6)第65章 一九五〇年(二)(1)第47章 民國三十年(1941年)(1)第25章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1)第29章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5)第14章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2)第27章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3)第68章 一九五〇年(二)(4)第3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一)(2)第27章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3)第18章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1)第13章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1)第21章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4)第66章 一九五〇年(二)(2)第58章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2)第59章 一九五〇年(一)(1)第22章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1)第26章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2)第33章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3)第38章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3)第45章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1)第42章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2)第9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二)(1)第49章 民國三十年(1941年)(3)第30章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6)第9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二)(1)第4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一)(3)第52章 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3)第7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一)(6)第3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一)(2)第38章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3)第65章 一九五〇年(二)(1)第48章 民國三十年(1941年)(2)第19章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2)第18章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1)第40章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5)第33章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3)第27章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3)第46章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2)第22章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1)第12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二)(4)第3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一)(2)第41章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1)第36章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1)第16章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4)第18章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1)第63章 一九五〇年(一)(5)第15章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3)第62章 一九五〇年(一)(4)第48章 民國三十年(1941年)(2)第47章 民國三十年(1941年)(1)第19章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2)第1章 出版說明第62章 一九五〇年(一)(4)第16章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4)第11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二)(3)第57章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1)第62章 一九五〇年(一)(4)第32章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2)第14章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2)第26章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2)第3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一)(2)第4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一)(3)第61章 一九五〇年(一)(3)第64章 一九五〇年(一)(6)第28章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4)第2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一)(1)第9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二)(1)第5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一)(4)第26章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2)第29章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5)第21章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4)第25章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1)第46章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2)第5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一)(4)第1章 出版說明第39章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4)第40章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5)第44章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4)第59章 一九五〇年(一)(1)第60章 一九五〇年(一)(2)第69章 一九五〇年(二)(5)第24章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3)第26章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2)第47章 民國三十年(1941年)(1)第39章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4)第41章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1)第46章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2)第5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一)(4)第24章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3)第27章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3)第40章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5)第21章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4)第68章 一九五〇年(二)(4)第5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一)(4)第62章 一九五〇年(一)(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