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論兵(上)

&nbp;&nbp;&nbp;&nbp;施琅到得張偉府前令門前管事的好生照料好馬匹也不待傳報便自昂然直入。張偉地位漸高平時裡來求見他的人絡繹不絕張偉平時的宗旨又是公事不入私門若說是私事他又沒有幾個朋友固而凡是來府求見的到多半要吃閉門羹。施琅自然不在此列若說張偉還有真心相交的朋友只怕也只有這施琅與何斌二人了。

&nbp;&nbp;&nbp;&nbp;自那看守顏宅的鄭府家人帶頭叛亂被張偉押回澎湖後鄭芝龍見張偉在臺灣的勢力坐大雖不情願卻也將這宅子低價賣給了張偉張偉因愛顏宅後園佈置精巧便將原來鎮外的宅子送給了施琅自已早就搬了回來。平日裡便住在當日鄭彩撤臺時住的那廂房內。

&nbp;&nbp;&nbp;&nbp;施琅自然知張偉平日住處也不待下人引路在門房處提了一盞燈籠自向那廂房行去。待行至竹林盡頭果然看到那廂房內燈火通明透過白色窗紙施琅看到房內有兩人對弈隱隱約約看不大清但估摸着應該是張偉與陳永華。

&nbp;&nbp;&nbp;&nbp;施琅在門外咳了一聲道:“屋內可是志華兄與復甫兄?”

&nbp;&nbp;&nbp;&nbp;“正是你直接進來便是偏如今這麼多禮數。”

&nbp;&nbp;&nbp;&nbp;施琅搖頭一笑將門一推卻見房內擺着數十盞油燈原本天氣便炎熱房內卻偏要擺這些燈讓施琅很是不解不過好在屋內四周又擺有冰塊兩下抵消此處四周皆是樹木原本就比別地涼爽施琅進屋後到也沒有覺得如何炎熱。

&nbp;&nbp;&nbp;&nbp;“志華兄何苦一定要點這麼許多油燈兩三盞便足夠看書更何況兩位只是下棋你到也不嫌刺眼。”

&nbp;&nbp;&nbp;&nbp;陳永華在棋盤上移了一子後方向施琅笑道:“尊候兄說的極是我亦是如此說可惜他不聽勸。要說此人棋力之臭海內無雙就是用燈來晃我的眼我亦有何懼?”

&nbp;&nbp;&nbp;&nbp;張偉恨道:“復甫你平日裡除了教書之外再無別事我卻是成天忙的腳不沾地若非如此以我的大智慧怎麼下棋會輸與你!”

&nbp;&nbp;&nbp;&nbp;施琅與陳永華一起撇嘴以示蔑視之意。張偉此時棋藝自然比初來時漲了許多他人不笨在此地唯一消遣只能是下棋不過半年多些何斌便已不是他對手。正好又來了陳永華他棋藝可又比何斌強了許多正好能與張偉棋逢對手可惜這半年來多來陳永華雖不能說是諸事不管但最多也只是去官學中教教書偶爾寫一些勸學的告示之類而張偉卻忙的頭頂生煙此消彼長張偉現下卻也不是陳永華的對手了。

&nbp;&nbp;&nbp;&nbp;兩人說張偉借亮光來作弊倒也是當真冤枉。張偉自幼便習慣了強光照明古人那一盞兩盞見鬼的油燈在他看來直如鬼火一般是故張偉自手頭有錢後走到哪兒這油燈在房內至少也要點上十盞八盞的即便如此他還嫌不夠亮了。一想起再過兩百多年纔會有電燈張偉當真是痛苦異常。

&nbp;&nbp;&nbp;&nbp;三人調笑一陣陳永華知施琅來有正事商談便不顧張偉阻擋硬是將棋盤攪亂施施然告辭去了。

&nbp;&nbp;&nbp;&nbp;施琅看着陳永華的背影說道:“志華兄你待復甫可真是沒有話說啦。當年劉備待孔明最多也不過如是了吧。”

&nbp;&nbp;&nbp;&nbp;張偉微微一笑道:“復甫此人自幼受孔孟之道影響忠義之心到底不易去除。更何況還有他家老爺子攔在其中他現下能幫幫我的小忙去官學教書就是看在我一直沒有難爲他的情份上了。”

&nbp;&nbp;&nbp;&nbp;又笑道:“就算是他不去做事能每日來陪我談談說說下幾盤棋我亦知足矣。”

&nbp;&nbp;&nbp;&nbp;施琅也是一笑便自寬了外袍令人取溼毛巾來擦臉。天氣着實炎熱只站了這麼一會功夫臉上便全是熱汗。張偉見狀忙令人滅了大半的油燈又將冰塊添了一些又命人切上西瓜來亂哄哄鬧了好一會子方纔靜下來。

&nbp;&nbp;&nbp;&nbp;施琅啃着西瓜漸漸覺得舒適許多向張偉笑道:“大哥在這裡可比兵營強上許多那裡我的住處沒有遮擋每日那房子四周被那西山太陽烘的火熱白天也罷了晚上仍是熱的不成我又不敢學士兵在外面赤膊乘涼可是苦死我了。”

&nbp;&nbp;&nbp;&nbp;張偉仔細瞄一眼施琅笑道:“尊候你最近可瘦的多了又曬的黑跟個猴兒似的。明日且不必回去自已回家讓老婆做頓好吃的。不然哪一日弟妹見了我可是不依的。”

&nbp;&nbp;&nbp;&nbp;施琅心中一陣感動思忖再三乃鄭重向張偉說道:“大哥我今晚來卻是有事要和你說。”

&nbp;&nbp;&nbp;&nbp;張偉笑道:“我自然也是有事與你說方要你來。既然你也有話說那麼做大的讓着小的你先說吧。”

&nbp;&nbp;&nbp;&nbp;施琅沉吟一陣方道:“大哥我考慮至今覺得你建軍的方法着實是有問題。……”

第42章 圍城(中)第14章 情動(下)第66章 北伐(十二)第28章 保甲(下)第70章 決戰(九)第29章 官學(上)第67章 激戰(三)第60章 鼎革七第65章 治平(六)第46章 制約(中)第7章 機遇(上)第43章 攻城(中)第69章 相峙(一)第42章 圍城(上)第62章 江南(七)第7章 機遇(上)第66章 北伐(二)第65章 治平(二)第47章 遼東(五)第29章 官學(下)第57章 試探(七)第64章 關寧(一)第60章 鼎革(二十九)第61章 伐明(二)第54章 反間(三)第70章 決戰(六)第49章 鎮倭(四)第47章 遼東(七)第41章 大員(上)第60章 鼎革一第25章 宗族(上)第71章 定鼎(三)第46章 制約(下)第64章 關寧(七)第45章 設縣(上)第43章 攻城(下)第57章 試探(六)第68章 滅明(三)第61章 伐明(十四)第62章 江南(三)第37章 會晤(下)第58章 呂宋(六)第70章 決戰(一)第10章 赴臺(下)第9章 爭拗(下)第53章 造反(一)第60章 鼎革八第70章 決戰(二)第71章 定鼎(四)第60章 鼎革六第62章 江南(四)第43章 攻城(上)第49章 鎮倭(四)第31章 立威(中)第59章 爪哇(五)第30章 械鬥(下)第37章 會晤(中)第60章 鼎革八第53章 造反(一)第48章 滅鄭(八)第70章 決戰(三)第49章 鎮倭(九)第62章 江南(七)第17章 亂起(上)第71章 定鼎(二)第72章 法度(五)第72章 法度(五)第47章 遼東(九)第71章 定鼎(四)第67章 激戰(八)第12章 安身(上)第70章 決戰(三)第64章 關寧(六)第70章 決戰(十二)第66章 北伐(四)第37章 會晤(上)第60章 鼎革五第69章 相峙(三)第45章 設縣(上)第33章 利炮(下)第66章 北伐(七)第73章 南洋(十一)第46章 制約(下)第11章 北港(下)第66章 北伐(五)第58章 呂宋(六)第62章 江南(二)第71章 定鼎(二)第51章 騎射(一)第62章 江南(四)第69章 相峙(六)第45章 設縣(上)第55章 偷襲(十一)第61章 伐明(四)第61章 伐明(一)第63章 倭亂(二)第24章 論兵(上)第60章 鼎革(二十五)第60章 鼎革一第49章 鎮倭(十一)
第42章 圍城(中)第14章 情動(下)第66章 北伐(十二)第28章 保甲(下)第70章 決戰(九)第29章 官學(上)第67章 激戰(三)第60章 鼎革七第65章 治平(六)第46章 制約(中)第7章 機遇(上)第43章 攻城(中)第69章 相峙(一)第42章 圍城(上)第62章 江南(七)第7章 機遇(上)第66章 北伐(二)第65章 治平(二)第47章 遼東(五)第29章 官學(下)第57章 試探(七)第64章 關寧(一)第60章 鼎革(二十九)第61章 伐明(二)第54章 反間(三)第70章 決戰(六)第49章 鎮倭(四)第47章 遼東(七)第41章 大員(上)第60章 鼎革一第25章 宗族(上)第71章 定鼎(三)第46章 制約(下)第64章 關寧(七)第45章 設縣(上)第43章 攻城(下)第57章 試探(六)第68章 滅明(三)第61章 伐明(十四)第62章 江南(三)第37章 會晤(下)第58章 呂宋(六)第70章 決戰(一)第10章 赴臺(下)第9章 爭拗(下)第53章 造反(一)第60章 鼎革八第70章 決戰(二)第71章 定鼎(四)第60章 鼎革六第62章 江南(四)第43章 攻城(上)第49章 鎮倭(四)第31章 立威(中)第59章 爪哇(五)第30章 械鬥(下)第37章 會晤(中)第60章 鼎革八第53章 造反(一)第48章 滅鄭(八)第70章 決戰(三)第49章 鎮倭(九)第62章 江南(七)第17章 亂起(上)第71章 定鼎(二)第72章 法度(五)第72章 法度(五)第47章 遼東(九)第71章 定鼎(四)第67章 激戰(八)第12章 安身(上)第70章 決戰(三)第64章 關寧(六)第70章 決戰(十二)第66章 北伐(四)第37章 會晤(上)第60章 鼎革五第69章 相峙(三)第45章 設縣(上)第33章 利炮(下)第66章 北伐(七)第73章 南洋(十一)第46章 制約(下)第11章 北港(下)第66章 北伐(五)第58章 呂宋(六)第62章 江南(二)第71章 定鼎(二)第51章 騎射(一)第62章 江南(四)第69章 相峙(六)第45章 設縣(上)第55章 偷襲(十一)第61章 伐明(四)第61章 伐明(一)第63章 倭亂(二)第24章 論兵(上)第60章 鼎革(二十五)第60章 鼎革一第49章 鎮倭(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