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節 皇帝暴斃

皇上返回上京的時候已是八月以後,但上京裡卻不太平。自入夏以來,東京道就暴雨不斷,終於導致境內遼河水位居高不下而引發堤壩決口。東京既是上京東南面的遼陽府,其境內河流衆多,土地肥沃,是大遼重要的糧產地,在太宗的時候升爲陪都東京。這次的洪澇導致遼陽府下數十個郡縣受災,農田房屋被淹,百姓流離失所、家破人亡。一部分難民逃到了南京幽州,一部分人則涌入了上京,而這些難民又以漢人居多。

上京的皇城分爲北城和南城,北城是契丹帝王和貴族居住的地方。南城爲漢城,是漢族及其他民族居住之地。數千名從東京而來的難民涌入上京,卻只能寄居於南城。只見北城裡,契丹貴族們衣着華麗、歌舞昇平,而一牆之隔的南城裡,難民們風餐露宿、食不果腹,每天都有人暴屍街頭,南城簡直變成人間地獄。

韓德讓隨皇上返京的時候,他的父親上京留守韓匡嗣已經焦頭爛額。看着南城的百姓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韓匡嗣每日一封加急奏摺送往慶州,卻都有去無回。沒有皇上的旨意,他不能動用朝廷的糧食,只能用有限的府糧救人。但最可氣的是,北城的契丹人根本不把漢人當作同胞,有糧不施,有地不分,眼看着幾千災民瀕臨絕境。

作爲新任命的皇城使,韓德讓一到上京就馬上協助父親投入到安置災民的事情中。還好的是,自從應歷八年,大遼和中原周國一役後,近十年沒有和中原王朝發生大規模戰爭,百姓得以休養生息,專心勞作。又有幽雲十六州這樣的肥沃土地來滋養,朝廷糧食富足,沒有使這次洪災在上京釀成暴亂。只是這一忙起來,倒把韓德讓提親的事情耽誤了下來,不過對於兩家人來說,這已經成了心知肚明的事,只是蕭思溫因爲那晚高勳的話總是表現的不置可否。同樣亦喜亦憂的人,還有鸚哥。因爲她也曾經和蕭燕燕一樣愛慕着這個有着美好笑容的漢族男子。她知道自己體弱,騎射功夫不及大姐阿依古,讀書論政又不及天慧過人的妹妹,便拼命練習琴藝和女紅,希望能像漢人家的女兒那般賢良。直到她發現,韓德讓的眼神裡只有妹妹一個人時,才逐漸讓自己放下那顆悸動的心。

轉眼間,上京已進入秋季,北方的秋天總是寒風凜冽,而這一年則格外寒冷。許是因爲上京的災民剛剛得到安置,南城的街道上總是顯得蕭條寂寥,不過北城契丹貴族們的日子也不好過,因爲大家都在傳說着,要打仗了。事情的起因是,中原宋國的開國皇帝趙匡胤舉兵攻打劉漢,劉漢皇帝劉繼元便向大遼請求

支援。劉漢地瘠民貧,原是從後漢分裂出來的小國,建國後定都晉陽,稱太原府,疆域僅有十州。因其國力貧弱,自漢世祖劉崇起便歸附大遼,現在的皇帝劉繼元是劉崇的孫子,他自知自己實力微弱,不惜奉遼帝爲父皇帝以結遼自保。而大遼不僅每年從劉漢獲得豐富歲貢,也將其作爲與中原政權的戰略緩衝,百般庇護。

而這宋國的開國皇帝趙匡胤卻不是一般人,他原本是周世宗柴榮的殿前都點檢,掌管殿前禁軍。沒想倒世宗去世後,他的軍隊在陳橋驛發生譁變,將士們擁立趙匡胤爲帝,於是趙匡胤龍袍加身,登基爲帝,國號“宋”,建都汴梁。他登基之後,以虎龍之勢先後滅亡荊南、武平、大蜀等南方割據政權,成爲中國最具實力的地方政權。應歷十六年的時候,趙匡胤曾經遣悍將李繼勳率軍攻打劉漢,一度兵臨太原城下,但是緊接着大遼的援軍便趕到。也許是覺得時機尚不成熟,趙匡胤下詔退兵。但是這一次,趙匡胤似乎做足了準備。他不僅卻御駕親征,以李繼勳爲河東行營部署長以伐劉漢,更遣彰德軍節度使韓仲贇爲北面部署長,以防遼軍來援。因此,在得悉趙宋的意圖後,劉漢皇帝劉繼元便馬上向遼請兵援助。

對於是否出兵,大遼的朝臣們也展開了激烈的討論。以耶律沙爲首的主戰派認爲,劉漢乃大遼的門戶,脣亡而齒寒,應該迅速派兵前去救援,也煞一煞趙宋的銳氣。以蕭思溫爲首的觀望派則認爲,此次宋主御駕親征,來勢洶洶,不可小覷,故不宜草率出兵,不如先觀望,摸清宋軍實力,到了危機關頭再出兵營救,必能一舉取勝。龍榻上的耶律璟面無表情地聽着兩方辯來辯去,不耐煩地一揮手,說道:“都別吵了,煩死了!朕已有主意了。朕要掛帥親征!”

此話一出,滿朝文武驚的鴉雀無聲。不說這次以援救的形式出兵劉漢需不需要皇帝親征,就是耶律璟這日漸衰弱的身體也是極不合適的。無奈不管大臣們怎麼勸說,耶律璟決心已定,甚至把兩個不依不饒的大臣拖出去杖責。最後,他自封“天下兵馬大元帥”,任命主戰的耶律沙爲徵南兵馬都統,又欽點了蕭思溫、高勳等一干北南重臣,率十萬遼兵,計劃五日後出兵援漢。雖然明知皇上胡鬧,但是負責契丹兵馬的蕭思溫半點也不敢怠慢。皇上親征,事關重大,除了十萬精良的騎軍兵甲外,他又精心挑選了三萬禁軍,組成御賬親軍,專門負責皇上的宿衛。親征期間,上京大小事宜由北院大王耶律休哥統管,韓匡嗣和韓德讓父子留守上京。一切安排妥當後,五日後耶律璟率蕃漢文武臣僚在承天門以

青牛白馬祭告天地、聖祖,率領着人馬浩浩蕩蕩駛出了上京。

關於親征,耶律璟有他自己的想法。登基十七年來,他只親歷了一次大規模的戰役,就是應歷七年後周攻打劉漢之戰,那時候趙匡胤正是周主柴榮的水路部署長。那場戰役最終以大遼的失敗告終,後周速戰速決,不僅收復了邊界城邑三州,甚至一度兵臨幽州。若不是周主柴榮忽然染病去世,幽州鹿死誰手尚且不知。享受了幾年的太平盛世後,耶律璟自詡功蓋祖先 ,唯獨這場戰敗令他覺得美中不足。因此這次他堅持親征,就是想在自己的“功勞簿”上再添一筆。只是他嘴上豪邁,行動上卻不見魄力,一路邊走邊玩,十萬大軍走了整整三天才剛剛到距離上京兩百多公里的懷洲。待到了懷州,他又想起幾個月前行營放飲的日子,秋獵之心又起,竟駐蹕下來,連同軍馬和隨臣在懷州安營紮寨,過起了白天行獵,夜晚豪飲的生活。而此時,宋軍正勢如破竹,如入無人之境,短短几天已經逼近太原城。

蕭思溫等一干臣將本就不贊同御駕冒進,見皇上停步不前,雖沉迷於遊獵,倒也不阻攔。只是可憐了劉漢派來的迎接使臣,急的如熱鍋上的螞蟻,整日跪在皇上的御帳前,請求儘快行軍前去支援。耶律璟正在興頭上,怎麼會聽他的諫言。那使臣沒有辦法,竟想出以死相求的方法。耶律璟也不與他糾纏,派人綁住了使臣的手腳,嚴加看管,每日還好酒好肉的好生地伺候着。這使臣生也不得,死也不得,唯有每日唉聲嘆氣,一旁遼臣看了也都哭笑不得。

耶律璟在懷州一住就是十天,最後連蕭思溫也開始着急了。他派出去的探子回來稟報說,宋軍已經將太原城團團圍住,日夜攻打,趙匡胤親臨城下督戰,據說更要決汾河灌城。若趙宋真的攻破太原城,再一鼓作氣轉向幽州,到時候就麻煩了。

蕭思溫一邊聽探子的彙報,一邊聚精會神地研究地圖,忽見高勳忽然慌慌張張地闖入,只見他神情驚恐、面色蒼白,身體似乎已經站不穩當。看到高勳的樣子,蕭思溫心裡奇怪,忙起身問道:“高大人,深夜來訪,有何要事啊?”

高勳嚥了一口吐沫,讓自己冷靜下來,向一旁的探子看了一眼,沒有吱聲。蕭思溫明白高勳的意思,一擺手將探子支開,說道:“高大人,這裡只有你我,但說無妨。”

高勳直勾勾聽着蕭思溫,彷彿看到了什麼可拍的東西一樣,顫抖着說:“蕭相,皇上...皇上…他…他,駕崩了!”

(本章完)

第十三節 圍困幽州第一節 高麗秘史第六節 高麗生變第十一節 重歸於好第十節 初逢楊業第三節 承天太后第二節 王妃立功第十四節 真相大白第十一節 暗布棋局第十一節 天意冥冥第十四節 奪子之痛第十五節 黃雀在後第二節 榻前託孤第十四節 楊業之難(二)第三節 一後兩妃第十三節 山水相隔第六節 皇帝暴斃第五節 鹿林兵變第六節 皇帝暴斃第八節 暗度陳倉第七節 驚聞噩耗第四節 賽場驚魂第十四節 奪子之痛第三節 太妃謀反第十節 初逢楊業第十四節 戰神出馬第七節 日月同輝第七節 驚天陰謀(一)第十二節 太宗北伐第十四節 戰神出馬第七節 日月同輝第十七節 以命易和第七節 日月同輝第十二節 帝后失和第十一節 暗布棋局第九節 瀛州之戰第十二節 澶淵之盟第六節 皇帝暴斃第八節 和親公主第二節 趙王提親第五節 暗流涌動第十四節 楊業之難(二)第十三節 圍困幽州第十二節 澶淵之盟第一節 西域來客第六節 遂城之戰第十三節 楊業之難(一)第十一節 澶州對決第十三節 山水相隔第五節 暗流涌動第十節 初逢楊業第十七節 以命易和第七節 入主高麗第九節 捕鵝獵雁第九節 瀛州之戰第六節 皇帝暴斃第十二節 太宗北伐第八節 陰謀初現第七節 驚天陰謀(一)第五節 党項之狼(二)第十節 一鳴驚人第四節 党項之狼(一)第十四節 戰神出馬第四節 賽場驚魂第十二節 太宗北伐第十二節 帝后失和第十節 母子生隙第十五節 黃雀在後第六節 請君入甕第十五節 薊州遇刺第三節 太妃謀反第十節 母子生隙第四節 平定西域第三節 初露鋒芒第十五節 出奇制勝第十一節 暗布棋局第三節 行營擊鞠第二節 難抒真情第十一節 天意冥冥第十四節 楊業之難(二)第十四節 真相大白第九節 步步爲營第四節 高麗豔姬第六節 高麗生變第三節 承天太后第三節 行營擊鞠第九節 步步爲營第十二節 太宗北伐第一節 半途生危第八節 驚天陰謀(二)第十二節 澶淵之盟第八節 陰謀初現第六節 高麗生變第三節 行營擊鞠第二節 難抒真情第三節 初露鋒芒第六節 遂城之戰第五節 殺機暗藏
第十三節 圍困幽州第一節 高麗秘史第六節 高麗生變第十一節 重歸於好第十節 初逢楊業第三節 承天太后第二節 王妃立功第十四節 真相大白第十一節 暗布棋局第十一節 天意冥冥第十四節 奪子之痛第十五節 黃雀在後第二節 榻前託孤第十四節 楊業之難(二)第三節 一後兩妃第十三節 山水相隔第六節 皇帝暴斃第五節 鹿林兵變第六節 皇帝暴斃第八節 暗度陳倉第七節 驚聞噩耗第四節 賽場驚魂第十四節 奪子之痛第三節 太妃謀反第十節 初逢楊業第十四節 戰神出馬第七節 日月同輝第七節 驚天陰謀(一)第十二節 太宗北伐第十四節 戰神出馬第七節 日月同輝第十七節 以命易和第七節 日月同輝第十二節 帝后失和第十一節 暗布棋局第九節 瀛州之戰第十二節 澶淵之盟第六節 皇帝暴斃第八節 和親公主第二節 趙王提親第五節 暗流涌動第十四節 楊業之難(二)第十三節 圍困幽州第十二節 澶淵之盟第一節 西域來客第六節 遂城之戰第十三節 楊業之難(一)第十一節 澶州對決第十三節 山水相隔第五節 暗流涌動第十節 初逢楊業第十七節 以命易和第七節 入主高麗第九節 捕鵝獵雁第九節 瀛州之戰第六節 皇帝暴斃第十二節 太宗北伐第八節 陰謀初現第七節 驚天陰謀(一)第五節 党項之狼(二)第十節 一鳴驚人第四節 党項之狼(一)第十四節 戰神出馬第四節 賽場驚魂第十二節 太宗北伐第十二節 帝后失和第十節 母子生隙第十五節 黃雀在後第六節 請君入甕第十五節 薊州遇刺第三節 太妃謀反第十節 母子生隙第四節 平定西域第三節 初露鋒芒第十五節 出奇制勝第十一節 暗布棋局第三節 行營擊鞠第二節 難抒真情第十一節 天意冥冥第十四節 楊業之難(二)第十四節 真相大白第九節 步步爲營第四節 高麗豔姬第六節 高麗生變第三節 承天太后第三節 行營擊鞠第九節 步步爲營第十二節 太宗北伐第一節 半途生危第八節 驚天陰謀(二)第十二節 澶淵之盟第八節 陰謀初現第六節 高麗生變第三節 行營擊鞠第二節 難抒真情第三節 初露鋒芒第六節 遂城之戰第五節 殺機暗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