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0章 ,段祺瑞之見

“王大人什麼都好,在下派人去見王大人,正是爲了打聽北京之事,昨天下午剛剛收到北京的電報,其實王大人早就對南京方面頗有不滿。這次發生在北京的官場大整頓,不少北洋政府的舊部都蒙冤遭殃,還有幾位小站出來的老將都牽涉其中。很明顯南京方面根本不是爲了整頓風氣,而是隨意找了一個藉口來排除異己。”馬步芳強調的說道。

“馬少帥,老夫已經說過了,這些事已經與老夫無關,官場再亂由得他去就是,只要潔身自好問心無愧,再大的風浪都奈何不了。”段祺瑞穩如泰山的說道。

“泉公,話可不是這麼說的,咱們北洋舊人原本已經沒有什麼二心了,可是南京方面仍然執意要拔掉我們這些人,正所謂人不犯我我不犯人,姓吳的擺明就是要趕盡殺絕,難道我們真要坐以待斃?”馬步芳語重心長的說道。

“你太杞人憂天了,北京之事有理有據,依我看南京中央政府無非是想來一次敲山震虎。試想一下,中日開戰打得如火如荼,元首哪裡有閒工夫來處理這些事?”段祺瑞持重的說道。

“即便如此,可此事已經鬧得人心惶惶,北京是昔日舊都,咱們北洋的根子全部在那裡,如今卻眼睜睜的看着別人一點點的蠶食其外、損毀其中,難道就無動於衷嗎?”馬步芳嘆了一口氣,加重語氣的說道。

“馬少帥,這天下早已一統,還有什麼北洋南洋之分?好不容易迎來這和平安定,何必還要去惡意破壞呢?咱們北洋算是已經到頭,各有各的路子繼續走,就看大家的參悟了。”段祺瑞緩緩的說道。

馬步芳頓時陷入了沉默,臉色顯得很艱難,又是無奈又是尷尬。

就在這時,坐在馬步芳右側的年輕人忽然站了起來,他情緒有幾分激動,向着段祺瑞說急切的說道:“泉公,雖然我們青海馬家勢單力薄,可承蒙袁大總統的照顧多多少少有了幾分家業,當初袁大總統仙去之後,唯獨泉公您誓死抵抗南方叛逆,這等決心和信仰一直讓小人敬佩萬份。可是今時今日小人有幸親仰泉公真面目,到頭來卻發現泉公早已失去銳志,小人萬萬無法接受。”

馬步芳立刻訓斥的喝道:“紹良,閉嘴,這裡是你說話的地方嗎?沒大沒小。”

馬紹良按耐不住內心的情緒,堅持的說道:“我說的沒錯。如今咱們北方的這些人,都眼睜睜的渴盼泉公出山重振北洋大局,如果連泉公都不肯出爲咱們北洋爭口氣,放眼這天下還有什麼人能扛起這面大旗?”

馬步芳一躍而起,衝上去揪住馬紹良狠狠的扇了一耳光,大吼道:“放肆。”

這一巴掌打得極重,馬紹良的臉頰頓時紅腫了起來,一時愣在哪裡反應不過來。

坐在主座上的段祺瑞表情有了一陣變化,本打算開口說些什麼話,可是最終欲言又止。不得不承認,那個叫馬紹良的年輕人一番話觸及到他內心深處的一絲火星,當初自己寧可簽署《二十一條》也要保全北洋的命脈,正是因爲對北洋的忠誠,對辛辛苦苦打下來的這片基業擔負責任。

他不是傻子,何嘗不知道日本人的野心,何嘗不知道《二十一條》的嚴重性,若不是被逼無奈是絕不會走上這一步的!

馬紹良說的對,論信仰、論決心、論熱誠,只有他段祺瑞纔是真真切切全部傾注在北洋上面。只可惜當時縱有力挽狂瀾之心,卻無回天之力,只能忍痛看着這天下白白拱手相讓。

不過現在看來,這些似乎都已經是過往煙雲,當場他選擇退避,如今還有什麼理由再重新去理會這等事情?

總之,這國家無非是還了一個當家人,可現在看來中華民國反而蒸蒸日上,還能挺起腰板主動向小日本開戰,這可真是近百年來難有的揚眉吐氣。不管是戰敗還是戰勝,最起碼這就是一個轉折點。

讓他感到欣慰的不只如此,當初自己一直主張武力統一全國,雖然最終未能由北洋來完成大業,可好歹在吳紹霆身上得到了驗證,可見只有武力完成的統一纔是牢靠的國家基礎。

馬步芳看到段祺瑞欲言又止,心中頓時猜出對方的思動,段祺瑞這些年不問國事早已養成了一種習慣,如今自己上演一出苦肉戲能讓其開始回想當年,已經算是打動了段祺瑞。當即,他再次教訓的對馬紹良說道:“還不給我滾出去。”

這時,段祺瑞忽然揮了揮手,不輕不重的說道:“好了,年輕人血氣方剛,有這樣能擔待的性子也不失是一件好事。馬少帥看在老夫的面子上,罷了。”

馬步芳對馬紹良說道:“還不謝謝泉公開恩。”

馬紹良一臉苦悶,一邊伸手揉着被打腫的臉頰,一邊嘆息的對段祺瑞說道:“謝泉公開恩,剛纔是小人無禮冒犯,還望泉公不要放在心裡去。”

馬步芳接着沉重的嘆了一口氣,聲色憂切的說道:“泉公,我們一聽到北京出事,第一個想聯絡的人就是泉公您。但是考慮到泉公已經歸隱田園,實在不忍心前來叨擾,故而才改派人去了一趟北京拜見王大人。只是王大人一味心思要爲前清守忠,普天之下除了泉公之外,還有誰能真正爲北洋着想呢?”

段祺瑞依然是一副不疾不徐的態度,端起茶杯颳了刮茶葉,悠然自得似的抿了一口,隨後長嘆的說道:“馬少帥的心意老夫明白的很,只是這天下早已有了定論,我們何必還要另起風雨呢?”

馬步芳無奈的搖了搖頭,說道:“在下已然明白泉公的心思,這次冒昧叨擾了泉公的清閒,實在多有得罪。不過,在下從青海臨行前受泉公的一位故交友人相托,有一件信物轉交於泉公,交了這件東西,在下這就告辭了。老三,把東西取來。”

段祺瑞坐直了身子,不由自覺的很是奇怪,自己從來與西北並無往來交情,在青海哪裡會有什麼故交友人?

馬步芳的一名手下把一個用絲綢包裹的小盒子取了出來,雙手遞到了馬步芳手裡。

馬步芳轉身由把小盒子遞到了段祺瑞面前,後者帶着疑惑的表情接過手來,打開了絲綢結子,只見裡面是一個外觀精美的檀香木扇盒。繼續打開扇盒的蓋子,裡面端端正正放着一柄木骨鏤雕的香木扇。

段祺瑞只覺得這扇子特別眼熟,但因爲時日過久一時想不起來,隨即又將扇子取在手裡前後端詳了一番。他打開扇面,只見扇骨上寫着一行小字“聊贈君心”,在扇骨的背面有另外一行小字,卻是用日文刻寫下來的,應該是正面漢字的日文翻譯。

他立刻想起來,這是在爲鎮壓民黨起義時,自己代表袁世凱向日本軍方借貸軍火,日方代表武藤信義贈送給自己的禮物。不過他當時並沒有把這個禮物放在心上,事情結束之後甚至都不記得放在哪一個抽屜裡面。

扇子只是其次,讓他感到驚訝的是武藤信義竟然去了青海!

他很快明白馬步芳的用意,這個年輕人就是要讓自己知道,日本人已經開始聯絡西北軍閥,就連武藤信義都已經調派到西北成爲常駐聯絡人。

看來,西北馬家軍這次是真心要有動作了!

馬步芳略略等了一會兒,隨後站起身來恭恭敬敬的向段祺瑞行了一禮,說道:“今日多有打攪,既然泉公心意已決,在下自然不敢繼續深叨,就此告辭。”

段祺瑞忽然開口說道:“馬少帥留步。我且問你,這隻扇子是如何尋到的?”

馬步芳微微欠身,說道:“是武藤先生命人從昔日總理府重金購回的,武藤先生說,只要泉公願意出山,北洋必然能夠東山再起。不僅武藤先生是這個意思,與武藤先生一起的理查德先生同樣是這個意思。”

段祺瑞不認識什麼理查德,不過這個名字是典型的英國名,早在南京召開國民大會期間,他就已經聽說英國在西北的動作,很顯然這個時候英國又在暗地裡拉攏馬家軍了。

他表情淡然,卻語重心長的嘆了一口氣,緩緩的說道:“馬少帥,有一些話老夫不得不說出來,希望你聽了之後不要太見怪,更不要胡思亂想。”

馬步芳再次欠身,請示的說道:“還望泉公明示,在下必然謹記教誨。”

段祺瑞突然加重了語氣,一改之前遇事不驚的態度,非常嚴肅的說道:“與洋人合作可不是崇洋媚外,更不是向洋人俯首稱臣,更不能是裡通外敵。走上這一步是不得已而爲之,是破釜沉舟,你明白我的意思嗎?”

馬步芳怔了怔,心中一時亂了方寸,頓時不知道該如何回話。

段祺瑞看到馬步芳的表情,悵然若失似的搖了搖頭,苦笑道:“馬少帥,我勸你還是回去好好反省反省,等你真的明白自己究竟想做什麼的時候,或者爲了什麼的時候,你再決定是不是要做。”

馬步芳心中的結還沒有完全打開,呆愣了半晌之後,向段祺瑞行了一禮,說道:“在下明白了,泉公教誨的極是,在下一定認真反省。”

從段公館出來後,馬步芳等人打點好馬具,準備上馬返回縣城。

這時,馬紹良湊到馬步芳面前,臉色不好看的說道:“大哥,泉公好像很反對咱們跟洋人合作似的,他會不會去告密呀?”

馬步芳沒有回答這番話,只是一副心事重重的樣子,正在考慮另外一個重要的問題。

段祺瑞最後的那番話多多少少是觸動了他的心底,究竟爲什麼要這麼做?究竟爲了什麼而這麼做?洋人自然是不可深信,但誰都知道跟洋人合作只不過是各取所需。

馬家幾代人在西北打拼下來的基業,這是馬家所有人要用性命去捍衛的,不僅是心血,更是宗教信仰的指引。儘管伊斯蘭教崇尚綠色和平,但人性昇華的步驟是從個人到家庭,再到社會直至全人類,這一點的參透和達成不可能一蹴而就。

馬步芳知道自己現在所做的正是在捍衛家庭,如果沒有馬家這大家庭,何來保障那些追隨馬家而信奉真主的信徒們呢?

當然,讓他感到彷徨的就是或許這只是自欺欺人的理由,協約國已經向中國宣戰了,在這個時候爲了保證馬家的利益而與國家的敵人勾結,從最簡單的道義來衡量都是不對的。

這時,另外一名年紀較長的手下走了過來,問道:“馬大人,咱們現在該怎麼辦?泉公請不出來,回去之後只怕沒辦法交代呀。”

馬步芳回過神來,縱身一躍跳上了馬背,他眼神看着前方,緩緩的說道:“先走走看,泉公閉門這麼久,今日能爲咱們開門已經算是不錯了。回頭看看其他人的情況怎麼樣,這件事一時半會是急不來的。”

馬紹良上馬後走到馬步芳身旁,疑惑的問道:“大哥,泉公最後跟你說的那些話,到底是什麼意思?你好像心事很重。”

馬步芳沒有扭頭去看馬紹良,只是說道:“這事你不用操心,總之你按照我的吩咐行事就是。對了,剛纔那一巴掌下重了,你沒事?”

馬紹良笑呵呵的說道:“這點小事,當然沒事。大哥讓我怎麼做,我就怎麼做。”

一行人踩着塵土向縣城方向而去。

【武藤信義武藤信義(むとうのぶよし1933.7.27)日本陸軍元帥,大正年代日本陸軍最強有力的領導,率領4萬關東x軍佔領東四省,又在長城一線擊敗20箇中國師,迫使民國政府實際上承認了滿洲分離。被日本人譽爲滿洲的守護神。武藤信義是大正時代晉升的最後一個大將。1933年授予元帥稱號,這位也是1921年上原封帥以後12年來第一個問鼎元帥的人物。】

第739章 ,日本的誘說第4章 ,陸軍衙門第794章 ,青島要塞第363章 ,隆重招待第157章 ,討要軍費第436章 ,刺殺案的新線索第617章 ,大伏擊第973章 ,投機計劃第357章 ,複製格里芬行動第1032章 ,最後的準備第918章 ,復活第1153章 ,南洋特別行省第488章 ,潛移默化第1068章 ,重要消息第1066章 ,海峽殖民地第244章 ,北方的反應第766章 ,濟南一會第153章 ,盤下碼頭第396章 ,恢復和整頓第62章 ,堅持到底第104章 ,張人駿言第1007章 ,彌彰西北第835章 ,向肥肉下手第423章 ,另外一場談判第2章 ,郵輪奇遇第338章 ,前線督師第1202章 ,大陸橋計劃第463章 ,黃埔第四期第859章 ,倒數準備第1111章 ,意大利出兵第345章 ,不太平的一夜第703章 ,換督第258章 ,變中變第1134章 ,另一個理由第1067章 ,獅城海軍基地第409章 ,初見蔡鍔、蔣百里第416章 ,交心第1201章 ,拜年第423章 ,另外一場談判第398章 ,求婚第444章 ,推廣新武器第1221章 ,彼此心理第114章 ,下山之後第435章 ,軍事論證會議第622章 ,江邊花園第426章 ,索回粵北五縣第437章 ,越南生意拓展第525章 ,胡宗南發現敵情第183章 ,當仁不讓第3章 ,碼頭別見第357章 ,雙喜臨門第114章 ,下山之後第1048章 ,中朝外交第957章 ,一點五代戰機第1215章 ,赴俄談判第110章 ,李琛變節第958章 ,鏖戰第875章 ,關鍵會議第419章 ,遇刺第45章 ,施恩人心第391章 ,蕭耀南之哀第767章 ,會見海軍第954章 ,火線點燃第372章 ,段祺瑞回京第159章 ,起義前夕第76章 ,散財人氣第533章 ,朱成貴變節第771章 ,威脅第805章 ,煎熬第968章 ,山地狼行動第1166章 ,簽署和約第753章 ,南京總統府第480章 ,舊事重提第1198章 ,安撫第1080章 ,大陸橋兵團出擊第624章 ,寒冬未去第102章 ,副總經理第1051章 ,龍戟級戰列艦第944章 ,德國反應第243章 ,上海俱樂部第594章 ,段祺瑞之見第805章 ,煎熬第1034章 ,國防部會議第17章 ,義無反顧第124章 ,冒死營救第682章 ,火海!火海!第17章 ,義無反顧第705章 ,閩軍之難第1195章 ,生意問題第78章 ,拜訪恩師第308章 ,第二師迴歸第1062章 ,平壤大捷第409章 ,初見蔡鍔、蔣百里第1151章 ,殖民計劃第995章 ,見義勇爲白崇禧第1120章 ,亞洲擴張第1130章 ,改變困局第1020章 ,列車炮第459章 ,兩路人的兩路行動第547章 ,領事館之談
第739章 ,日本的誘說第4章 ,陸軍衙門第794章 ,青島要塞第363章 ,隆重招待第157章 ,討要軍費第436章 ,刺殺案的新線索第617章 ,大伏擊第973章 ,投機計劃第357章 ,複製格里芬行動第1032章 ,最後的準備第918章 ,復活第1153章 ,南洋特別行省第488章 ,潛移默化第1068章 ,重要消息第1066章 ,海峽殖民地第244章 ,北方的反應第766章 ,濟南一會第153章 ,盤下碼頭第396章 ,恢復和整頓第62章 ,堅持到底第104章 ,張人駿言第1007章 ,彌彰西北第835章 ,向肥肉下手第423章 ,另外一場談判第2章 ,郵輪奇遇第338章 ,前線督師第1202章 ,大陸橋計劃第463章 ,黃埔第四期第859章 ,倒數準備第1111章 ,意大利出兵第345章 ,不太平的一夜第703章 ,換督第258章 ,變中變第1134章 ,另一個理由第1067章 ,獅城海軍基地第409章 ,初見蔡鍔、蔣百里第416章 ,交心第1201章 ,拜年第423章 ,另外一場談判第398章 ,求婚第444章 ,推廣新武器第1221章 ,彼此心理第114章 ,下山之後第435章 ,軍事論證會議第622章 ,江邊花園第426章 ,索回粵北五縣第437章 ,越南生意拓展第525章 ,胡宗南發現敵情第183章 ,當仁不讓第3章 ,碼頭別見第357章 ,雙喜臨門第114章 ,下山之後第1048章 ,中朝外交第957章 ,一點五代戰機第1215章 ,赴俄談判第110章 ,李琛變節第958章 ,鏖戰第875章 ,關鍵會議第419章 ,遇刺第45章 ,施恩人心第391章 ,蕭耀南之哀第767章 ,會見海軍第954章 ,火線點燃第372章 ,段祺瑞回京第159章 ,起義前夕第76章 ,散財人氣第533章 ,朱成貴變節第771章 ,威脅第805章 ,煎熬第968章 ,山地狼行動第1166章 ,簽署和約第753章 ,南京總統府第480章 ,舊事重提第1198章 ,安撫第1080章 ,大陸橋兵團出擊第624章 ,寒冬未去第102章 ,副總經理第1051章 ,龍戟級戰列艦第944章 ,德國反應第243章 ,上海俱樂部第594章 ,段祺瑞之見第805章 ,煎熬第1034章 ,國防部會議第17章 ,義無反顧第124章 ,冒死營救第682章 ,火海!火海!第17章 ,義無反顧第705章 ,閩軍之難第1195章 ,生意問題第78章 ,拜訪恩師第308章 ,第二師迴歸第1062章 ,平壤大捷第409章 ,初見蔡鍔、蔣百里第1151章 ,殖民計劃第995章 ,見義勇爲白崇禧第1120章 ,亞洲擴張第1130章 ,改變困局第1020章 ,列車炮第459章 ,兩路人的兩路行動第547章 ,領事館之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