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專訪貧困戶

大明政客sodu

秋收開始了,蘇天成也不可能老是呆在縣衙裡面的,劉仲基意見和孫傳庭商議過了,孫傳庭很是贊同,讓江寧營的將士分批次的參加秋收,特別是那些租種官田的軍士家屬,都是眼巴巴的看着,期盼着軍士能夠回家幫忙的。

再說了,這樣的安排,具有人文關懷的性質,軍士內心是感激的,也更加願意效忠江寧營,這是一舉兩得的好事情。

至於說組織新進入江寧營的軍士,參加秋收的事情,孫傳庭也沒有反對,這些軍士,大部分都是農民出身,就算是以前是朝廷軍士的,也多是屯軍,對地裡的蓬,是非常熟悉的,他們進入江寧營之後,衣食無憂,每天就是訓練,適當的去參加一下勞動,也能夠起到很好的調節作用的。

江寧營的消耗,無疑是巨大的,九千多的將士,還有五千多的戰馬,僅僅是糧草,都不簡單了,維持如此巨大的開銷,是很吃力的,孫傳庭也驚歎江寧縣的富裕了,縣衙能夠獨力維持江寧營的運轉,真的是不簡單了。

問題也是存在的,江寧營將士的俸祿太高了,已經引發了一些小的波動,這是後話了。

一直呆在縣衙後院的朱審馨,這個時候,提出來要求了,得知蘇天成要到鄉下去檢查秋收的情況,她也要求跟着去看看。

蘇天成毫不猶豫的答應了。

上次聊天的時候,蘇天成叫朱審馨自己出去看看。在南廄裡面走走看看,散散心。但朱審馨依舊沒有出去,她確實害怕遭受到彈劾,害怕給蘇天成找麻煩,這讓蘇天成非常的感動,不管朱審馨是不是接受了不一般的教誨,但人家是自己的老婆了,爲自己考慮,寧可自身受委屈。也不願意增加一絲的麻煩,這份情義,自己就需要好好珍惜。

準備是很簡單的,蘇天成本來打算,僱傭一輛馬車,朱審馨和春屏,乘坐馬車。自己和王大治、蘇平陽等人騎馬,想不到朱審馨也想着騎馬,這樣春屏也需要騎馬。

考慮到了影響的問題,蘇天成最終還是堅持,朱審馨和春屏乘坐馬車,反正下去檢查秋收的情況。不是很着急的事情,縣衙的官吏,明白自身的職責,不敢有絲毫的馬虎。

得知蘇天成要到鄉下去檢查秋收的情況,孫傳庭和孫元坤等人。不大放心,安排斥候營的五十人。一路跟隨,蘇天成也不好拒絕,他下去檢查秋收的情況,不存在微服私訪,也不需要掌握太多的情況。

氣候還是炎熱的,可坐在馬車裡面的朱審馨和春屏,卻是特別的高興,一路上看見的情形,她們都覺得驚奇,朱審馨甚至不認識水稻、玉蜀黍和甘薯,要不是蘇天成耐心的解釋,她一定會鬧出來笑話的。

一路上,蘇天成和不少的膿交談了,他沒有絲毫的架子。

每個遇見蘇天成的膿,都是恭恭敬敬的,一定要給蘇天成磕頭,接着纔回答諸多的問題,他們打心眼裡感激蘇天成。

蘇天成的主要目的,還是想着看看村裡的貧苦戶,究竟是什麼情況。

他到了江寧縣之後,施展了一系列的刺激經濟發展的辦法,應該說效果是明顯的,但江寧縣這麼大,二十五萬戶,六十五萬人,在大明各縣中,屬於典型的老大了,按照如今的情況,能夠有十萬戶的縣,就被稱之爲上縣了。

江寧縣七成以上的人是農民,也就是說,有四十多萬的農民,戶數在十五萬戶以上,這麼多的膿,想要面面俱到,都能夠照顧到,那是不現實的,所以說,秋收季節,到下面去看看,對於困難的膿,還是要予以一定的扶持的。

三天之後,蘇天成等人,來到了距離江寧縣較爲遠的一個村子。

諸多的里長、甲首,包括村裡的士紳富戶,在縣衙官吏的帶領下,都在村頭等候了。

蘇天成倒也直接,開門見山,說是到村裡來了,主要就是想着看看,最爲貧困的膿,里長、甲首以及村裡的士紳富戶不要隱瞞,說起來都是自家人,如果下面出現了什麼不穩定的因素,負責這一塊秋收的官吏要吃虧,其實自己也是跟着吃虧的,身爲江寧縣知縣,若是下面的農民,沒有糧食吃了,快要餓死了,這是說不過去的。

蘇天成之所以關心這個村子,因爲在這裡負責督促秋收事宜的,是蘇二童。

蘇二童已經成長起來了,不過一年多的時間,很是熟悉政務了,做事情盡心盡力,從來不講價錢,身爲工房典吏,他直接接觸到的事情,就是農事。

蘇二童本來是在蘇家長大的家生子,說起來,除了做一玄侍人之類的事情,基本上沒有接觸外界,很多的事情都不懂,可到了江寧縣之後,他虛心學習,多次向諸多的佃戶學習,儼然成爲了農事方面的土專家了。

這一切,蘇天成都是看在眼裡的。

這樣的下屬,是他最爲放心的,所以說,內心裡面,他是想着重用蘇二童的,今後,會將蘇二童放到更加重要的崗位上面去的。

蘇二童帶着蘇天成、朱審馨等人,徑直來到了村裡最爲困難的一戶人家。

這戶人家的情況,很是特殊,女人有三個孩子,最大的孩子,不過十來歲,最小的才六歲,家裡還有公公婆婆兩人,男人砍柴的時候,從半山腰摔下來,成爲了殘廢。

這樣的人家,就是放到幾百年之後,也是典型的窮困家庭。

要不是公公婆婆另外的兒子和女兒時常的接濟,這個家庭,根本無法維持。

在農村,要是家裡缺乏勞動力,那是致命的,田裡的事情沒有人做,也沒有人能夠出去掙錢,老人的年紀大了,不可能從事過多的重體力活計。

村裡已經很是照顧這個家庭了。

女人看見蘇天成和朱審馨等人來了,連忙帶着孩子出來了,兩個老人也出來了。

聽到里長和甲首介紹,說來的人是知縣大人和縣主,女人和兩個老人連忙跪下了,女人要三個孩子也跪下。

蘇天成還沒有來得及動作,身邊的朱審馨和春屏就動作了,春屏首先上前去,扶起來了女人,朱審馨扶起了兩位老人,至於說幾個孩子,蘇二童也幫忙扶起來了。

女人顯得很是驚慌,有些說不出話來,她從來沒有見過這麼多的官員,更沒有見過知縣大人,至於說縣主朱審馨是什麼身份,她還不是很懂。

幾句話的閒聊之後,女人的情緒終於放鬆,還沒有開始說話,就流下了眼淚。

從女人斷斷續續的話語中,蘇天成明白了,原來這戶人家,得到了蘇二童的特殊關照,家裡的耕地,因爲丈夫的疾病,早就賣出去了,幾乎沒有什麼活路了,開年之後,春耕時節,蘇二童來到了這裡,發現了這個情況,自己掏出來銀子,救濟這一家,而且還組織里長和甲首,想辦法爲這戶人家,租賃了耕地種植。

難怪看見老人、女人和孝的穿着,都還是乾淨的。

朱審馨掏出來一錠銀子,遞給了女人。

這一錠銀子,足足有二十兩。

離開這戶人家之後,蘇天成對蘇二童等人提出來要求了。

“這樣的人家,很是典型,光是給予銀兩的扶持,不能夠解決根本的問題,還是要從根本上來想辦法,我看家裡的女人,可以做不少事情的,大一些的孩子,也需要承擔家裡的負擔了,蘇二童,你和縣裡的商賈聯繫一下,直接去找萬成貴,讓女人和孩子,進入商鋪去做事情,讓商家特殊照顧一下,家務事,老人還是可以做的,這樣一來,至少能夠解決全家的生活問題。”

“看看村裡是不是還有這樣的情況,統計一下,縣衙來協調,這些特別困難的膿,縣衙必須要考慮到,江寧縣的諸多商賈,都在擴大經營範圍,統計情況出來之後,縣衙和商賈協調一下,多安排這些貧困膿家裡的子女,到商鋪去做事情,至少能夠養活家人的。”

“蘇司吏,這件事情,你直接負責,要求全縣各村,都要統計情況,不能夠餓死人,不是簡單的一句話,還有很多的事情,需要做好啊,該是縣衙來想辦法的,不能夠推到官吏個人的頭上去,蘇二童個人拿出來銀子,接濟貧困的膿,這樣的做法很好,應該表彰。”

蘇平陽連忙搖頭。

“大人,二童這樣做,是應該的,不需要表彰的,他要是做不好,還有什麼臉面跟着少爺做事情啊。”

朱審馨出手很是大方,蘇天成有些奇怪,兩人在一邊的時候,他想着問問,沒有等到他開口,朱審馨就說話了。

“夫君,妾身覺得,這個女人真的不錯啊,維持這麼大的一戶人家,不知道吃了多少苦了,能夠堅持下來,妾身真的是佩服的。那個蘇二童,看上去那麼小,做事情真的是幹練啊,妾身真的是佩服夫君了,身邊的人都這麼厲害的。”(未完待續。

第464章 必須做出來的決定第409章 以身作則第319章 脫穎而出(1)第1029章 救贖第1288章 尊嚴之戰(5)第290章 特殊的社員第829章 首戰告捷(2)第956章 草原之殤2第477章 特權巡撫第1267章 創辦銀行與發行紙幣(1)第290章 特殊的社員第32章 難得的溫馨第1190章 稱帝(2)第1073章 遼東決戰(15)第1112章 藩王的問題第627章 祖大壽的急迫第178章 可惜我不怕(1)第18章 詳細的計劃第64章 太原府城第1118章 硬骨頭(3)第856章 旅順大捷(2)第554章 豐收的喜悅第112章 善後第161章 如何賑災第668章 大膽的推薦第1052章 渠清澤的辦法第405章 募捐(1)第686章 聖旨到了第750章 睿智的體現第669章 心結第810章 陳新甲的選擇第80章 劉仲基的選擇第1090章 人才難得第849章 穩如磐石(2)第105章 傳臚大典第462章 穆斯林式的葬禮第1章 殺良冒功第1097章 口服心服(3)第466章 死裡逃生第537章 互市的準備第613章 平定流寇(2)第854章 醒悟的太晚第980章 收復臺灣(5)第287章 應對辦法(2)第844章 慘敗(2)第324章 緊急軍情第314章 流年不利(2)第540章 互市的規模第939章 危險重重(1)第952章 懷柔之心第1299章 尊嚴之戰(18)第747章 引發震動的聖旨(2)第573章 白桿兵的慘敗(1)第665章 孫承宗的要求第740章 漢八旗的成立(2)第520章 詳細規劃第698章 大遷移第541章 火爆的互市第752章 大度第549章 利益結合第794章 邀請函第150章 面聖第707章 孫承宗的努力(1)第18章 詳細的計劃第173章 奇怪的心思第770章 防備水鬼第1168章 盧象升的決斷第1239章 鉅變第980章 收復臺灣(5)第1184章 行動(1)第1150章 歷史性的轉變(1)第566章 言傳身教第1062章 遼東決戰(4)第311章 軍商結合第30章 連環計第481章 準備第412章 獨當一面第50章 來意不簡單第714章 必須維持第588章 皇太極的打算第272章 安插內線第715章 心有些涼第415章 無所適從(1)第543章 民生爲重第681章 佔領蓬萊第577章 白桿兵的慘敗(5)第902章 一瓢冷水第461章 火炮和燧發槍的巨大威力第634章 難辨真假第307章 元宵燈會第289章 中興學社第698章 大遷移第675章 計中計第594章 決戰前夕第1074章 決戰遼東(16)第1094章 兵不血刃第831章 環環相扣第1048章 朱審馨的擔憂第1077章 應對辦法(3)第1023章 無力迴天(1)
第464章 必須做出來的決定第409章 以身作則第319章 脫穎而出(1)第1029章 救贖第1288章 尊嚴之戰(5)第290章 特殊的社員第829章 首戰告捷(2)第956章 草原之殤2第477章 特權巡撫第1267章 創辦銀行與發行紙幣(1)第290章 特殊的社員第32章 難得的溫馨第1190章 稱帝(2)第1073章 遼東決戰(15)第1112章 藩王的問題第627章 祖大壽的急迫第178章 可惜我不怕(1)第18章 詳細的計劃第64章 太原府城第1118章 硬骨頭(3)第856章 旅順大捷(2)第554章 豐收的喜悅第112章 善後第161章 如何賑災第668章 大膽的推薦第1052章 渠清澤的辦法第405章 募捐(1)第686章 聖旨到了第750章 睿智的體現第669章 心結第810章 陳新甲的選擇第80章 劉仲基的選擇第1090章 人才難得第849章 穩如磐石(2)第105章 傳臚大典第462章 穆斯林式的葬禮第1章 殺良冒功第1097章 口服心服(3)第466章 死裡逃生第537章 互市的準備第613章 平定流寇(2)第854章 醒悟的太晚第980章 收復臺灣(5)第287章 應對辦法(2)第844章 慘敗(2)第324章 緊急軍情第314章 流年不利(2)第540章 互市的規模第939章 危險重重(1)第952章 懷柔之心第1299章 尊嚴之戰(18)第747章 引發震動的聖旨(2)第573章 白桿兵的慘敗(1)第665章 孫承宗的要求第740章 漢八旗的成立(2)第520章 詳細規劃第698章 大遷移第541章 火爆的互市第752章 大度第549章 利益結合第794章 邀請函第150章 面聖第707章 孫承宗的努力(1)第18章 詳細的計劃第173章 奇怪的心思第770章 防備水鬼第1168章 盧象升的決斷第1239章 鉅變第980章 收復臺灣(5)第1184章 行動(1)第1150章 歷史性的轉變(1)第566章 言傳身教第1062章 遼東決戰(4)第311章 軍商結合第30章 連環計第481章 準備第412章 獨當一面第50章 來意不簡單第714章 必須維持第588章 皇太極的打算第272章 安插內線第715章 心有些涼第415章 無所適從(1)第543章 民生爲重第681章 佔領蓬萊第577章 白桿兵的慘敗(5)第902章 一瓢冷水第461章 火炮和燧發槍的巨大威力第634章 難辨真假第307章 元宵燈會第289章 中興學社第698章 大遷移第675章 計中計第594章 決戰前夕第1074章 決戰遼東(16)第1094章 兵不血刃第831章 環環相扣第1048章 朱審馨的擔憂第1077章 應對辦法(3)第1023章 無力迴天(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