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招兵(上)

“廷斌兄,我只怕應了這一回,日後就難免要受制於人了。”

見何斌要辯駁,張偉又道:“自然,我亦知現下不是與那紅毛鬼翻臉的時候,就算是咱們能打敗他們的陸地軍隊,那紅毛鬼把戰船開來,將咱們海路一封,那咱們就是完了。現下咱們沒有火炮戰船,也沒有火器,只憑大刀長槍,必然不是紅毛番的對手。所以我的意思是,廷斌兄你辛苦一次,去與荷蘭鬼交涉,能少給些銀子,自然是要少給些。也不必太示敵以弱,箇中關節,廷斌兄自個兒把握吧。”

何斌長嘆,默然不語,顯是已應了這一樁差事。張偉見狀,知何斌心內不悅,轉而安慰何斌道:“這荷蘭人來的比咱們早,身後實力又很雄厚,咱們暫且低頭,也不是什麼丟臉的事。”

又見廳內諸人情緒低沉,張偉乃笑道:“大傢伙別象死了老子娘似的,都打起精神來。那勾踐連大便都吃得,咱們不過賠些銀子,又何苦做這般苦臉。待咱們練出一支強軍來,到時候連本帶利討回來便是了。”

施琅問道:“那麼咱們先招募多少人?”不待張偉回答,又接着說道:“依我看,咱們多多買些鐵來,僱一些鐵匠,拉起風箱練上幾萬件精良兵器,再練上數萬精兵,那紅毛鬼能多少人,咱們淹也淹死了他!”

張偉道:“此事絕不能如此。我且問你,咱們大明在遼東屢戰屢敗,卻是爲何?”

施琅尚未答話,周全斌便沉聲道:“女真人善騎射,又是重甲裝備騎兵,衝起鋒來悍不可擋,故老相傳:“女真滿萬不可擋”,咱們大明皆是步兵爲主,一遇韃子騎兵便被衝跨。屢戰屢戰,也是無奈。”

施琅卻道:“全斌說的一半對,一半不對。女真人是騎射精良,甲冑也遠比明軍厚重,不過咱們屢戰屢敗,主因卻不是爲此。一則本朝歷來是文人爲帥,武人爲將,文官統兵而不知兵,掣肘武將,太監監兵而掣肘文官,上下掣肘,安得不敗。二則歷來出關討伐,總是分兵進擊,咱們人數比女真人多,可總是要分兵進擊,薩爾許一戰,咱們每一路人馬都與努爾哈赤的八旗軍相當,可偏偏分成數路進擊,結果被一一擊潰。其實遼東兵馬歷來是明軍精銳,努爾哈赤起兵前還是由遼樂出兵擊敗了倭人,倭人在朝鮮亦有十餘萬大軍,女真人當時不滿六

萬,若是選將得當,戰法以步步爲營,齊推並進,女真人安能不敗!”

張偉點頭道:“施琅這話說的近了。那努爾哈赤原本是遼東總兵府中一家奴,原也不敢造反,若不是歔準了朝廷腐敗,他安敢如此。其實遼東明軍最精銳處,施琅卻是不知。歷次女真人進攻,吃虧都吃在明軍的火器上。朝廷由徐光啓由澳門向葡萄牙人買佛朗機,買紅夷大炮,又仿製了一大批,盡數運往遼東。那明軍神器營每五人便有一鳥統,十人一擡槍,皆是霰彈擊發,雖攜帶不便,但每次一接仗,殺傷女真人大半都是由這些火器立功。遼樂糜爛,若不是有關內外都由紅衣大炮和火器擋着女真人重騎兵的衝擊,只怕他們早殺進關內來了。”

施琅問道:“那朝廷爲何不乾脆全用火器,多鑄大炮,那不是就能蕩平女真了?”

“哪有這般容易。明廷火炮,皆是用青銅鑄成,工藝落後,鑄造費時。且是三輪運動,行進緩慢,一門炮在明廷來鑄,最少花費數萬銀兩,那朝廷入不敷出,每年要有一半的銀子給各地藩王,剩下的還要養全國一百多萬的衛所軍,還要養官,百姓固然被搜刮的苦,但朝廷收入卻有大半落入貪官污史之手,哪來的銀子改良火器。”

“呸,朝廷養這麼多廢物藩王有錢,卻不知道拿錢來蕩平外侮。當真是無可救藥。”

何斌聽到此處,也道:“吏治腐敗,軍制何嘗又不腐敗。那衛所軍人皆是軍戶出身,老不能挑擔,少不能扛槍,面黃肌瘦,走路都沒有力氣,平日裡還要被都督們搜刮剝消,還要給達官貴人看門守戶,打仗?那是想也別想。唉,我看這明朝,可能是要亡國啦!”

陳永華原本只是閉目養神,雖每次會議張偉都帶他來旁聽,但此人立定主意不理會臺灣的事,故而每次人雖到,魂卻是神遊萬里。此刻聽諸人說的這般熱鬧,又都是自已平時所思所想,雖然仍做着不理不睬的模樣,耳朵卻是支楞的老高,漸漸覺得,自已堅持去考進士爲明朝效力,是否太過愚蠢。

卻說何斌施琅等人由議論遼東戰事轉而攻擊整個明朝政府,言辭激烈,唾沫橫飛,張偉開始聽的到也有趣。畢竟聽當年的明人非議明朝,更加的直接和帖切。不過眼看諸人擦槍走火,越罵越起勁,渾然忘了身處何地,所議何事,張偉只得大喝一聲:“成了,大明亡不亡國,那是明朝皇帝的事,咱們這裡完不完蛋,可得自個操心。”

見衆人不再說話,張偉又道:“既然大家都明白火器之利,依我的意思,咱們且不必大張旗鼓的招人,先派人過去葡萄牙人那邊,學一下人家的火器是怎麼弄的,然後重金請幾個工匠過來,咱們自已造槍鑄炮,身處海島,沒法兒練什麼騎兵了,以後,咱們手下的軍隊,就是要以火器爲主。至於軍號,軍制,我也想好了,軍號就叫鎮遠軍,下設金吾、神策、龍驤三衛,每衛先各募兩千軍士,我自任鎮遠軍統領,施琅、周全斌、劉國軒任三衛統領,咱們現在不能自稱什麼將軍,免的朝廷聽到了,又生事端。”

周全斌問道:“那原來您身邊的衛士們怎麼安排?”

張偉道:“原來最早跟我的那批人還留在我身邊,這一年來後募集的,就分散到三衛去做些小官兒,什麼哨長,把總的,就由他們當中聰明點的來做。”

衆人見張偉想的周到,安排的妥帖,又見事情商議已畢,於是盡皆諾了一聲,除張偉吩咐周全斌暫且留下,其餘諸人各做鳥獸散,那何斌自去打點行李,準備船隻,準備去臺南與荷蘭人交涉。

張偉招手將周全斌叫到身邊,吩咐道:“全斌,此番去澳門買槍炮、招募工匠、學習鑄造的事情,就交給你辦了。你爲人謹慎細心,性子內斂好學,雖表面上不言不語,但我知道你比那些嘰嘰喳喳的人聰明多啦,你最早跟着我,我最信任之人也正是你,好生去做,可不要讓我失望。”

“至於建金吾衛的事,先交給一個剛投效我的好漢,此人姓馮名錫範,我看他人品尚好,做事也很穩健,特別是有大哥風範,這一點,你還要好生向人家學。讓他做你的副手,一來他是個老江湖,凡事你不懂可向他請教,二來,你也給我好生看着他,此人現下是這般,將來如何尚未可知,不過人才難得,我還是要用他,防人之心不可無,此事你要放在心上。”

周全斌素來不愛多話,聽張偉如此推心置腹的說話,也只是用力多點了幾下頭,以示完全照辦,張偉見他眼眶發紅,笑道:“全斌,你只比我小几歲而已,切不要學這孩童模樣,大丈夫,流血不流淚,切記切記。”

第69章 相峙(五)第67章 激戰(三)第34章 開礦(上)第65章 治平(十)第61章 伐明(十)第47章 遼東(十一)第9章 爭拗第48章 滅鄭(七)第8章 宴客(上)第60章 鼎革(九)第62章 江南(三)第54章 反間(一)第57章 試探(一)第64章 關寧(六)第68章 滅明(四)第17章 亂起(上)第32章 堅船第23章 閱兵(上)第60章 鼎革四第64章 關寧(六)第33章 利炮(上)第12章 安身(下)第65章 治平(十)第49章 鎮倭(一)第10章 赴臺(下)第70章 決戰(二)第47章 遼東(五)第8章 宴客(上)第42章 圍城(中)第73章 南洋(四)第73章 南洋(十)第59章 爪哇(二)第65章 治平(三)第47章 滅鄭(一)第63章 倭亂(五)第73章 南洋(八)第10章 赴臺(下)第57章 試探(七)第71章 定鼎(四)第60章 鼎革(二十九)第57章 試探(一)第35章 兵制(上)第68章 滅明(二)第55章 偷襲(三)第54章 反間(三)第46章 制約(上)第63章 倭亂(七)第62章 江南(六)第60章 鼎革(十三)第60章 鼎革(十五)第64章 關寧(二)第64章 關寧(二)第60章 鼎革(十一)第18章 平亂(下)第60章 鼎革(十四)第43章 攻城(上)第70章 決戰(十)第49章 鎮倭(三)第70章 決戰(八)第28章 保甲(下)第57章 試探(一)第14章 情動(下)第31章 立威(下)第12章 安身(下)第25章 宗族(中)第58章 呂宋(二)第47章 遼東(一)第55章 偷襲(六)第63章 倭亂(二)第55章 偷襲(六)第47章 遼東(七)第59章 爪哇(四)第65章 治平(八)第26章 亂局(上)第65章 治平(八)第71章 定鼎(二)第69章 相峙(六)第69章 相峙(五)第60章 鼎革七第65章 治平(三)第16章 綁架(上)第38章 歸附(上)第55章 偷襲(一)第24章 論兵(上)第64章 關寧(一)第73章 南洋(四)第47章 遼東(八)第47章 遼東(八)第61章 伐明(五)第55章 偷襲(十一)第25章 宗族(上)第50章 和談(二)第64章 關寧(四)第64章 關寧(三)第48章 滅鄭(七)第68章 滅明(五)第12章 安身(下)第70章 決戰(十五)第66章 北伐(四)第73章 南洋(十)
第69章 相峙(五)第67章 激戰(三)第34章 開礦(上)第65章 治平(十)第61章 伐明(十)第47章 遼東(十一)第9章 爭拗第48章 滅鄭(七)第8章 宴客(上)第60章 鼎革(九)第62章 江南(三)第54章 反間(一)第57章 試探(一)第64章 關寧(六)第68章 滅明(四)第17章 亂起(上)第32章 堅船第23章 閱兵(上)第60章 鼎革四第64章 關寧(六)第33章 利炮(上)第12章 安身(下)第65章 治平(十)第49章 鎮倭(一)第10章 赴臺(下)第70章 決戰(二)第47章 遼東(五)第8章 宴客(上)第42章 圍城(中)第73章 南洋(四)第73章 南洋(十)第59章 爪哇(二)第65章 治平(三)第47章 滅鄭(一)第63章 倭亂(五)第73章 南洋(八)第10章 赴臺(下)第57章 試探(七)第71章 定鼎(四)第60章 鼎革(二十九)第57章 試探(一)第35章 兵制(上)第68章 滅明(二)第55章 偷襲(三)第54章 反間(三)第46章 制約(上)第63章 倭亂(七)第62章 江南(六)第60章 鼎革(十三)第60章 鼎革(十五)第64章 關寧(二)第64章 關寧(二)第60章 鼎革(十一)第18章 平亂(下)第60章 鼎革(十四)第43章 攻城(上)第70章 決戰(十)第49章 鎮倭(三)第70章 決戰(八)第28章 保甲(下)第57章 試探(一)第14章 情動(下)第31章 立威(下)第12章 安身(下)第25章 宗族(中)第58章 呂宋(二)第47章 遼東(一)第55章 偷襲(六)第63章 倭亂(二)第55章 偷襲(六)第47章 遼東(七)第59章 爪哇(四)第65章 治平(八)第26章 亂局(上)第65章 治平(八)第71章 定鼎(二)第69章 相峙(六)第69章 相峙(五)第60章 鼎革七第65章 治平(三)第16章 綁架(上)第38章 歸附(上)第55章 偷襲(一)第24章 論兵(上)第64章 關寧(一)第73章 南洋(四)第47章 遼東(八)第47章 遼東(八)第61章 伐明(五)第55章 偷襲(十一)第25章 宗族(上)第50章 和談(二)第64章 關寧(四)第64章 關寧(三)第48章 滅鄭(七)第68章 滅明(五)第12章 安身(下)第70章 決戰(十五)第66章 北伐(四)第73章 南洋(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