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故人不歸相思難解

對於焦師孃的提議,楊鶯沒有任何異議。閔氏在問了楊鶯的意思後,便要將楊鶯送去焦家。心裡想着,這麼樣也好。讓小鶯和焦雲尚多處處,焦雲尚那死心眼興許也就能把心思用在小鶯身上了。既然小鶯對這親事沒意見,雁回又不想嫁他,還是讓他早些對雁回死心,對小鶯上心纔好。

焦家很快就正式下了聘。焦師孃來接楊鶯那天,閔氏早早讓小鶯換上了新做的一身衣裳,淺紫紗衫,鵝黃潞綢裙子,蔥綠緞面繡鞋,挽了髮髻,髻上簪了一朵紅茶花,兩支翠玉簪,打扮得漂漂亮亮,襯得她愈發鮮嫩水靈。

楊雁回眼看着一個好玩伴要走,眼淚汪汪拉着楊鶯,一副難捨難分的模樣:“小鶯,你捨得我麼?”

楊鶯道:“不捨得,我以後天天來看姐姐。”

楊雁回道:“既捨不得,那你別去了。每日裡來回跑,我還怕累着你的腿。”

閔氏拍開楊雁回的手,道:“別拉扯了,都在一個村子裡,你胡亂矯情什麼?”

楊雁回覆又拉住楊鶯的小手,道:“小鶯,你好狠的心腸,你果真要走麼?”

楊鶯湊近她,耳語道:“雁回姐,我那村學是早就不上了的,如今天天悶在家裡,也怪沒意思。待我去了焦家,往後便是出個門,人只說這是焦雲尚的老婆,不會說是楊秀才的妹子。你還是讓我去罷。”

語罷,隨着焦師孃,大搖大擺的去了。

楊雁回在人後恨得直說:“她多早晚變得這般沒良心的?生生的拿話饞我。”

楊鶴道:“和你廝混久了,好好的丫頭自然要學出些壞毛病來的。小鶯沒變成你那樣子,已是很好了。你道焦師孃早早將小鶯接走是爲何?那都是怕跟着你學壞呀!”

楊雁回惱道:“不聽你胡說八道,我自去寫我的本子去。上回那個本兒賣得極好,邢先生叫我再多寫幾個哩。”

楊鶴道:“去吧。你多出幾個本子,待聲名鵲起,又得人人誇讚後,我也好跟人說李傳書是我的妹子。”

楊雁回一手指着二哥,道:“小鶯必是跟你學的,所以才變得這般沒良心。我若是寫不好,便不是你妹子了麼?”

楊鶴笑道:“我的好妹妹,你不用氣。再過兩日便是清明瞭,到時候,咱們村郊也要豎幾架鞦韆,你去蕩個痛快。”

楊雁回道:“我怕你臉上不好看哩。”

楊鶴道:“我臉上有甚不好看?那鞦韆就是給你們女人去蕩的。往年你年年去,今年反倒不去了?哥哥考了秀才,你就不跟以前的小姐妹們在一處耍了?”

不等楊雁回開言,楊鶴又道:“大哥說了,你不用總這麼憋屈着自己,倒顯得咱們家看不起人似的。”

“你真不怕學裡的同窗們笑?”楊雁回又試探着問。

“怕什麼?”楊鶴道,“你看秦家的老太太,還有蕭夫人、溫夫人,哪個在你和娘面前是端着架子的?反而那些門戶實在夠不着的人家,纔不過出了幾個讀書人罷了,便急急忙忙跟市井人家劃開界限,動不動就說人家不是正經人家。別人家的女人去趕個廟會,看個燈,熱熱鬧鬧高高興興的,他們偏要說人家都不是正經婦人,還不許自家的女人去。你不必理會那些窮酸。”

楊雁回又感動的兩眼淚汪汪了,拉着二哥的手,道:“不虧是我的哥,真是體貼我。怎麼不早體貼?!”

楊鶴納罕的看了妹妹兩眼,道:“雁回,你近來這眼淚有點兒多呀。”

楊雁回甩開他,道:“跟你鬧着玩罷了,我寫我的本子去。”

……

楊鶯果然說話算話,雖去了焦家,仍舊時常來和楊雁回作伴。因焦家前頭院子裡日日都有大小夥子練習拳腳,焦家在後院裡也蓋着一排屋子,焦師孃和楊鶯平日都是在後院裡。焦家收拾出一間敞亮乾淨的屋子給楊鶯住,而且又重新修葺粉刷過。裡頭的傢俱也都是嶄新的,唯有牀不合焦師孃心意。焦師孃便打發焦雲尚去重新買了木材,另尋了工匠,給楊鶯訂做一張拔步牀。焦師孃還滿村裡誇楊鶯能幹、乖巧、貼心,炒的菜、燉的湯都好吃,又會收拾屋子,隨手擺弄擺弄,那屋子就變得比以往好看多了。簡直好像得了個金蛋似的,每日裡喜得合不攏嘴。

楊崎和閔氏瞧着焦家果然不曾虧待楊鶯,也就放了心。

楊雁回甚是關心焦雲尚待楊鶯好不好,生怕小妹受了委屈。但想想焦雲尚的心思,楊家其實早已人盡皆知,她也就不好問楊鶯了。沒得再招來誤會。不過瞧着楊鶯倒也沒什麼不高興的。想想焦雲尚不是欺負媳婦的人,楊鶯又是個招人疼的,往後處處,說不定就如膠似漆分不開了。

一日,楊鶯拿了楊雁回新寫的本子來看,看着看着,不由輕聲念道:“積雨釀春寒,看繁花樹殘。泥途江眼登臨倦,雲山幾盤,江流幾灣,天涯極目空腸斷。寄書難,無情徵雁,飛不到滇南。”

這是楊雁回所寫話本里的姑娘,因思念情郎,信口吟誦的《黃鶯兒》。

楊鶯念着念着,人便癡了,過了一會,才醒了神,道:“姐姐也開始寫才子佳人的故事了?才子遠走滇南,獨留佳人於空閨。這份相思情,真是愁煞人了,我看着都怪傷感的。”

楊雁回看了她一眼,道:“聽說焦大哥近來要往口外走一趟。”

楊鶯立刻聽出她話裡的意思來,不由紅了臉,道:“我還沒笑你,好端端的姑娘,寫這情情愛愛寫得愁煞人了。你是如何體會得人家的一片情長?你倒先來笑我!”

楊雁回只是看着她笑,不說話,把個楊鶯看得越發羞了。

楊鶯惱道:“你再這麼,我以後可不來了。”

楊雁回道:“嫁出去的妹妹潑出去的水,你都成人家的人了,可不就忘了我這姐姐了,我……”

楊鶯着實惱了,狠狠胳肢了她一番:“你再混說,我真的不來了。”

楊雁回這才告饒:“好妹子,你饒了我,改明兒帶你去打鞦韆。”

楊鶯這才放過了她,又道:“咱們叫上秀雲姐,一起去。”

兩個人正說着,崔媽媽忽然上門來了。她是來問閔氏取繡品的。

楊雁回是去年薛皇后千秋節時,才知道羅氏要將繡品是送給誰了。薛皇后禮佛成癡,那繡品是獻給薛皇后的壽禮。那繡的一沓《佛本生經》送入宮中,薛皇后喜得誇了好幾回。

別的官宦人家,便是料到了薛氏將爲新後,也不見得知曉皇后喜好。待薛皇后入主中宮後,距千秋節已很近了。那些人便是知曉了皇后喜好,也未見得就能來得及新繡出這麼些繡品。聽說倒也有命婦緊趕慢趕繡了佛經的,卻遠不及五彩斑斕,鮮麗奪目的《佛本生經》討薛皇后喜歡。

這壽禮並不奢華昂貴,但薛皇后和今上一樣崇尚節儉,焉能不喜?是以,這份壽禮送的實在討巧。

楊雁回不由咋舌,羅氏實在是很有政治眼光。得過皇后金口稱讚的老人家,秦明傑還不更得禮遇?

另有忠烈侯、一品誥命夫人蕭桐,獻上一架玉石屏風,也甚是稀奇。

這架屏風的用料,乃是從西川一座玉礦直接出產的一塊未經雕琢的大璞玉,高一米五,厚五寸,長二米,上有天生的玉石紋理。那紋理在近前瞧不出有甚稀奇,但走遠些便能看出,裡頭竟影影綽綽的酷似坐着個如來佛祖。

蕭桐命人以上好的金絲楠木製成底座,做成屏風,獻給薛皇后做壽禮。這架屏風雖說奢華昂貴,但以蕭桐的身份,寒磣東西她也拿不出手。這份大禮,也極受薛皇后的青睞,且在京中貴族之間成爲奇談。

原本楊家不想再跟秦家有牽扯,說定了不再往秦家送魚,讓他們另尋賣家。但羅氏也是禮佛之人,皇后有了,她還沒有,這心裡自然也撓得慌。便將價錢又加了數倍,央閔氏再繡一套。閔氏本欲拒絕,但對那價錢實在心動,便又同意了。

是以,這魚是不送了,但楊家還是跟秦家有牽扯。不過秦芳在侯府屢屢莫名其妙犯錯,惹得婆婆和夫婿十分不喜,早已消停了。蘇慧男這邊也被逼得步步後退。秦明傑“無意”間發現,蘇慧男的孃家兄弟在幫秦府重修舊宅時,大肆中飽私囊。其餘管事因忌憚蘇姨娘,是以,眼睜睜看着他大把大把往家裡摟銀子,卻不敢報上去。秦家的舊宅修好後,蘇慧男孃家也另起了一座規模略小一些的宅子。秦明傑怒不可遏,是以,蘇慧男如今已混到協理太太管家的地步了。要不是因爲太太生了一對龍鳳胎需要照顧,她連個協理也混不上。

看來葛倩容認爲現在還不到放出殺手鐗的時候。或許也是因爲,蒐集的證據不夠,秦明傑未必肯信。但瞧這陣勢,她是佔盡了上風。不過,蘇慧男頗有心機,絕不會就此輕易倒下,想來必會找準機會反撲。

只是如今的楊雁回,已不大想理會這些事了。她不想再讓心緒被仇恨填滿。一個人若被仇恨矇蔽了雙眼,實在太容易行差踏錯了。她之前坑害的綠萍,不能算多麼無辜,但她害怕再這麼下去,她會迷失到陷害無辜者的地步。

所幸現在那什麼秦夫人、羅姨娘的,也都不來找楊家的麻煩了。

當初羅氏擔心閔氏不願再幫她繡佛經,便從葛倩容處借調了崔姨媽,讓崔姨媽從中說合。既是崔姨媽說成的事,後來便是崔姨媽來問閔氏拿繡品。閔氏和楊雁回已是很久沒踏進過秦家的門檻了。以前楊雁回總攛掇着閔氏去,現在躲還來不及。不見仇人,也就不想那些事了。

崔姨媽此次取了繡品後,稍稍坐了一會,和閔氏拉了拉家常。閔氏甚是掛念綠萍,崔姨媽便道:“她現如今自己住着一處院子,呼奴喚婢的,久已不伺候別人了,過得也沒比誰差。那羅姨娘也倒了。原本侯府的人只當她家是在京裡開生藥鋪子的,後來你那官司傳開了,人才知道她孃家還做過那許多惡毒事。申老夫人不喜她,刻意打壓,她淒涼着呢。”

閔氏擔憂道:“一枝獨秀未必好,指不定礙了多少人的眼。”

崔姨媽道:“綠萍會小心的。”

坐了一會後,崔姨媽便告辭離去了。

……

轉眼即是清明。京中人家紛紛出城踏青,鄉野小路上,遊人仕女衆多,桃紅柳綠,綵衣飄飄,比往常熱鬧多了。單青梅村附近的官道上,一日間便有五位貴婦人,坐着大轎,前前後後簇擁着七八十位媳婦、丫頭、並管家、小廝等,另有軍牢前邊執棕棍開道,後邊下人扛着大紅柄金掌扇,一路往小潭山的覺明寺去了。

楊雁回看這陣勢,心說,乖乖,這覺明寺越來越紅火了。看陣勢,這幾位可都是勳貴之家的夫人。

那幾位夫人因清明時節,郊野景色喜人,各個都讓敞着轎簾。那一身身華麗的通袖宮袍,雕花玉帶,真真是貴氣逼人。

楊雁迴心說,京中女子真是越發了不得了。纔多久的工夫啊,貴婦們便都敢拋頭露面了。想當初,蕭桐掀開簾子隨意露個臉,惹得多少人發狂啊!

又想,怪不得大哥二哥肯讓她多多放鬆一把了呢!哼,白叫她感動一回!

莊秀雲帶着楊雁回和楊鶯在路邊看了一回貴婦出行的熱鬧,便又和她們去了青梅村田間豎着的幾架鞦韆旁,和村子裡的大姑娘小媳婦們,一起盪鞦韆。

女人們難得有這等大顯身手的機會,各個拿出真本事,蕩起來時,恨不能將自己盪到雲彩上。下來時,一個個輕巧巧落地,沒有一絲絲狼狽。

有遊人遠遠瞧見了,還高聲吟誦着什麼:“彩架傍長河,女郎笑且歌。身輕如過鳥,手捷類飛梭……”

引得一衆女子哈哈大笑。楊雁回不由撇撇嘴:“咱們這鞦韆可沒傍着長河,生搬硬套,俗不可耐。”

輪到她時,她自也不會客氣,輕巧巧上了鞦韆,高高蕩起來。那天上的雲彩,在她眼裡忽高忽低,忽遠忽近,她只覺自己能變成鳥,離了鞦韆架也能飛就好了。

……

清明過後,楊雁回覆又將心思投入到了話本里。她一連寫了幾個話本,都被邢先生拿去刊刻了。邢先生給她的潤筆也越來越豐厚。其中一個本兒刊刻後,足足賣了三個月,還有人嚷着要買,且買家多是女客。有人因爲這個本兒,猜測李傳書或有可能是女子。

楊雁回將自己賣得最好的話本給楊鶯看。楊鶯還說:“我那日纔看了一半,便覺這本子寫得極好。那男女相思之情,全不似男人家寫得那般生硬造作。裡頭有一首《黃鶯兒》,讀來實在傷感。上回姐還笑我呢!”

過了沒兩日,焦雲尚就來尋楊鴻。他扯着楊鴻,神神秘秘進了書房後,又從懷裡拿出一個薄薄的話本來,道:“你給我指指,哪一段是《黃鶯兒》?寫什麼的?什麼意思?”

楊鴻只好忍着笑意,清了清嗓子,一本正經解釋起來:“這是本朝才女黃秀眉,因思念丈夫楊慎所做。這裡頭的意思是說……”

楊鶴和楊雁回偷偷將耳朵貼在門縫處,聽到這裡,雙雙捂嘴偷笑。

楊鴻解釋完,焦雲尚便臉不紅心不跳的收起了刻本,道:“這本子是誰寫的?故事酸了吧唧也就罷了,裡頭還摻和些纏綿悱惻的詞曲。我看不像個正經讀書人寫的,倒像是誰家閨女思春!”

楊雁回氣得一甩手,回房去了。一邊走,心裡不由便惱了起來。俞謹白,你怎麼還不回來?你們家的一年,有這麼長嗎?

第124章 京郊村建起女浴堂第26章 受傷第76章 桃花朵朵開(中)第268章 捱打第158章 攔路第74章 密謀第261章 波折第26章 受傷第111章 崔姨娘奪門救表姨第171章 內情第31章 趣聞第268章 捱打第65章 心有牽掛第215章 歡心第34章 失望第64章 故人·往事(下)第296章 真相第218章 逼問第81章 楊家女初會狠羅娘第270章 鬧事第100章 小兒女大鬧元宵節第77章 中秋變故第103章 小兒女大鬧元宵節(四)第63章 故人·往事(上)第14章 偷魚少年第181章 說親第219章 大鬧第247章 哀痛第206章 踐行第279章 計策第227章 重聚第136章 穆公子情誤楊家女第213章 家法第118章 聞真相雁迴心不寧第141章 楊雁回巧遇穆振朝第110章 鬥官差雁回誓護母第270章 鬧事第243章 遇難第37章 舊園遇故交(上)第130章 花浴堂蕭侯說世情第89章 有緣人故地重相見第289章 勸諫第180章 請罪第237章 變故(三)第124章 京郊村建起女浴堂第273章 未歸第27章 訓子第178章 託付第192章 正事第138章 憂愛女閔氏急定親第13章 如意算盤第220章 污名第184章 婚前第148章 懼內第87章 姨母仗義巧爭名分第133章 遭戲弄雁回懲頑兄第55章 熱鬧第147章 敗露第272章 恩愛第112章 三姐生恨大義滅親第245章 前夕第264章 清淨第249章 探望第5章 大哥的主意第233章 不平第92章 起變故惡人強入局第169章 前兆第175章 無題第73章 收繳第241章 盛會第235章 變故第211章 商議第230章 日子第2章 楔子下·飛來橫禍第298章 亂後第187章 尷尬第297章 問責第34章 失望第192章 正事第133章 遭戲弄雁回懲頑兄第81章 楊家女初會狠羅娘第193章 懶起第164章 來信第59章 離婚案第24章 對頭第116章 欲遠遊河畔惜別離第102章 小兒女大鬧元宵節(三)第246章 審訊第2章 楔子下·飛來橫禍第232章 廟會第115章 告忤逆楊鶯禍臨頭第251章 質問第102章 小兒女大鬧元宵節(三)第145章 不睦第286章 父子第55章 熱鬧第138章 憂愛女閔氏急定親第168章 選擇第279章 計策第242章 疑問
第124章 京郊村建起女浴堂第26章 受傷第76章 桃花朵朵開(中)第268章 捱打第158章 攔路第74章 密謀第261章 波折第26章 受傷第111章 崔姨娘奪門救表姨第171章 內情第31章 趣聞第268章 捱打第65章 心有牽掛第215章 歡心第34章 失望第64章 故人·往事(下)第296章 真相第218章 逼問第81章 楊家女初會狠羅娘第270章 鬧事第100章 小兒女大鬧元宵節第77章 中秋變故第103章 小兒女大鬧元宵節(四)第63章 故人·往事(上)第14章 偷魚少年第181章 說親第219章 大鬧第247章 哀痛第206章 踐行第279章 計策第227章 重聚第136章 穆公子情誤楊家女第213章 家法第118章 聞真相雁迴心不寧第141章 楊雁回巧遇穆振朝第110章 鬥官差雁回誓護母第270章 鬧事第243章 遇難第37章 舊園遇故交(上)第130章 花浴堂蕭侯說世情第89章 有緣人故地重相見第289章 勸諫第180章 請罪第237章 變故(三)第124章 京郊村建起女浴堂第273章 未歸第27章 訓子第178章 託付第192章 正事第138章 憂愛女閔氏急定親第13章 如意算盤第220章 污名第184章 婚前第148章 懼內第87章 姨母仗義巧爭名分第133章 遭戲弄雁回懲頑兄第55章 熱鬧第147章 敗露第272章 恩愛第112章 三姐生恨大義滅親第245章 前夕第264章 清淨第249章 探望第5章 大哥的主意第233章 不平第92章 起變故惡人強入局第169章 前兆第175章 無題第73章 收繳第241章 盛會第235章 變故第211章 商議第230章 日子第2章 楔子下·飛來橫禍第298章 亂後第187章 尷尬第297章 問責第34章 失望第192章 正事第133章 遭戲弄雁回懲頑兄第81章 楊家女初會狠羅娘第193章 懶起第164章 來信第59章 離婚案第24章 對頭第116章 欲遠遊河畔惜別離第102章 小兒女大鬧元宵節(三)第246章 審訊第2章 楔子下·飛來橫禍第232章 廟會第115章 告忤逆楊鶯禍臨頭第251章 質問第102章 小兒女大鬧元宵節(三)第145章 不睦第286章 父子第55章 熱鬧第138章 憂愛女閔氏急定親第168章 選擇第279章 計策第242章 疑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