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誰言寸草心(二)

胤禛這回真正是心悅誠服,道:“皇額娘一片苦心,都是爲了兒臣,兒臣曉得了。”

佟皇后微微頷首,道:“今兒晚上,我已經說了太多,額娘也乏了,最後再囑咐你兩件事。”

胤禛道:“請皇額娘訓示。”

佟皇后伸手指指旁邊梳妝檯,道:“禛兒,梳妝檯下面有一個暗格,裡面有個一個漆盒,你去幫額娘取了來。”

胤禛不敢怠慢,走到梳妝檯近旁,伸手向下方摸去,果然有一塊小的凸起,嘗試着向裡一推,一個暗格赫然出現在眼前,伸手向裡面一摸,拿出一個漆盒來,不大,只有半尺見方,胤禛連忙雙手捧了去給佟皇后。

佟皇后確不接,示意胤禛打開它,胤禛一開盒蓋,就見裡面整齊地堆着一摞銀票,胤禛更是有些不明就裡,疑惑地望着佟皇后。

佟佳氏臉上略有些戚色,道:“收着吧,這是額娘送你的。額娘這些年,承皇上的厚愛,賞賜就已經用不盡了,家裡的陪嫁銀子,官員們過年過節的孝敬,日積月累的,到現在也有三十幾萬兩銀子。再過兩年你就指婚分府了,額娘怕是等不到那個時節,就當是額娘提前送你的賀禮吧。”

胤禛暗吃一驚,當即急忙推辭道:“皇額娘,不可,這可是您這些年攢下的體己銀子,兒臣怎麼敢拿。再說,皇額娘定能福壽安康,千萬別說這不吉利的話,兒臣聽了心疼。”

佟皇后苦笑一聲,道:“雖說現在所有的阿哥都是額孃的兒子,可額娘心中,最疼的還是你,額娘明白的你的心思,不妨的,收了去吧,額娘若是真能病癒,以後你有的是孝敬額孃的時候,若是。”佟皇后稍頓了一下,接着道:“若是額娘不成了,好歹你有些金銀之物傍身,額娘也便心安了。”

胤禛還待再行拒絕,見佟皇后一臉堅決,怕她一時動了意氣傷了神,便道:“那兒臣就先替皇額娘存着。”

佟皇后笑笑,點了點頭,然後道:“還有一句囑咐,你以後不論什麼時候,都一定要記得。實心做事,忠於事君。皇上不僅是你皇阿瑪,更是君王,只要心裡存着這份敬畏,踏實做事,不會吃虧的。”

胤禛這一晚上的意外着實太多了。他平時所見的佟佳氏,疼他,呵護他,只是看到慈母的一面,遇到其他嬪妃,阿哥時,也從沒有端着自己皇貴妃的身份,總是與人爲善,從來未見她談過任何其他嬪妃,阿哥的是非。而正是這位養母,在這一個晚上,拉着他的手,所說的每一句話,都讓他有些恍然如夢,從沒有想到這位深得康熙皇帝寵愛卻又平時不聲不響的女人,心裡居然溝壑萬千,慮事如此周詳。

胤禛一面想着心事,一面深深施了一禮,道:“兒臣謹遵皇額娘教誨。額娘今晚說了這許多話,傷神,兒臣看額孃的面色也不是太好,皇額娘歇着吧。兒臣明日大起前再來給額娘請安。”

佟皇后擺了擺手,胤禛便小心的退了出去。回到房中,卻也是思潮洶涌,一夜無眠。

翌日便是佟皇后的冊封典禮,一清早,天還未見亮,胤禛便起了身,幾個貼身的太監連忙服侍胤禛穿上吉服。金黃色蟒四開衩的五爪九蟒袍,石青色四團龍補褂。扣上紅絨結頂藤絲朝冠,內外蒙襯紗羅,上面鑲一圈朱緯,帽子裡面加圈繫帶。前面正中飾有一隻“舍林”(滿語“金佛”),其上嵌有東珠5顆,帽子後面飾有金花一朵,上嵌4顆東珠。這麼一裝扮,倒是添了幾分喜氣。

但是胤禛卻高興不起來,由於實在放心不下佟皇后,便先趕去請安。見佟皇后面色尚好,稍稍放下心來,告退之後,便匆匆趕往奉先殿。

胤禛到奉先殿時,尚無其他阿哥到場,胤禛便照着規矩,跪候康熙。

片刻之後,便見太子慢慢踱了過來,胤禛見太子臉色不善,知道封后之事必然讓太子如鯁在喉,於是小心翼翼地問了一句安。

太子乾笑一聲,不陰不陽地道:“安,當然安的緊,該給四弟你道聲喜纔是啊,今天禮成之後,四弟封王指日可待了。”

胤禛心中極其反感,面上卻又不便說什麼,只是輕聲道:“太子取笑了,倘若皇額娘身子能康復,別說爵位,就算把小弟從玉牒中勾了去,胤禛也心甘情願。”

太子當然也聽說了佟皇后的病勢,只是心中塊壘不散,藉機發作而已,見胤禛如此,道也有些尷尬,道:“四弟,別忘心裡去,二哥和你說笑的,我這做兒子的,當然也希望皇額娘儘快身子能好起來,以解皇阿瑪心中之憂。”

胤禛衝太子一拱手,道了一聲“多承二哥吉言。”

這是,其他的阿哥也三三兩兩地來到了奉先殿前,大阿哥和八阿哥一處,都陰着臉,給太子請了安之後便按照長幼之序跪下,也不理睬胤禛。

其他的一些阿哥也都按照禮數給太子見了禮之後,又和胤禛打了個招呼,見胤禛臉色沉重,也都不幹多說什麼。

衆阿哥跪候了片刻,就見康熙法駕駕臨奉先殿。康熙隨後率衆阿哥親詣奉先殿告祭,然後又遣裕親王前去祭告天地、太廟後殿。

祭告典禮完畢之後,衆人一起來到太和殿,這裡早已經是皇室宗親,文武百官濟濟一堂,並設節案於太和殿中,東,西,南,北肆;左右各設一案。

在衆人的山呼萬歲聲中,康熙緩步走上殿,在正中龍椅上坐下,翻閱由禮部官員呈上的冊寶,正、副冊封使立於丹陛上,宣制官立殿中。

康熙點頭示意。宣制官便大聲道:“康熙二十八年七月十日,冊立皇貴妃佟佳氏爲皇后,命卿等持節行禮。” 胤禛偷眼看看站在前排的佟國維,發現老爺子的臉因爲興奮漲的通紅。

正、副使於是持節前行,身旁校尉捧冊寶,出協和門,至景運門,以冊寶節授內監,奉至鍾淬宮宮門口。因佟皇后病重,無法親自迎受,便由六宮都總管李德全捧至其內授予佟佳氏。行禮畢,李德全出,代佟皇后叩謝聖恩,還節於使者,使者覆命,算是禮成。

康熙分外掛念佟皇后的病情,想爲她祈福增壽,便當衆宣佈:冊分皇后乃國家大典,朕當大赦天下以爲佟皇后賀,所有當年處刑之人,除十惡之罪外,一律降刑兩等。今年之內,處死刑之人,緩決一年。”衆臣紛紛附和,滿朝一片歡欣景象。

胤禛聞言大喜,因爲如此一來,戴梓就算是有救了,活動一下,頂多也就是奪職的處分罷了。

第335章 父子兄弟(五)第86章 首戰葛爾丹(二)第34章 吾家兒郎初長成(三)第229章 渾水(十)9 喜訊一第130章 暗潮洶涌(七)第321章 一波又起(七)第123章 波瀾橫生(六)第280章 督撫之爭(六)第325章 萬壽(二)第190章 風雨欲來(三)第47章 初識愁滋味(一)第196章 風雷涌動(三)第94章 又生風波(二)第193章 風雨欲來(六)第42章 麻煩(二)第374章 風雲漸起(二十)第154章 冷暖自知(五)第350章 父子兄弟(二十)第300章 多事之秋(十二)第356章 風雲漸起(二)第263章 塵埃落定(六)第1節 我來了 布魯塞爾第393章 完結篇第209章 驚變(五)第185章 科舉弊案(七)第86章 首戰葛爾丹(二)第287章 督撫之爭(十三)第357章 風雲漸起(三)第45章 麻煩(五)第235章 渾水(十六)第202章 風雷涌動(九)第284章 督撫之爭(十)第290章 多事之秋(二)第195章 風雷涌動(二)第238章 渾水(十九)10 喜訊二第286章 督撫之爭(十二)第31章 八阿哥(二)第337章 父子兄弟(七)第224章 渾水(五)第337章 父子兄弟(七)第350章 父子兄弟(二十)第185章 科舉弊案(七)27 傷逝一第345章 父子兄弟(十五)第112章 歷史軌跡第241章 渾水(二十二)第104章 父子兄弟(十)第142章 二徵葛爾丹(九)第208章 驚變(四)第176章 南巡(七)第121章 波瀾橫生(四)第341章 父子兄弟(十一)第58章 誰言寸草心(二)第148章 二徵葛爾丹(十五)第231章 渾水(十二)第223章 渾水(四)第207章 驚變(三)第105章 父子兄弟(十一)第112章 歷史軌跡第278章 督撫之爭(四)第392章 問鼎(十六)第32章 八阿哥(四)第146章 二徵葛爾丹(十三)第59章 誰言寸草心(三)第303章 南山遺恨(二)第295章 多事之秋(七)第218章 驚變(十四)第188章 風雨欲來(一)第277章 督撫之爭(三)第210章 驚變(六)第286章 督撫之爭(十二)第312章 一波未平(二)第150章 冷暖自知(一)第213章 驚變(九)第229章 渾水(十)第171章 南巡(二)第206章 驚變(二)第53章 初識愁滋味(七)第272章 塵埃落定(十五)第146章 二徵葛爾丹(十三)第375章 風雲漸起(二十一)第387章 問鼎(十一)第339章 父子兄弟(九)第97章 父子兄弟(三)第212章 驚變(八)第189章 風雨欲來(二)旅歐雜記布魯塞爾一第108章 嫌隙(三)第51章 初識愁滋味(五)第293章 多事之秋(五)第121章 波瀾橫生(四)第192章 風雨欲來(五)第35章 吾家兒郎初長成(五)第173章 南巡(四)第96章 父子兄弟(二)第364章 風雲漸起(十)第136章 二徵葛爾丹(三)
第335章 父子兄弟(五)第86章 首戰葛爾丹(二)第34章 吾家兒郎初長成(三)第229章 渾水(十)9 喜訊一第130章 暗潮洶涌(七)第321章 一波又起(七)第123章 波瀾橫生(六)第280章 督撫之爭(六)第325章 萬壽(二)第190章 風雨欲來(三)第47章 初識愁滋味(一)第196章 風雷涌動(三)第94章 又生風波(二)第193章 風雨欲來(六)第42章 麻煩(二)第374章 風雲漸起(二十)第154章 冷暖自知(五)第350章 父子兄弟(二十)第300章 多事之秋(十二)第356章 風雲漸起(二)第263章 塵埃落定(六)第1節 我來了 布魯塞爾第393章 完結篇第209章 驚變(五)第185章 科舉弊案(七)第86章 首戰葛爾丹(二)第287章 督撫之爭(十三)第357章 風雲漸起(三)第45章 麻煩(五)第235章 渾水(十六)第202章 風雷涌動(九)第284章 督撫之爭(十)第290章 多事之秋(二)第195章 風雷涌動(二)第238章 渾水(十九)10 喜訊二第286章 督撫之爭(十二)第31章 八阿哥(二)第337章 父子兄弟(七)第224章 渾水(五)第337章 父子兄弟(七)第350章 父子兄弟(二十)第185章 科舉弊案(七)27 傷逝一第345章 父子兄弟(十五)第112章 歷史軌跡第241章 渾水(二十二)第104章 父子兄弟(十)第142章 二徵葛爾丹(九)第208章 驚變(四)第176章 南巡(七)第121章 波瀾橫生(四)第341章 父子兄弟(十一)第58章 誰言寸草心(二)第148章 二徵葛爾丹(十五)第231章 渾水(十二)第223章 渾水(四)第207章 驚變(三)第105章 父子兄弟(十一)第112章 歷史軌跡第278章 督撫之爭(四)第392章 問鼎(十六)第32章 八阿哥(四)第146章 二徵葛爾丹(十三)第59章 誰言寸草心(三)第303章 南山遺恨(二)第295章 多事之秋(七)第218章 驚變(十四)第188章 風雨欲來(一)第277章 督撫之爭(三)第210章 驚變(六)第286章 督撫之爭(十二)第312章 一波未平(二)第150章 冷暖自知(一)第213章 驚變(九)第229章 渾水(十)第171章 南巡(二)第206章 驚變(二)第53章 初識愁滋味(七)第272章 塵埃落定(十五)第146章 二徵葛爾丹(十三)第375章 風雲漸起(二十一)第387章 問鼎(十一)第339章 父子兄弟(九)第97章 父子兄弟(三)第212章 驚變(八)第189章 風雨欲來(二)旅歐雜記布魯塞爾一第108章 嫌隙(三)第51章 初識愁滋味(五)第293章 多事之秋(五)第121章 波瀾橫生(四)第192章 風雨欲來(五)第35章 吾家兒郎初長成(五)第173章 南巡(四)第96章 父子兄弟(二)第364章 風雲漸起(十)第136章 二徵葛爾丹(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