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鎮倭(八)

張偉因見這兩人氣宇不凡,身量極高,土著常年在山上生活,鮮少有高個大漢,眼前這兩人卻長的如黑鐵塔一般雄壯,便笑道:“你二人是親兄弟?”

“正是!我是哥哥契,他是弟弟黑。”

那個頭稍高些的皺眉答完話,又說道:“昨晚我見你射箭,軟而無力,不是個好漢子!不知道眼前這些好漢子爲什麼要服你,你敢和我角力嗎?”

張偉見身邊衆衛士皆有憤怒之色,笑道:“他們土著說話便是如此了,直筒筒的不知道拐彎。”

因又向那高個兒土著問道:“你會和你部落的老人角力嗎?”

那土著不顧衆飛騎憤怒神色,亦是不管其弟拉着他的衣袖勸止,直筒筒又回道:“不會,不過他們是老人!我不欺付老人,可你是壯年男子,和老人相比,真丟臉。”

張偉聽他如此侮辱,卻也不惱,笑咪咪又道:“可是我年紀輕輕,就可以掌管一個百萬人的大部族,比你的部落大幾千倍的大部族,難道我是憑角力嗎?不對,我是憑藉着比你部落所有老人加起來還要豐富的智慧,你懂了嗎?”

見那土著目瞪口呆,顯是沒有話可說,張偉踮起腳尖,在他肩膀上拍上一下,笑道:“你說話直率,是個好漢子。我能用頭腦打敗你,可我不能用武力打敗你,這樣的主人,你願意跟隨嗎?”

那土著歪着頭想了一會,答道:“現下不願意,等我知道你是怎麼統一你的部落,再說。”

他雖拒絕,張偉卻是開心一笑,哈哈幾聲便出了寨門,帶着飛騎回臺北去也。

他回府當晚,便下令將答應的物資送往那個土著營寨,看着押送活豬活雞的隊伍冒着夜色持松明火把前行,一路上浩浩蕩蕩,雞毛亂舞,豬羊嚎叫的震天價響,鎮上百姓皆被驚動,不知道出了何事,家家戶戶皆推門而出,觀看這支奇特之極的隊伍。何斌也被驚動,駕車來張偉府中打探出了何事,待張偉向他道明原委,何斌笑罵幾句,自回府歇息不提。

此事過後張偉無奈間斷了悠遊的念頭,派了人乘船打問施琅水師的消息,又成日泡在桃園軍營,整軍頓武,親自操練三衛九軍,將一夥子都尉校尉訓的屁滾尿流,底下的士兵成日裡在毒日頭裡曬着,更是苦不堪言。如此這般半月過去,終於得了施琅消息,卻原來施琅早已到了日本外海,先是不加通知便轟擊了平戶,後來日本將軍派人來詢問端底,方知張偉曾派遣使者的事。重罰了當地城主和大名後,又遣使向施琅求和,施琅便將張偉準備好的條件報將過去,幕府的德川秀忠卻又決然不能同意。原本派人求和便不是他的主意,而是德川家康留下的諸家老合議後向秀忠施加的壓力造成,現下張偉那麼許多過份的條件一拋過去,到正是給了秀忠出兵的藉口。於是便在施琅到達日本外海的半個月後,幕府集中了所有的海軍艦船,一共一百餘船,加上一萬多水軍,企圖一戰而擊潰施琅的臺北水師。只是當時的日本海軍早已不是九鬼嘉隆時代精銳,數十年風平浪靜,無有戰事。縱是當年強盛的日本海軍尚不是朝鮮水師的對手,現下這些圖具水師之名的旱鴨子們,又怎是打過數次大海戰的臺北水師的對手?

數次激戰下來,臺北水師一船未損,日本海軍卻被打的灰頭土臉,落後的戰船和戰術思想根本觸不到臺北水師的皮毛,一艘艘老式戰船依次被擊沉,當最後一場長崎外海的決戰之後,日軍僅餘十艘不到的小船逃離,此戰之後,幕府遂放棄了海戰破敵的狂妄想法,龜縮在陸地不肯出戰,施琅雖已將整個日本封鎖,又不斷的炮擊平戶長崎等港口,只怕炸死炸傷的日本平民已過萬人,可是幕府似乎只抱定了任你如何來,我只學烏龜的方針不放鬆,任是施琅四處開炮,弄的全日本怨聲載道,幕府方面卻是任何打算也沒有。不但不和談,似乎連反抗也懶得反抗了。

施琅因帶着水師在海上飄泊已久,給養食物已是消耗的差不多,正巧又有張偉的使者前來訊問,便也不請示彙報,留下幾艘小炮船,放上大船的給養火藥炮彈,便直接將整個船隊帶了回來。張偉因見水師官兵皆是疲累不堪,到也不怪施琅自專,下令讓水師官兵上岸休整,又給三衛步兵放假休息,便在那軍營節堂召開軍議,議定了水師休整完畢,便用水師艦隊掩護一百五十艘運輸船帶着三萬步兵登陸九州,攻佔平戶。

如此又忙碌了半月有餘,準備給養、彈藥,安排兵士訓練登陸,準備船隻馬匹便於聯絡,指定三衛各自登陸區域,張偉有感於水師補給消耗過快,概因所帶食物佔了大量空間,淡水反倒裝的不多,而英國教官居然提議在船上飼養活雞活豬,道是當時西洋各國的遠洋艦船都是如此處理云云,現下這三萬步軍數千水師,一天吃的喝的便是幾十噸的載重,這可如何得了?只是現在卻沒有功夫搞什麼鐵罐頭之類的保鮮食物,至於壓縮餅乾之類,那自然是想也不敢想了。萬般無奈之下,到果真依了英國人的建議,在船上弄了一些艙室,養了些活豬活雞之類,何斌在船隊出發前一日上船看了,大笑道:“志華,到不如弄些泥土,種些青菜什麼的,那可更加的新鮮可口了。”

張偉橫他一眼,道:“你這土包子,從來沒有走過遠路。中國人又能窮將就,闖南洋最多也就十幾天的水程,是以咱們不知道這些。人家紅夷動輒在海上飄泊行駛半年一年的,這此事聽人家的沒錯。船上長期吃不到新鮮的疏菜和肉食,一則士兵容易得病,二則也易厭戰。咱們又不能擔保上了日本就能徵集到大量食物,小心沒過逾的,多帶些總比不夠吃來的好。”

何斌仍是笑了一陣,方又問道:“你此番定是隨船去了?”

“不錯,這場仗規模不小,我在家呆着不放心哪。也只得辛苦一遭了。”

何斌唔了一聲,又問道:“臺南留兩千龍驤衛軍,由林興珠校尉領兵,臺北留四千兵,由誰領兵?”

“張傑,我已先任命張傑爲金吾衛左軍的前將軍,領兵駐守臺北,我讓他遇事常與你商量,該當不會出什麼岔子。”

微微一點頭,何斌自是無話,卻又問道:“志華,你弄的那個軍機處,看名字是處理軍務,怎麼此番大動刀兵,那吳仲則卻是全無動靜,還有軍機處的其它軍機,比如那呂唯風、袁雲峰,怎麼此時都不露面,軍機軍機,我看是政務纔對吧?”

“這到也不是。廷斌兄,切莫誤會,我設軍機處,原本是要襄理軍務,只是那些個軍機們都是文官,現下雖瞭解打仗是怎麼回事,也知道些軍隊上的日常事物,離真正的料理軍務還早的很呢。那政務簡單,他們原都是中下層官員,我提上來不過是幫着我處理一下日常事物。可笑這臺北就有流言,說我要奪各層官員的實權,特別是要對付你。我令高傑捕了幾個背地裡饒舌的,送到金礦挖幾年金子再說!”

“志華,我沒有呷醋的意思。人家說上幾句,也就罷了,何苦一定要捕人。防民之口,甚於防川,剛見你的時候,你不是也常唸叨。再有,軍機處我看很好,你平日裡哪有那麼多閒空,有這麼些人幫手,又不怕他們攬權,也虧你想的出來!”

張偉一笑,便起身出門,往艙室外邊行邊走道:“廷斌兄,此一時彼一時也,爲上位者才知道孔子誅少正卯的道理。言僞而辯,記醜而博……廷斌兄,再加上心達而險,行僻而堅,我在臺灣不過是憑藉武力領了這個位置,若是放任鄉野的這些個儒生商人和有心之士加起來一併詆譭於我,難不成我終日殺人?這樣還治什麼政!所以……”

雙手揮舞做一個手式,又向何斌笑道:“把一切敵對勢力扼殺在搖籃裡,不使其坐大。這可是我家鄉的某種哲理,有時候,它是有道理的。至於放開言論,博採衆人之長,還是等我威望實力到了某個階段,可以真正掌控全局時,再說不遲。反正我早有言在先,不準臺灣軍民議論軍政,逮了這些多嘴烏鴉,也不算是不教而誅。”

何斌跟在他身後,見他如此堅決,也只好熄了尋他說情的念頭,只是想起坐在自已府中等消息的那些婦人們,猛打一個寒戰,急步追上張偉,打定了主意隨他一同混飯去也。

第二日卻是選好的黃道吉日,三萬大軍出征在這臺灣尚屬首次,因這些軍人家屬大半都在臺北,是以這一日碼頭港口除了黑壓壓的軍隊之外,尚有數十萬沿途送行的平民百姓。

這麼大的舉動,自然是瞞不過臺北知縣史可法,原說這些事自然與他有關,他需出面安撫百姓,疏通街道,又需在後勤各事上多盡心力。只是他這個知縣不但無權干涉臺北衛所的軍務,便是那民務,也被各個張偉自設的衙門蠶食乾淨。來臺許久,竟然有許多臺北百姓尚不知道皇帝派了知縣來臺,史可法無奈之餘,到也佩服張偉的手段。只是每年伴食畫諾,卻實在令這位青年知縣苦惱,他可不是那種拿了俸祿不想做事的庸材,更何況除了正常的知縣俸祿,那張偉又稟報了朝廷,道是臺北諸事繁蕪,工廠商號衆多,兩位知縣辛苦,又特地加了千兩俸祿的銀子給他。明朝官員俸祿之低,可以說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朱元璋和尚叫花子出身,只想馬兒跑,又跑馬兒不吃草,俸祿低的離譜,一個知縣一年不過幾十兩銀的俸祿,還需負擔師爺書辦的雜費,還要養家餬口,若是不貪污,那只有一家大小喝西北分。好海瑞是明朝有名的清官,母親過生日,也只買的起半斤豬肉,死了連棺材也置辦不起。這教官員們如何不貪?自洪武年間貪官就殺而不絕,官員貪污六十兩以上處剝皮之刑,饒是如此,貪官卻如那野草一樣,春風一吹便又生,朱元璋曾納悶道:“我捉住貪官沒有估息的,全都殺了,卻如何這些官員都不怕死,總是要貪?”

他只管自已抱怨,卻不知道官員們也需吃飯,朝廷的俸祿低的離譜,不貪卻又怎辦?是以明朝吏治之壞,也是諸封建王朝之冠。史可法家境原是平常,現下被張偉困在臺灣不得離去,到是每年千兩的銀子拿着,事情又少,銀子又多,若是現代那些期盼着:“不工作,少拿錢,少工作,多拿錢”的人們得了他這個工作,那當真是夢裡也要笑醒過來。他拿這銀子有愧,原待堅拒不受,張偉卻笑咪咪拿出朝廷恩准的批文來,道是不拿便是抗命,無奈之下也只得受了。這銀子放在袋裡,可也壓在了他心上。於是張偉越是不肯讓他辦事,他越是拼了命的找事做,現下眼見張偉出兵,又將他體體面面晾在一邊,史可法無奈,只得將朝廷給的全副知縣的儀仗擺了出來,放在桃園鎮至港口的大道之上,一則張偉此番出兵是爲了倭亂,他這個大明知縣自然要表態支持,二來也可借這儀仗疏導交通,也防着軍人家屬情緒激動,衝撞隊伍。

張偉遠遠見了這位史書上有名的剛直能臣,民族英雄就這麼傻呆呆的站在路口爲他的軍隊開路,還一邊微笑向打招呼的軍官做揖回禮,心裡只道聲:“罪過!史憲之,這一向我得罪了。待過兩年朝廷壓力小了,我便將你這知縣應有的實權給你,讓你好好的一展報負,只是,你可別一心求去,那是條死路啊……”

友情推薦:在新書榜上的《重裝》,

嗯,我看過開頭,作者還是很用心的,文筆也還過的去。簡介是這樣的:衛雨晨一名無意間擁有羅姆重裝力量的學生……

一種名爲羅姆的高速進化生物出現在茫茫宇宙中。

故事就這樣開始了…………

幻之狼的:《魔欲》,本期強推榜上的好書。

第55章 偷襲(一)第64章 關寧(九)第47章 滅鄭(一)第30章 械鬥(上)第39章 賄賂(下)第62章 江南(八)第47章 遼東(十一)第71章 定鼎(二)第49章 鎮倭(三)第66章 北伐(三)第41章 大員(上)第64章 關寧(九)第73章 南洋(一)第55章 偷襲(九)第57章 試探(一)第41章 大員(下)第15章 臥龍(下)第73章 南洋(十二)第71章 定鼎(四)第68章 滅明(二)第57章 試探(七)第66章 北伐(九)第20章 會議(下)第15章 臥龍(上)第72章 法度(三)第60章 鼎革(九)第58章 呂宋(一)第50章 和談(三)第58章 呂宋(三)第66章 北伐(八)第37章 會晤(上)第33章 利炮(上)第50章 和談(一)第60章 鼎革(十一)第60章 鼎革二第61章 伐明(二)第10章 赴臺(上)第67章 激戰(一)第55章 偷襲(七)第67章 激戰(三)第23章 閱兵(下)第45章 設縣(中)第41章 大員(上)第8章 宴客(上)第16章 綁架(上)第26章 亂局(上)第60章 鼎革(二十八)第48章 滅鄭(六)第71章 定鼎(六)第69章 相峙(三)第4章 火拼(下)第39章 賄賂(下)第48章 滅鄭(四)第43章 攻城(上)第64章 關寧(一)第23章 閱兵(上)第64章 關寧(六)第48章 滅鄭(六)第54章 反間(一)第58章 呂宋(四)第69章 相峙(一)第61章 伐明(三)第22章 新竹(下)第50章 和談(二)第35章 兵制(中)第65章 治平(三)第72章 法度(五)第58章 呂宋(八)第49章 鎮倭(十)第73章 南洋(四)第65章 治平(四)第59章 爪哇(四)第70章 決戰(十六)第61章 伐明(四)第60章 鼎革(二十三)第60章 鼎革(十九)第66章 北伐(二)第68章 滅明(三)第26章 亂局(上)第68章 滅明(一)第25章 宗族(上)第60章 鼎革(十一)第59章 爪哇(五)第71章 定鼎(三)第49章 鎮倭(五)第49章 鎮倭(五)第36章 崇禎(下)第42章 圍城(中)第61章 伐明(十)第56章 返臺(二)第37章 會晤(上)第60章 鼎革(十九)第13章 赴閩(上)第69章 相峙(四)第60章 鼎革(二十)第61章 伐明(九)第66章 北伐(三)第69章 相峙(二)第59章 爪哇(七)第59章 爪哇(七)
第55章 偷襲(一)第64章 關寧(九)第47章 滅鄭(一)第30章 械鬥(上)第39章 賄賂(下)第62章 江南(八)第47章 遼東(十一)第71章 定鼎(二)第49章 鎮倭(三)第66章 北伐(三)第41章 大員(上)第64章 關寧(九)第73章 南洋(一)第55章 偷襲(九)第57章 試探(一)第41章 大員(下)第15章 臥龍(下)第73章 南洋(十二)第71章 定鼎(四)第68章 滅明(二)第57章 試探(七)第66章 北伐(九)第20章 會議(下)第15章 臥龍(上)第72章 法度(三)第60章 鼎革(九)第58章 呂宋(一)第50章 和談(三)第58章 呂宋(三)第66章 北伐(八)第37章 會晤(上)第33章 利炮(上)第50章 和談(一)第60章 鼎革(十一)第60章 鼎革二第61章 伐明(二)第10章 赴臺(上)第67章 激戰(一)第55章 偷襲(七)第67章 激戰(三)第23章 閱兵(下)第45章 設縣(中)第41章 大員(上)第8章 宴客(上)第16章 綁架(上)第26章 亂局(上)第60章 鼎革(二十八)第48章 滅鄭(六)第71章 定鼎(六)第69章 相峙(三)第4章 火拼(下)第39章 賄賂(下)第48章 滅鄭(四)第43章 攻城(上)第64章 關寧(一)第23章 閱兵(上)第64章 關寧(六)第48章 滅鄭(六)第54章 反間(一)第58章 呂宋(四)第69章 相峙(一)第61章 伐明(三)第22章 新竹(下)第50章 和談(二)第35章 兵制(中)第65章 治平(三)第72章 法度(五)第58章 呂宋(八)第49章 鎮倭(十)第73章 南洋(四)第65章 治平(四)第59章 爪哇(四)第70章 決戰(十六)第61章 伐明(四)第60章 鼎革(二十三)第60章 鼎革(十九)第66章 北伐(二)第68章 滅明(三)第26章 亂局(上)第68章 滅明(一)第25章 宗族(上)第60章 鼎革(十一)第59章 爪哇(五)第71章 定鼎(三)第49章 鎮倭(五)第49章 鎮倭(五)第36章 崇禎(下)第42章 圍城(中)第61章 伐明(十)第56章 返臺(二)第37章 會晤(上)第60章 鼎革(十九)第13章 赴閩(上)第69章 相峙(四)第60章 鼎革(二十)第61章 伐明(九)第66章 北伐(三)第69章 相峙(二)第59章 爪哇(七)第59章 爪哇(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