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麻煩(六)

胤禛原料想這混混也就是吃軟怕硬的主,不料那廝被打成這樣嘴裡還是不清不楚道:“你打的爺好,王八羔子,我操你大爺!”因爲牙齒被打掉了,所以含含混混的。

胤禛怒氣一陣陣向上翻騰,對寶柱道:“你聽不見他罵你主子什麼嗎?你怎麼當差的?主辱臣死你懂不懂?”

寶柱也是貴胄子弟,以前幾曾聽過這等市井潑皮的腌臢語言,剛纔也是一愣,被胤禛一下罵醒,當下左右開弓,幾巴掌下去,那廝的臉就像球一般鼓了起來,最終的根本就張不開了。接着,寶柱像捉小雞一般把那無賴提溜到胤禛身前。

胤禛冷笑道:“你不是說你是康親王府門人嗎?也不怕告訴你,我是當今皇四子,雍貝子胤禛,我今天就好好管教管教你。”

戴鐸在旁邊一聽,心中一凜,沒想到今日居然路遇搭救自己的貴人就是皇四子,但眼下事情緊急,若是按照四阿哥這麼處置,恐怕會爲四阿哥日後帶來不少麻煩。首先,康親王是禮親王代善孫,論起來,算是康熙的堂兄,胤禛的伯父輩,深得太皇太后的喜愛,而且戰功赫赫,自康熙十五年大捷之後,得無上恩寵。雖說胤禛佔着理,但是打狗看主人,若是真的和康親王槓上了,吃虧不小。再說,看這位四阿哥年紀不大,不像是奉皇命出宮辦差的,這事,算起來應該順天府處理,而胤禛越俎代皰,私刑相加,可以被扣一頂“處事不當”的帽子,也夠胤禛吃一壺。

戴鐸略一思忖,便大聲道:“ 寶柱,你聽好了,你現在替四爺和康親王行的不是王法,是家法!四爺和康親王一氣連枝,四爺這麼做是替康親王好好管教他的門人。”

胤禛一聽之下,便已明白戴鐸的言下之意,不由得爲戴鐸的慮事周詳而深以爲喜,道:“戴先生所言正是。寶柱,將此人解送刑部處置。”

那個史爺聽到原來這管閒事的人正是四阿哥胤禛,知道這次自己是踢到了鐵板上,不由得大爲驚恐,雖然最不能言,卻不住地用那隻還能動的手比劃着,懇求胤禛能放過自己。

胤禛冷冷道:“晚了,讓康親王知道你打着他的旗號在外面做這種勾當,還不活扒了你的皮。”

聽到胤禛亮了身份,周遭的客人和那位順天府丞都紛紛跪地,掌櫃的心中倒是暗喜,這樣一來,自己不僅不用再花那二百兩銀子,還可以有資本向以後來的客人說,連當朝四阿哥都光顧過盛香居,這可就是最好的招牌。

胤禛叫來順天府丞,知道他叫王維珍,剛剛從四川鹽道任上調京,便疑道:“鹽道是肥差,怎麼王大人反而入京作了二府?這個京官,最不好當啊?”

王維珍苦笑一聲,道:“四爺,今年大考,我得了卓異,吏部特檢入京的。”

胤禛輕聲道:“只怕是你沒有走明中堂的路子吧?”

王維珍不答話,只是苦笑。胤禛便也不再追問。於是命一名侍衛將史書(從掌櫃那裡終於知道了這個惡棍的名字)押往刑部,王維珍隨行同去。

這時,戴鐸向胤禛深深施了一禮,道:“戴鐸以前不知四爺身份,多有不敬,請四爺見諒,四爺救命之恩,戴鐸不知何以爲報,但當四爺有命,戴鐸定無不從。”戴鐸本就不是那種自恃清高之徒,眼見胤禛是金枝玉葉,更加以之前的對話,使戴鐸相信,胤禛早有結納之意,因此藉着答謝,便試探起胤禛的心思來。胤禛又豈能不知,當下便道:“戴先生如果還有心科舉,不妨先屈就年羹堯處,明年還有恩科,到時再躍龍門,一應開銷,有我承擔,若有其他打算,也可以先過去將養身體,我也能時常討教一二,待康復之後,再從長計議,可好?”

戴鐸暗道:“沒想到四阿哥年紀雖然不大,思路如此清晰,而又禮賢下士,以後不失爲可輔的良主。”便道:“如此甚好,但憑四爺安排。”

胤禛大喜,便安排戴鐸隨年羹堯回去安置不提。

返回宮中,胤禛不知這事該怎麼辦纔好,這是畢竟連着康親王,一個處置不好,自己肯定得倒黴,而況太子那一頭也不能不考慮。想了一下,終於拿定了主意,便來到毓慶宮找太子。見了太子,把今日發生的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訴了太子,太子便一臉的不高興,道:“老四,你這唱的是哪一齣啊?你現在也算是我的人,做事情怎麼一點都爲我想想,得罪了康親王,這可怎麼好?康親王深得皇阿瑪的重用,還有太皇太后的寵愛,手上又有兵權,平時我想拉還拉不過來呢,你這麼一弄,根本一點面子都不給他,他不得把你恨到骨子裡去?還得連累我!”

胤禛心道:“怪不得康熙以後會廢了這個太子,這麼沒有擔當,還一心想拉籠兵權在手的重臣,雖說可能是索額圖教唆的,康熙又怎能不疑?”嘴上卻道:“臣弟知道這事辦得莽撞,給二哥您添麻煩了。臣弟這就上摺子給皇阿瑪,自行領罰,決不牽連二哥。”

太子想了一想,道:“這也是個辦法,到時候我在皇阿瑪前給你說幾句話,討個情,皇阿瑪料也不會怎麼你。”

胤禛暗笑:“就猜到你會這樣,我也算是提前給你打過招呼了,上了摺子康熙會罰我纔怪,這下再賞我,你那口飛醋可就吃不着啦。”

果然不出胤禛所料,胤禛上了摺子不久,刑部也上奏康熙,稟報了這件事。刑部因爲此事既涉及康親王,卻又有四阿哥插手,不爲躊躇,以致驚動了刑部尚書,和兩位侍郎討論下來,既要維護康親王的面子,又不能不對四阿哥有所交待,只能最後擬對史書枷示一月,鞭背一百,而且在折上特意奏明史書爲康親王門人。康熙早已瞭解內情,便在次日大起的時候,當庭曉諭羣臣此事,道:“旗下惡棍辱罵職官,如此輕處,何以警戒衆人?如今應以康熙十八年例,從重治罪,康親王管御門人不善,令罰俸一年,朕要諸臣工明白,朕只論事之是非,不論其爲何人也。”

對於胤禛,康熙特旨,以胤禛事君父以誠,爲國家法紀爲由賞賜食貝子雙俸,讓胤禛得意滿滿了一把。太子心中雖然不忿,卻也啞巴吃黃連,找不到理由去責怪胤禛。

第79章 出征(二)第223章 渾水(四)第145章 二徵葛爾丹(十二)16 家祭三第160章 河務(三)第51章 初識愁滋味(五)第388章 問鼎(十二)第140章 二徵葛爾丹(七)第383章 問鼎(七)第265章 塵埃落定(八)第81章 出征(四)第308章 南山遺恨(七)第88章 首戰葛爾丹(四)第392章 問鼎(十六)第241章 渾水(二十二)8 裕親王第212章 驚變(八)第317章 一波又起(三)10 喜訊二第34章 吾家兒郎初長成(二)第151章 冷暖自知(二)第136章 二徵葛爾丹(三)第183章 科舉弊案(五)第291章 多事之秋(三)第365章 風雲漸起(十一)第356章 風雲漸起(二)第308章 南山遺恨(七)第46章 麻煩(六)第17章 圍獵(一)第162章 河務(五)第61章 何去何從(二)第210章 驚變(六)第34章 吾家兒郎初長成(二)第341章 父子兄弟(十一)第113章 家宴(一)第171章 南巡(二)第21章 圍獵(五)第185章 科舉弊案(七)第238章 渾水(十九)第130章 暗潮洶涌(七)第90章 首戰葛爾丹(六)第227章 渾水(八)第33章 吾家兒郎初長成(一)第83章 出征(六)第157章 洗三(二)第58章 誰言寸草心(二)第278章 督撫之爭(四)第234章 渾水(十五)第151章 冷暖自知(二)11 郊迎一第365章 風雲漸起(十一)第138章 二徵葛爾丹(五)第276章 督撫之爭(二)第77章 從軍(八)第347章 父子兄弟(十七)第53章 初識愁滋味(七)第180章 科舉弊案(二)第187章 懲戒第170章 南巡(一)第42章 麻煩(二)第310章 一波未平(一)第221章 渾水(二)第182章 科舉弊案(四)第237章 渾水(十八)第385章 問鼎(九)第139章 二徵葛爾丹(六)第67章 何去何從(八)第231章 渾水(十二)第45章 麻煩(五)第220章 混水(一)第229章 渾水(十)第260章 塵埃落定(三)第366章 風雲漸起(十二)第258章 塵埃落定(一)第180章 科舉弊案(二)第33章 吾家兒郎初長成(一)第18章 圍獵(二)第332章 父子兄弟(三)第271章 塵埃落定(十四)第48章 初識愁滋味(二)第113章 家宴(一)第282章 督撫之爭(八)第105章 父子兄弟(十二)第355章 風雲漸起(一)第150章 冷暖自知(一)第137章 二徵葛爾丹(四)6 反思第65章 何去何從(六)第112章 歷史軌跡第285章 督撫之爭(十一)第137章 二徵葛爾丹(四)第147章 二徵葛爾丹(十四)第32章 八阿哥(四)第182章 科舉弊案(四)第266章 塵埃落定(九)第152章 冷暖自知(三)第256章 議儲(八)第216章 驚變(十二)第231章 渾水(十二)第291章 多事之秋(三)
第79章 出征(二)第223章 渾水(四)第145章 二徵葛爾丹(十二)16 家祭三第160章 河務(三)第51章 初識愁滋味(五)第388章 問鼎(十二)第140章 二徵葛爾丹(七)第383章 問鼎(七)第265章 塵埃落定(八)第81章 出征(四)第308章 南山遺恨(七)第88章 首戰葛爾丹(四)第392章 問鼎(十六)第241章 渾水(二十二)8 裕親王第212章 驚變(八)第317章 一波又起(三)10 喜訊二第34章 吾家兒郎初長成(二)第151章 冷暖自知(二)第136章 二徵葛爾丹(三)第183章 科舉弊案(五)第291章 多事之秋(三)第365章 風雲漸起(十一)第356章 風雲漸起(二)第308章 南山遺恨(七)第46章 麻煩(六)第17章 圍獵(一)第162章 河務(五)第61章 何去何從(二)第210章 驚變(六)第34章 吾家兒郎初長成(二)第341章 父子兄弟(十一)第113章 家宴(一)第171章 南巡(二)第21章 圍獵(五)第185章 科舉弊案(七)第238章 渾水(十九)第130章 暗潮洶涌(七)第90章 首戰葛爾丹(六)第227章 渾水(八)第33章 吾家兒郎初長成(一)第83章 出征(六)第157章 洗三(二)第58章 誰言寸草心(二)第278章 督撫之爭(四)第234章 渾水(十五)第151章 冷暖自知(二)11 郊迎一第365章 風雲漸起(十一)第138章 二徵葛爾丹(五)第276章 督撫之爭(二)第77章 從軍(八)第347章 父子兄弟(十七)第53章 初識愁滋味(七)第180章 科舉弊案(二)第187章 懲戒第170章 南巡(一)第42章 麻煩(二)第310章 一波未平(一)第221章 渾水(二)第182章 科舉弊案(四)第237章 渾水(十八)第385章 問鼎(九)第139章 二徵葛爾丹(六)第67章 何去何從(八)第231章 渾水(十二)第45章 麻煩(五)第220章 混水(一)第229章 渾水(十)第260章 塵埃落定(三)第366章 風雲漸起(十二)第258章 塵埃落定(一)第180章 科舉弊案(二)第33章 吾家兒郎初長成(一)第18章 圍獵(二)第332章 父子兄弟(三)第271章 塵埃落定(十四)第48章 初識愁滋味(二)第113章 家宴(一)第282章 督撫之爭(八)第105章 父子兄弟(十二)第355章 風雲漸起(一)第150章 冷暖自知(一)第137章 二徵葛爾丹(四)6 反思第65章 何去何從(六)第112章 歷史軌跡第285章 督撫之爭(十一)第137章 二徵葛爾丹(四)第147章 二徵葛爾丹(十四)第32章 八阿哥(四)第182章 科舉弊案(四)第266章 塵埃落定(九)第152章 冷暖自知(三)第256章 議儲(八)第216章 驚變(十二)第231章 渾水(十二)第291章 多事之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