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0章 六賊之首

河北諸地爆發的民亂已經蓋過了朝堂上所有的話題,成爲了朝臣們最爲關心也最急迫要解決的問題。

而蘇瑜的一封奏摺,也使得他成爲了萬衆矚目的焦點,那些曾經背地裡嘲笑着,等着看蘇瑜變成王黼替罪羊的那些人,頓時臉紅起來。

只能說蘇家兄弟總是那般出人意料,誰能想到蘇瑜非但在河北站穩了腳根,還隱約有扳倒王黼之勢?

然而一些個心機深沉的老臣,終究還是看出了問題的關鍵,比如蔡京。

兔死狐悲而物傷其類,王黼雖然還沒有被幹倒,但蔡京已經開始慌了。

因爲他知道這並非蘇瑜的本事,而是時勢使然,蘇瑜只不過是那根導火索罷了,與其說蘇瑜要幹倒王黼,倒不如說帝國已經無法再承受這些貪官污吏的壓榨了。

而讓蔡京心神不寧的原因只有一個,蘇瑜能否幹倒王黼,最終還要着落在一個人的身上,這個人自然就是當今官家。

別人或許不清楚,或許還在認爲官家一定會維護王黼,畢竟王黼是官家最爲寵信的重臣,即便瞞下了方臘叛亂,王黼仍舊能夠不受責罰反而高升,河北京東這次叛亂又豈能撼動王黼的地位?

可蔡京卻很清楚地看出來,王黼這一次做得太過分,雖然替官家斂財千萬之數,但問題也就出在這裡了。

難道官家要承認自己壓榨百姓,從百姓身上搜颳了千萬貫的錢財,使得民暴四起,差點禍害了整個帝國?

不,王黼可以代表官家去做很多事情,但最終的結果也只能有一個,出了這麼大的事情,不可能讓官家來承認,倒黴的只能是他王黼!

他本以爲蘇瑜以及整個河北兩路的轉運使司能夠替他背下這個黑鍋,但完全沒有想到這個黑鍋已經變得這麼大這麼沉,已經不是轉運使司和蘇瑜能夠背得起來的了,除了他王黼,沒人能夠背這個鍋!

這一次如果官家真的讓王黼來背這個鍋,那麼下一次會不會輪到他蔡京?

蔡京的書法是當世一絕,乃至於到了後世仍舊很難有人超越,但在治理政務的能力上,顯然是不足以與王黼比肩,但他也爲朝廷舉薦了不少能人。

別看文人們又開始叫囂,將蘇牧罵成第七賊,但官家卻讓蘇牧掌控侍衛司,這本身就是在釋放一種信號,朝堂的格局必將被打破,而且已經不遠了。

在這樣的情勢之下,由蘇牧的兄長蘇瑜來斬出第一刀,也並非不可能的事情,甚至蔡京心裡已經篤定,王黼這一次算是玩完了。

王黼的沒落既是他個人作死,也是文官集團的悲哀,在武將們收復燕雲的千古奇功讓文官集團汗顏之後,王黼又成爲了文官們的恥辱。

而王黼也僅僅只是一個開端,這個開頭只要啓動,就會掀起狂風巨浪,想要短時間之內平息下來,那是不太可能的,那麼王黼之後,下一個又會是誰?是他蔡京?還是樑師成?亦或是朱緬或者李彥?

童貫已經封王,但也未必就是安全靠岸,想到這裡,蔡京也是有種說不出的憋悶。

他微微眯起雙眸,思緒彷彿回到了自己踏入官場那一天,他何嘗不是壯志凌雲,志氣滿滿,想要爲這個帝國帶來繁華與昌明?

他是神宗朝的進士出身,當時王安石還在變法,他先到錢塘做了縣尉,也算是不錯的開頭,而後又到舒州當推官,不久就當上了起居郎,更是得到了出使遼國的機會。

從遼國回來之後,他就被授中書舍人,無論是神宗皇帝還是王安石,都非常的看重他。

而且在他當中書舍人之前,他的弟弟蔡卞就已經是舍人,兄弟兩人同掌書命,可謂一時佳話。

然而王安石變法觸動了太多人的利益,以至於功虧一簣,到了司馬光上臺,作爲王安石得力干將的蔡京也遭遇到了打擊,然而他蔡京辦事雷厲風行,最後還是得到了司馬光的認可和稱讚。

高太后臨朝聽政,對變法者更是不吝打擊,終究還是將他踢出了朝堂,直到哲宗親政,又開始重用變法者,蔡京纔回到京城,終於得到平反,並當上了戶部尚書。

當時名臣章淳是宰相,想要繼續變法,蔡京就主動配合,與章淳相得益彰,即便到王安石去死,蔡京仍舊在宣傳着王安石的新法,他也曾經有過這般赤烈的忠誠!

而到了當今官家上臺,蔡京終於當上了宰相,並且能夠名正言順,有着足夠的權力來推動新法。

他經歷了三朝,四次任相,長達十七年,改鹽茶之法,鑄當十大錢,宦海沉浮,四起四落,堪稱古今第一人,可如今回想起來,他竟然對仕途上的起落沒有太大的感覺,反而記得那個尋常的下午。

他還記得那天下午,他跟米芾聊天,他問米芾說,當今書法誰是最好,米芾說從晚唐的柳公權之後,最好的應該就數你和你弟弟蔡卞了,蔡京心裡很得意,就繼續問說,其次呢,米芾說,當然是我米芾了。

要知道彼時乃至於後世評定大焱的書法宗師,蘇黃米蔡四大家,他也是榜上有名,只要談到他蔡京,所用詞可都是無人出其右者,冠絕一時之類的,而四大家之中,米芾最爲狂傲,可他都自認不如蔡京。

蔡京也不知爲何自己會想起這一段舊時光,相對於他在官場上的傳奇經歷,那次的閒聊顯得那麼微不足道,可每一次他面臨仕途上的兇險,總會不經意想起那個下午,想起那個狂傲的米芾。

或許在他的潛意識裡,他始終將自己當成一個純粹的文人,官場實在不適合他。

又或許每當遭遇危險,他總會下意識地想到這個,是因爲他將文人當成了他的退路,或許他並不是一個成功的官員,不是合格的宰相,但他卻是一名出色的文人。

他希望能夠將之當成最後的歸宿,即便有一天在官場上混不下去了,還能夠繼續當他的文人。

或許他最擔心的也同樣是這個,擔心一旦自己在官場落馬,就再也爬不起來,連最後的歸宿都會失去,連文人都做不了。

許是年紀大了,膽子也就小了,歷經三朝的他,經歷大風大浪都未曾膽怯,作爲王安石得利乾淨的他,思想也並不保守,可現在,王黼之事還未最終定奪,他就已經開始害怕了。

“難道這些年都錯了嗎…”蔡京不由如此想着,他自詡跟大焱朝歷史上那些文采風流的名臣沒有什麼太大的區別,都擁有着文人的浪漫不羈,十錢財如糞土,卻又需要錢財來支撐揮霍無度的風流生活。

他知道百姓們都在罵他,就如同罵王黼,罵童貫,罵六賊,但他捫心自問,自己或許在錢財方面讓人詬病,可舉賢不避親並沒有錯,他也爲朝廷蒐羅了不少的人才,也扶植幫助過許多真正有才能的人。

而整個大焱朝的經濟文化能夠絢爛璀璨到這等地步,難道他蔡京就一點功勞都沒有嗎?

當初王安石曾經將蔡京列爲天下僅有的三個宰相之才之一,他蔡京的才能和天賦可見一斑。

大焱的財賦比之唐朝都要增倍,熙豐年之後更是再度翻倍,他蔡京改茶鹽、改鈔法,又使得大焱的財賦比熙豐年再翻一倍,這些都不是功勞?

可這些都已經沒有人記得,也沒有人願意去提起,百姓只是將他與王黼之流相提並論,甚至認爲他的才能在文而不在治政,在官場上的能力根本就比不上王黼。

他並不想跟王黼爭這些東西,經歷了沉沉浮浮,他早就看得很透徹,他只是想着,官家真的會辦王黼,而辦了王黼之後,下一個會不會輪到他,會不會給他留下最後的體面,讓他繼續當個文人,以此終老…

不知不覺,蔡京竟然已經將這個事情看得這麼的遠,或許他真的老了,老到膽小如鼠,但他並沒有留戀權勢,他想要的或許只是,以文人的身份,走完自己剩下的路程。

蔡京能夠看到的東西,大部分朝臣或許沒辦法看到那麼遠,但仍舊還是能夠看出一些端倪來。

有人並不認爲王黼會倒,畢竟那是官家最爲寵信和依賴之人,即便暴亂再嚴重,能嚴重得過佔據了南方半壁江山的方臘?

也有人擔心王黼會倒,因此會引發朝堂的崩塌,掀起新一輪的血雨腥風,一旦王黼倒了,王黼扶植起來的那些人,必定會遭殃,到時候可就是風波一般的牽連了。

無論如何,他們都在評估着這件事情的走向,而最爲直接的就是,蘇瑜的奏章,到底該不該響應。

風暴來襲,要麼順應風向,隨波逐流,要麼逆風而上,力挽狂瀾,牆頭草左右搖擺要不得已,但遲早連牆都被一同吹倒,牆頭草自然沒有安身立命的機會。

所以到底是支持王黼,還是響應蘇瑜,這絕對是朝臣們最爲糾結的一個問題。

然而有人並沒有太多的糾結,蘇瑜的奏章遞上去沒幾天,官家召開了朝會,詢問關於此事的措置,以及平叛的相關事宜。

就在大家都沉默之時,有個人站了出來,而且還是公開支持蘇瑜,願意到河北路支持蘇瑜的人。

太常少卿李綱!

太常少卿是正四品的官,距離高層核心並不算遠,李綱先前都是幹言官的活兒,得罪的人兩隻手加上腳丫子都數不過來,是故大家對他並不算陌生。

加上他那張老臉,寫滿了成熟穩重,活像一個老頭兒,但實際上這位仁兄纔不過四十多歲。

李綱站出來力挺蘇瑜,讓人感到有些吃驚,但想一想意料之外卻又是情理之中。

因爲李綱擔任侍御史之時就得罪過王黼蔡京等人,也因此而一度被貶黜,如今李綱站出來聲援蘇瑜,甚至毛遂自薦主動請纓,也就變得理所當然了。

面對李綱的挺身而出,趙劼只有一聲輕嘆,雖然朝臣們都不明所以,但在偌大的寶殿上,實在有些突兀,又有些讓人唏噓的落寞。

第80章 十二月寒冬,流民入城第715章 基輔羅斯人第225章 幻滅(上)第587章 戰爭的孩子第285章 兄弟啊兄弟第332章 神弩與火海第26章 有女夜發狂第201章 撲空第89章 能飲一杯屠蘇無第225章 幻滅(上)第376章 老死士第519章 命運如刀,我來領教(2)第38章 醉臥又何妨第492章 上臺第518章 命運如刀,我來領教(1)第141章 山重水複疑無路第51章 乞巧意青裳第91章 好好活下去第190章 拼殺第483章 敗軍之將,王者歸來第599章 回眸,沒有笑第260章 密道受阻第644章 不敗的隱宗第578章 上京防禦戰(4)第214章 兔死狗烹第559章 灰衣老者的眼光第366章 耕耘,奴隸,離開第81章 英雄還是叛賊第259章 好死不如賴活第283章 舊人相見第118章 是救人,是燒糧第648章 刀劍折斷,我還有爪牙第585章 血染戰袍風蕭蕭第149章 我有三斤膽,誰人不死開第443章 仨巨頭,仨老頭第26章 有女夜發狂第269章 竹海聚首第342章 無法破解的僵局第472章 涿州之戰(4)第352章 船,木桶,她第673章 死去猶欲殺閻官第95章 風雪,鐵甲,棋局(3)第488章 繼續北上第321章 檢閱三軍第15章 大將名初彰第208章 亂第163章 匠人第51章 乞巧意青裳第49章 瑣事三兩樁第673章 死去猶欲殺閻官第116章 雪夜裡瞞天過海第165章 鬥勇第61章 朱門前,車馬滿長街第695章 書生之死第386章 遇刺第484章 上京之亂第132章 困獸之鬥(1)第125章 冬夜大風歌(下)第431章 面聖第679章 風暴的起始第62章 人在矮檐下要低頭第92章 那籍籍無名的好漢第144章 亂世中的太平第684章 張憲的加入第109章 流血二斤六兩三(7)第76章 大難臨頭,逐出家門第29章 窩藏女流氓第219章 百密一疏第10章 落地的鳳凰第504章 馳援虎頭谷第539章 屋漏偏逢連夜雨第51章 乞巧意青裳第459章 安撫的遼使第612章 陳少陽第526章 低調的傲慢(3)第474章 林牙的恥辱第379章 姐妹第83章 一部經典兩種書生第91章 好好活下去第554章 最後的衝鋒第573章 火炮,火炮!第403章 馬賊練兵法第619章 對比第563章 武將的宿命第240章 李代桃僵第645章 必殺令第44章 幻魔君被降第498章 點絳脣第722章 大雨第637章 堅壁清野與正面決戰第729章 發瘋的大焱人第574章 飛天玉麒麟第455章 新的變數,兵分兩路第699章 疑兵之計第512章 百二秦關終屬楚第34章 陳公推蘇郎第185章 大秦甲士第712章 神射第415章 驛館風波(下)
第80章 十二月寒冬,流民入城第715章 基輔羅斯人第225章 幻滅(上)第587章 戰爭的孩子第285章 兄弟啊兄弟第332章 神弩與火海第26章 有女夜發狂第201章 撲空第89章 能飲一杯屠蘇無第225章 幻滅(上)第376章 老死士第519章 命運如刀,我來領教(2)第38章 醉臥又何妨第492章 上臺第518章 命運如刀,我來領教(1)第141章 山重水複疑無路第51章 乞巧意青裳第91章 好好活下去第190章 拼殺第483章 敗軍之將,王者歸來第599章 回眸,沒有笑第260章 密道受阻第644章 不敗的隱宗第578章 上京防禦戰(4)第214章 兔死狗烹第559章 灰衣老者的眼光第366章 耕耘,奴隸,離開第81章 英雄還是叛賊第259章 好死不如賴活第283章 舊人相見第118章 是救人,是燒糧第648章 刀劍折斷,我還有爪牙第585章 血染戰袍風蕭蕭第149章 我有三斤膽,誰人不死開第443章 仨巨頭,仨老頭第26章 有女夜發狂第269章 竹海聚首第342章 無法破解的僵局第472章 涿州之戰(4)第352章 船,木桶,她第673章 死去猶欲殺閻官第95章 風雪,鐵甲,棋局(3)第488章 繼續北上第321章 檢閱三軍第15章 大將名初彰第208章 亂第163章 匠人第51章 乞巧意青裳第49章 瑣事三兩樁第673章 死去猶欲殺閻官第116章 雪夜裡瞞天過海第165章 鬥勇第61章 朱門前,車馬滿長街第695章 書生之死第386章 遇刺第484章 上京之亂第132章 困獸之鬥(1)第125章 冬夜大風歌(下)第431章 面聖第679章 風暴的起始第62章 人在矮檐下要低頭第92章 那籍籍無名的好漢第144章 亂世中的太平第684章 張憲的加入第109章 流血二斤六兩三(7)第76章 大難臨頭,逐出家門第29章 窩藏女流氓第219章 百密一疏第10章 落地的鳳凰第504章 馳援虎頭谷第539章 屋漏偏逢連夜雨第51章 乞巧意青裳第459章 安撫的遼使第612章 陳少陽第526章 低調的傲慢(3)第474章 林牙的恥辱第379章 姐妹第83章 一部經典兩種書生第91章 好好活下去第554章 最後的衝鋒第573章 火炮,火炮!第403章 馬賊練兵法第619章 對比第563章 武將的宿命第240章 李代桃僵第645章 必殺令第44章 幻魔君被降第498章 點絳脣第722章 大雨第637章 堅壁清野與正面決戰第729章 發瘋的大焱人第574章 飛天玉麒麟第455章 新的變數,兵分兩路第699章 疑兵之計第512章 百二秦關終屬楚第34章 陳公推蘇郎第185章 大秦甲士第712章 神射第415章 驛館風波(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