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回 進城

彥面帶微笑,略帶景仰地看着眼前這位老人,徐光啓又曾主持鑄炮,不能說沒有成果,但是成效確實不大。

雖然如此,李彥對徐光啓還是充滿了尊敬,他始終覺得徐光啓不算一個合格的官僚,但是,他在科學、技術上的努力和探索,是絕對值得尊敬的。

這幾年以來,李彥藉着工業技術的前展,在遼南打造出一個特區,打造出復遼軍這支跨越時代的軍事力量,生生改變了明軍在遼東的不利局面,但是在科學技術上,特別是在基礎科學方面,雖然也進行了一些探索,但是成效也不顯著。

倒是徐光啓、李之藻等人,在與西方傳教士的合作中,翻譯了一些西方的自然科學理論著作,譬如說歐幾里得的《幾何原本》,倒是實實在在做了一些工作。

李彥當初也曾經編寫過一套數學、物理、化學的基礎教材,並被使用在華夏系的基礎教育當中,這套教材,也得到了徐光啓的大力推崇。

當然,徐光啓對於書中那套理論是比較推崇的,但是對於這樣的書,被提高到與儒家經典同等顯要的位置,進士出身,作爲儒士的徐光啓又是很不滿意的。

雖然也存在許多類似的分歧,徐光啓與李彥的關係大致還算是比較密切的,而這一次相見,相互之間那種欣賞和惺惺相惜,也變得更加明顯。

徐光啓問道李彥練兵的方法,在遼南展集體農莊地做法,以及鑄炮、工場等等技術細節,李彥則刻意將話題引申到機械、物理、化學乃至社會學等學科上面,因爲他知道,與眼下和魏忠賢的權力鬥爭相比,這些東西,其實更加重要,這些東西,將會影響華夏民族今年幾百年的展趨勢。

李彥希望能夠在自己力所能及的範圍內,使得它們在中國獲得更好的展環境,而在這個方面,徐光啓也無是曾經走在時代最前面地那幾個人,李彥希望能先得到他的支持。

李彥和徐光啓聊技術聊到半夜,直到年紀大了的徐光啓撐不住,這才結束了談話,讓徐光啓先去休息。

李彥則談得興高采烈。越談越精神。

徐光啓不愧是這個時代地精英。而他對這個時代地認識。又遠非李彥所能夠相比地。雖然他很多時候看上去更像是一個保守地老頭子。實際上。這個曾經數次浮沉地老頭。也擁有別人難以想象地精力和見識。

在交談地過程當中。徐光啓經常會說到一些李彥之前沒有想到過地問題。從而讓他深受啓。尤其是在儒學這一塊。有地時候能說得李彥啞口無言。雖然他來到這個世界以後。也確實認認真真地讀了一些儒家地經典。但是在徐光啓地面前。他不得不承認。自己對儒家地瞭解。可能真是七竅通了六竅。還是“一竅不通”地狀態。

雖然兩人在一些具體地細節上面。依然存在分歧。不過在最終地目地上。又很接近。這讓他們之間地交談。變得相當友好。

送徐光啓去休息以後。李彥還要處理其他一些事情。進駐通州以後。想必魏忠賢他們很快就能得到消息。他地這一個舉動。其實已經是擺明車馬告訴魏忠賢以及依附他地那些黨羽。李彥此次進京。目地絕不單純。

“明天早上。京裡就會有旨意。要求少爺立刻迴轉遼東。不得延誤戰機。怠慢軍國大事。”包有才領着情報部地官員。將剛剛從京裡得到地消息告訴李彥。

情報部經營這麼多年,加上華夏社在京裡的關係,李彥能得到地情報來源,是常人難以想象的,雖然這道旨意還沒下,但是已經通過有關的渠道傳了過來。

李彥抿了口茶,微微點頭:“早在意料之中,他們也應該知道,本官既然來了,那就肯定不會走的,估計還會有後續的動作吧?”

包有才點了點頭:“宮裡傳出來地消息,魏忠賢召見了幾個京營的統領太監,估計會有所動作,不過最新地消息,京營那邊還沒有什麼動作。”

李彥輕輕笑了笑:“會有動作的,不過他們地動作一向是比較慢。”

京營是個什麼素質,可以說李彥和包有才他們都清楚得很,真要是打起來,李彥手上一個營,未必就怕了整個京營三大營。

只不過,他到京城來,並不是來打仗的,能夠避免,還是要儘量避開戰爭。

“駱大人那邊怎麼樣?”李彥擡頭看了包有才一

包有才連忙道:“駱大人是支持我們地,但是對我們的計劃,還是有些懷,駱大人答應收攏部署,但是能不能出手幫忙,就很難說了。”

李彥點了點頭,這也在意料之中,駱養性雖然給攆下錦衣衛指揮使這個顯赫的位置,起碼現在還能夠保有富貴,這個時候自然不想做什麼激烈的事情。

“駱帥、王帥那邊有什麼消息?”李彥神情淡淡地看着杯中的茶水,到了這個時候,他也必須傾力出擊了,不管是他,還是魏忠賢,身後都沒有退路。

李彥固然要將魏忠賢這顆毒瘤給剔除,魏忠賢自然也想去掉李彥這個潛在的威脅。

“駱帥從鎮江那邊趕過來,怕是還要一段時間,王帥那邊也不近,”包有才猶豫了一下說道。

這個時代傳遞信息的方式還相當原始,雖然李彥在天津現形勢比想象中的還要惡劣的時候,已經讓人通知王國興和駱養性也立刻回京,但是他們什麼時候能趕到,現在又是怎麼樣一個狀況,包有才也沒有消息。

李彥微微一笑:“你不用緊張,沒有消息,就是最好的消息,邵榮在城裡應該已經準備好了,我猜魏忠賢攆我不走,下面就該是請我進城了。”

“大人明鑑,只是魏閹爲何不直接讓少爺進城,而是要讓少爺先有了防備呢?”包有才笑着問道。

李彥瞥了他一眼:“這個問題你會想不到?要是你連這個都想不到,這個情報工作你還是不要做了。”

“小的終於想明白了,”包有才腆着臉笑道:“魏閹這是要個藉口,要給少爺戴上一個抗旨不尊的罪名,這樣才能師出有名,說不定還會在皇上那兒,說少爺想要犯上作亂,不過,我看皇上是不會信他的。”

李彥微微嘆了口氣:“信不信這件事無關緊要,關鍵是皇上還信着魏閹,那麼魏閹手上的權力就不會變少,我們所要面臨的,可能就不是一個魏閹,而是魏閹身後的皇權。”

對於魏忠賢,乃至他的閹黨,李彥並不擔心,事情的展,也一如他所想像的那樣,但是東林那邊,居然一直沒有人來和自己聯繫,看上去對自己也同樣充滿戒備,那麼這件事情就不太好辦了。

外藩官員進京,不得帶私兵進入北京城,這是一直以來的規矩,李彥也老老實實地讓他帶來的那三千兵在城東的幾個農莊駐紮。

通州到京城的一段道路,讓魏忠賢用水泥給鋪了,施工的倒是華夏水泥廠的施工隊,這可以說是大明第一條比較長的水泥馬路,之前修的那些,都是比較短的,只有這一條,連接通州碼頭和京城,長度比較可觀。

這幾年水泥的生產規模越來越大,價格也在下降,很多地方都出現了水泥路,通常都是幾里長左右的,能夠連接城市之間的大馬路,限於地域的遼闊,成本還是太高,尚且很少出現。

魏忠賢當初好大喜功,爲了方便通州的貨物能夠更方便地送往京城,特地修了這條大馬路,可能也沒有想到,這條大路也會成爲他的對手前往京城的捷徑。

李彥從蓋州、山海關、州各抽調一個哨組成一個營,如今就沿着這條水泥馬路駐紮,幾個農莊是早先就置辦下來的產業,或是同關係比較近的商人那邊商借的,布點完成以後,就等於控制了這條極其方便的要道。

按照李彥的設想,天津的船隻可以通過北運河直接抵達通州,而通州與京城之間又是這樣一條水泥馬路,應該說這樣的條件,在這個時代,是絕對獨一無二的,可以很方便地調動物資和軍隊。

魏忠賢以爲李彥不足恃,是因爲相比之前的孫承宗,李彥最多隻能調動遼東的軍隊,而遼東距離京師這麼遠,根本就來不及。如果說李彥人在遼東,那麼他也沒辦法,鞭長莫及。既然人都來了京城,那麼他就不用擔心了,只需要不讓李彥見到當今聖上就是。

次日,李彥不等京城的聖旨抵達,連夜啓程,在城門打開後的前一刻即抵達南門,雖然守城的士兵已經得到交待,但是誰也沒想到李彥會走南門,而且以他遼東巡撫的身份,以及朱由校賜給的腰牌,誰也不能攔着他。

李彥本來可以悄悄進城,然而,他特意選擇了這樣光明正大的方式,進城後就住進原先華夏社設在通政司不遠處的那個院子,以這樣的方式,向魏忠賢宣佈:我李彥又回來了!

第116回 一將無能第3回 大官第148回 戰守之策第153回 炮打復州第87回 水車用途第170回 江畔激戰第94章 華容道第181回 遼南鐵壁第236回 整編第257回 舉子第19回 海外第228回 見駕第181回 遼南鐵壁第126回 新官上任第166回 遼東軍情第228回 見駕第26回 買人第173回 惡劣形勢第161回 開闢財源第13回 番薯第176回 銅牆鐵壁第55回 彈簧彈子鎖第5回 單挑第66回 效率第一第24回 休妻索娉第180回 工事專家第68回 人才路線第9回 炒 蛋第233回 憲政第192回 治理結構第145回 血色戰場第155回 夜間挖城第63回 天啓來信第22回 銀錢第141回 戰爭準備第117回 殺傷策第115回 魏進忠!李進忠!第23回 尾行第125回 食品問題第209回 抵京第4回 尋仇第246回 盟友第43回 長槍直刺第153回 炮打復州第244回 水利第67回 軸承計劃第112回 製造火器第206回 計議第34回 徐光啓發癲第178回 長槍如林第126回 新官上任第64回 簡易溫室第136回 攻取金州(中)第255回 屠刀第111回 新政展望第192回 治理結構第181回 遼南鐵壁第184回 發行紙鈔第128回 大辦工廠第18回 論兵第190回 全新局面第224回 安排第230回 內閣第107回 布匹分級第84回 風力水車第37回 力量對比第172回 戰情發展第78回 妙計退婚第199回 大軍鏖戰第230回 內閣序章選擇第202回 潰兵如潮第91回 名動天下第68回 人才路線第89回 辦報可行性第181回 遼南鐵壁第112回 製造火器第237回 建設第46回 人命值幾個錢第90章 報紙發行第133回 準備出征第57回 測量工具第162回 出訪登萊第133回 準備出征第27回 退縮第105回 兵戰遊戲第150回 產業升級第190回 全新局面第19回 海外第87回 水車用途第92回 發行渠道第188回 遼西戰守第106回 輪番大戰第252回 風雪夜第28回 絕境第47回 拜訪徐光啓第92回 發行渠道第111回 新政展望第248回 追隨者
第116回 一將無能第3回 大官第148回 戰守之策第153回 炮打復州第87回 水車用途第170回 江畔激戰第94章 華容道第181回 遼南鐵壁第236回 整編第257回 舉子第19回 海外第228回 見駕第181回 遼南鐵壁第126回 新官上任第166回 遼東軍情第228回 見駕第26回 買人第173回 惡劣形勢第161回 開闢財源第13回 番薯第176回 銅牆鐵壁第55回 彈簧彈子鎖第5回 單挑第66回 效率第一第24回 休妻索娉第180回 工事專家第68回 人才路線第9回 炒 蛋第233回 憲政第192回 治理結構第145回 血色戰場第155回 夜間挖城第63回 天啓來信第22回 銀錢第141回 戰爭準備第117回 殺傷策第115回 魏進忠!李進忠!第23回 尾行第125回 食品問題第209回 抵京第4回 尋仇第246回 盟友第43回 長槍直刺第153回 炮打復州第244回 水利第67回 軸承計劃第112回 製造火器第206回 計議第34回 徐光啓發癲第178回 長槍如林第126回 新官上任第64回 簡易溫室第136回 攻取金州(中)第255回 屠刀第111回 新政展望第192回 治理結構第181回 遼南鐵壁第184回 發行紙鈔第128回 大辦工廠第18回 論兵第190回 全新局面第224回 安排第230回 內閣第107回 布匹分級第84回 風力水車第37回 力量對比第172回 戰情發展第78回 妙計退婚第199回 大軍鏖戰第230回 內閣序章選擇第202回 潰兵如潮第91回 名動天下第68回 人才路線第89回 辦報可行性第181回 遼南鐵壁第112回 製造火器第237回 建設第46回 人命值幾個錢第90章 報紙發行第133回 準備出征第57回 測量工具第162回 出訪登萊第133回 準備出征第27回 退縮第105回 兵戰遊戲第150回 產業升級第190回 全新局面第19回 海外第87回 水車用途第92回 發行渠道第188回 遼西戰守第106回 輪番大戰第252回 風雪夜第28回 絕境第47回 拜訪徐光啓第92回 發行渠道第111回 新政展望第248回 追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