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圍城(下)

臺南的禾寮港自建成以來,終於迎來了首批正規的中**隊,遠遠在熱遮蘭城中眺望的荷蘭總督揆一痛苦的閉上眼睛,無心再觀察港口那川流不息頭戴園苙,身着綠袍的中國士兵,自城頭而下,回到議事大廳,揆一用沉痛的語氣向所有在議事廳中等候消息的評議會成員宣佈道:“各位先生,我們的海軍艦隊戰敗,中國人已在禾寮港登陸成功,我們要麼面臨長期的圍困,等候未知的救援,要麼將面對中國人的瘋狂進攻。”

看着所有評議員驚愕的眼神,又宣佈道:“有鑑於現在的緊張局勢,本人宣佈,將對整個赤崁地區關行軍管,我將立刻派兵掩護熱蘭遮城外所有的荷蘭人進城,至於城外的中國人……”

他慘笑一聲,說道:“我剛纔站在城頭,已看到赤崁的中國人蜂擁而出,歡迎他們的軍隊了。各位,請退出大廳,回到城中的安全地區,靜候消息。如果中國人決定強攻的話,此處將很有可能遭受炮擊。”

說罷不顧廳內諸評議委員的反對,命士兵將那些委員強行帶離出場,待場內清理完畢,一衆城內的陸軍軍官在揆一的命令下進入廳內,召開臺南的第一次緊急軍事會議。

揆一見城內陸軍司令克倫克已然入內,也不待他坐定,便急問道:“司令官閣下,請問在您多年的戰鬥經驗判斷一下,敵軍是展開後便強攻,還是會圍城待我們糧絕?”

那克倫克先是不急回答,又站在窗前向遠方碼頭凝視片刻,方撫摸着額下濃密的鬍鬚答道:“根據現在的目測,敵軍約有六至八千人,十倍於我們……”

他話未說完,揆一便急道:“難道他們會選擇強攻麼?”

正於此時,耳邊突然傳來巨大的轟鳴聲,揆一臉色變的如死人一般慘白,一把拉住克倫克的手,道:“完了!他們開始發炮進攻了。”

克倫克原本便看不起這個文職官員,他原先便擔心臺北的中國人聚衆成亂,建議揆一派兵彈壓,卻因何斌賄賂了評議會諸多下層荷人,在評議會中向揆一施加了不少壓力,於是在張偉等人初來臺羽翼未豐之際,荷蘭人失去了消彌禍患的良機。現在面對強敵,揆一在評議會面前尚且能強自裝的鎮定,面對克倫克等職業軍人,虛弱害怕的真實面貌便暴露無遺。

將揆一的手一把甩開,克倫克面露譏嘲表情,笑道:“總督大人,是我下令城堡內的城防大炮向碼頭上的中國人開火,一會待他們深入內陸,避開大炮射程便晚了。不知道您適才爲何沒有下令?”

“啊!啊啊……是我疏忽了。”

揆一雖對克倫克的不敬有所查覺,並心生不滿,不過此時正是用的着這些軍人的時候,到也不敢和他翻臉,只得尷尬的承認錯誤,又由於炮聲太響,兩人便暫停討論,走到窗前觀察起炮擊的效果來。

雖然張偉等臺北將領均擔心熱蘭遮城的炮擊,但艦隊在剛剛經歷一場激烈的海戰後,根本不能直接投入對岸上城堡的炮戰,加上擔心敵方燒燬港口,增加登陸的難度,故而只得在面臨敵軍炮擊危險的情形下斷然強行登陸。原本已經上了一半的人還是沒有聽到炮擊,張偉正在心裡納悶,卻不料那邊熱蘭遮城城頭火光猛然閃起,架在城頭的火炮開始了炮擊,這碼頭外海及陸地正是人山人海,十餘發炮彈轟然落在人羣之中,亦有落在海面之上,雖未直接擊中船隻,到是把船上的人皆嚇出一身冷汗來。而已經登陸上岸的士兵卻運氣欠佳,不少炮彈直接落在了人羣中,十二磅的炮彈夾雜着鐵片碎石,一發便令數十人身死受傷,第一波炮彈落下,第二波便已飛到,一時間場面大亂,雖有各級軍官拼命維持,仍有不少士兵驚叫奔逃。

張偉早便上岸,雖亦在炮彈射程之內,卻是離岸邊較遠,故而沒有炮彈飛來,饒是如此,身邊的親隨仍苦勸他離開,他原本想聽衆人之勸離開,卻見眼前這般景像頓時氣的臉色鐵青,立時向張鼐令道:“你帶着親兵去督陣,督促各級軍官快速帶着屬下兵士向四處散開,對那些吵鬧不休,自行奔逃,推擠隊伍,散亂人心的,即刻殺了!”

又向張瑞令道:“你帶着飛騎衛散開,見那些不顧命令私自奔逃的,擒住殺了!”

張鼐張瑞領命而去,周全斌見張偉仍是站在原地面有怒容,便婉言勸道:“爺,這些士兵雖久經訓練,到度是初上戰場,見身邊人被炮彈砸成肉餅,怎地不怕?就是全斌站在此地,亦是心驚。請爺再向內陸退上一退,以防炮擊。全斌也帶人去維持,不教士兵散亂便是了。”

張偉聽他這般說辭,怒容稍懈,卻只是不肯收回前命,向周全斌道:“全斌,我亦知這般炮擊下驚惶難免,不過你亦見了,那四散亂跑的不過是少數,多半兵士仍是在主官帶領下有序奔離港口,當初上船之前,便曾言道,炮擊時不可驚慌亂跑,一則衝亂隊伍,二則人人亂跑反致擁擠不堪,跑的更慢。這些人明知道理,仍是這般不聽軍令,死不足惜。”

見周全斌仍有相勸之意,擺手道:“全斌不必再說,軍隊便是軍隊,慈不掌兵,義不理財,這是有道理的。此事我意已定,就這麼辦了。”

說罷扭身向內陸行去,那周全斌隨他行上幾步,回頭向身後看,卻見張鼐和張瑞已逮了十幾名跑到外面的兵士,排成一排,一陣槍聲響起,已是盡數殺了。周全斌心頭雖是心中不忍,卻見那碼頭上雖是仍遭炮擊,卻因軍法正在殺人,士兵們雖見頭頂炮彈飛來,卻也是不敢亂行亂動,由負責安排路線的參軍帶領,成隊成隊的迅速離開,周全斌嘆一口氣,心中卻不得不承認張偉雖是手狠,做法卻是一點沒錯。

那熱蘭遮城的炮擊足足打了一個多時辰,直打了三百多發炮彈,一直到炮管熱的發燙,眼見再打便要炸膛,方纔停歇。登陸臺南的七千餘士兵原本就快上了一半,待炮擊一停,便又拼命上岸,待荷人大炮能再敷使用時,碼頭上已是空無一人了。所的兵士皆轉移到炮彈射程以外,那四郊的漢民已然知道臺北漢軍來攻,早便準備了茶水乾糧等候,待張偉率人一離炮彈射程之外,那些鄉民便攜老拖幼,迎上前來。眼見這臺南鄉民如此熱情,張偉自是慰勉不提。待大隊士兵趕來,正是口乾舌苦之際,卻有現成的熱湯乾糧奉上,心中都是感激不已。

待張鼐張瑞亦各自從後面趕到,張偉方令檢點傷亡,便在這短短一個時辰之內,死二百餘人,傷五百餘人,傷者大半斷手斷腿,傷勢頗重。張偉心痛之極,忙令人紮營建房,好儘快將傷兵送進醫治療傷。又令人將死者屍體拖回,好生處置,用船送回臺北安葬。至於那三十餘名臨陣脫逃被殺的兵士,張偉亦令同樣辦理,撫卹銀子照給,只是日後不得與戰死士兵同般待遇就是。

張偉這邊正忙亂不堪之際,遠處熱蘭遮城中議事廳內,揆一與克倫克及身後諸荷蘭軍官卻正捧腹大笑,各人一直在窗前觀察炮擊,親眼得見對面軍隊死傷慘重,各人均是大樂,各自點燃雪茄,舒適地坐回座位,揆一大笑首向克倫克道:“這些野蠻人,總算是見識到了大炮的威力!我諒他們不敢進攻我們了!”

克倫克雖是瞧不起揆一,卻也深以爲然,道:“雖說敵人還有艦炮,不過熱蘭遮城建在內陸,敵人的大型戰艦不便靠近射擊,咱們依託堅城,若是他們敢靠近來炮戰,只怕是自尋死路。沒有大炮掩護,敵人步兵無法正面強攻,再說,他們也沒有什麼登城的器械,現在,我可以斷定敵軍將以長壘圍城,企圖用圍困的辦法來打跨我們。”

揆一聞方獰笑道:“城內只有幾千荷蘭人在,糧食卻囤積的足夠食用幾十年,圍吧,等巴達維亞的援兵來了,就可以裡應外合,打跨他們!”

克倫克點頭道:“不錯,現在看來我們是可以高枕無憂的。總督閣下,我建議給城內所有的荷蘭男性公民發放槍支,讓他們協助守城,這樣,敵軍的人數優勢會減弱很多,我們更加的不必擔心了。”

揆一自然連連點頭稱是,立即便派了人去安排,這城內的荷蘭男人又豈有不會使槍的?不消一會功夫,便有一千多健壯男人領了槍支,自有軍官安排他們輪班上城頭幫助守城。

到了下午,又得知大員島上的普羅崛亞城亦未受強攻,敵方只是挖了深溝木柵,建造了長壘,那普羅岷西亞城內糧食雖然不多,但除了駐軍外只上區區幾百人的平名,糧食吃上一年亦是足夠。揆一聞報更是放下心來,又知道卡烏帶着船逃走,雖然心裡罵幾句膽小鬼,卻也期盼着他能快點帶着支援艦隊返回。

卻說張偉與校尉以上將領一同用餐完畢,便在原地召開會議,向諸將徵詢意見道:“你們大夥兒說說看,這臺南本島的戰事如何進行?”

見各人臉色陰沉,低頭不語,張偉喝道:“都給我把頭擡起來!打仗麼,哪有不死人的!”

周全斌擡頭道:“回爺的話,全斌在想,是不是請艦炮來炸上一陣子,然後咱們再攻城?”

張偉搖頭道:“不成!那大員的普羅岷西亞城離海面近,艦炮加上岸炮,纔打掉了敵人的火力,這熱遮蘭城靠近內陸,依靠城高能打到軍艦,軍艦卻非得拼命靠近岸邊,方能打到城上,效果也可與大員同日而語,這樣做得不償失,不可不可。”

又道:“我把那普羅岷西亞城放着不打,也是因爲艦炮沒事就能去轟它幾下,可以把它逼降。”

張鼐聞言道:“既然如此,咱們也築長壘將這熱蘭遮城圍住便是了。”

“這也不成。據臺南的鄉民言道,那熱蘭遮城內有幾個超大的糧倉,囤積的糧食足夠裡面的荷人吃上幾十年,圍了也是無用。”

“那咱們強攻便是了!”

“胡說!沒有大炮,敵人身處堅城,又可以動員百姓幫助守城,只怕咱們沒攻上幾次,這七千兵士就死的不剩幾個了。況且,那雲梯也沒有,憑指甲爬上去麼。”

各人皆被他訓的垂頭喪氣,一時半會也拿不出什麼好辦法來。張鼐恨道:“要是能把大員島上的三十門火炮弄來,轟他孃的,炸他的雞飛狗跳!”

張偉原本也自頭疼,聽張鼐如此一說,只覺心頭一動,細想一下,已是有了辦法。頓時眉開眼笑,指着張鼐道:“好!你說的很好!”

張鼐到嚇了一跳,忙道:“那火炮運送不便,只怕沒有上岸便讓敵人轟沉了,我只是隨口胡說……”

張偉笑道:“誰說要運炮過來。”

轉頭問那幾個旁聽的行軍司馬道:“此次登陸,火藥可帶的夠多麼?”

有一老成司馬站起身來,恭聲答道:“回大人的話,火藥搬的不多,不過應該夠火槍使用了,若是火炮要用,還需再往岸上送才成。”

張偉大笑道:“成了!不必再送了,足夠使用了。”

又向諸將道:“今日立營,明日派人挖溝建壘!”

說罷揚長而去,自去休息去了。只留下周全斌等人面面相歔,他適才還說圍城無用,現下卻又讓人布壘,這葫蘆裡賣的什麼藥,各人卻是怎麼也想不通了。

第61章 伐明(三)第20章 會議(下)第60章 鼎革(二十二)第49章 鎮倭(七)第23章 閱兵(上)第60章 鼎革(二十九)第67章 激戰(八)第12章 安身(上)第36章 崇禎(上)第68章 滅明(五)第71章 定鼎(四)第47章 滅鄭(一)第68章 滅明(六)第57章 試探(二)第49章 鎮倭(三)第44章 定臺(上)第60章 鼎革六第57章 試探(七)第32章 堅船第44章 定臺(上)第47章 遼東(三)第60章 鼎革(十二)第48章 滅鄭(二)第59章 爪哇(三)第42章 圍城(下)第47章 遼東(九)第73章 南洋(一)第64章 關寧(六)第47章 遼東(五)第55章 偷襲(九)第61章 伐明(十六)第33章 利炮(上)第67章 激戰(十一)第61章 伐明(八)第63章 倭亂(十)第65章 治平(十)第71章 定鼎(一)第68章 滅明(四)第70章 決戰(三)第65章 治平(四)第12章 安身(下)第62章 江南(四)第61章 伐明(一)第63章 倭亂(十二)第67章 激戰(二)第56章 返臺(五)第21章 招兵(上)第55章 偷襲(二)第56章 返臺(二)第68章 滅明(三)第60章 鼎革(二十九)第65章 治平(七)第61章 伐明(十)第49章 鎮倭(六)第60章 鼎革(十一)第58章 呂宋(八)第70章 決戰(一)第48章 滅鄭(六)第73章 南洋(七)第55章 偷襲(六)第42章 圍城(中)第25章 宗族(上)第14章 情動(上)第63章 倭亂(十)第37章 會晤(下)第47章 遼東(四)第31章 立威(上)第71章 定鼎(一)第43章 攻城(下)第62章 江南(五)第55章 偷襲(一)第65章 治平(四)第35章 兵制(下)第61章 伐明(十五)第15章 臥龍(上)第63章 倭亂(十一)第62章 江南(七)第39章 賄賂(上)第56章 返臺(五)第70章 決戰(十)第71章 定鼎(二)第70章 決戰(三)第57章 試探(二)第14章 情動(上)第28章 保甲(下)第14章 情動(上)第73章 南洋(一)第71章 定鼎(一)第73章 南洋(六)第14章 情動(上)第64章 關寧(十)第34章 開礦(下)第47章 遼東(四)第37章 會晤(上)第73章 南洋(十二)第44章 定臺(下)第46章 制約(上)第36章 崇禎(上)第2章 獲救第4章 火拼(下)
第61章 伐明(三)第20章 會議(下)第60章 鼎革(二十二)第49章 鎮倭(七)第23章 閱兵(上)第60章 鼎革(二十九)第67章 激戰(八)第12章 安身(上)第36章 崇禎(上)第68章 滅明(五)第71章 定鼎(四)第47章 滅鄭(一)第68章 滅明(六)第57章 試探(二)第49章 鎮倭(三)第44章 定臺(上)第60章 鼎革六第57章 試探(七)第32章 堅船第44章 定臺(上)第47章 遼東(三)第60章 鼎革(十二)第48章 滅鄭(二)第59章 爪哇(三)第42章 圍城(下)第47章 遼東(九)第73章 南洋(一)第64章 關寧(六)第47章 遼東(五)第55章 偷襲(九)第61章 伐明(十六)第33章 利炮(上)第67章 激戰(十一)第61章 伐明(八)第63章 倭亂(十)第65章 治平(十)第71章 定鼎(一)第68章 滅明(四)第70章 決戰(三)第65章 治平(四)第12章 安身(下)第62章 江南(四)第61章 伐明(一)第63章 倭亂(十二)第67章 激戰(二)第56章 返臺(五)第21章 招兵(上)第55章 偷襲(二)第56章 返臺(二)第68章 滅明(三)第60章 鼎革(二十九)第65章 治平(七)第61章 伐明(十)第49章 鎮倭(六)第60章 鼎革(十一)第58章 呂宋(八)第70章 決戰(一)第48章 滅鄭(六)第73章 南洋(七)第55章 偷襲(六)第42章 圍城(中)第25章 宗族(上)第14章 情動(上)第63章 倭亂(十)第37章 會晤(下)第47章 遼東(四)第31章 立威(上)第71章 定鼎(一)第43章 攻城(下)第62章 江南(五)第55章 偷襲(一)第65章 治平(四)第35章 兵制(下)第61章 伐明(十五)第15章 臥龍(上)第63章 倭亂(十一)第62章 江南(七)第39章 賄賂(上)第56章 返臺(五)第70章 決戰(十)第71章 定鼎(二)第70章 決戰(三)第57章 試探(二)第14章 情動(上)第28章 保甲(下)第14章 情動(上)第73章 南洋(一)第71章 定鼎(一)第73章 南洋(六)第14章 情動(上)第64章 關寧(十)第34章 開礦(下)第47章 遼東(四)第37章 會晤(上)第73章 南洋(十二)第44章 定臺(下)第46章 制約(上)第36章 崇禎(上)第2章 獲救第4章 火拼(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