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再喝水,不再進食!”
李鐵槍發誓——“只要房州還在地面上存在一日”
衆兄弟說:“李老大啊,這個誓言可發不得,這個時候想攻克房州城(房陵)人力辦不到,如何使它成爲事實?”
李鐵槍說:“不成功,便成仁,我要報仇!”
起因:
房州城距離打穀堡有兩百多裡的路程,那裡山林阻塞,地勢險峻,自古便是瘴癘橫行之地。
也是古代四大有名的流放地之一,其它幾處爲河北的滄州、四川的巴州和黔州、海南的瓊州。
房陵首次大規模的流放活動始於秦代。據史料記載:秦始皇十七年(前240年),嫪毐叛秦,被秦始皇所殺,餘黨4000餘家以及後來呂不韋萬餘家皆徒遷於房陵。接着是呂不韋被免職在蜀郡憂懼自殺後,其眷屬和黨羽及門下食客、家僮等一萬多戶數萬人被流放到房陵。
此外秦始皇二十五年(前222年),秦滅代後,將代王也流放房陵。可見秦朝強盛時期,房縣已爲朝廷命犯的流放地。由於流放人口的增多,爲加強治理,秦始皇統一中國後,置房陵縣,屬漢中郡所轄。
但,令人感到意外的是,房州一地距離京師並不是很遠,雖荒僻卻富庶,還土地肥沃,縱然山高水險,被流放的人到了這裡跑不了卻也餓不死。
所以,千年後,房州一地民風剽悍的緣由便是這樣來的。
李鐵槍一夥能夠在房州成氣候,也多半是拜了前幾朝的恩賜,若是再深究,李鐵槍還是唐朝.廣武王李承宏的後人,李承宏是誰,他就是唐高宗李治與武則天所生李賢之孫,665年貶爲房州別駕,回長安後爲宗正卿。763年,吐蕃佔長安時立爲帝,後被流放,死於放地。
幾百年了,李鐵槍的家譜早就丟了,也不知道自己就是唐朝皇族的後人。
但,房州城中的私鹽販子武重茂卻知道,因爲他有一本家譜,裡邊就記着李鐵槍的祖先。
三週前,房州知府陳希亮從均州獲得了一批朝廷運來的軍器,還有一本新軍訓練手則,這可是天大的好事,雪中送炭啊。
前些陣子,房州城被李鐵槍一夥攪得人心惶惶,危若累卵,直到今天才看到了希望,朝廷有令迅速募兵,堅守城池,伺機配合朝廷剿匪大軍平寇。
既然有了官家的金科玉律,知府陳希亮趕緊命令巡檢使竇武在當地募兵,隨後抓緊一切時間進行操練,晝夜不休。
很快一個月過去了,新軍初具規模,巡檢使竇武向陳希亮請命出城尋敵。
一萬大軍啊,房州如今有了一萬大軍,連陳希亮都不敢想象,自己竟然招募到一萬大軍,其中火槍手就有三千之多,火炮一門,餘者皆爲廂軍、土兵、弓手。
經過這段時間的強化訓練,房州大軍士氣如虹,陳希亮頗爲滿意,趕緊修書一封派人暗中送去襄州,聯合襄州知府張友直開始平亂。
信中寫明瞭這次平亂的步驟,張友直看過後,拍案而起,叫了聲:“好,本官這就發兵,引蛇出洞,我要宰了李鐵槍挖出他的心肝爲我家弟弟報仇雪恨!”
幾日後,引蛇出洞開始了。
襄州、隨州、荊門軍、峽州、歸州五地聯軍開始掃蕩襄州、房州以南的荊山地區,雖然推進速度緩慢,但,李鐵槍早就收到了風聲,趕緊率衆離開打穀堡偷襲襄州城,使了招圍魏救趙之計,希望可以引開宋軍的搜索。
與此同時,房州的一萬大軍分成了兩隊,一隊由竇武率領沿築水河東去掃蕩沿岸的水賊村寨,另一隊由民團教頭黨君子率領由陸路殺往粉水河,目標是找出那一帶的亂黨巢穴。
打穀堡雖然依山傍水建在築水河最隱蔽的一條支流上,背靠着荊山餘脈,很少有人知曉,但,附近有座大山名棒槌山,棒槌山雖然不高,卻是唐朝一位藩王的墓地,時常被盜墓賊光顧。
這其中便有一個名喚嫪子徽的大盜,單是今年他就從棒槌山弄出去不少好東西,非但如此還發現了李鐵槍的山寨。
說來也巧,這嫪子徽乃是房州人士,土生土長,連老婆孩子都在房州,他收了個徒弟名呂顯,二人合力盜墓取寶,前些陣子才從襄州回來,賣了寶貝換了銀兩,纔回到房州沒幾天,便見到了官府貼出佈告,通緝江洋大盜李鐵槍,如果有人知道賊人藏身所在可以密告官府,賞銀一千外加封官。
嫪子徽幹了大半輩子盜墓取寶的勾當,如今歲數大了感覺越發力不從心,早就想幹一筆大買賣,然後舉家搬去京師享清福,從此不問江湖事。
可是,錢財從哪來啊,這幾年兵荒馬亂的,他家的花費也不少,辛辛苦苦攢下的幾千兩銀子,被他那個癆病纏身的兒子花去大半,好在保住了條命,不然這錢可花的冤枉了。
本來呢,嫪子徽沒動歪心眼,也不想告發李鐵槍,可是他那個徒弟呂顯去綵鳳樓玩姑娘的時候,不小心說漏了嘴,倒不是盜墓的事,而是發現李鐵槍山寨的事。
結果呢,被呂顯包養的那個姐妹紫霞告到了官府,紫霞倒是出於一片好意想讓呂顯早點出人頭地,把她贖出去,二人好早點雙棲雙宿。但,知府陳希亮纔不管你心裡怎麼想的,他只想早點發現李鐵槍一夥的行蹤,儘快除之而後快。
也就一晚的功夫,風雲突變,先是呂顯被抓進官府,接着嫪子徽也難逃法網。
呂顯盜墓的時候雖然膽子夠大,不怕死,卻非常懼怕官府,被陳希亮一頓呵斥,一股腦全抖了出來,把嫪子徽氣的當場心痛病發作,差點死去。
自古以來,盜墓是重罪,不說誅滅九族也差不多了,反正一旦被官府抓到沒一個好下場。
陳希亮文官出身,尊師重道,禮賢下士是他的信條,他恨不得颳了呂顯、嫪子徽二人。
可是,一想到李鐵槍等人爲害鄉里,呂、嫪二人就是纖芥之疾,孰輕孰重一看便知。
更重要的是呂、嫪二人知道李鐵槍的藏身之所,殺了他們就要從頭尋起,如今箭在弦上,需要快刀斬亂麻,不計前嫌,因此,呂、嫪二人才撿了條命。