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7章 化敵爲友?

濟爾哈朗秘密進入了京城,儘管身爲大清國的親王,可這次肩負的使命太過於重要了,好在遼東的通行很是方便了,濟爾哈朗對大明京城也是非常熟悉了,所以說來到大明京城,不算是特別困難的事情。要說滿人進入到大明境內,最爲明顯的特徵就是頭髮,不過進入十月之後,天氣漸漸寒冷起來,戴上帽子,也不會令人疑心的。

皇太極的認識,總是朝前一些的,也正是憑着這些睿智,能夠得到滿人權貴的擁護,能夠被努爾哈赤確定爲接班人,能夠被草原諸多的部落擁護,登基稱帝,成立大清國。在與大明朝廷聯合的事情方面,皇太極就表現出來了不一般的認識。

絕大部分的滿人權貴都認爲,蘇天成登基稱帝是最好的機會,大明的實力將要遭受到極大的損害,這個時候從遼東方向展開進攻,就能夠獲取到最大的好處,可惜皇太極不是這樣的看法,或許在剛開始的時候,皇太極也想着能夠從中漁利,但經過了認真的思考,皇太極否定了這樣的觀點,而且要求多爾袞率領大軍,返回到耀州和海州一帶,準備與蘇天成率領的江寧營作戰。

這需要極大的勇氣和智慧,化敵爲友的舉措,可不是輕易能夠做出來的,滿人權貴的頂尖階層,經過了一番激烈的辯駁之後,終於接受了皇太極的觀點,這也是因爲諸多的滿人權貴,的確知道了蘇天成和江寧營的厲害,若是這個時候趁火打劫,導致大明王朝轟然倒地,從一定程度上來說,就是在直接幫助蘇天成和大晉王朝。就會導致大清國遭受到更加嚴酷的打擊,這種違背自身利益的事情,還是不要做的好。

濟爾哈朗是從內心裡面接受皇太極的意見的,其實最早的時候,他就提出來了這樣的觀點,恐怕要採取聯合的態勢。

濟爾哈朗參與了連續幾次的談判。對於大明朝廷還是有一些瞭解的,在大明京城的時候,也聽到了很多的議論,同時也蒐集到了一些情報,對於蘇天成的所作所爲,濟爾哈朗只能夠用恐懼來形容,蘇天成進入到大明朝廷之後,所過之處,老百姓都能夠過上好日子。賦稅就能夠增加,特別是在滿目瘡痍的登州和萊州等地,創出一片富庶的局面,這種能力,不是幾句話就能夠說出來的。

瞭解情況的濟爾哈朗,同樣認爲大清國最大的敵人就是蘇天成,也就是如今的大晉王朝,至於說大明王朝。能夠維繫的時間不多了。

濟爾哈朗與皇太極和豪格秘密商議了好幾次,對於採取聯合大明朝廷。對付大晉王朝和蘇天成的觀點,是高度統一的,但這裡面也有微妙之處,也就是在聯合的時候,採取什麼樣的手段和措施,才能夠保證自身利益最大化。

大清國臣服大明王朝。前面簽署的有協議,故而這次濟爾哈朗到大明京城,是非常低調的,不可能張揚,這也就表明了。這一次的談判,不一定非常的順利,大明朝廷不一定會答應聯合的主張,甚至會直接要求大清國出兵攻打蘇天成,如此的情況,濟爾哈朗認爲是可以接受的,面子上的失去不算什麼,關鍵是如何進攻,從哪個方向進攻的問題。

譚泰和賈吉涵蒐集到了很多的情報,這些情報表明,江寧營的主力全部都集中到了南直隸一帶,包括山東等地,復州、宣州和蓋州等地,駐紮的軍士不是很多,而且蘇天成的主要精力,也就是在佔領南方之後,朝着北方推進,進而統一中原的。

這裡面就有機會了,皇太極命令多爾袞返回到耀州和宣州,其實就是選擇這邊作爲進攻的方向,至於說迎戰江寧營的主力大軍,那是大明朝廷的事情和任務,與大清國沒有關係,這樣大清國就能夠從中得到最大的利益了。

而且這樣的部署,還有一個好處,那就是大明朝廷可以調動遼東邊軍參與廝殺,不管怎麼說,近三十萬的大軍,也足夠蘇天成頭疼了。

蘇天成面對的是兩線作戰的可能性,就算是江寧營驍勇無比,可要面對這樣的局面,也難以應付。

至於說大清國,從這裡面得到的最大好處,就是大明朝廷與蘇天成展開了絕命的搏殺,兩邊都會受到致命的傷害,而且遼東的防禦空虛了,不管是大明朝廷獲得了勝利,還是大晉王朝將要統一中原,休養生息的大清國,完全可以出兵佔領整個的遼東,甚至是趁着機會,在蘇天成喘息養傷的時候,開始對大晉王朝的征伐。

這就是皇太極的全部打算,是皇太極和大清國所需要追求的最大利益,也是濟爾哈朗這次到大明京城來的目的。

濟爾哈朗來到大明京城,攜帶了大量的財寶,通過這些財寶,他很快就見到了大明的內閣首輔周延儒。和周延儒見面之後的交談,情況並不是很好,濟爾哈朗從周延儒的言行之中就看出來了,周延儒對這個計劃沒有多大的興趣,而且也是抱着不信任的態度。

這其中的難度,濟爾哈朗是非常清楚的,皇太極之所以要求他來到大明京城,之所以還是要求他採取卑躬屈膝的態度,骨子裡當然是爲了大清國的利益,所以說,只要周延儒願意見面,這就是勝利了。

接下來見到大明內閣次輔陳新甲,態度就有些不一樣了,陳新甲聽得很是仔細,雖然對於聯手的方案未知可否,但濟爾哈朗能夠從陳新甲的態度之中,感受到明確的不同之處的,這令濟爾哈朗的信心大增了。

濟爾哈朗來到京城之後,所有的行動都被朝廷掌握了,濟爾哈朗能夠順利的見到周延儒和陳新甲,其實也是皇上的安排,若是沒有皇上的點頭,如此的非常時刻,濟爾哈朗就是帶着金山銀山來到大明京城,也不可能有多少的路子可走的,畢竟牽涉到生命的安危,沒有誰會過於的看重錢財了。

紫禁城,養心殿,朱由檢正在認真聽取周延儒和陳新甲的稟報。

周延儒和陳新甲兩人的意見有些不大一致,與濟爾哈朗接觸,從目前的局勢來說,還是絕密的事情,朝廷不可能議論,內閣也不可能討論,至於說後面應該如何的決定,朱由檢也沒有仔細考慮,且走一步看一步。

周延儒的態度是堅決的,認爲與後金韃子的合作是不可能想象的事情,不要說朝廷內的文武大臣不會允許,就是天下的讀書人都不會同意的,畢竟後金韃子是異類,反叛了朝廷這麼多年,自立爲王,給大明朝廷和老百姓造成了巨大的傷害,與之合作,從感情上是說不過去的,再說了,與蠻夷合作,也會令朝廷掉了身價。

陳新甲的態度不一樣,相對來說務實一些,陳新甲也沒有立刻認爲聯合可以應允,不過認爲這個建議值得考慮,從形式上來說,後金韃子不是與朝廷合作,而是聽從朝廷的安排,對蘇天成展開進攻,因爲後金韃子已經臣服朝廷,雙方簽署了協議,只不過因爲某些特殊的原因,朝廷暫時沒有回覆建州衛的建制,也還沒有來得及重新設立奴兒干都司。

陳新甲的態度是,朝廷可以以調遣兵力的形式,要求後金韃子對蘇天成展開進攻,至於說具體的操作步驟,那是需要雙方坐下來商議的事情。

陳新甲說完之後,周延儒馬上就反對了,認爲這樣的想法過於的幼稚了,皇太極和後金韃子的用心,盡人皆知,後金韃子臣服朝廷之後,很多的事情都沒有做,根本就不管協議如何,將莊妃和福臨放在京城當做人質,就認爲是做完一切的事情了,從這等的態度來說,合作是同牀異夢,不可能有什麼好的結局。

ωωω ☢ttκá n ☢C○

陳新甲也反駁了,認爲聯合是說得過去的,他從後金韃子的角度分析,認爲後金的皇太極,一定也是感覺到危險了,朝廷內憂外困之時,皇太極沒有想着從遼東展開進攻,而是選擇合作,共同來對付蘇天成,這樣的遠見卓識,本來就不簡單的,如此的情況之下,雙方聯合的基礎還是存在的,至於說後面怎麼具體的操作,讓後金韃子不至於佔到什麼便宜,那是在談判過程之中需要解決的問題。讀書人和老百姓對後金韃子是深惡痛絕的,不過後金韃子臣服朝廷了,後金韃子所擁有的滿八旗和漢八旗,甚至是蒙八旗,也就是朝廷可以調遣的軍隊之一了,從這個方面出發解釋,讀書人和老百姓也不會有太多的反感。

朱由檢最終拍板了,同意進行商談,具體讓陳新甲來操作這件事情。

皇太極不愧是厲害,猜中了朱由檢的心思,朱由檢也不是那麼笨,知道朝廷想要完全調動後金的軍隊,那是不可能的事情,只不過從兩個方向對蘇天成展開進攻,可以最大限度的削弱蘇天成的力量,此外遼東邊軍也就可以適當的調遣了,既然後金韃子選擇與朝廷聯合,一同來對付蘇天成,遼東就不應該是雙方廝殺的地方。

朱由檢更加清楚的是,在遼河以南安營紮寨的後金韃子,已經完全撤走了,這就是表現出來的誠意。(未完待續)

第986章 濟爾哈朗的遠見第1170章 守株待兔第1013章 誤判?(2)第1215章 滄州血戰(9)第684章 都會算第162章 不拿老百姓一針一線第786章 聰明的鄭成功第976章 收復臺灣(1)第34章 恨鐵不成鋼第658章 過於自信第1038章 表面的統一(3)第781章 迅雷行動(6)第1282章 後宮第531章 變革的思想第101章 歷史的重演第105章 傳臚大典第941章 危險重重(3)第330章 說做就做第1043章 高瞻遠矚第407章 不一般的朱由菘第1289章 尊嚴之戰(6)第75章 小王爺第125章 女人心 海底針第1036章 表面的統一(1)第557章 穩定性之重要第185章 巡按御史第1076章 應對辦法(2)第1052章 渠清澤的辦法第1038章 表面的統一(3)第532章 聰明的皇太極第402章 不能遺忘的事情(1)第1030章 妥協第888章 濟爾哈朗的選擇(3)第326章 功敗垂成(2)第584章 情報戰第257章 以理服人第585章 朱慈烺的要求第1069章 決戰遼東(11)第880章 對決(2)第319章 脫穎而出(1)第628章 當務之急第1142章 狂飆突進第901章 決策部署第606章 血戰夔州府城(10)第735章 青州第218章 女孩子的心思第932章 厲害的分析第1158章 慘烈的內訌(1)第580章 天降神兵(2)第153章 吳三桂第104章 授官風波(3)第965章 朝廷的態度第776章 迅雷動作(1)第676章 分析第1098章 大軍的安排第407章 不一般的朱由菘第1219章 滄州血戰(13)第755章 軍火交易第674章 原來是陰謀第1204章 利益爲重第543章 民生爲重第967章 非凡一戰(1)第1222章 天津決戰(1)第383章 另類哲學第1177章 內訌的代價(3)第461章 火炮和燧發槍的巨大威力第738章 不同的起點第308章 劉宗周歸心第329章 取捨之間第848章 穩如磐石(1)第1262章 祭天祭地儀式(2)第865章 遼東的怪局第309章 江寧營的情況第389章 不完全如意第1079章 明志第797章 管家的身份第338章 血色殘陽(3)第778章 迅雷動作(3)第703章 遠見第912章 失意人第234章 慘烈一戰(3)第709章 孫承宗的努力(3)第232章 慘烈一戰(1)第202章 商議第1243章 仁者無敵第156章 出發第1193章 鐵血面容第575章 白桿兵的慘敗(3)第547章 不能夠推廣第1217章 滄州血戰(11)第729章 恩怨第37章 安排第838章 激烈的爭論2第865章 遼東的怪局第628章 當務之急第883章 對決(5)第203章 必須聽我的第1252章 北平第744章 漢八旗的影響(4)第1117章 硬骨頭(2)
第986章 濟爾哈朗的遠見第1170章 守株待兔第1013章 誤判?(2)第1215章 滄州血戰(9)第684章 都會算第162章 不拿老百姓一針一線第786章 聰明的鄭成功第976章 收復臺灣(1)第34章 恨鐵不成鋼第658章 過於自信第1038章 表面的統一(3)第781章 迅雷行動(6)第1282章 後宮第531章 變革的思想第101章 歷史的重演第105章 傳臚大典第941章 危險重重(3)第330章 說做就做第1043章 高瞻遠矚第407章 不一般的朱由菘第1289章 尊嚴之戰(6)第75章 小王爺第125章 女人心 海底針第1036章 表面的統一(1)第557章 穩定性之重要第185章 巡按御史第1076章 應對辦法(2)第1052章 渠清澤的辦法第1038章 表面的統一(3)第532章 聰明的皇太極第402章 不能遺忘的事情(1)第1030章 妥協第888章 濟爾哈朗的選擇(3)第326章 功敗垂成(2)第584章 情報戰第257章 以理服人第585章 朱慈烺的要求第1069章 決戰遼東(11)第880章 對決(2)第319章 脫穎而出(1)第628章 當務之急第1142章 狂飆突進第901章 決策部署第606章 血戰夔州府城(10)第735章 青州第218章 女孩子的心思第932章 厲害的分析第1158章 慘烈的內訌(1)第580章 天降神兵(2)第153章 吳三桂第104章 授官風波(3)第965章 朝廷的態度第776章 迅雷動作(1)第676章 分析第1098章 大軍的安排第407章 不一般的朱由菘第1219章 滄州血戰(13)第755章 軍火交易第674章 原來是陰謀第1204章 利益爲重第543章 民生爲重第967章 非凡一戰(1)第1222章 天津決戰(1)第383章 另類哲學第1177章 內訌的代價(3)第461章 火炮和燧發槍的巨大威力第738章 不同的起點第308章 劉宗周歸心第329章 取捨之間第848章 穩如磐石(1)第1262章 祭天祭地儀式(2)第865章 遼東的怪局第309章 江寧營的情況第389章 不完全如意第1079章 明志第797章 管家的身份第338章 血色殘陽(3)第778章 迅雷動作(3)第703章 遠見第912章 失意人第234章 慘烈一戰(3)第709章 孫承宗的努力(3)第232章 慘烈一戰(1)第202章 商議第1243章 仁者無敵第156章 出發第1193章 鐵血面容第575章 白桿兵的慘敗(3)第547章 不能夠推廣第1217章 滄州血戰(11)第729章 恩怨第37章 安排第838章 激烈的爭論2第865章 遼東的怪局第628章 當務之急第883章 對決(5)第203章 必須聽我的第1252章 北平第744章 漢八旗的影響(4)第1117章 硬骨頭(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