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綁架(上)

付亮兄,你說的對,現在的張偉實在是不能讓當時的人才投效,所以這章乾脆就把陳永華父子給綁了,綁到臺灣,一來他們跑不掉,二來時間久了,自然會投效,三來正好可以帶在身邊隨時教育,嘿嘿,一舉而數得。付亮兄覺得如何?

張偉笑道:“陳世叔,我與復甫兄一見如故,我已令下整治了酒菜,想借寶地與兩位小飲幾杯,不知道世叔意下如何?”

還未等陳鼎表態,陳永華到底是少年心性,當下便雀躍道:“如此甚好,我卻也不捨志華兄就此離去,我們借酒助興,再談上一談最好。”

想了一下,陳永華又道:“志華兄,我父子雖逃難至此,但亦不至請不起酒菜,還是讓小弟做東吧。”

“不不,原是我孟浪打擾,怎可再讓兩位破費?且下人們已去整治了,便依了我這一次,若下回再聚,一定讓復甫你做東。”

陳鼎幾次三番欲開口讓張偉離開,但眼見兒子與此人語笑歡然,甚是投機。只得嘆一口氣,也自去吩咐下人陳福準備碗筷,只盼此人酒宴過後,便會離去。

張偉帶來的G4特工們如穿花蝴蝶一般在房內來回穿梭,各自從漆金食盒內端出整治好的酒菜,陳氏父子雖都是舉人,家境也頗豐實,但哪有見過人隨便一呼,便使喚十餘名壯漢整治出如此豐盛的一桌酒席?當下兩人暗暗心驚,均暗想:“此人定是豪富貴戚之家,方能有如此排場。”

陳永華見菜仍是上個不停,便向張偉說道:“志華兄,我們三人卻如何能吃的下這麼許多?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兄需知民間疾苦,不可太過奢靡。”

張偉微微一笑,暗想:“此番馬屁拍在馬腳上,這人果真是個做大事的人。不爲美食所誘,不懼得罪豪富,不隱心中所思,雖是年輕,若不是我比他多了幾百年的見識,還當真不如他。”

乃向陳永華展顏笑道:“若吃不完,讓我這些隨從們帶了回去宵夜,總之不浪費就是了。”

“如此甚好。父親,您請坐,志華兄,請坐。”

當下三人按賓主位置坐下,邊飲邊談,三人推杯換盞,談古論今,氣氛當真是融洽的緊。

張偉見陳鼎容顏霽和,便將手中酒杯放下,正色問道:“陳世叔,小侄明知不當問,不過骨鯁在喉不吐不快,還要要請教,小侄過來的時候,世叔爲何對復甫兄發火?”

“唉,此事說來着急令人煩惱。”

“小侄或可爲世叔解憂。”

“唉,我這兒子年少氣盛,自年初中舉後,不思進取,反而在鄉里指斥豪門,非議官府,前一陣子,更是因非議朝政驚動學政,弄的官府下牌票傳他,我只得假說他負笈出門遊學,又花錢打點才暫且保住了他生員的功名,不過學政大人讓他去領罪待罰,他卻怎地也不肯。現下只能躲在這開元寺中,待風聲過去再做打算。”

“我道世叔與復甫兄都是中過舉的人,卻如何躲在這寺中偏院,卻原來有這個原故。世叔放心,小侄卻有辦法讓世兄轉危爲安。”

陳鼎動容道:“志華有何高見?請速速道來!”

“這個麼……小侄頗有產業,想請復甫兄到我家中幫忙,左右不過是管一些帳房上的事情,若是有閒,親戚們還有幾個頑童,請復甫兄幫着教導一下也就是了。”

陳鼎面露難色,心道:“原指望你幫着打點人情,說幾句好話,了結了這場官司,誰料你讓我兒子去做師爺,這可萬萬不行。”

當下便回絕道:“世兄的好意心領,只是小兒明年便要赴京大考,時間上只怕是來不及啦。”

“世叔此言差矣,今上昏聵,身邊佞人橫行,復甫兄性格耿直,若不進士也罷,若是中了進士在朝爲官,只怕等不上數月便會有性命之危,只恐到時還要連累世叔你。”

“危言聳聽,朝中固然有奸佞,但亦有正人。只要行的正,坐的直,又有何懼?志華所言,未免言過其實。”

“那東林六君子就行不正,坐的不直?”

“這……不管如何,小兒一定要去大考。”

“這隻怕由不得世叔你了,不但復甫兄要去,連世叔你,小侄你要煩勞。”

“你大膽!”

陳永華眼見張偉與父親脣槍舌劍吵個不休,心內大急,卻又不知如何勸解爲好。以他的意思亦是不去考進士,但老父自中舉後一生未能得中進士,自已這麼年少便也中舉,父親心中盼望自已能光耀門庭,自已到也不好一味逆他的意。眼見這半年多來父親爲自已勞累奔波,現在與張偉吵的面紅耳赤,燈光下白髮依稀可見,陳永華一陣心酸,便向張偉說道:“志華兄,你的好意小弟心領了,只是父親的意思做兒子的總不好違拗,待風聲平息,明歲我還是要進京趕考,志華兄的忙,小弟是幫不上了。”

張偉大笑道:“對不住的很,對復甫兄小弟是志在必得,得罪了!”說罷將手中酒杯一扔,陳氏父子二人只覺眼前一花,桌上的燈影被一陣勁風帶的一晃,一瞬間兩人的胳膊已被四名大漢架起,陳永華扭了一下,只覺兩隻胳膊一陣痠痛,捏在胳膊上的大手如鐵鉗一般,自

已只管掙扎,卻只是動彈不得。

第66章 北伐(十一)第66章 北伐(二)第60章 鼎革(十七)第60章 鼎革(二十三)第60章 鼎革(二十)第65章 治平(九)第67章 激戰(六)第49章 鎮倭(七)第60章 鼎革(九)第47章 遼東(七)第59章 爪哇(八)第49章 鎮倭(六)第67章 激戰(十)第20章 會議(上)第64章 關寧(二)第8章 宴客(下)第68章 滅明(一)第43章 攻城(下)第16章 綁架(上)第49章 鎮倭(五)第25章 宗族(中)第61章 伐明(十五)第19章 甘蔗(上)第55章 偷襲(七)第49章 鎮倭(六)第25章 宗族(下)第60章 鼎革(二十一)第20章 會議(上)第33章 利炮(上)第16章 綁架(下)第66章 北伐(七)第61章 伐明(四)第66章 北伐(十二)第58章 呂宋(二)第22章 新竹(上)第8章 宴客(下)第61章 伐明(七)第57章 試探(五)第47章 遼東(十一)第8章 宴客(下)第65章 治平(十)第17章 亂起(上)第17章 亂起(下)第47章 遼東(五)第50章 和談(一)第17章 亂起(下)第30章 械鬥(下)第42章 圍城(下)第49章 鎮倭(八)第60章 鼎革(二十一)第12章 安身(下)第37章 會晤(中)第14章 情動(上)第48章 滅鄭(二)第55章 偷襲(一)第61章 伐明(三)第60章 鼎革(二十八)第45章 設縣(上)第29章 官學(中)第59章 爪哇(六)第60章 鼎革三第60章 鼎革七第61章 伐明(九)第41章 大員(下)第48章 滅鄭(七)第47章 遼東(一)第61章 伐明(十五)第51章 騎射(四)第66章 北伐(五)第68章 滅明(四)第47章 遼東(五)第34章 開礦(下)第30章 械鬥(下)第15章 臥龍(上)第60章 鼎革(二十七)第59章 爪哇(七)第60章 鼎革(二十三)第26章 亂局(下)第67章 激戰(六)第2章 獲救第55章 偷襲(三)第6章 結交(下)第67章 激戰(九)第48章 滅鄭(八)第46章 制約(上)第48章 滅鄭(五)第37章 會晤(中)第60章 鼎革(十八)第61章 伐明(四)第17章 亂起(下)第68章 滅明(五)第69章 相峙(五)第72章 法度(一)第58章 呂宋(一)第36章 崇禎(上)第45章 設縣(中)第58章 呂宋(三)第25章 宗族(中)第66章 北伐(九)第73章 南洋(二)
第66章 北伐(十一)第66章 北伐(二)第60章 鼎革(十七)第60章 鼎革(二十三)第60章 鼎革(二十)第65章 治平(九)第67章 激戰(六)第49章 鎮倭(七)第60章 鼎革(九)第47章 遼東(七)第59章 爪哇(八)第49章 鎮倭(六)第67章 激戰(十)第20章 會議(上)第64章 關寧(二)第8章 宴客(下)第68章 滅明(一)第43章 攻城(下)第16章 綁架(上)第49章 鎮倭(五)第25章 宗族(中)第61章 伐明(十五)第19章 甘蔗(上)第55章 偷襲(七)第49章 鎮倭(六)第25章 宗族(下)第60章 鼎革(二十一)第20章 會議(上)第33章 利炮(上)第16章 綁架(下)第66章 北伐(七)第61章 伐明(四)第66章 北伐(十二)第58章 呂宋(二)第22章 新竹(上)第8章 宴客(下)第61章 伐明(七)第57章 試探(五)第47章 遼東(十一)第8章 宴客(下)第65章 治平(十)第17章 亂起(上)第17章 亂起(下)第47章 遼東(五)第50章 和談(一)第17章 亂起(下)第30章 械鬥(下)第42章 圍城(下)第49章 鎮倭(八)第60章 鼎革(二十一)第12章 安身(下)第37章 會晤(中)第14章 情動(上)第48章 滅鄭(二)第55章 偷襲(一)第61章 伐明(三)第60章 鼎革(二十八)第45章 設縣(上)第29章 官學(中)第59章 爪哇(六)第60章 鼎革三第60章 鼎革七第61章 伐明(九)第41章 大員(下)第48章 滅鄭(七)第47章 遼東(一)第61章 伐明(十五)第51章 騎射(四)第66章 北伐(五)第68章 滅明(四)第47章 遼東(五)第34章 開礦(下)第30章 械鬥(下)第15章 臥龍(上)第60章 鼎革(二十七)第59章 爪哇(七)第60章 鼎革(二十三)第26章 亂局(下)第67章 激戰(六)第2章 獲救第55章 偷襲(三)第6章 結交(下)第67章 激戰(九)第48章 滅鄭(八)第46章 制約(上)第48章 滅鄭(五)第37章 會晤(中)第60章 鼎革(十八)第61章 伐明(四)第17章 亂起(下)第68章 滅明(五)第69章 相峙(五)第72章 法度(一)第58章 呂宋(一)第36章 崇禎(上)第45章 設縣(中)第58章 呂宋(三)第25章 宗族(中)第66章 北伐(九)第73章 南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