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練箭

轉眼十日過去,沈澈所說的馬匹一直都沒送到,沈澈派去金國打聽的人也是一去不返。然而沈、史二人對此卻絲毫不放在心上,依然醉生夢死,我行我素。

自從在練功房射出第一枝箭後,我就迷上了射箭。在21世紀時我就是個神槍手,而且還是個十足的槍迷,每天不摸槍、拆槍我就渾身不自在。到了這時代後,已經好久沒玩槍了,正手癢的時侯,弓箭卻讓我找回了一點槍的感覺。於是我把以前所有對槍的感情,全都傾訴在弓箭之上。但爲了避開和沈、史二人一同練射(自從和他們同射過一次後,我再也不想有第二次了),我每天天剛亮就起牀,藉着朦朧的光線一遍一遍地開弓射箭,大約快到巳時再回去睡覺(沈、史二人大都十點左右起牀)。待侯我的家丁、丫環雖覺得我有些奇怪,但都覺得這些都是小事,也就沒有向主人報告。再說了,府裡沒少東西、沒失火、沒死人,想說也不知道說什麼啊。而沈、史二人只認爲我是個十足的懶蟲,每天都要睡到吃中飯的時侯才起牀,不過對他們來說,卻也大有知已的感覺。

十日的練習已讓我的箭法頗有長進。射箭無非就是兩個要點:一是有力,二是準。力氣我有,整整五年特種訓練可沒有白費。準確性就比較難些,雖然我槍打得準,但弓箭和槍畢竟是不同的。最大的不同就是拉弓瞄準時,由於兩手都要持續用力,所以手會情不自禁的顫抖。不過這也好解決,以前打步槍時也有類似的情況——新兵剛端起步槍時,槍口就會情不自禁的上下左右的擺動,解決的方法就是在步槍前掛上幾塊磚,然後每天保持幾個小時的端槍姿勢。我也用了同樣的方法在弓上掛了幾塊磚,每天保持幾個小時的開弓姿勢,效果果然很好,由於有以前的基礎,我只練了三天就不再抖動了。只是這樣卻毀了沈澈幾把好弓,沈澈還一直奇怪怎麼最近老鼠突然多了。

接下來幾天就是一遍一遍的拉弓射箭,這和以前每天打靶差不多,只是箭受重力和風的影響,比子彈要大得多,只需多估計些落差和誤差就可以了。這樣到了第十天,我已經可以準確地射中七十步開外的靶心了。我也試過射一百步的,但無奈弓的張力太小了,大約只有四十斤左右,我想文人用的弓太慨都是這樣的吧,用這樣的弓在一百步開外,只能勉強射中靶。有個成語叫什麼來着:百步穿楊。意思是一百步的距離可以射中一張染成紅色的楊樹葉子,這應該不會是真的吧。但又想起神箭門的那位猛男,我又不得不信了,神箭門的那位又何止是百步穿楊,兩百步大慨都可以吧。

這些日子我從沈、史二人那瞭解到——一般的弓箭手只能開二鈞(60斤)的弓,只能射到一百五十步左右,而且還是沒有準頭的,兩百步就算射中了也沒有殺傷力了,三百步除了聽說神箭門的高手能辦到外,就只有駑纔可以了。靠,神箭門用的是什麼弓啊?如果我擁有一把神箭門的弓是不是也能射出那樣的效果呢?唉,我的箭術跟他們比起來還是差太多了,想到這裡我心中不免有些沮喪。只是我不知道,如果現在有一位神箭門的人在這裡的話,看到我十日的練習,就能用一鈞多的弓準確地射中七十步的靶心,肯定會吃驚得下巴都掉下來了。(注:鈞是古代的重量單位,一鈞爲三十斤,四鈞爲一石。步是唐朝開始用的長度單位,以李世民左右腳各走一步的長度爲準,一步約爲1.667米。)

鎮江都統司酒樓建在高約三丈餘的臺基上。臺基正中闢有拱門,爲南北交通必經之道,號稱“南北樞機”。此時,我們一行三人正座在酒樓靠窗的位子上,沿窗看着河上往來穿梭的漁船。三人一邊喝着美酒,一邊品着酒樓的名菜“宋嫂魚羹”。

享受着從窗外透過來的陽光,我舒暢得每個細胞都在打着哈欠。真是跟做夢一樣,這個鎮江都統司酒樓我是來過的,是在21世紀時來過,它在現代時叫做鎮淮樓。在清朝乾隆年間,爲了取震懾淮水的意思,改名爲“鎮淮樓”。我至今還記得那個年輕漂亮的導遊小姐,在給我們介紹“鎮淮樓”時,那有如天籟般的聲音,卻想不到我現在卻坐在這裡喝酒。哈,如果我現在在這裡刻下“紹定三年,特種兵鄭言在此喝酒。”不知道到了現代後,那些考古專家們會有什麼反應。

來到這個時空後,我實在想不到會有這樣的好日子。這十日來每到下午和晚上便是我們三人四處遊玩的時侯,直到半夜纔回府。沈澈帶着我們幾乎玩遍了楚州的名勝,而不管走到哪裡,總有幾十個士兵在前面開路打點一切,身旁總有丫環、家將待侯着,你要做的,只是座在轎子裡,把你想要的東西說出來。這不禁讓我想起了現代黃金週旅遊時,總總困境:人多,車擠,小偷多,門票貴,還常常被“宰”。簡直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嘛,如果不是我每天早上堅持鍛鍊,不出一個月我鐵定成了一個胖子。

放下手中的銀筷,摸摸滾圓的肚皮,我打了個很不雅的飽嗝。“宋嫂魚羹”果然名不虛傳,色澤油亮,鮮嫩滑潤,味似蟹肉,我現在依然意猶未盡,無奈肚皮實在裝不下。史開山和沈澈在一旁看着我狼吐虎咽的樣子,不禁覺得好笑。

三人談笑間,旁邊響起了悅耳的琵琶聲,卻是賣唱的爺爺和孫女,爺爺六十開外,孫女不過十七、八歲。宋國像這樣賣唱的到處都是,我們這幾天也沒少碰到過,只是這次唱的我聽了特耳熟,認真聽,卻是李清照的“人間詞畫”。當很熟悉的詞——“才下眉頭,卻上心頭。”飄入我耳中時,我心念一動,想到既然宋朝的詞到了現代都可以用到歌詞上,那麼現代的歌詞可否用到宋朝呢?現代的歌詞我可記得不少啊。於是我便回想了一些現代的歌詞,一想之下,才發覺可以用的着實不少。靠,以前怎麼就沒想到,我真是太聰明瞭,我以後再也不用怕和史開山他們吟詩了,呵呵,既然這個朝代是那麼的崇文恥武,老子就作個文人又有什麼關係。我發了,以後再也不用過刀口上舔血的日子了,只要時不時的偷竊那麼一兩首歌詞,嘿嘿……

“子恆兄何事如此高興。”見我笑得那麼開心,嘴角旁隱約還有些口水,史開山奇怪地問道。

“哦,沒什麼,只是聽她唱得好聽,一時情不自禁而已。”我忙掩飾道。

“哦!只要子恆兄喜歡,儘可將這倆人收入府中,隨時待侯着,豈不美哉?”史開山笑道。

“不……不用,不用……”我嚇得雙手亂搖,史、沈二人的驕橫跋扈我算是領教了。

“哈……”見我尷尬的樣子,史、沈二人相視大笑。

此時突然有一個聲音從樓下傳來:“各位大人好雅興啊!”

這聲音來得突然,又極大聲,頓時把笑聲、琴聲、歌聲全都壓了下去,正唱歌的小MM也被嚇了一跳,連歌都忘了唱了,轉身驚慌地望着聲音的來源。

看着小MM驚慌的樣子,我心裡不禁暗念了幾聲“罪過”,這個餘玠的娘,沒事把餘玠的嗓門生得那麼大做什麼,生孩子的時侯也應該考慮考慮噪音污染的問題嘛。

第4章 練兵第14章 三冗第20章 拋石車第53章 成都之戰(8)第23章 沉浮橋之戰(1)第49章 成都之戰(4)第38章 論戰第48章 成都之戰(3)第43章 量角器第23章 水戰第29章 寶靈山第5章 倚翠樓第61章 酋長第6章 非鄞則婺第30章 水門第67章 利州之戰(2)第53章 成都之戰(8)第29章 洛陽之戰(2)第61章 酋長第67章 利州之戰(2)第12章 水師第31章 人選第56章 軍心第54章 蔡州之戰(7)第50章 成都之戰(5)第19章 淮河之戰(3)第13章 襄陽第44章 成都之戰(1)第7章 鏢稅第61章 丁黼之死第3章 驍騎軍第11章 誣陷第21章 朱清第23章 治軍之道(2)第14章 三冗第51章 蔡州之戰(4)第52章 釣魚城之戰(20)第41章 居庸塞第5章 倚翠樓第41章 考覈第49章 蔡州之戰(2)第23章 請降第6章 王夔第40章 丁黼第46章 奴隸兵第34章 楚州之戰(3)第24章 講學第4章 火攻第2章 協同作戰第3章 臨安的樂觀第22章 弓箭第22章 回汴京第8章 試探第11章 說服第70章 利州之戰(5)第14章 新官第9章 驛站會故人第26章 說客第41章 伏擊第38章 訓練第25章 出逃第22章 知府王洪第7章 賈似道第18章 洛陽之戰(2)第54章 蔡州之戰(7)第27章 入洛第58章 成都之戰(13)第1章 迎客第48章 蔡州之戰(1)第30章 水門第39章 釣魚城之戰(7)第35章 冰釋前嫌第1章 返回宋朝第6章 王夔第72章 特使第19章 脫險第38章 聖旨第16章 大戰之前第27章 燕京之戰(1)第23章 護國公第41章 釣魚城之戰(9)第57章 蔡州之戰(10)第7章 權相史彌遠第39章 生死鬥第51章 朱重九第48章 攻城三十七章 陣法第33章 車船第22章 治軍之道(1)第21章 北伐第14章 三冗第7章 湍灘之戰第7章 好奇心第35章 洛陽之戰(8)第12章 貪官第3章 臨安的樂觀第13章 完顏守緒第38章 入川第1章 京師臨安第10章 兄弟
第4章 練兵第14章 三冗第20章 拋石車第53章 成都之戰(8)第23章 沉浮橋之戰(1)第49章 成都之戰(4)第38章 論戰第48章 成都之戰(3)第43章 量角器第23章 水戰第29章 寶靈山第5章 倚翠樓第61章 酋長第6章 非鄞則婺第30章 水門第67章 利州之戰(2)第53章 成都之戰(8)第29章 洛陽之戰(2)第61章 酋長第67章 利州之戰(2)第12章 水師第31章 人選第56章 軍心第54章 蔡州之戰(7)第50章 成都之戰(5)第19章 淮河之戰(3)第13章 襄陽第44章 成都之戰(1)第7章 鏢稅第61章 丁黼之死第3章 驍騎軍第11章 誣陷第21章 朱清第23章 治軍之道(2)第14章 三冗第51章 蔡州之戰(4)第52章 釣魚城之戰(20)第41章 居庸塞第5章 倚翠樓第41章 考覈第49章 蔡州之戰(2)第23章 請降第6章 王夔第40章 丁黼第46章 奴隸兵第34章 楚州之戰(3)第24章 講學第4章 火攻第2章 協同作戰第3章 臨安的樂觀第22章 弓箭第22章 回汴京第8章 試探第11章 說服第70章 利州之戰(5)第14章 新官第9章 驛站會故人第26章 說客第41章 伏擊第38章 訓練第25章 出逃第22章 知府王洪第7章 賈似道第18章 洛陽之戰(2)第54章 蔡州之戰(7)第27章 入洛第58章 成都之戰(13)第1章 迎客第48章 蔡州之戰(1)第30章 水門第39章 釣魚城之戰(7)第35章 冰釋前嫌第1章 返回宋朝第6章 王夔第72章 特使第19章 脫險第38章 聖旨第16章 大戰之前第27章 燕京之戰(1)第23章 護國公第41章 釣魚城之戰(9)第57章 蔡州之戰(10)第7章 權相史彌遠第39章 生死鬥第51章 朱重九第48章 攻城三十七章 陣法第33章 車船第22章 治軍之道(1)第21章 北伐第14章 三冗第7章 湍灘之戰第7章 好奇心第35章 洛陽之戰(8)第12章 貪官第3章 臨安的樂觀第13章 完顏守緒第38章 入川第1章 京師臨安第10章 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