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初識愁滋味(七)

戴鐸道:“四爺真是才思敏捷,幾步之間就有妙計,戴鐸願聞其詳。”

胤禛道:“對不住了,戴先生,此事關係重大,暫時還不方便道與先生聽。”

戴鐸釋然道:“四爺不必掛懷,戴鐸明白。”

其實,辦法胤禛不是沒有,只要找到陳弘勳便能了結,所謂‘解鈴還須繫鈴人’。像陳弘勳這種人,最是趨炎附勢,而又欺軟怕硬,只要胤禛亮出名號,說明戴梓是自己保的,陳弘勳只怕屁顛屁顛地就去翻供了。但是胤禛卻並不看好這種方式。首先,陳弘勳雖是首告,但分量極其有限,南懷仁的遺折纔是重點。有道是:鳥之將死,其鳴也悲,人之將亡,其言也哀。南懷仁在遺折上狠狠擺戴梓一道,在旁人眼中看來,恐怕很難想象這只是爲了報復,這就已經讓戴梓陷入極其不利的局面。其次,康熙重情重義,格外的看重老臣,凡事雖然乾綱獨斷,但也都跟老臣們討個意見。哪怕是老臣犯了事,處分起來是手高高擡起,輕輕放下,能保全的也一律保全。碰到有礙那些老臣的,也都是慎重有加。南懷仁恰巧就是他最看重的老臣之一。雖然南懷仁是個洋人,但對康熙一直忠心耿耿,且南懷仁學識淵博,康熙也因此十分看重他,並時常與他討論西學。胤禛擔心就算有十成的證據說明南懷仁有意誣陷,恐怕康熙也可能不改初衷,更會導致戴梓的情況惡化,因爲這還關係到康熙自己的面子。

所以,這個想法只是在胤禛心中一閃即過。胤禛心中真正的打算是:等待。這並不難處理,只要通過裕親王和大理寺打個招呼便可將戴梓的處分拖上個幾個月。而這幾個月的等待可能能換來一個時刻的來臨:佟貴妃此時只怕陽壽將盡。此時,以佟貴妃的身份,按照規矩,勢必天下大赦,戴梓的罪過說重不重說輕不輕,遇赦時以常理推測多數能戴罪留任。

胤禛知道歷史的大略軌跡,從這些年的經歷來看,具體細節雖有不同,但總體而言,這種軌跡並沒有改變。比如,太皇太后的辭世,比如,六阿哥的夭亡。胤禛心中其實非常的掙扎,他此刻其實並不希望這一刻真的來臨,因爲這對他來說,其實意味着深深的傷痛。他從佟貴妃處(雖然她並不是自己的‘生母’)得到了真正意義上的母愛,而且他深切的感受到了佟佳氏對自己無微不至的真誠的愛護和關心,這種感覺遠遠超越自己所謂的‘生母’德妃烏雅氏。真心而論,他寧可這種機會永遠也不要來臨,雖然他最早存着的只是利用佟貴妃的心思,但是這些年來,再冷的心也捂熱了,而況胤禛本就是性情中人。他早就已經在心底裡把佟貴妃當成了自己真正的家人。他甚至產生了一些罪惡感,爲了自己居然會想到這種方法。

想到此處,胤禛用力地搖搖頭,道:“不成!”

戴鐸在一旁一直看着胤禛的怔忡,突然聽到胤禛這麼一句,吃了一驚,忙問道:“四爺,什麼不成?”

胤禛垂下眼瞼,儘量平靜自己的心情,道:“沒什麼,我只是想到了那個辦法有些不妥之處,再說吧。今兒個我乏了,就此別過,改日再來討教先生。”說罷,擺了擺手,便徑自離開了。

胤禛回到宮中之時,已近黃昏。清代皇子講究晨昏定省,早晚都要給父母請安。所以,胤禛先去了上書房,恰好這時候,康熙正在與衆大臣議事,只是傳旨讓在門外請安即可,胤禛於是胡亂叩了個頭,就算完事。再回到佟貴妃處,走到門外,胤禛強行按下心中的諸多念頭,高聲道:“兒臣給皇額娘請安。”

裡面傳來佟貴妃的聲音:“快進來,外面涼,別凍着了。”

胤禛不免又是一陣難過,匆忙應了一聲,走進屋內。剛要行禮,佟貴妃依然走了過來,拉着胤禛的手,道:“怎麼穿得這麼單薄,這幫奴才真是不會當差,瞧瞧,你的手都冰冷了。”

胤禛心中涌起一股暖流,道:“皇額娘,兒臣身子骨硬朗,不妨事的,是兒臣嫌穿的累贅礙事。”

佟貴妃嗔道:“還要說嘴?忘了前兩年你總是受風寒了?現在已經入冬,要自己當心,不可貪圖涼快,可知道?”

胤禛點點頭,道:“兒臣記下了。”

接着,佟貴妃又問了問胤禛今天讀書的情形。在談話中,胤禛注意到佟貴妃的嘴脣有些發紫。胤禛有些緊張,心中有不祥的預感,他知道,嘴脣發紫其實是心肌缺血的症狀,便小心翼翼地問道:“額娘,兒臣看您臉色不是很好,皇額娘可有告訴皇阿瑪,可有傳過太醫?”

佟貴妃微微笑道:“不防事的,我只是有些心慌,也算是老毛病了,用不着驚動太醫,最近你皇阿瑪事情也多,不要爲了這種小事讓他操心。好孩子,懂得心疼額娘了,額娘念着你這份孝心。”

胤禛暗道“慚愧”,但還是無法按捺心裡那種不安的感覺,道:“皇額娘,兒臣請您珍重身子,心疾可大意不得。”

佟貴妃無奈,道:“好,額娘明日就請太醫過來診治,你這孩子,還真執拗。”

胤禛這才展顏一笑,佟貴妃一直將胤禛留到一起用了晚膳才放胤禛回去。

第二天,在胤禛一再的催促之下,佟貴妃宣了太醫前來。胤禛的擔心果然得到了證實。太醫孫家平診脈之時,神情嚴肅,久久不言語,後來,又要求佟貴妃換另外一隻手,此時,佟貴妃自己也意識到了自己的病情可能比想象之中眼中許多,不由憂上眉梢。胤禛在一旁連忙出言撫慰道:“皇額娘您且寬心,您身份尊貴,太醫當然要謹慎有加不是?”說罷使了個眼色給身旁的孫家平,這人還算有聰明,見狀忙不迭道:“四阿哥說的是,臣伺候貴主子當然要越小心越好,否則,除了差錯,就算貴主子您能饒過微臣,四阿哥也不會放過微臣啊?”

經他這麼一說,佟貴妃臉色稍霽,胤禛乘機道:“胡說,什麼叫出差錯,不準出差錯,不然,皇阿瑪第一個饒不過你去,連你們整個太醫院都得吃了掛落。”

看着孫家平一臉緊張的樣子,佟貴妃展顏道:“孫太醫,不妨的,四阿哥只是牽掛我,你用心當差便是。”

然後轉頭看着胤禛道:“學會用你皇阿瑪的龍威唬人了?當心你皇阿瑪聽到,再罰你。”

胤禛笑道:“兒臣怎麼敢,說說罷了。”

第207章 驚變(三)9 喜訊一第293章 多事之秋(五)第297章 多事之秋(九)第130章 暗潮洶涌(七)第54章 初識愁滋味(八)第229章 渾水(十)第312章 一波未平(二)第61章 何去何從(二)第32章 八阿哥(四)第176章 南巡(七)第370章 風雲漸起(十六)第44章 麻煩(四)第211章 驚變(七)第89章 首戰葛爾丹(五)第150章 冷暖自知(一)第335章 父子兄弟(五)第388章 問鼎(十二)第297章 多事之秋(九)第265章 塵埃落定(八)第99章 父子兄弟(五)9 喜訊一第317章 一波又起(三)第90章 首戰葛爾丹(六)第277章 督撫之爭(三)第113章 家宴(一)第210章 驚變(六)第351章 父子兄弟(二十一)第42章 麻煩(二)第137章 二徵葛爾丹(四)10 喜訊二第58章 誰言寸草心(二)第204章 風雷涌動(十一)第266章 塵埃落定(九)第84章 出征(七)第335章 父子兄弟(五)26 兄弟三第121章 波瀾橫生(四)第198章 風雷涌動(五)第204章 風雷涌動(十一)第29章 傷逝(三)第130章 暗潮洶涌(七)第137章 二徵葛爾丹(四)第113章 家宴(一)第324章 萬壽(一)第280章 督撫之爭(六)第376章 風雲漸起(二十二)第346章 父子兄弟(十六)第201章 風雷涌動(八)4 修行第54章 初識愁滋味(八)第125章 暗潮洶涌(二)第160章 河務(三)第387章 問鼎(十一)第224章 渾水(五)第147章 二徵葛爾丹(十四)第246章 渾水(二十七)第280章 督撫之爭(六)第79章 出征(二)第77章 從軍(八)第275章 督撫之爭(一)第225章 渾水(六)第196章 風雷涌動(三)第170章 南巡(一)第106章 嫌隙(一)第237章 渾水(十八)第23章 兄弟(一)第249章 議儲(二)第225章 渾水(六)第241章 渾水(二十二)第274章 塵埃落定(十七)第286章 督撫之爭(十二)第103章 父子兄弟(九)第351章 父子兄弟(二十一)第348章 父子兄弟(十八)第331章 父子兄弟(一)第114章 家宴(二)第115章 家宴(三)第124章 暗潮洶涌(一)第32章 八阿哥(四)第319章 一波又起(五)第30章 八阿哥(一)第392章 問鼎(十六)第344章 父子兄弟(十四)第290章 多事之秋(二)第237章 渾水(十八)第306章 南山遺恨(五)第225章 渾水(六)第300章 多事之秋(十二)第335章 父子兄弟(五)第170章 南巡(一)第102章 父子兄弟(八)8 裕親王第209章 驚變(五)第288章 督撫之爭(十四)第310章 一波未平(一)第366章 風雲漸起(十二)第363章 風雲漸起(九)第44章 麻煩(四)第337章 父子兄弟(七)
第207章 驚變(三)9 喜訊一第293章 多事之秋(五)第297章 多事之秋(九)第130章 暗潮洶涌(七)第54章 初識愁滋味(八)第229章 渾水(十)第312章 一波未平(二)第61章 何去何從(二)第32章 八阿哥(四)第176章 南巡(七)第370章 風雲漸起(十六)第44章 麻煩(四)第211章 驚變(七)第89章 首戰葛爾丹(五)第150章 冷暖自知(一)第335章 父子兄弟(五)第388章 問鼎(十二)第297章 多事之秋(九)第265章 塵埃落定(八)第99章 父子兄弟(五)9 喜訊一第317章 一波又起(三)第90章 首戰葛爾丹(六)第277章 督撫之爭(三)第113章 家宴(一)第210章 驚變(六)第351章 父子兄弟(二十一)第42章 麻煩(二)第137章 二徵葛爾丹(四)10 喜訊二第58章 誰言寸草心(二)第204章 風雷涌動(十一)第266章 塵埃落定(九)第84章 出征(七)第335章 父子兄弟(五)26 兄弟三第121章 波瀾橫生(四)第198章 風雷涌動(五)第204章 風雷涌動(十一)第29章 傷逝(三)第130章 暗潮洶涌(七)第137章 二徵葛爾丹(四)第113章 家宴(一)第324章 萬壽(一)第280章 督撫之爭(六)第376章 風雲漸起(二十二)第346章 父子兄弟(十六)第201章 風雷涌動(八)4 修行第54章 初識愁滋味(八)第125章 暗潮洶涌(二)第160章 河務(三)第387章 問鼎(十一)第224章 渾水(五)第147章 二徵葛爾丹(十四)第246章 渾水(二十七)第280章 督撫之爭(六)第79章 出征(二)第77章 從軍(八)第275章 督撫之爭(一)第225章 渾水(六)第196章 風雷涌動(三)第170章 南巡(一)第106章 嫌隙(一)第237章 渾水(十八)第23章 兄弟(一)第249章 議儲(二)第225章 渾水(六)第241章 渾水(二十二)第274章 塵埃落定(十七)第286章 督撫之爭(十二)第103章 父子兄弟(九)第351章 父子兄弟(二十一)第348章 父子兄弟(十八)第331章 父子兄弟(一)第114章 家宴(二)第115章 家宴(三)第124章 暗潮洶涌(一)第32章 八阿哥(四)第319章 一波又起(五)第30章 八阿哥(一)第392章 問鼎(十六)第344章 父子兄弟(十四)第290章 多事之秋(二)第237章 渾水(十八)第306章 南山遺恨(五)第225章 渾水(六)第300章 多事之秋(十二)第335章 父子兄弟(五)第170章 南巡(一)第102章 父子兄弟(八)8 裕親王第209章 驚變(五)第288章 督撫之爭(十四)第310章 一波未平(一)第366章 風雲漸起(十二)第363章 風雲漸起(九)第44章 麻煩(四)第337章 父子兄弟(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