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出征(二)

雖然太子臉上掛着笑容,但是胤禛怎麼看都覺着這裡面透着假。“四弟”太子笑了一會兒,終於還是開口了,“這一次二哥可就指望你了。”這句話可是嚇了胤禛一大跳。指望自己,什麼意思?胤禛心中瞬時思緒紛亂,但是深知此時沉默不答甚爲不妥,胤禛只得把意思往最安全的地方靠去:“臣弟自奉旨領內火器營以來一直如履薄冰,深恐有負皇阿瑪,太子重託。此去平叛,臣弟定當……。”突然,就見胤禛的臉色瞬時變得煞白,五官扭曲在了一起,豆大的冷汗從頭頂涌了下來,一隻手捂在肚子上,把正等着胤禛表忠心的太子也嚇了一跳。太子還沒有開口詢問出了什麼事,胤禛就用幾乎變了調的聲音呻吟道:“太子,臣弟大約今天早上是吃壞了東西,現在腹中翻騰地厲害,太子恕罪,臣弟告個急。”還沒等太子晃過神來,胤禛就一溜煙地跑出去了。

剛過了轉角,胤禛就暗暗一通狂罵:“靠,太子你個小樣的,爲了應付你,不得不搞了一把屎遁不說,爲的弄得逼真一點,還搞得我自己在自己腿上狠掐了一把,這個痛啊。”胤禛這才把手從肚子上拿下來,拼命地揉着自己的右腿。

離了太子的毓慶宮,胤禛也不敢在宮內久留,生怕再碰着什麼狗屁倒竈的事情,便急急打馬直奔火器營而去。他懷裡還揣着戴鐸幫着擬的摺子呢,按照戴鐸的說法,如果呈上摺子,自己還能再得個彩頭,胤禛對此自然是要好好研讀一番,否則如果康熙考較起來,還不漏了餡去。

入得帳中,未待坐定,胤禛便自懷中拿出摺子細細研讀起來,奏摺共有數千字,卻毫不冗長,可謂是字字珠璣,胤禛看到戴鐸摺子中的精妙也不由得拍案叫絕。戴鐸的摺子完全是建立在胤禛關於後勤體系想法的基礎之上,與之前胤禛與康熙所議相契合,卻又獨闢蹊徑,將後勤資源的供給,保障,監督與戰場環境,氣候,現行補給體系相融合,說得不過分,就算放到現代,這也是關於軍事後勤的上佳論文。胤禛正欲着手謄寫,卻又緩緩放下了筆。他想到的是:這份摺子到了康熙手中,康熙會怎麼看?

思忖再三,胤禛搖了搖頭,用火引將奏摺付之一炬。以胤禛目下的年齡,他不可能寫得出如此老辣的行文,所以康熙必然不會認爲這份奏摺真的出自自己之手。若是讓康熙知道了戴鐸的存在,對自己肯定不是件好事。而且,很明顯,自己的太子二哥已經爲了自己能統領內火器營一事拈酸吃醋,目前再讓自己成爲朝野焦點,必然會是‘滿招損’的結果,莫若循序漸進的好。想到這裡,胤禛喃喃道:“戴先生,只有委屈你了。”

不過,奏摺上所提到的有些事情卻是提醒了胤禛。他迅速着寶柱調來了這三年往漠北進兵路線上地區的晴雨表,細細讀過之後,又寫了一份手諭讓寶柱即刻送往兵部武備司,要武備司十日之內準備千張寬幅油布,百件油衣斗篷。其次,他又調來所有內火器營的將佐兵員名單,着內務府,兵部做了一番“背景調查”。所有家族成員可能與漠北蒙古沾親帶故的一律調出內火器營而分散在旗營之中,沒有家屬在京的全部留守。按照胤禛的想頭,既然內火器營是拱衛皇帝的禁衛營,起碼得政治可靠吧,有家人在京的,至少這些士卒會有個顧慮,不敢玩什麼花樣。小心駛得萬年船。加之現在內火器營都配備的是蟠腸鳥槍,射程驚人,真的出了個別想把皇帝拉下馬的主兒可就是整個火器營跟着一起一鍋燴了。胤禛自己可不打算把自己也搭進去,算到根上,自己可是那個極力推崇新火器的人,追根溯源一定最後追到自己這裡。還有若是太子繼了位,就衝今天“屎遁”的事就能活活烹了自己。不管怎麼說,目前還是得死保這康熙這堵擋風的牆。

胤禛這一通緊鑼密鼓的動作,雖說不顯山不露水,還是引起了康熙的注意,尤其是“政審”這一招。康熙雖然沒有說什麼,但是卻讓李德全給胤禛送來了一柄琺琅西(法蘭西)國進貢的手銃,讓胤禛端的是小小美了一把。

八月十八,是欽天監爲康熙親征選的吉日。康熙身着明黃紋龍甲,有正龍、升龍、行龍16條。頭戴皮胎髹黑漆盔,鑲有鎏金、東珠裝飾,周圍飾龍紋,並以梵文與瓔珞相間。胄頂以金累絲爲座,端的是豪氣萬丈。胤禛也是一身重鎧甲裝扮,好在這些日子跟着軍中操練,身子骨強健了不少,否則不用幾個時辰,就這裝束,一定讓胤禛叫苦不迭。

按照禮部所擬軍禮,胤禛陪同康熙,皇太子一同拜祭了宗廟,在祭拜宗廟時,康熙一臉的肅穆,拈三支馨香在手,道:“額魯特噶爾丹悖天虐衆,侵掠喀爾喀諸部落,引天怒人怨,倘目今不行剪滅,恐致異日沿邊防戍益累兵民。今臣愛新覺羅.玄燁以聲罪迅討,特躬蒞邊外,欲相機行事,以衆擊寡,以正誅逆,此爲天意人謀,無不允協。勢將此獠乘時翦滅,以輯安疆圖,今上告天地祖先,以爲庇佑。”

然後,胤禛又隨着康熙來到堂子祭拜旗纛之神。按照禮部的說法,這是討個吉利。堂子街門外,八旗鳴蒙古號角的軍士每旗4人,吹海螺的護軍每旗25人,均順序排列。八旗護軍、火器營護軍參領各8人,均蟒袍補服持纛排列.從徵的官員武將鎧甲在身,文官一身蟒袍,均着於外金水橋跪迎,不從徵的官員也身着吉服在午門前跪迎康熙出官。

午門到堂子的鹵簿儀仗更是規模宏大,這讓胤禛也好好飽了一次眼福。

於堂子內門之外,淨鞭四聲開道,繼而午門鐘聲響起,康熙帝戎裝佩刀,乘騎出宮。至玉河橋時,鳴角吹螺。在雄壯的軍號聲中進入堂子。禮部堂官恭導康熙來到拜天圓殿,諸王大臣、侍衛等各依次序立,君臣先後行三跪九叩祭天大禮。禮畢,螺角齊鳴,禮部堂官恭導康熙帝至堂子內門外,祭拜旗纛之神,君臣仍行三跪九叩大禮。隆重的祭天祭旗禮儀之後,太子跪而奉酒,預祝大軍凱旋,而康熙則將監國印信授予太子,太子拜領,父子之間兩相勉勵了一番,就差沒有上演當場灑淚的戲碼。胤禛心道:“什麼叫做口蜜腹劍?看看我那太子‘二哥’,算得上是演技派了。”隨後,康熙率軍出德勝門,踏上親征之途。隨徵官員皆於馬上俯伏,候聖駕過,官兵各整隊伍,相隨進發而去。

第309章 南山遺恨(八)第255章 議儲(七)第86章 首戰葛爾丹(二)第122章 波瀾橫生(五)第33章 吾家兒郎初長成(一)第187章 懲戒第161章 河務(四)第281章 督撫之爭(七)第268章 塵埃落定(十一)第220章 混水(一)第59章 誰言寸草心(三)第245章 渾水(二十六)第270章 塵埃落定(十三)第58章 誰言寸草心(二)第258章 塵埃落定(一)第251章 議儲(四)第77章 從軍(八)第76章 從軍(七)第285章 督撫之爭(十一)第23章 兄弟(一)第75章 從軍(六)第234章 渾水(十五)第104章 父子兄弟(十)第92章 首戰葛爾丹(八)第159章 河務(二)第270章 塵埃落定(十三)第199章 風雷涌動(六)第218章 驚變(十四)第329章 萬壽(六)第156章 洗三第373章 風雲漸起(十九)第241章 渾水(二十二)第255章 議儲(七)第304章 南山遺恨(三)第171章 南巡(二)第166章 國事家事(四)第368章 風雲漸起(十四)第196章 風雷涌動(三)第34章 吾家兒郎初長成(三)第169章 封爵(二)16 家祭三第51章 初識愁滋味(五)第386章 問鼎(十)第240章 渾水(二十一)第373章 風雲漸起(十九)第88章 首戰葛爾丹(四)第224章 渾水(五)第312章 一波未平(二)第68章 何去何從(九)第70章 從軍(一)第340章 父子兄弟(十)第37章 吾家兒郎初長成(七)第271章 塵埃落定(十四)第320章 一波又起(六)第357章 風雲漸起(三)第347章 父子兄弟(十七)第266章 塵埃落定(九)第350章 父子兄弟(二十)第138章 二徵葛爾丹(五)第110章 嫌隙(五)第324章 萬壽(一)第269章 塵埃落定(十二)第246章 渾水(二十七)第326章 萬壽(三)第43章 麻煩(三)第328章 萬壽(五)第89章 首戰葛爾丹(五)第149章 二徵葛爾丹(十六)第216章 驚變(十二)第306章 南山遺恨(五)第153章 冷暖自知(四)第341章 父子兄弟(十一)第58章 誰言寸草心(二)第69章 何去何從(十)第276章 督撫之爭(二)第291章 多事之秋(三)第115章 家宴(三)第128章 暗潮洶涌(五)第194章 風雷涌動(一)第359章 風雲漸起(五)第338章 父子兄弟(八)第63章 何去何從(四)第227章 渾水(八)第229章 渾水(十)第323章 一波又起(九)第235章 渾水(十六)第328章 萬壽(五)第64章 何去何從(五)第346章 父子兄弟(十六)第300章 多事之秋(十二)第159章 河務(二)27 傷逝一第281章 督撫之爭(七)第86章 首戰葛爾丹(二)第290章 多事之秋(二)第354章 父子兄弟(二十四)第317章 一波又起(三)第176章 南巡(七)第56章 初識愁滋味(十)第341章 父子兄弟(十一)
第309章 南山遺恨(八)第255章 議儲(七)第86章 首戰葛爾丹(二)第122章 波瀾橫生(五)第33章 吾家兒郎初長成(一)第187章 懲戒第161章 河務(四)第281章 督撫之爭(七)第268章 塵埃落定(十一)第220章 混水(一)第59章 誰言寸草心(三)第245章 渾水(二十六)第270章 塵埃落定(十三)第58章 誰言寸草心(二)第258章 塵埃落定(一)第251章 議儲(四)第77章 從軍(八)第76章 從軍(七)第285章 督撫之爭(十一)第23章 兄弟(一)第75章 從軍(六)第234章 渾水(十五)第104章 父子兄弟(十)第92章 首戰葛爾丹(八)第159章 河務(二)第270章 塵埃落定(十三)第199章 風雷涌動(六)第218章 驚變(十四)第329章 萬壽(六)第156章 洗三第373章 風雲漸起(十九)第241章 渾水(二十二)第255章 議儲(七)第304章 南山遺恨(三)第171章 南巡(二)第166章 國事家事(四)第368章 風雲漸起(十四)第196章 風雷涌動(三)第34章 吾家兒郎初長成(三)第169章 封爵(二)16 家祭三第51章 初識愁滋味(五)第386章 問鼎(十)第240章 渾水(二十一)第373章 風雲漸起(十九)第88章 首戰葛爾丹(四)第224章 渾水(五)第312章 一波未平(二)第68章 何去何從(九)第70章 從軍(一)第340章 父子兄弟(十)第37章 吾家兒郎初長成(七)第271章 塵埃落定(十四)第320章 一波又起(六)第357章 風雲漸起(三)第347章 父子兄弟(十七)第266章 塵埃落定(九)第350章 父子兄弟(二十)第138章 二徵葛爾丹(五)第110章 嫌隙(五)第324章 萬壽(一)第269章 塵埃落定(十二)第246章 渾水(二十七)第326章 萬壽(三)第43章 麻煩(三)第328章 萬壽(五)第89章 首戰葛爾丹(五)第149章 二徵葛爾丹(十六)第216章 驚變(十二)第306章 南山遺恨(五)第153章 冷暖自知(四)第341章 父子兄弟(十一)第58章 誰言寸草心(二)第69章 何去何從(十)第276章 督撫之爭(二)第291章 多事之秋(三)第115章 家宴(三)第128章 暗潮洶涌(五)第194章 風雷涌動(一)第359章 風雲漸起(五)第338章 父子兄弟(八)第63章 何去何從(四)第227章 渾水(八)第229章 渾水(十)第323章 一波又起(九)第235章 渾水(十六)第328章 萬壽(五)第64章 何去何從(五)第346章 父子兄弟(十六)第300章 多事之秋(十二)第159章 河務(二)27 傷逝一第281章 督撫之爭(七)第86章 首戰葛爾丹(二)第290章 多事之秋(二)第354章 父子兄弟(二十四)第317章 一波又起(三)第176章 南巡(七)第56章 初識愁滋味(十)第341章 父子兄弟(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