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蠻使

我出錢把韋白住的謫仙衚衕買下大半,置了房產在他家對門。整修好了兩處宅子之後還剩下百餘兩銀子,又添了些傢俱,僱了個廚子。說起來生平還沒有如此用過錢,頓時覺得花錢如流水。

韋白借我升官的因頭大大敲了我一記竹槓,他選了京師最好的望月樓,連吃帶拿,從虢國公主那裡敲來的最後一塊元寶也變成了碎銀。

時光如飛矢一般轉眼就奪走了人的生命。我得知在吏部可以請假之後就少有上朝的日子,或是在家看書,或是去西市找人下棋。自從和姬遠玄下過之後,我一直努力將戰陣與象棋融合起來,可惜沒有碰到高手,無法試驗。

皇上的慶功宴還是開了,只是並沒有聽說有人回家之後身體不適。我知道他已經開始嚮明君邁進,因爲忍耐是明君的根本,聖人也說:“治大國若烹小鮮。”像他之前那般急躁進取,恐怕我大越也就成了韋家夫人做的菜餚。

“明日有藩使覲見,陛下傳令五品以上官員都要去禮明殿。”韋白回來很興奮,“陛下又特別點了我的卯,明日我和你一起去。”我從棋盤上收回目光,疑道:“五品以上,我是從五品下,也算嗎?”

“陛下知道你我住得近,特意關照要你‘病癒’。陛下還說,若是你的‘病’再不愈,日後也不必愈了。”韋白笑道。

我無奈,從箱底抽出吏部制發的禮服,差點不知如何穿着,多虧韋白會,不至於鬧出什麼笑話。

辰時時分,我和韋白入了宮,隨衆官前往禮明殿。

此次乃是聖上登基之後第一次接受外藩朝拜,是以格外隆重,禮明殿上下煥然一新。原本來朝拜的外藩不過十國,因爲年內平西凱旋,聖上冊封了西域三十二國,一下子變得分外熱鬧。即便是京師的尋常百姓也一定會覺得近來奇怪:爲何鴻臚寺大門前的街道近日來總被絡繹的車馬堵塞?

說是今日接見外藩使節,其實並非一概而同的。有些藩國是國君領隊,自然先見,其次是見那些重臣領隊的,最後纔是一般使節。前吳曾號稱萬邦朝聖,其實不過也就二十餘國,我看得出聖上難得這麼高興。

只是今次國君親來的只有西域諸國,感懷聖化的美言沒有少說,真的貢品卻沒有多少,反倒不如聖上賞賜的回禮來得值錢。北疆也有幾國國君親來,卻都滿面愁容,紛紛哭訴匈厥古國對其侵略屠殺。想我大越尚不能解決匈厥古之患,他們也只能任人魚肉了。

高濟國在我大越東北,盛產大米人蔘和貂皮,服色尚白,從有唐一代便是我華夏的屬國,皇族之中皆學習我華夏語言文字,算是最開化的藩國了。此番他們派出一位宰相,兩個僕射,五位將軍,領三千兵,貢了五百車貂皮,三千擔上好人蔘來賀新皇登基。聖上大喜,特命封高濟王爲“七國節度使統領高濟王”,將北疆七國歸入其統轄,又賜下茶葉五百擔,絲綢千匹。

“外臣懇請陛下,留我王之長子在京師學習。”他們的大對廬,也就是宰相,用幾乎難以明白的漢語道。

宗主國皇帝一般不會拒絕藩國皇子爲人質,反正消耗並不算多,最麻煩的不過是將來有保證此子登基王位的義務。高濟國很少戰亂,近百年來讓王長子當人質還是第一次。聖上欣然接受,又順便封了這位大對廬爲新縣男,讓他們歡歡喜喜退了下去。

南疆現在正在打仗,來朝拜的藩國不多,當下御史中丞餘之寧出班,參劾林南、元毒、葉門,勃坭不朝不貢,請聖上出兵討伐。軍國大事當然不會在外使前討論,餘之寧這麼說也只是嚇嚇南蠻,聖上接口訓了幾句。

原本愉快的一天很快就要過去了,聖上已經賜了來者夜宴,當然不會一起吃,是各自帶回去享用,可是禮部主客員外郎又啓奏聖上,報說匈厥古和尼番的使節到了。我聽了也不禁惱怒,遲到得太過離譜。

聖上眉頭緊蹙,道:“今日晚了,明年再來!”

李哲存拖着一把老骨頭,出班奏說恐不利邦交,且也剛好可以就東海、北疆之事加以詰問。聖上的額頭轉瞬便鬆開了,深以爲然,傳了兩國使臣上殿。我不由瞪大了眼睛,想看看到底是什麼人能以彈丸之地令我大越談之色變。

尼番受我華夏教化始於有唐一朝,其國賢者仿華夏文字立了尼番文,《唐書》有云:“(尼番)使曰:‘不敢全仿上國文字,請以偏旁部首爲字,永伺天國’。”不過雖然其使節號稱守禮,華夏史家卻都直言“其國民開化不善,資質也差,聞十不知一也”。我看到尼番使節之時,頓時信了這樁公案。其人果然猥瑣卑鄙,毫無氣質,身材矮小姑且不提,目過於頂便已是無禮至極。

匈厥古的使節也並不怎麼有禮,不過和尼番使站在一處,頓時顯得更近華夏王統。都說匈厥古蠻荒更似野人,看其着裝倒也知禮。我看到匈厥古使的左衽着裝,不禁又看了看尼番使節,他們居然衣衽不交,露着中衣。

“外臣啓奏華夏皇帝陛下,我尼番立國較之高濟也強,披甲之士千萬,領有東海,今國泰民安,懇請皇帝陛下冊封我王‘統領高濟、特列、蟄霸三國尼番王。’若是皇帝陛下不封,我王將自封‘天皇’號,以追念千古聖帝。”尼番使的一席話被隨行的翻譯譯了出來,滿朝驚呼。

李哲存搶在聖上大怒之前喝了聲:“大膽!”屬國國主居然討封!而且我大越皇帝尚未敢自稱“天皇”,一個小小尼番王居然敢如此無禮!

坐我下首的韋白突然出班,奏道:“啓奏陛下,臣懇請以尼番夷語痛斥來使。”韋白品低,斥責蠻使倒是合適人選,若又能以夷語痛斥對方,更顯我天朝威儀,人才濟濟。“准奏。”皇上咬着牙道。

“尼番小國,華夏有唐之時,頒金印,冊封爾王倭奴王。有宋一朝,爾蠻少有進貢,喪屬國應進之禮。當今聖天子宣化王統,爾蠻居然以下犯上,朝而不貢!私改國名,無禮至極,本當征討,我大越天子體諒爾蠻民衆,不忍輕動兵戈,爾蠻居然不知感恩,卻談僭越!”禮部本官待韋白罵完一通,譯了出來。

那使節也算膽大,居然厚顏問道:“此人身居何官?本使乃是千石大將,非小官所能言語。”

當廷更有大臣出班喝罵,並啓奏聖上出兵討伐。

聖上看了我一眼,出奇地沉得住氣,道:“朕仿唐制,封尼番王爲倭奴王。退。”

手持金戈的殿上武士將此無禮之徒趕出了禮明殿。

匈厥古的使節原本也算無禮,和那個矮子一比倒顯得文質彬彬了。雖然也是朝而不貢,卻沒人說他什麼不是,聖上責成其汗自守領土,莫犯他國之邊,他也點頭稱是,合禮而退。好好一場盛會,只因爲尼番使不歡而散。

衆臣最後謝了賜宴之恩,散朝回家。

第七章 隱兵第十五章 失敗的空城計第三十八章 彈劾第十六章 平西三策第十三章 漢平城第二章 忍辱負重第三十九章 陰謀第二十章 接敵第二十四章 拔釘春川口第八章 回京受審第二十六章 熊慶州攻戰第六章 交心第二十六章 熊慶州攻戰第六章 出征第七章 隱兵第六章 北疆策第六章 交心第十二章 七月流火第九章 三部會審第十章 陰差陽錯第十一章 牽掛第六章 交心第五章 家人第十二章 七月流火第六章 北疆策第二十章 聖上來了陽關第五章 測字第三章 燕雲經營相公第十二章 間計第二十章 聖上來了陽關第十九章 禍福不測第六章 北疆策第十八章 死村第八章 從戎第二章 閒相第十五章 失敗的空城計第五章 內亂第三十二章 酒逢知己第七章 蠻使第二十章 聖上來了陽關第六章 交心第三十五章 面聖第十四章 陷阱第十八章 出關西征第二十七章 名將難成第三十六章 師說第二十二章 前方有伏兵第十六章 京觀第三十七章 朝會第二十六章 熊慶州攻戰第七章 隱兵第六章 北疆策第二十一章 輜重第十二章 進退第十章 美女第十三章 李渾第五章 測字第四章 亂起第二十九章 白雲蔽金閣第十三章 或躍在淵第二十二章 前方有伏兵第二十二章 前方有伏兵第六章 出征第十四章 陷阱第二十章 接敵第十三章 或躍在淵第二十一章 輜重第七章 蠻使第九章 雙雄第十九章 軍心第十五章 失敗的空城計第九章 三部會審第六章 異人第十三章 或躍在淵第十六章 平西三策第六章 交心第八章 對攻第三十五章 面聖第十四章 推心置腹第三章 天災第二十六章 城外的敵軍第四十章 回家第二十三章 民心第十二章 七月流火第十六章 平西三策第二十五章 兵臨熊慶州第六章 北疆策第三十一章 破敵第七章 隱兵第三十二章 酒逢知己第二十九章 白雲蔽金閣第十二章 進退第三十五章 面聖第十二章 初到高濟第十章 黃泉路第六章 交心第六章 北疆策第十二章 間計第二十九章 叛出
第七章 隱兵第十五章 失敗的空城計第三十八章 彈劾第十六章 平西三策第十三章 漢平城第二章 忍辱負重第三十九章 陰謀第二十章 接敵第二十四章 拔釘春川口第八章 回京受審第二十六章 熊慶州攻戰第六章 交心第二十六章 熊慶州攻戰第六章 出征第七章 隱兵第六章 北疆策第六章 交心第十二章 七月流火第九章 三部會審第十章 陰差陽錯第十一章 牽掛第六章 交心第五章 家人第十二章 七月流火第六章 北疆策第二十章 聖上來了陽關第五章 測字第三章 燕雲經營相公第十二章 間計第二十章 聖上來了陽關第十九章 禍福不測第六章 北疆策第十八章 死村第八章 從戎第二章 閒相第十五章 失敗的空城計第五章 內亂第三十二章 酒逢知己第七章 蠻使第二十章 聖上來了陽關第六章 交心第三十五章 面聖第十四章 陷阱第十八章 出關西征第二十七章 名將難成第三十六章 師說第二十二章 前方有伏兵第十六章 京觀第三十七章 朝會第二十六章 熊慶州攻戰第七章 隱兵第六章 北疆策第二十一章 輜重第十二章 進退第十章 美女第十三章 李渾第五章 測字第四章 亂起第二十九章 白雲蔽金閣第十三章 或躍在淵第二十二章 前方有伏兵第二十二章 前方有伏兵第六章 出征第十四章 陷阱第二十章 接敵第十三章 或躍在淵第二十一章 輜重第七章 蠻使第九章 雙雄第十九章 軍心第十五章 失敗的空城計第九章 三部會審第六章 異人第十三章 或躍在淵第十六章 平西三策第六章 交心第八章 對攻第三十五章 面聖第十四章 推心置腹第三章 天災第二十六章 城外的敵軍第四十章 回家第二十三章 民心第十二章 七月流火第十六章 平西三策第二十五章 兵臨熊慶州第六章 北疆策第三十一章 破敵第七章 隱兵第三十二章 酒逢知己第二十九章 白雲蔽金閣第十二章 進退第三十五章 面聖第十二章 初到高濟第十章 黃泉路第六章 交心第六章 北疆策第十二章 間計第二十九章 叛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