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點將

我領了聖旨不敢耽擱,第二天便去了兵部挑選原來大帥麾下的部曲。名冊上的將軍可說都是舊人,挑起來並不困難。我心中首選是史君毅,不過翻了兩遍也沒看到他的名字,不由問值班文吏。那文吏倒也幹練,當即答道:“明大人,史將軍此番平西有功,升了中護將軍。近來尚書省着兵部組建神武軍,與京畿衛共守京師,史將軍已經是省裡內定的統領,只等聖上的硃批了。”

我點了點頭,又去找鄭歡。還好,鄭歡雖然擒敵酋有功卻因爲譁變一事降了一等,這次論功只是回覆校尉,沒能升八中徵。其次我挑了石載的飛騎營,一日三百里的奇襲絕非步兵所能比擬。雖然高濟南部多山,北部卻是一馬平川,若倭兵已經入了平原,石載必能大挫其銳氣。我又找了找,想起當日破敵時的宣猛營成敏、樹功營沐英傑和龍門營阮睦。只是最後一營的名額當是輜重營,所以這三營中我只能取其二。

踟躇再三,我決定換下石載,倒不是因爲騎兵無用,只是石載於四刀旋之役受了重傷,如此出征恐有閃失。取了文書填罷,不經意間翻到前面一頁,乃是陣亡將領的名錶,章可凡、齊錚的名字排在開頭。我和這兩位將軍本也不熟只是想起西域同經戰陣,現在卻陰陽永隔,長日來本已忘記的血流飄櫓又浮現在我腦海之中。

“明大人,明大人!”那文吏輕輕喚了我兩聲。

“何事?”我回過神。

“明大人即將出兵高濟,下官特整理了高濟地方誌,在此呈上。”那文吏垂頭捧上厚厚一本《高濟志》。我領兵出征的高濟是昨日朝上定下的,他今日已經能呈上地方誌,可見其人的確是能吏,而且上進之心不小。

我翻了翻,裡面文圖相雜,字也謄寫得乾淨。“敢問如何稱呼?”我作揖問道。“不敢,下官孫士謙,草字仲進。”他還禮道。

“孫大人倒是能幹,這麼快便整理得如此詳細。”我並非客套,由衷讚道。

“多謝大人,只是下官尚有一不情之請。”孫士謙面露難色。

“孫大人有何事儘管道來。”我道。

“下官是孝廉出身,在這職方部裡已經做了近二十年,而立未立,轉眼不惑,懇請明大人收歸帳下,也好一盡忠君之心。”孫士謙朗聲道。我看了看他,瘦弱斯文,並不適合戰陣,不過軍帳之下的確需要主薄司曹等人,雖然我並不覺得需要謀士幕僚,卻也不敢妄言事必親躬。

“孫大人若是不棄,便在明某帳下做個參軍,如何?”他是七品朝官,論品秩只比我低兩階,雖然話說得客氣,我卻不能不顧慮他的臉面。

“還請明大人指教。”孫士謙一躬到底。

“有勞仲進替明某去司旗監看看軍旗之事,另請通告如下將軍,明日來部裡受命。”我將選定的人選交給他,自己還要挑些主薄司曹等人,還有副將人選,聖上沒定,不知是否該由我自己找。大帥向來自負,非但衝鋒在前,軍中連副將都不設一個,否則也輪不到我在西域獻醜了。

想想故人已去,不禁索然,隨手收拾了東西,回家去了。

我尚未到謫仙衚衕,路上已經停滿了車馬,不禁大奇。剛好看到韋白新買的小廝正在衚衕口和人閒話,便叫過來問問狀況。

“大人有所不知,這些大人們都是來找大人您的。”那小廝道。我更是一驚,失口道:“找我?”小廝笑道:“大人新近升了大官,聖眷正隆,他們當然要來拉攏一番。聽說大人要領兵出征,打那些倭奴小挫子,這等輕鬆的差使,哪個將軍不想要。”

我皺了皺眉頭,揮手讓他一邊玩去。一時猶豫是否要進門,已經被幾個眼尖的看到,不由我分說,七手八腳把我擡了回去。

我不願得罪人,只得耐心聽他們羅嗦,因爲沒有下人,他們扔在我處的財禮也送不回去。眼看着日頭偏西,廳裡還有幾個不速之客。突然外面一陣喧譁,我連聲打斷那個喋喋不休的外省將軍,喝問:“何人喧譁?”外面頓時安靜下來,孫士謙朗聲回道:“下官孫士謙,特來嚮明將軍稟報軍務。”

我找到了救星,道了聲失禮,轉動輪椅出去,原來剛纔是有幾個等候的客人怪孫士謙插隊。“今日本官還有軍務在身,實在是對不住大家,諸位還請先回去。”我朗聲道,衆人嘟囔了幾句,紛紛留下名剌和禮單走了。

“明大人家還真是好找,門口停了那麼多車馬。”孫士謙笑道,“大人,虎符等事已經辦妥,將軍人等下官也已通告,只是軍旗有些細節,還等大人定奪。”我在西域時打的都是大帥的旗號,現在自己出徵的確要定個名號,不過這是軍旗監統管的,不知有何細節。

“大人是文官領武職,虛國老當年乃是上書‘越太師虛’。不過大人是五品文官,帳下的將軍倒都是三品銜,若直書‘郎中’恐怕不妥。”孫士謙解釋道,“‘平倭大將軍’又只是一時之職,若以此做旗,平倭事畢此旗便要收繳作廢。”

我一奇,問道:“收繳便收繳了,平倭事畢還留着此旗有何用處?”

“大人,歷朝歷代,文官領武職的不過那麼幾人,聖上此番着意大人以文官領武職,還賜了‘大將軍’號,顯然是想要大人手握兵權,若是此旗收繳了,那大人的兵權也就消了啊。”孫士謙一本正經道,“此番朝野衆臣輕視大人,不以爲意,下次恐怕大人要再領兵出征就沒那麼簡單了。”

“五萬人算什麼兵權,而且這些將軍都是兵馬元帥府麾下,等新任元帥出掌兵權之時總要還的。”我不以爲然。

“大人,聖上只說出兵五萬,並未說大人不得募兵啊。”孫士謙不死心,倒把我嚇了一跳:“領兵大將私自募兵,你要御史參我謀逆嗎!”孫士謙笑道:“大人不必緊張,若是皇上有心讓大人擁兵,必會下旨暗示。不過依下官之見,軍旗還是留着的好,不若上書‘越大夫明’,一來大人的中散大夫不會被撤,二來日後大人榮升,即便升到二品大員還是能用的。”

我見孫士謙堅持,也不計較這些細節,便道:“如此便依仲進所言。”

孫士謙施禮告辭,走了兩步又折了回來,道:“大人,屋裡沒幾個人打掃總是不妥,要不要下官去買些奴婢來?”我擺了擺手,道:“不必了,那些窮苦孩子也可憐見的,哦,若是仲進方便,替我僱個門房花匠吧。”“下官還知道個好廚子,要不要一起僱來?”孫士謙問我。“不了,我和韋編修是對門,正餐只需去打擾他便可,連工錢都省了。”我笑道。

孫士謙也笑了笑,告辭走了。

第十二章 七月流火第十章 陰差陽錯第七章 蠻使第三十二章 酒逢知己第八章 陽關第四章 報復第二十五章 琺樓城之喪鐘第十章 陰差陽錯第十四章 陷阱第四章 亂起第三章 天災第十二章 七月流火第十三章 或躍在淵第三十章 老兵第十八章 死村第十章 黃泉路第十一章 往事如血第十四章 陷阱第二十四章 拔釘春川口第十章 陰差陽錯第六章 出征第二章 老丈第九章 點將第十八章 出關西征第九章 雙雄第十三章 李渾第十章 陰差陽錯第十章 陰差陽錯第七章 金城第八章 對攻第十九章 禍福不測第二十八章 十萬火急詔第十三章 李渾第十五章 西陲的除夕,沒完的故事第十五章 西陲的除夕,沒完的故事第三十九章 陰謀第八章 從戎第二十七章 騎兵!重騎兵!第三十四章 聖駕回師第二十五章 兵臨熊慶州第七章 金城第七章 蠻使第三十四章 聖駕回師第二十二章 前方有伏兵第十八章 死村第十三章 李渾第二章 忍辱負重第五章 測字第十八章 出關西征第十五章 失敗的空城計第三十七章 朝會第二十七章 騎兵!重騎兵!第三章 師父第五章 內亂第三章 天災第二十二章 前方有伏兵第二十八章 玉龍將軍第二十五章 琺樓城之喪鐘第三十章 老兵第十五章 失敗的空城計第二十五章 兵臨熊慶州第十六章 平西三策第四章 回京慢第二十八章 十萬火急詔第二十三章 琺樓城之歌第二十二章 前方有伏兵第一章 入閣第二十一章 禍不單行第九章 受令第三章 師父第三十八章 彈劾第二十二章 前方有伏兵第六章 出征第十二章 七月流火第二十九章 叛出第七章 金城第二十章 接敵第一章 燕州雲州第九章 受令第三章 師父第十二章 七月流火第二十三章 琺樓城之歌第七章 元平六年第四章 舊識第七章 元平六年第十五章 西陲的除夕,沒完的故事第十六章 平西三策第三十章 老兵第十一章 往事如血第十三章 李渾第二十二章 擒將第三十四章 聖駕回師第十七章 餘孽第二章 拜師第一章 入閣第一章 入閣第十二章 七月流火第三章 天災第十七章 軍威第二十三章 琺樓城之歌
第十二章 七月流火第十章 陰差陽錯第七章 蠻使第三十二章 酒逢知己第八章 陽關第四章 報復第二十五章 琺樓城之喪鐘第十章 陰差陽錯第十四章 陷阱第四章 亂起第三章 天災第十二章 七月流火第十三章 或躍在淵第三十章 老兵第十八章 死村第十章 黃泉路第十一章 往事如血第十四章 陷阱第二十四章 拔釘春川口第十章 陰差陽錯第六章 出征第二章 老丈第九章 點將第十八章 出關西征第九章 雙雄第十三章 李渾第十章 陰差陽錯第十章 陰差陽錯第七章 金城第八章 對攻第十九章 禍福不測第二十八章 十萬火急詔第十三章 李渾第十五章 西陲的除夕,沒完的故事第十五章 西陲的除夕,沒完的故事第三十九章 陰謀第八章 從戎第二十七章 騎兵!重騎兵!第三十四章 聖駕回師第二十五章 兵臨熊慶州第七章 金城第七章 蠻使第三十四章 聖駕回師第二十二章 前方有伏兵第十八章 死村第十三章 李渾第二章 忍辱負重第五章 測字第十八章 出關西征第十五章 失敗的空城計第三十七章 朝會第二十七章 騎兵!重騎兵!第三章 師父第五章 內亂第三章 天災第二十二章 前方有伏兵第二十八章 玉龍將軍第二十五章 琺樓城之喪鐘第三十章 老兵第十五章 失敗的空城計第二十五章 兵臨熊慶州第十六章 平西三策第四章 回京慢第二十八章 十萬火急詔第二十三章 琺樓城之歌第二十二章 前方有伏兵第一章 入閣第二十一章 禍不單行第九章 受令第三章 師父第三十八章 彈劾第二十二章 前方有伏兵第六章 出征第十二章 七月流火第二十九章 叛出第七章 金城第二十章 接敵第一章 燕州雲州第九章 受令第三章 師父第十二章 七月流火第二十三章 琺樓城之歌第七章 元平六年第四章 舊識第七章 元平六年第十五章 西陲的除夕,沒完的故事第十六章 平西三策第三十章 老兵第十一章 往事如血第十三章 李渾第二十二章 擒將第三十四章 聖駕回師第十七章 餘孽第二章 拜師第一章 入閣第一章 入閣第十二章 七月流火第三章 天災第十七章 軍威第二十三章 琺樓城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