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九章 沒有漁翁,皆是蚌鶴

當今聖上尤其喜好對弈,據說當年陳貴妃初入東宮之時,就是憑藉一手棋藝漸漸從宛妃手中爭取了聖上一二寵幸,又有一說,那時楚王世子幼年多病,受先帝關愛,曾有一段時日在宮中養病,他的一手棋藝,多得那時還是太子的當今聖上點撥。

便是如今,聖上也常詔世子到御書房對弈。

幾位皇子也不乏與聖上對弈的機會,可惜多數只將目光侷限於縱橫之間,當棋局佈於現實,甚少有人洞悉一着之後的玄妙。

一盤謎局,自從鄧妃產女,受恩封爲隆慶公主時就此展開。

到遠慶八年,先是太子妃產女,緊接着四皇子喜得貴子,聖上龍心大悅,封四皇子爲慶親王,再封太子嫡女爲顯慶公主。

四皇子春風得意,並不爲顯慶公主這一恩封耿耿於懷,就連秦、陳兩家也共同認爲太子這回無非是沾了四皇子的光,先前隆慶公主是庶出已得恩封,這回太子終於有了嫡長女,若無恩封,豈非表明儲位有變,而顯四皇子風頭太盛?聖上此意,是對四皇子的維護,天子偏向之心已經分明。

而皇后也暫時吁了口氣,她倒認爲皇長孫並不足爲懼,聖上春秋鼎盛,太子更是未及而立,終於有了嫡嗣,雖是女孩兒,又未佔長,即得恩封,正是張顯聖上對太子的看重,而四皇子雖得親王之爵,也如二皇子般,只是空頭,並無藩邑,論來尚不及楚王實權在握,不過因爲得了長孫,纔有此榮耀罷了。

雙方自以爲佔了利益,劍拔弩張隱於暗處,明面上依然是一團和氣按兵不動。

皇后居於主動,儲位若無動移,當然穩如泰山。

四皇子黨也深知此時並非發作時機,聖上恩封太子嫡女無疑是個意會,依然是要平衡穩定,首屆鄉試已於今春二月試舉,三月張榜,各地誕生大隆首批“舉人”,趕赴京都備考八月舉行之會試,選三百名績優者爲貢士,再經隨後召開的殿試,大隆政局將會產生新興勢力,沒人懷疑這次殿試中選進士將會被天子委以重任,尤其頭甲三員,即會成爲炙手可熱之天子信臣。

這纔是聖上心頭首重,在這當頭,自然不容儲位有變。

各黨養精蓄銳摩拳擦掌將目光放諸長遠,準備展開新一輪的人脈權勢爭奪戰。

相比四皇子的春風得意步步爲營,終於得嫡的太子卻依然生活在對廢太子妃甄氏的牽腸掛肚中,暗暗買通承德行宮內侍,與甄氏維持着書信往來,將他一生所學滿腹才華盡都寄託於一紙傾訴,半分不察這些書信副本已然泄露到天子手中。

天子觀後,付之一炬,竟連斥責都放棄了,還叮囑切莫讓皇后察覺,替太子打掩護。

得知內情的詹公公實在爲太子捏一把汗,據他所知,倘若天子不是對儲君心灰意冷,怎容廢太子妃苟延殘喘,魅惑儲君?

洞悉棋局者,的確少數。

三皇子正是其中之一,在他的提示下,孔小五遂也相信太子的確朝不保夕,而天子故布謎局,似乎是想造成四皇子野心坐大,到忍無可忍之際,拔劍出鞘與太子對恃。

此劍一出,極大可能是兩敗俱傷的局面,等到那時,誰將坐收漁翁之利?

孔小五正生欣喜之意,怎料三皇子忽然一句:“小五,我已薦你爲東華公主儀臣,聖上已允。”

孔小五脣角的笑容凍結,眼光輕斜間,那不敢置信的神色難以掩示。

“殿下,事到如今,最遲明年就會拉開儲位爭奪,您竟讓我遠赴西樑!”

漁翁之利?若未經那兩樁事,幸許是會坐享的吧,若老四摁捺不住野心向太子發難,儲位之爭正式拉開序幕,太子始終佔嫡,就算皇后一黨不足爲懼,聖上仍會顧及太后一脈勢力,嫡庶有別可是太后的一貫堅持,這場爭奪必然會引朝臣相互傾軋,不會短時終結。

若至這時,太子遇刺,還有誰是最大嫌疑?

倘若自己始終貫徹韜光養晦,無疑是最大獲利者。

可他早已改變戰術,縱使深悉謎局。

但三皇子顯然不想對孔小五坦誠相見,重重拍打他的肩頭:“我一番苦心謀劃,力保西樑王室一掌大權,就要爲了將來能贏得這一助力,太子有嚴、孔、韋、卓四家爲首支撐,老四也有陳、秦爲首相助,而我的母族,就是西樑。這也是有備無患,你要記得,悉心輔佐東華襄助西樑王室,就是對我最大的支持。”

言下之意,孔小五留在京中不過區區孔府庶子,受盡冷落,於三皇子的大業並無絲毫助益。

孔小五一口氣憋在胸膛,眉目間越見冷竣,好半響纔再說話,竟然微帶着感傷:“殿下是要讓我就此遠隔千里,老死異鄉?”

三皇子輕笑:“想什麼呢,到時你若想歸來,又有何難?但倘若事有萬一,歸來又有何益?”

“生死與共,這就是我對殿下之誠,若有萬一怎能獨善其身。”

“小五,我不會輸,也不容輸,你放心,你我再見不會太遠,這是我的允諾。”

孔小五直視三皇子不躲不避的眼眸,終於一個擂拳:“奚臨稱誓,決不負殿下所託,也信殿下不負今日之言。”

卻終於還是不能放心,追問道:“殿下原來計劃,可欲照常實施?以我看來,黃陶似乎不足爲信,他可是這計劃關鍵一環,萬一他是真向四皇子投誠……”

“你放心,黃陶這人雖狠毒,卻不是沒有弱點,他爲了江氏甘忍除族,想必重視妻兒,我到時會留威脅,讓他不敢心生二意。”三皇子言之鑿鑿,諄諄安慰。

他的棋局早已布成,只待時機成熟,不容有變。

而他相信,這一謎局纔是真正無人蔘破。

當孔奚臨告辭之後,三皇子獨坐棋盤,手中白子黑子參差而落,完整歸復當年與虞渢對弈那局,突地又收撿十餘顆,終是一子穩穩落下。

“勝負之間,只在一步,這回我不會再急躁大意。”

——

這一年間,對於旖景而言,身邊也發生了幾件變故。

先是舊年童生試後,她的四叔李霽和中了寧海府的案首,順利入選監生,於是攜同養母羅氏再赴京都,大長公主設了家宴款待羅氏,當衆表達了對她撫養教導庶子成材的真誠謝意,這次家宴一個不落,包括已經出閣的諸位女兒與各自姑爺,顯然是公開承認了李霽和的身份。

羅氏給旖景的印象是不卑不亢,正如康王妃形容的豁達重義。

隨後,羅氏與大長公主相商,說服李霽和認祖歸宗改爲蘇姓,大長公主讓長子衛國公開了宗祠,正式將李霽和改名蘇明登記族譜,並親自出面更改戶籍,就此,衛國公府又多一人。

這事情自然在錦陽貴族圈引發了議論,可沒人不識趣地追根問底,大長公主也就是對聖上與太后解釋了其中仔細,諸如這一類事,雖然不常見,可在高門望族也不算奇聞,縱使有人感慨曾經“一生一世一雙人”的佳話有了睱庛,可見大長公主如此磊落,也都讚一句“豁達”而已。

大長公主因恤羅氏多年苦心,也不忍見李家香火不繼,承諾蘇明嫡長子將來過繼李家。

可蘇明因多年在外,婚姻大事尚未解決,於是這一年間大長公主與羅氏商議着操辦四叔的婚事,總算擇中一戶書香門第的女子林氏,已經換了庚帖,商定了小定的日子。

另有一樁喜事,便是安然。

安瑾和親事定,安然的婚事自當提上議程,而殷永也順利通過童生試,於是某日,當虞渢邀請殷永與古秋月來關睢苑小酌,“恰遇”旖景與安然正在前庭高亭對弈,在世子夫婦不動聲色的撮合下,殷永與安然手談一局,安然不出意外地告負。

事後,旖景問安然對殷永的“看法”,這姑娘比春暮還扭捏十倍,紅着臉一聲不吭,直到旖景日復一日地逼問下,終於在十餘日後,聲若蚊吟地來了一句:“姻緣大事,當然由長輩作主。”

好吧,旖景理解安然對殷永並不反感。

接下來的問題是怎麼讓殷家主動求親,雙方門第相差懸殊,旖景也不願貿貿然就去“意會”殷太太,顯得自家着急,落了安然的顏面。

還是隻能由世子出馬,好在古秋月有幾件事辦得十分爽利,虞渢對他尚還滿意,也不在意給些好處給他,漸漸增加了來往,故而,當虞渢有意無意問過幾回殷永的私事後,“奸商”古秋月恍然大悟地開了竅。

連忙去了自家姨丈面前提醒,稱行三的東華公主和親在即,楚王府當然要打算嫺順郡主的婚事,這可是機不可失失不再來。

殷大人連稱荒謬,他不過區區四品僉都御史,往上數兩代就成了商賈,哪有底氣爲兒子求娶親王府的郡主。

“姨丈何時這般懼頭懼尾了?世子甚是愛惜表哥文才,又在這當頭向我打聽,問表哥有沒與世族文士一般愛好,常去勾欄瓦子捧場飲樂……世子真要打聽,有什麼打聽不來,哪會直接問我?定是有了意願,難不成姨丈還想讓楚王府明着來意會不成。”

這話把殷大人說得受寵若驚,思量一番,鼓足了勇氣讓殷太太拜訪王府捅破了窗戶紙。

安然的婚事定在四月,近在眼前。

這兩件事情與旖景息息相關,而接下來的幾件就是她的閨中好友們了。

率先出嫁的是卓應瑜,因着卓妃輸了太子妃位,卓家陰雲籠罩,一時間垂頭喪氣,卓夫人對應瑜的婚事就沒怎麼上心,將將維持體面罷了,安三郎也通過了童生試,卻沒如願考取監生,應瑜最近一封信中,稱她家新郎正磨刀霍霍準備會試,似乎對鄉試的結果成竹在胸,倘若得中,應瑜便會隨安三郎入京備考,到時正好趕得及給安然添妝。

然後是楊柳,她也在今春二月順利披紅出嫁,成了韋十一孃的表嫂。

最讓旖景感嘆的是十一娘,這位稱誓要自選夫婿的姑娘最終卻飛速地與人定了親。

未婚夫正是錦陽京的案首——那位曾經被十一娘嫌棄個頭太矮的相府門生。

旖景聽說後大感驚訝,專程去問了十一娘其中的故事,才知道童試揭曉後的某日,十一娘在自家老爹的書房搜索了一番雜書遊記後出來,不曾想與個彬彬有禮的公子撞見正着,那人環揖施禮,言辭有度,卻當十一娘行出幾步後,小聲追加一句:“小娘子見我,可不及你肩頭?”

原來卻是甄四表妹嫁的那位韋四哥,因不滿父親韋相常拿門生顧於問與他作比,生了小心眼,在妹妹面前將顧於問的身高打了個碩大的折扣——韋十一娘個頭高挑,據旖景目測,堪堪比韋相矮了一寸,的確部份男子在她面前會“自慚形穢”。

“顧郎雖不算偉岸,個頭也與阿爹差不離,我這才知道是四哥中傷人家!”十一娘提起這事,還滿面羞憤:“他未在意我妄信人言,也不怪我以貌取人,總算是大度寬容的士子,我是對他心存敬意的,就答應了這門親事。”

顧家也算前朝世家,卻早退出了頂極權貴的圈子,顧於問入仕無望,說是韋相門生,實際就是幕僚,好在聖上改革官制復興科舉,讓他得了入仕希望,初試身手,竟中了案首,也能稱得上前途無量,韋相本就對顧於問“同性相吸”,見女兒點了頭,這門姻緣說結就結了。

十一娘尚在待嫁,婚期定在七月,剛好會試之前。

當四月來臨,這日旖景正攜了安然陪老王妃閒話,又再獲喜訊——

第四百九十七章 脫離掌控,怎生收場第七百三十章 三娘“更衣”,小嫚出頭第兩百九十六章 奪秒赴險,爭分勸諫第六百九十五章 風雨間歇,如此犒賞第三百九十九章 籌謀收買,一石二鳥第五百二十八章 王府春宴,三娘意動第一百六十三章 迷霧漸消,險在眉睫第六百零六章 發現屍身,卻令毀容第四百八十章 陳年舊案,狹路相逢第七百六十一章 自舍疆域,喪心病狂第兩百八十九章 身臨其境,決心更堅第四百二十四章 暗置屋宅,是爲何因第四百八十六章 飛花渡頭,人約子夜第六百二十二章 子若“立功”,黃氏揚眉第七百一十六章 針鋒相對,固執不讓第一百五十二章 姨母歸來,一段舊怨第六百一十四章 暫時“和諧”,苦無良策第五百四十八章 珠胎暗結,動手清算第一百五十四章 又是一年,芳林宴開第一百一十四章 海棠佳詞,連環命案第四百八十八章 良宵切切,兩情無猜第四百九十七章 脫離掌控,怎生收場第七百一十章 顯王示意,子若跪地第一百七十八章 莫如當初,愛恨無涉第一百四十九章 未雨籌謀,實難料定第五百四十八章 珠胎暗結,動手清算第三百七十五章 風向直轉,將有良妾第四百三十五章 一個忠婢,一段前塵第一百一十二章 靈山之約,依時發生第一百一十一章 太后疾愈,皇子姻定第三百六十四章 一方佈局,一方收網第一百零八章 以柔克剛,賢婦風範第一百二十一章 半敞心扉,委婉相勸第六百四十七章 深入分析,引蛇出洞第四百九十四章 還有後着,滋生嫌隙第四百七十八章 蠻橫甄母,總算報應第三百三十二章 新婚次日,不速之客第五百八十八章 摁捺不住,毒計釀成第三百章 虛虛實實,真真假假第一百九十章 要論禍根,無非絕情第六百五十一章 說服金元,萬事俱備第四百二十八章 虞洲定親,舅父入京第八十三章 一時善意,卻結惡緣第三百二十六章 夫人很忙,上竄下跳第五百六十二章 姐妹管家,刁奴犯橫第一百五十一章 揣摩人心,肯定陰謀第四百五十三章 前世軌跡,今生陌路第七百五十八章 楊秦互掐,遼王不愚第一百一十九章 一碟香瓜,萬千愧意第七百三十五章 當衆揭發,子若強辯第四百七十九章 雖動殺意,仍有顧忌第三百零二章 佳人及笄,玉佩爲贈第七百六十六章 輸給時間?其實註定第五百一十九章 迎使通州,黃氏受諷第四百一十八章 “毛遂自薦”,大言不慚第七百六十七章 分吞北原,暗下協定第三百七十五章 風向直轉,將有良妾第七百五十五章 盤錯之間,關要漸顯第四百七十二章 疑軍穩軍,祖母厲害第兩百零七章 貴女之間,涇渭不明第五百二十七章 比棋招親,突降豔福第五百二十六章 衆芳比才,昭顯風範第三百六十五章 欲聯三方,挑明陰謀第八十七章 妻妾之間,明槍暗箭第五十章 反輸爲贏,酒肉結交第四百三十五章 一個忠婢,一段前塵第兩百七十九章 各生毒計,搶奪先機第五百三十六章 入潛西樑,一對兄妹第兩百七十八章 聲名掃地,暫扣死獄第六百三十四章 牆裡牆外,暫不得見第兩百八十九章 身臨其境,決心更堅第兩百三十章 愚昧之計,哭笑不得第六百四十五章 匿名書信,請見王妃第一百六十六章 必死無疑,絕不饒恕第一百七十七章 人生短暫,盡力一次第六百四十三章 窺破隱情,暗懷算計第七百六十七章 分吞北原,暗下協定第七百六十二章 蘇公出徵,大君來使第五百一十九章 迎使通州,黃氏受諷第一百五十八章 再見舊詞,卻署新主第五百零八章 暴死真相,惡母狠子第五百零六章 安排得當,洗脫污名第四百五十三章 前世軌跡,今生陌路第七百二十章 小嫚“復寵”,六娘出閨第六百九十八章 皇后勁敵,頗有內秀第六百六十一章 金元遭疑,預料之中第六百五十六章 一願達成,一變突生第一百一十九章 一碟香瓜,萬千愧意第一百九十八章 分析朝政,牽涉黨爭第七百零六章 流言炸響,黃恪施助第五百五十二章 算作絕別,九月之喜楔子第三百一十九章 深思熟慮,兩全之計第五百六十一章 期盼入宮,衛昭之願第五百零三章 魏郎無情,紀姑有心第五百八十七章 情義二字,更重江山第兩百九十八章 細察人心,溫言勸服第兩百五十九章 巧“斷”疑案,蘭心“晦”質第十七章 罰外加罰,怨上添怨第三百七十六章 坦言不諱,嫡母庶子
第四百九十七章 脫離掌控,怎生收場第七百三十章 三娘“更衣”,小嫚出頭第兩百九十六章 奪秒赴險,爭分勸諫第六百九十五章 風雨間歇,如此犒賞第三百九十九章 籌謀收買,一石二鳥第五百二十八章 王府春宴,三娘意動第一百六十三章 迷霧漸消,險在眉睫第六百零六章 發現屍身,卻令毀容第四百八十章 陳年舊案,狹路相逢第七百六十一章 自舍疆域,喪心病狂第兩百八十九章 身臨其境,決心更堅第四百二十四章 暗置屋宅,是爲何因第四百八十六章 飛花渡頭,人約子夜第六百二十二章 子若“立功”,黃氏揚眉第七百一十六章 針鋒相對,固執不讓第一百五十二章 姨母歸來,一段舊怨第六百一十四章 暫時“和諧”,苦無良策第五百四十八章 珠胎暗結,動手清算第一百五十四章 又是一年,芳林宴開第一百一十四章 海棠佳詞,連環命案第四百八十八章 良宵切切,兩情無猜第四百九十七章 脫離掌控,怎生收場第七百一十章 顯王示意,子若跪地第一百七十八章 莫如當初,愛恨無涉第一百四十九章 未雨籌謀,實難料定第五百四十八章 珠胎暗結,動手清算第三百七十五章 風向直轉,將有良妾第四百三十五章 一個忠婢,一段前塵第一百一十二章 靈山之約,依時發生第一百一十一章 太后疾愈,皇子姻定第三百六十四章 一方佈局,一方收網第一百零八章 以柔克剛,賢婦風範第一百二十一章 半敞心扉,委婉相勸第六百四十七章 深入分析,引蛇出洞第四百九十四章 還有後着,滋生嫌隙第四百七十八章 蠻橫甄母,總算報應第三百三十二章 新婚次日,不速之客第五百八十八章 摁捺不住,毒計釀成第三百章 虛虛實實,真真假假第一百九十章 要論禍根,無非絕情第六百五十一章 說服金元,萬事俱備第四百二十八章 虞洲定親,舅父入京第八十三章 一時善意,卻結惡緣第三百二十六章 夫人很忙,上竄下跳第五百六十二章 姐妹管家,刁奴犯橫第一百五十一章 揣摩人心,肯定陰謀第四百五十三章 前世軌跡,今生陌路第七百五十八章 楊秦互掐,遼王不愚第一百一十九章 一碟香瓜,萬千愧意第七百三十五章 當衆揭發,子若強辯第四百七十九章 雖動殺意,仍有顧忌第三百零二章 佳人及笄,玉佩爲贈第七百六十六章 輸給時間?其實註定第五百一十九章 迎使通州,黃氏受諷第四百一十八章 “毛遂自薦”,大言不慚第七百六十七章 分吞北原,暗下協定第三百七十五章 風向直轉,將有良妾第七百五十五章 盤錯之間,關要漸顯第四百七十二章 疑軍穩軍,祖母厲害第兩百零七章 貴女之間,涇渭不明第五百二十七章 比棋招親,突降豔福第五百二十六章 衆芳比才,昭顯風範第三百六十五章 欲聯三方,挑明陰謀第八十七章 妻妾之間,明槍暗箭第五十章 反輸爲贏,酒肉結交第四百三十五章 一個忠婢,一段前塵第兩百七十九章 各生毒計,搶奪先機第五百三十六章 入潛西樑,一對兄妹第兩百七十八章 聲名掃地,暫扣死獄第六百三十四章 牆裡牆外,暫不得見第兩百八十九章 身臨其境,決心更堅第兩百三十章 愚昧之計,哭笑不得第六百四十五章 匿名書信,請見王妃第一百六十六章 必死無疑,絕不饒恕第一百七十七章 人生短暫,盡力一次第六百四十三章 窺破隱情,暗懷算計第七百六十七章 分吞北原,暗下協定第七百六十二章 蘇公出徵,大君來使第五百一十九章 迎使通州,黃氏受諷第一百五十八章 再見舊詞,卻署新主第五百零八章 暴死真相,惡母狠子第五百零六章 安排得當,洗脫污名第四百五十三章 前世軌跡,今生陌路第七百二十章 小嫚“復寵”,六娘出閨第六百九十八章 皇后勁敵,頗有內秀第六百六十一章 金元遭疑,預料之中第六百五十六章 一願達成,一變突生第一百一十九章 一碟香瓜,萬千愧意第一百九十八章 分析朝政,牽涉黨爭第七百零六章 流言炸響,黃恪施助第五百五十二章 算作絕別,九月之喜楔子第三百一十九章 深思熟慮,兩全之計第五百六十一章 期盼入宮,衛昭之願第五百零三章 魏郎無情,紀姑有心第五百八十七章 情義二字,更重江山第兩百九十八章 細察人心,溫言勸服第兩百五十九章 巧“斷”疑案,蘭心“晦”質第十七章 罰外加罰,怨上添怨第三百七十六章 坦言不諱,嫡母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